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粟晚期绘画风格及其收藏价值探析

2022-02-07 12:48顾玲
收藏与投资 2022年1期
关键词:刘海粟黄山艺术创作

摘要:刘海粟作为我国知名的艺术家,在近现代艺术史上影响巨大,并推动了近现代艺术教育的革新和发展。刘海粟早年学习西方油画,中期探索中西绘画的融合,并在晚年自成一脉,在油画创作中大量融入国画的写意风格,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特色。晚年的刘海粟在第八、九次前往黄山后逐渐找到了雄奇俊伟的绘画风格,最终在十上黄山后领悟到了返璞归真、“无法为至法”之妙。

关键词:刘海粟;黄山;艺术创作

刘海粟(1896—1994年),是我国近现代美术大家,也是近现代油画创作的先驱,为现代艺术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于1912年与乌始光等人成立的上海美专在之后的四十余年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优秀的艺界先锋,成为近代中国新艺术的摇篮,开启了艺术教育史的崭新一页。刘海粟提倡对人体写生,在行走中写生,他不拘泥于近代化过程中画家们对于中西绘画的主次之争,而是揽中西绘画之长于己身,在其光辉的艺术生涯中将二者结合创作,并不断发展出个人的鲜明风格。

刘海粟一生作品众多,其绘画生涯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有学者甚至将其分了8、9个阶段,笔者认为,大略可分为萌生期(1903—1936年)、成熟期(1937—1956年)、充实期(1957—1976年)、晚期(1977—1994年)四个阶段。在刘海粟的创作前中期,也就是20世纪50年代以前,刘海粟旅欧,以学习西画为主,这一阶段重在对油画创作的探知,他吸收西方印象派、抽象主义的精髓为己所用,隐隐有自成一家的气势;这一时期也受野兽派影响,画风粗犷雄健。

20世纪50年代以后,刘海粟旅欧归来,有感于中西绘画在东方土地上的交织、碰撞,他重新审视国画与油画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国画、油画相交融的独特艺术风格。“文革”时期,刘海粟低调闭门,潜心艺术创作,其间创作了大量以静物为对象的“泼彩”国画,而这一时期的油画创作较少,“泼彩”逐渐成为刘海粟后期的代表艺术手法之一,并被应用于油画创作中。

一、广西采风:晚年绘画风格的奠基

1978年,刘海粟前往广西,在桂林等地采风。此时的刘海粟在作品的色彩运用上更加收放自如,并且用色活泼、明快,一改20世纪50年代前的雄厚、古朴的风格,用笔更是有了“泼彩”的国画特征,简洁清朗,无一笔多余。

以漓江春色为对象的油画《漓江春》为例,这张图中,画家对眼前景色的内容构成举要删芜,整个画面笼罩在淡紫偏粉色的轻抹之下,以“写”代画,意在笔先,整体用色嘹亮空旷,湖水的用色更加细腻,湖上几许泛舟之间,湖水或倒映山色,或青绿留白,水面灵动雅润,空白处似有色彩流淌,使观者宛如置身漓江两岸的春色之中。可以看出,这幅画在单纯的油画写实技巧之外,更兼有国画的写意风格,形神兼备。

二、八上黄山:从“我师”到“我友”

黄山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奇峰怪石,风景万端。自1918年“一上黄山”开始,刘海粟的绘画生涯就与黄山结下不解之缘。1980年以前,刘海粟前后六次赴黄山写生。黄山造化荡开了刘海粟心中的层云,成为他画中画外魂牵梦萦的所在,他甚至为黄山刻“黄山是我师”的印章,携之深入山间深林,癡心作画。哪怕是63岁时卧于病榻,他的眼前也“回荡着黄山的影子”。

1981年,刘海粟应邀再次动身前往黄山,对86岁高龄的刘海粟来说,第八次登上黄山不仅是一次重返的写生之旅,也是艺术创作经历人生巨变之后的升华。刘海粟此次不再携“黄山是我师”的印章,他在此次创作的画中题诗道:“昔日黄山是我师,今日黄山是我友。”黄山不在眼前,而在心中,黄山风景已不再是刘海粟摹仿的对象,而是呼之即来、生于笔端的挚友。师与友的转换,正是源于从“看山不是山”到“看山还是山”的过程。八上黄山以后,刘海粟的黄山系列油画已经近乎成熟,国画的大写意风格被淋漓尽致地运用在以黄山风景为对象的油画中。雄浑、辽阔的风格与此前在广西写生的山水画意融为一体,使刘海粟这一时期的油画充满苍莽的力量感,如其1981年创作的《白龙潭》《清凉台写十八罗汉诸峰云烟》《仙女峰烟云》等,画中的山石、林木、云烟、峰峦如被一股力量释出画外,澎湃汹涌间带有一种精神的力量。难以想象近乎鲐背之年的老人尚有如此的气力,为画作注入如许涌动奔放的生命,非钟爱黄山之深切决难至此,颇有几分古人“膏肓泉石”的心气了。

刘海粟自己也认为,当他绘画黄山时,不再只是描绘眼前的黄山,更多的是抒写心间的情绪。面对黄山,他常常觉得情绪亢奋,这种亢奋的情绪一方面使他着力捕捉画面中对比最鲜明、表现最热烈的色彩,另一方面也使他废寝忘食,常常不觉日夜,追求每幅画作的一气呵成。这一时期刘海粟的作品,往往带有一种“纯粹的热烈”。

八上黄山后的第二年,即1982年,刘海粟前往闽粤之地游历,黄山之行仿佛将黄山印在他的心中,刘海粟的大写意进一步超出黄山亦师亦友的羁绊,在他处风景肆意挥洒。1982年,刘海粟从闽粤归来,随即九上黄山,此次他将闽粤之地的山海秀色带回黄山系列的创作,对画面的掌控更加炉火纯青,这一时期刘海粟创作了《黄山温泉》《桃花坞》《西海门晚霞》等作品,均在八上黄山的基础上实现了笔力上的突破。

