宫廷元素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以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为例

2022-02-07 12:21张佳欣张晓青
天工 2022年6期
关键词:清乾隆瓶身双联

张佳欣 张晓青

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

“中式宫廷风”是优雅的、奢华的、高贵的,这种风格是统治阶层少数人的设计观念的体现。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他们拥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政治权力,满足自我的使用需求以及审美需求。

近几年,国内与国外对“中式宫廷风”的关注度逐渐提高,还有许多国内外品牌以此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如2020年施华洛世奇与故宫宫廷文化联手推出福到新年Full Blessing系列,就是以故宫博物院馆藏文物中常见的“福”字纹为主要灵感来源。中式宫廷风的设计创新对弘扬我国传统艺术文化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如果这种风格成为一种大众追捧的风格,将带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发展以及对“中式宫廷风”的演绎。“中式宫廷风”与现代首饰的结合体现了我们对本国文化的一种敬仰以及传承,更是提高国际知名度的良好方式。

由于宫廷设计元素种类较多,本次研究的主体以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如图1,藏于故宫博物院)为对象展开研究。该瓶在工艺上采用了一种“锦上添花”的轧道工艺,这种工艺颇为复杂且耗时较久。在元素的选择上使用了传统纹样中的莲纹,这类花纹形式较为写实且内部形态复杂。在器型造型上采用双联式的瓶体通体相连,洗口、束颈、溜肩、圆鼓腹、下腹内收、圈足微外撇,形态优美[1]。此瓶造型及装饰设计精妙、工艺精湛,目前鲜少在现代设计中应用。

图1 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

一、双联式瓶身造型演变及对比分析

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中的双联式瓶身造型古已有之,其最早出现的原型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这种器型在各朝代所流行的组织方式各不相同,主要由两个瓶子的腹部外形粘连而成,连接处相通。随着朝代的更迭,这一造型也在不断变化演进。以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彩陶双联壶(1972年郑州市大河村出土,藏于河南博物院)为例,外部形状是由两个大小形状相同的壶组成, 腹部连通处有一小口贯穿其间,无盖。这种器型在当今少数民族中仍有沿用,两人各执一壶同时饮用,以作为友好 、团结、联合及爱情的象征。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种组成形式与新石器时代的双联壶极为相似的器物——合卺杯,以出土的战国凤鸟形双联杯(1986年冬至1987年春在湖北省荆门市十里铺镇王场村包山岗发掘的二号战国楚墓)为例,这件战国时期的凤鸟形双联杯,整体为一鸟负双杯状,前端为头颈,后端出尾翼,两杯侧后部各有一凤开屏,足以使双联杯放置时稳定。凤鸟双联杯即古代婚礼仪式上新婚夫妇行“合卺”之礼的饮酒器皿[2]。此时的合卺杯外形的组合方式为两圆筒相连,但两圆筒的外形并未产生形状上的重叠,接近杯底的地方用一根竹管使两杯联通,无盖,外部的其他装饰部分已经由简单的器物造型演变为更为复杂且具有具体寓意的装饰造型。

隋朝,中外文化相互交融,许多器物的造型与纹样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并加以创新,以白釉龙柄双联瓶(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李静训墓出土,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为例,受当时文化交融的影响,该瓶融合外来胡瓶造型双腹相连(两瓶之间从顶部至底部完全相通,这时便与新石器时代双联壶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合卺杯在连通方式上已经有所区别),改变了以往单瓶而立的造型,增加了其稳重优雅的造型感觉,以相连处对称塑形,形成一种对称的均衡美感,口颈处与双腹处形成一种“品”字结构,虚实相互结合,这时的瓶体与清乾隆时期的合欢瓶造型相比形态更为优雅轻盈。

