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我国新闻传播学教材建设

2022-02-08 11:58赵怀瀛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课件出版社

赵怀瀛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材在学校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近年来策划出版了一系列新闻传播学教材,与国内诸多院校的新闻传播学学者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材进行系统的梳理,不仅是对笔者前期策划与出版工作的总结,更是对未来工作的鞭策。

对于一本书而言,编辑是策划者,作者是创造者,读者是消费者,三者缺一不可。针对我国新闻传播学教材发展现状,笔者主要通过编辑、作者、读者三个角度进行阐释与分析,力图更为全面、客观地呈现我国新闻传播学教材的现状。

1 编辑角度的新闻传播学教材

笔者从编辑的角度可以知晓当今的新闻传播学教材出版形势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前为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占据绝对优势,现在由中央直属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到各个地方的大学出版社纷纷进入新闻传播学科领域,“三足鼎立”逐渐变为“群雄逐鹿”。新闻传播学教材的专业品种也由原先的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公共关系学等系列走向新媒体、媒介融合等多个系列,即使原先的系列也绝不会囿于传统的知识体系,而是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新闻传播学教材本身也呈现出以下特点:

1.1 传统的经典教材依然畅销

随着学科的蓬勃发展,新闻传播学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1]。教师和学生都已感受到,今天的新闻传播学早已发生变化。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一些基础课程依然是专业必修课,不论新闻传播学科如何发展,对这些基础理论的学习还是必需的。与此同时,关于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的经典教材也依然是许多教师的“必备之物”。例如,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的《新闻学概论》,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等在市场上的表现依旧“坚挺”,累计销量都已经达到十几万册,有的甚至是几十万册,这些销售成绩在当前公办本科院校不能强制学生购买教科书的背景下,已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分析经典教材畅销的原因,一是作者的学养深厚,二是作者能够将传播学这种“舶来品”以符合中国人思维的方式娓娓道来[2]。当然,经典教材并非一成不变;相反,经典教材不断与时俱进,且与学科的发展紧密结合。例如,李良荣教授的《新闻学概论》历经逾五次改版,每一次改版都对全书相当规模的内容进行了更新,并会将更新部分在前言中予以注明。由此可见,任何经典教材的撰写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逐步完善的,所以才能历久弥新[3]。

1.2 出版教材作者所属的院校逐渐由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向其他院校扩散

出现此种情况主要由于以下原因。首先,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新闻传播学教育重新恢复,由于课堂教学的需要而带来了新闻传播学教材编写的初始阶段。由于当时的高校还都没有向综合性方向发展,许多高校并没有开设新闻传播学专业,因此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三所院校的教师就毫无争议地成为新闻传播学教材的编写人选。造成的结果便是以上三所院校的教师已经编著了大量教材,其中有些已经成为经典之作,难以超越,其他教师再次编写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由此就出现了以上三所院校教师近年来出版教材数量略微减少的态势。其次,随着新闻传播学科的发展和国家对新闻传播学人才的需要,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与日俱增,其中有一些院校发展态势迅猛,大有后来者居上之势。教材建设作为学科建设的重要方面,自然被其他院校提上日程。一部分院校希望依托教材的出版提高自己在学界的影响力,这也就造成其他院校作者出版教材数量增多的情况。优秀的作者属于稀缺资源,新闻传播学的优秀作者也是如此,并且呈现南北分立的态势。在北方,主要集中于北京,这主要是由北京作为首都天然的政治、文化等资源优势决定的。除了中国人民大学和中国传媒大学两所高校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新闻传播学科同样发展势态良好。在南方,则呈现出“多省并立”的态势,这主要是得益于东南沿海一带经济发达,充足的科研资金吸引了人才加盟,自然带动了学科的高速发展。东南沿海一线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成为人才的聚集之地。除了复旦大学之外,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和暨南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也在学界占据重要位置。此外,教育大省湖北的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新闻传播学科也在全国颇具特色,稳居第二方阵。而相比以上地区,全国其他地区虽然大多数院校也都相继开设了新闻传播学科,但是师资力量还略显薄弱。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我国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地方对高校的支持力度相对于东部地区来说较小,这使得以上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且由于经济发展滞后,以上地区还出现人才不断外流的情况;另一方面,东北部和中西部地区因为没有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开设新闻传播学科时间较晚,因此学科发展相对滞后。