三、十上黄山:无法之法,乃为至法

清代石涛《画语录》云:“‘至人无法,非无法也,无法而法,乃为至法。”真正的大师,在参悟画法之后,就不再师法陈规旧条,不再遵照固定范式,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已经返璞归真,自成一法。晚年的刘海粟在“十上黄山”之后,就达到了“无法自有法”的境界。

1988年,刘海粟93岁,这位近百岁的老人再一次启程前往黄山,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上黄山。他自知此生无缘再往,便在临行前给自己定下了“用全部激情去拥抱黄山、吞吐黄山”的艺术使命。十上黄山的刘海粟,经历了人世沧桑,游览了祖国各地,留下无数知名画作,此时胸中反增一丝风轻云淡,少了之前的汹涌澎湃。在这种风轻云淡的笔意之下,刘海粟的笔法更加自由,下笔更显逸气。如1988年10月刘海粟所作的《泼彩黄山》,此画与1981年的《仙女峰烟云》比较,同样是画黄山的山峰,却少了嶙峋奇伟的山势和刻画山体所用的鲜明线条,多用薄涂,云烟处留白淡抹,远处只用逸笔轻写,山间草木稍作点染,写意之风更浓,不再拘于写实。

谢赫“六法论”首推“气韵生动”,而在这幅画中正飘散着气韵之美。刘海粟此时已近人生的黄昏岁月,登临山峰远眺,眼前黄山云海于他既是纸上之境,又是山间之画,再无分别。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十上黄山的刘海粟正是在艺术的寻“巧”之路中找到了“拙”的妙处。晚年的刘海粟在谈到“巧”和“拙”在艺术表现中的关系时,曾精辟地指出,“巧”和“拙”这组概念是相对的,“巧”往往为人所追求,而又常常使人在多次欣赏后觉得乏味;“拙”乍看朴笨,却自有令人咂摸不透、屡屡回想的滋味。作画亦是如此,从“生巧”进入“拙朴”,是从追求刻意的熟练技巧到追求不经意的炉火纯青的过程。郑燮所云“画到生时是熟时”,斯之谓矣。从熟再到生,就是回归“看山是山”的过程。十上黄山后直至去世的这段时间里,也许是受限于身体状况和精神状况,刘海粟的作品不多,但每一幅都如臻化境,写意的拙朴感在画中都回归为一种浪漫的童真。在刘海粟看来,画家一旦“离开了纯真,就没有生命了”。刘海粟先生早年曾师法石涛,学习他“搜尽奇峰打草稿”的绘画思路,但此时的刘海粟已不需要再“搜尽奇峰”,他的心中自有万般奇峰的变幻,以黄山为代表的祖国山河在刘海粟心中成了信手拈来的素材和表达童真的载体。他已不需再师法任何画家,也不必再遵从何种作画法度,热爱的黄山也早已从良师成为他的挚友。在晚年,刘海粟终于达到了“无法之法,乃为至法”的崇高艺术境界。

四、刘海粟晚年作品的收藏价值

刘海粟晚期的作品由于较前中期创作量更少、创作技法更精湛、画面更朴拙,蕴含画家在风烛残年的人生体悟,因而价格更高昂,也更珍贵。如前文所述的作于1988年秋十上黄山时的《泼彩黄山》,由北京恒盛鼎于2012年9月7日以4 680 500人民币高价拍出;1962年所作的《黄山莲花峰》(布面油画,纵93 cm×横62 cm),由杭州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于2012年7月7日以9 545 000人民币高价拍出;1983年所作的《黄岳雄姿》(镜心,纸本设色,纵143 cm×横366 cm),由保利香港拍卖有限公司于2012年11月25日以3 680 000港币高价拍出;1985年所作的《黄山苍松》(镜框,设色金笺,纵99 cm×横181 cm),由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以3 630 000港币高价拍出……十上黄山成就了刘海粟晚年的绘画巅峰,黄山也在刘海粟的笔下展现出雄奇瑰丽的纷繁胜景,而这些作品的收藏价值也通过拍卖得以体现,广为当代艺术家和收藏家们所认可。

五、结语

1990年5月20日,95岁高龄的刘海粟先生再次前往美国加州写生,完成了人生最后两幅写生作品,并题诗云:“九十五岁何尝老,兴来往往欺造化。”早年的刘海粟以造化为师,晚年的刘海粟以造化为友,而在人生将要接近终点时,他又将一份“欺造化”的童真和童趣留在了画作之中。再度赏析刘海粟先生晚期的绘画创作,能从中感悟到这位耄耋老人对艺术孜孜不倦的求索。

作者简介

顾玲,1979年,女,上海人,刘海粟美术馆分馆(上海市普陀区美术馆)典藏研究部,本科,研究方向为书画。

参考文献

[1]陈世宁.精神的张力—赏析海粟大师鼎盛时期的油画作品[J].南京藝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2):97-100.

[2]沈行工.海粟油画的中国气派[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6(2):83,92-96.

[3]丁涛,周积寅.海粟老人八上黄山纪实[J],艺苑,1982(1):4.

[4]苏天赐,沈行工.“苍然鳞甲欲成龙,龙有老时松不老”—观赏海粟老人油画近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3(1):3.

猜你喜欢
刘海粟黄山艺术创作
《榜样》:艺术创作的一次“出圈”表达
刘海粟美术馆建馆25周年x刘海粟欧游90周年=?
浅析群众文化艺术创作的现状及应对措施
马路奇遇记
黄山冬之恋
学生写话①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雨中看戏
刘海粟知错认错又出错
黄山迎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