明代以陆子冈青玉合卺杯(藏于故宫博物院)为例,杯身的外形组合方式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合卺杯组合方式相同,杯由两个直筒式圆形器连接而成,杯底六个兽手足,杯体腰部上下各饰一圈绳纹作捆扎状。在外部的装饰造型上“合卺杯”的一面镂雕凤凰作杯把,另一面凸雕双螭作盘绕状,两螭纹间的绳纹结扎口上刻一方图章,上刻隶书“万寿”两字,杯身两侧分别琢有阳文隶书铭文一组和诗一首,诗上部有“子刚制”三篆字款[3]。由于明代的雕刻工艺十分发达,所以此时更加注重合卺杯外部的装饰形状。明代的合卺杯在外部造型与使用场景上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合卺杯的一种沿用。

清乾隆时期的景德镇窑生产出了大量的双联瓶,乾隆时期的官窑为了表现其卓越的创新能力以及造物的精巧水平,在前人基础上不断烧制各类形态特别的瓶式,故双联瓶式在乾隆时期更为流行。在清代,这类瓶型从外部组成形式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两个瓶子造型腹部相连且瓶身外形相同,有重合部分(这种重叠的方式包括前后的重叠以及左右重叠),外部没有太多装饰性造型;第二种是两个不规则造型(大多为动物造型)相互连接,连接处不仅限于腹部且造型复杂丰富;第三种是两个瓶子造型中间相连,连接处也不限于腹部,没有重合部分,通常在两瓶间出现较多的外部装饰造型。第一种类型以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有盖)为例,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为左右相连且对称,有盖且瓶盖造型与瓶身造型相契合,从瓶子正面观察外形轮廓极具节奏美,起伏有致。两瓶相连处内部到底部完全连通,这种内部结构与隋朝的玉制双联瓶结构相同。第二种以清乾隆黄玉仿古祥凤螭龙双联瓶为例,外部造型不规则,造型古雅,二瓶前后交错相连,不同角度所观察到的造型相同,更加注重瓶身的外部装饰以及装饰寓意,外部的装饰造型比春秋战国时期与明代的“合卺杯”更为复杂精巧,此时工匠的造型能力与制作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第三种以清乾隆鎏金铜錾胎珐琅龙凤双联瓶为例。这种双联瓶,瓶身大小错落,外部除腹部连接以外还通过外部的装饰造型将瓶身其他部位进行连接。

二、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的造型特征应用

对一种元素的重新设计,第一步就是对基础元素进行解构、拆分,将其分为特征部分与可塑部分。这里以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基础元素——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为例进行分析,其特征部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以最直观的造型方面入手,此双联式的瓶式虽与不同朝代不同时期出现的形式都有所不同,但所表达的含义大致都是一种对友好、联合、结合和美好爱情的向往,所以这种“双”的结构在设计中不可忽略,再具体设计所使用的基础元素本身,在这种“双”的基础上,左右对称的形态及从正视角度看,左右瓶身呈现直线型的对称分割,这种“对称”的形态也是其重要的特征之一。再从整体到局部,瓶盖顶部的圆珠型是区别于其他同时期瓶型的又一特点,在设计中也将这一造型作为特征部分做了保留处理。二是从本身的装饰纹样入手,瓶身使用的莲纹形态自然,枝叶的形态更是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这里使用纹饰的部分结构,并在保留其纹样特征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简化。三是对色彩的感知,此瓶大面积的“红”“蓝”配色本身就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也是一种较强的视觉符号,在设计中将这种颜色的面积加以扩大,增加对基础元素的辨识度。

可塑部分即在保留特征的基础上,在造型上打散重构以及置换,在装饰纹样上将部分纹样的组成形式变为二方连续,在色彩上将色彩的饱和度提高形成更强的视觉冲击力。

三、首饰设计应用

(一)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比翼”。

类别:戒指、耳饰。

所使用宫廷元素:清乾隆珐琅彩缠枝莲纹双联瓶。

设计实践成果:此作品获得2020“中国有IP”珠宝设计新星大赛全国百强入围奖。

(二)戒指的设计(如图2)