1.3 如今所出版的教材大多是贴近当今学科方向的发展,同时呈现出学科融合的特点

可能是原有的一些教材过于具有学科影响力,现在很少有人能够写出超越这些教材的作品,因此少有学者触及。他们更愿意依托新媒体、大数据等新兴产物,写出具有“新”意的教材。在分支学科与日俱增、学科融合日益频繁的今天,出现具有“新”意的教材的确是新闻传播科研和教学所需要的。例如,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数位教师联手打造的“新媒体与公共传播实验教材丛书”便是其中代表。该套教材并没有拘泥于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在突出“传播”时,亦突出“设计”。全系列每本教材都是以新媒体作为出发点,用新的研究方法,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同时,在这套教材的作者组成方面,也呈现出了学术背景多样化的趋势,即作者并非都是新闻学或者传播学的博士毕业,而是拥有设计学、计算机学等学术背景。另外,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中国新锐传播学者系列教材”突出“新锐”特点[4]。该套教材并不拘泥于某一学科门类,而是涵盖了新闻传播学的各个方向,教材在策划阶段不设题目,教师可以自由发挥选择所写书目,只要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科发展即可。这种呈现开放式的新闻传播学教材已经被越来越多地采用。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各种新兴事物的不断涌现,新闻传播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互融合是必然之势,并且会越来越深入。

2 作者角度的新闻传播学教材

笔者作为编辑,日常工作中与新闻传播学者接触颇多。他们对于新闻传播学教材亦有自己独特的看法。笔者在组稿的过程中,总是会面对教师提出的以下问题,比如“大概要求多长时间交稿?”“出版教材是否需要费用?”“除了我,还有哪些老师也参加教材编写?”由以上问题可以看出,新闻传播学者对于教材出版持以下态度:

2.1 时效性

作为出版者,自然希望作者交稿越早越好,这样就可以把教材尽快出版,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当今大学教师科研和教学压力繁重,编写教材时间有限,或者说编写教材只能算作副业。另外,论职称评定,教材成果并不如论文成果;论经济收益,编写教材的稿费也不是很高。因此,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高校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有限。以笔者从业多年的经验而论,教师编写教材要么是学院规定的科研任务,要么是对自己多年的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一个梳理,所以在出版合同上设定一个相对宽泛的时间界限能够为作者安心写作教材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合同约定的交稿时间过于短暂,就很有可能造成作者延迟交稿的现象,即使作者能够按期交稿,但由于是仓促之作,书稿质量也堪忧。由此可知,作者都希望出版社能够提供充足的交稿时间,这样才能写出自己满意的教材。“慢工出细活”,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思考,一本书才有可能真正被称之为“教材”。

2.2 出版费用

因为现在公有制的本科院校不能强制学生购买教材,出版社较以前的经济压力增大,同时图书的库存积压。因此,当今许多出版社出版教材的前提便是费用补贴,这也是造成许多作者写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虽然此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规避风险,而由此造成的另一结果便是质量很高的教材因为没有出版补贴而未能出版。风险和机遇是并存的,一本使用量相对广泛的教材不见得就是优秀的代名词,而一本专业性很强、使用面狭窄的教材也许就是该学科的开山之作。出版社应当在做足市场调查的基础上,具有冒险精神,大胆地给予一部分作者机会。也许一本优秀的教材就是这样诞生的,而与此同时,一位出版社所倚重的作者也就此脱颖而出。出版社在策划教材之时,应当给予年轻作者充分的支持。

2.3 作者圈子问题

“志同道合”一词在学术圈同样适用,因为大多新闻传播学教材的作者绝非一人,而往往是一个教材编委会。因此,作者在受到邀约时往往询问其他作者的情况,其意主要在于确定其他作者是否有自己熟识的人,即是否师出同门或者经常交流切磋,同时也在比较自己与其他学者之间的异同。如果自己的学术水平远远高于或者远远低于其他学者,那么该作者很可能会拒绝此邀约。一般来说,在具有相当的学术水平、良好的私人关系的情况下,作者接受邀约的可能性最大,且也能最大限度保证合作愉快。因此,构建一个由“同一个圈子”作者组成的编委会尤为重要,这样可以保证作者之间互通有无,交流顺畅。

那么,这些条件都满足之后,教材应该如何编写呢?复旦大学李良荣教授对新闻传播学教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信这个看法能够代表一些学者的心声,即新闻传播学教材应该具有当代性、前瞻性和原创性三个特点。当代性是指教材能够比较系统地阐述当代中国的新闻传播学,使学生能够对该学科有一个相对系统的了解,并能够掌握今后所需要的工作技能与技巧。前瞻性是指教材的作者们对国际国内的学科发展都有一定的把握与理解,在教材中提出了一系列适应新时代学科发展的对策和方法。原创是指教材凝结了作者多年的心血,以及学界广泛认同的新观点、新见解,而不是生搬硬套,东拼西凑。只有这样,出版的教材才是一本真正优秀的教材。

3 读者角度的新闻传播学教材

读者作为新闻传播学教材的最终使用者和购买者,他们的满意才是出版社努力的目标。当今的出版行业竞争激烈,出版社若想占据一席之地,做好读者服务势在必行。当前出版社需要在以下方面满足读者的需要,才有可能赢得读者的青睐。

3.1 书籍的装帧设计

一本书不单单是一个出版物,它也是商品,甚至是一种艺术品。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就如同书的服饰,是吸引读者购买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教材并非收藏性书籍,但是其装帧设计同样重要,封面设计、内文纸张、装订形式等无不体现着出版社对于书籍的重视程度。如果一本书内容尽是精华,但是设计粗糙,用纸低档,设计俗气,纵使万般宣传,价格低廉,亦会让读者对购买产生抗拒心理,鲜有人会问津。反之,如果一本书不但以内容取胜,在装帧设计上同样用心,令人爱不释手,自然会吸引读者争相购买。

3.2 书籍的立体化营销

教材出版的最终目的是销售。当今出版社的生存面临着以下压力:首先,公办的本科高校不能强制学生购买教科书,这为教材的销售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正版教材价格相对较高,由此导致学生购买旧教材、复印教材的现象频繁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一些优秀的、具有权威性的教材,其销量由于以上原因都起伏不定。其次,纸张等原材料成本不断攀升,也给出版社带来了挑战。面对这些生存危机,怨天尤人是没有用的,出版社必须努力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出版社必须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立体化服务,使读者觉得物有所值,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保证图书的销量。出版社不仅仅是在销售纸质图书,更是在销售服务。教材的立体化经营,即在纸质书销售的同时,提供诸如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视频等附加服务。例如,多媒体课件对于教材的销售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其原因是课件的存在可以省去选择该教材的教师大量的备课时间,可直接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出版社可以在书后附上课件索取申请表,让使用教材的任课教师填写相关资料,由院系负责人签字并且加盖公章后邮寄或者传真到出版社以索取课件。这样既可以保证购买教材者索取使用教学课件的正当权利,又能够保证教学课件被真正购买教材的人所使用。与此同时,出版社也可以此了解图书真正的销售和使用情况。

一本优秀的新闻传播学教材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有以下方面:

首先,言语流畅,通俗易懂,无知识性差错。言语流畅是对一本书最基本的要求。通俗易懂,则是针对教材的要求。教材主要面向学生,是一种普及性的读物,不能使用过于高深和晦涩的语言。无知识性差错则为教材的重中之重。如果一本教材内容错误百出,那必然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贻害无穷。

其次,题材新颖,理论实践并重,对学科最新研究成果有所反映。题材新颖是指教材也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不能循规蹈矩,更不能局限于原有的窠臼。理论实践并重是指教材应该以学以致用为目的,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一本优秀的教材还应该加入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这就需要定时地对教材进行改版,使其成为一本具有生命力的教材。

再次,配套有电子课件、习题答案,甚至是讲课视频。教材的读者不单单是学生,还有教师以及其他读者。如果除了纸质书之外,能够给予他们相关配套设施,让他们感受教材的立体化,那自然是一本优秀教材的点睛之笔。

猜你喜欢
传播学课件出版社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传播学视野下刘乐筝乐艺术的文化特征思考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传播学视域下《格萨尔》史诗的传播与保护
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的动画设计研究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PPT课件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高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