图2 戒指

戒指的设计从双联瓶造型的本身寓意入手,文中提及双联瓶造型的历史演变,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朝再到清代乾隆时期,这种相连的瓶型大都表示了当时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祝愿,“双”的造型具有圆满、和谐之意,对戒的设计便由此产生。对戒的戒面俯视图为圆(女)与方(男),女戒的正圆形轮廓代表了女性温婉、柔美的特点,男戒的圆角方形轮廓代表了男性刚正、坚韧的特点,圆角的方形是相对于女性所展现出的柔和,一圆一方的设计是对“天圆地方”的一种续写,是一种永恒的追求。戒面中心的圆珠也是对基础元素中瓶盖球形把手特征的一种保留,一方面,顶部圆珠的造型形似清朝官帽顶珠的造型,极具历史联想性;另一方面,圆珠光滑的表面具有较强的反射效果,增加了首饰佩戴的美观性。戒壁的设计:女戒纤细、起伏有致;男戒浑厚、宽阔饱满。考虑到作品的透气性,在戒面与戒壁上都使用了大面积的镂空处理。

对戒上的装饰纹样使用基础元素的部分图案,由于戒指的体积较小,不易直接使用基础元素上的纹样,所以只选取了莲纹中的“叶”与“茎”的部分。之所以选取这两个部分是因为这两个部分的形态与其所表现的“势”更符合设计时对镂空造型的构想,而未使用“花”的造型是由于“花”的造型过于写实且复杂,不易在戒指上进行创作。

对戒在色彩的使用上,参考基础元素中大面积的红、蓝底以及金色的勾画,因此在设计中也同样使用了这三种颜色,在视觉上占主导。在镂空的花纹部分,颜色的选取也与基础元素的花纹颜色一致,色彩选择上的一致性是为了不失去对基础元素的辨识且在佩戴使用时产生一种联想。

(三)耳饰的设计(如图3)

耳饰的设计从纹饰的寓意入手,莲花在儒家思想里是一种化身,是一种代表真、善、美的美好象征,在古代莲纹就是一种象征吉祥、幸福的纹饰,在耳饰的设计中对莲纹的应用也是延续了这种吉祥的寓意。

耳饰的设计采用左右不对称的形式,把基础元素从正视角度平面化处理,并拆分成左右两个基础型,配合戒指的造型做一半镂空造型,留有透气空间。由于基础元素顶部的金珠是其主要特征之一,在不失对基础元素判断的情况下对原有金珠的色彩进行替换,意在打破原有的色彩形式使之更加活泼,因此使用白色珍珠代替金珠。

耳饰上的装饰纹样与对戒相比增加了“花”的部分,对处于实体形态的部分进行对比调和,其余镂空部分的形态延续对戒中“叶”“茎”纹饰的应用,借助“势”的延伸对基础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使其更灵活、自由。

在耳饰的色彩选择上与设计对戒的想法基本一致,但在实体部分的色彩感受过于单一,于是加入了更多“花”的主要颜色,起到对红、蓝两色进行调和的作用,也显得更加精巧与活泼。

四、结语

宫廷元素在设计中的应用,是基于中国目前对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大环境下,一种依托时代之势所致的“新”潮流,它是国家的财富,对宫廷元素的使用设计是对这种“财富”的尊重,更是一种国人情怀的体现。它的应用需符合当下的审美趋势,用解构、重组、材质替换、工艺转化等方式对宫廷元素重新设计。将其与现代首饰结合,意在打破常规首饰的规范与禁忌,其所附带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远大于其商业价值,从而进一步达成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猜你喜欢
清乾隆瓶身双联
清乾隆时期青花缠枝莲托梵文酥油供灯研究
春日粉妆
瓶上花枝簇簇俏 记一组清乾隆时期壁瓶的修复
百变瓶子
天下四方 龙凤吉祥
“双联户”西藏自治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创新
清乾隆后期饬禁剧曲策略的调整及撤局问题——兼谈乾隆帝对戏曲的真实态度
转炉双联法冶炼高硅铁水的实践
Alexander Wang操刀为Evian设计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