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途径研究

2022-02-08 11:58
西部广播电视 2022年1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群众人员

李 凯

(作者单位:济宁广播电视台)

随着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越来越多,对新闻内容的认识不断加深,导致传统媒体的传播效率受到较大的影响。随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竞争走向白热化,从原有的竞争关系转为融合、共存、共同成长,这是全媒体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1]。新闻采编工作要以时政热点为中心,注重新闻内容的时效性与真实性,搜集政治热点话题,以及农业、水利、电力等紧扣民生建设的重要内容,并将以上热点话题进行提炼和修饰,转化为大众都能快速理解的文字。目前,主流新媒体平台的内容以文字、视频、图片为主,要求采编人员根据现场记者搜集的信息和视频进行二次创作,然后在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对其进行发布。因此,新闻采编工作除了注重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还需适当完善新闻内容,让新闻更具有话题性。

1 电视新闻等媒体行业创新改革的必要性

1.1 传统媒体转型的挑战

新媒体行业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媒体融合之后产生的新领域,通过各大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和网站为用户传递新闻信息。新媒体的传播效率之快让传统媒体措手不及,传统媒体为了维持自身的历史地位,也在不断寻求新的发展路径。如果新媒体在获得一定市场优势之后不思进取,一旦传统媒体成功转型,新媒体的天然优势将被打破。因此,新媒体要想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要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拓宽信息传播渠道,从而提升传播效率。

1.2 传播载体方面的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已经彻底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基于此,新媒体借助互联网发展的天然优势,是传统媒体不曾具备的。网络不仅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给予了人们双向传播的权力。广大用户拥有了在新闻中发表言论的权力,这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做不到的。因此,传统传播电视媒体必须勇于创新,在维持忠实用户的同时,利用互联网开拓新市场。

1.3 先进技术设备方面的挑战

现阶段,新媒体行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设备的更新与维护问题,新型电子设备的价格通常较高,但电视新闻媒体学习并引进电子设备是必须的,如此才能保证电视新闻媒体在硬件方面拥有足够优势,督促企业员工学习如何使用电子设备,帮助电视新闻媒体企业实现转型升级。

2 媒体融合时代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主要特点

2.1 新闻信息载体的多元化

从传统媒体视角出发,新闻的传播载体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主,但它们的传播范围和效率都具有一定局限性,以至于当新闻正式发布后也很难带来较大范围的影响,可见传统传播渠道已经不适用于当代的信息传递。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的传播载体逐渐增多、传播效率不断提升,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能力。传统媒体在传播新闻时,也可以借助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进行传播,同时保留电视、报纸等传统传播媒介的优势,这样新旧交替的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新闻以图片、视频、文字三者结合的方式出现,使得用户更加容易阅读和理解[2]。

2.2 新闻信息的海量化

全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传递在一瞬间就能完成,传播过程不再受时空限制,传播效率极快。不过,高速传播中新闻的过滤效果下降,用户接收垃圾新闻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新闻采编工作的目的是筛选出高品质、真实的新闻信息,全面提升新闻信息的利用效率,确保新闻资源质量,力求为用户创造舒适的阅读环境。

3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主要问题

3.1 新闻采编内容乏味

新闻采编工作对于内容的把控没有固定要求,导致新闻采编人员在大量的新闻中失去重心,容易出现新闻内容与大众口味不相符的现象,甚至出现用户反映问题的现象,这对新闻采编工作的开展极其不利。

3.2 新闻采编工作缺乏创意

为了给用户创造更舒适的视听空间,新闻采编人员要不断提升新闻的看点和真实性。目前,广播电视行业的新闻内容容易出现雷同,新闻中的观点比较大众化,无法给用户提供新奇的想法[3]。而且,出品的新闻内容大同小异,自然无法对用户产生足够的吸引力。

3.3 新闻采编内容浅显

新闻采编工作注重时效性,但现在的新闻采编人员对内容把控并不严谨,使得新闻内容缺乏深度,无法培养忠实用户。因此,新闻采编人员针对新闻内容的时效性和可读性要不断进行创新,如此才能为传统媒体培养更多受众,真正与新媒体企业展开博弈。

4 媒体融合时代新闻采编人员的职业素养需求

4.1 思维能力

目前,各大新媒体平台的受众人群以年轻人为主,内容以娱乐、人文为主,对于政治、社会内容的把控不严格,新闻采编人员应当对新媒体用户进行调研,便于适应用户喜好开展采编工作[4]。新闻采编人员要改变工作方式,根据用户反馈创造多个类型的新闻版块,用户可根据自身喜好点击浏览。同时,要不断拓宽采编范围,丰富新闻内容,吸引更多用户。例如,在民生新闻版块中需注重时效性和真实性,特别是对新闻的合规合法要进一步考量,而对于娱乐型的新闻而言,更注重博取用户的眼球,对新闻深度不做高要求。

4.2 辨别能力

新闻采编人员需具备较强的辨别能力,根据用户群体整合出不同的采编思路。在此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的逻辑思维能力尤为重要,其只有对新闻内容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和敏感,才能采编出高质量新闻[5]。此外,新闻采编人员还需要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根据新闻事件的真实内容确定采编方向,对内容的重点部分进行还原和深度讲解,为人民群众还原事实真相,这便是新闻采编人员的使命。

4.3 策划能力

在策划并传播地方新闻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应采用合规的方式对新闻内容进行美化,在博取受众眼球的同时能够体现出新闻传播质量。新闻信息的传播必须考虑地域特色,根据受众群体的文化水平确定选题内容,维护本地用户是第一要求。例如,在2018年10月28日重庆万州区公交坠江事故的新闻选题中,新闻采编人员要根据司机个人素养、乘客生命安全及群众思维等要点进行选题,针对事件的不同方面进行评估和策划,选择符合群众心理预期的策划方向,提高新闻阅读率。

5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路径

5.1 采访角度创新

以前,人民群众在新闻选择渠道上有限,且被采访的只有新闻中的当事者,他们回答的问题通常受到一定的限制,他们的描述不但带有浓厚的主观思想,还要受到采访者的影响,人民群众对事实的解读各有不同[6]。全媒体时代,新闻采编人员所采访的对象不仅是当事人,人民群众也都能自由发表意见,而且旁观者对事件的看法通常与当事者的区别较大,只有经过多次采访才能使新闻内容更加饱满。新闻采编人员需肩负起引导群众树立起正确“三观”的使命,从社会中找出更多正能量新闻,并在采访中深入研究大众心理,创造出更多深入群众内心的话题,为底层的人民群众发声。

5.2 采访技术创新

为了呈现更真实的新闻内容,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节目吸引更多用户,新闻采编人员就需要做好内容解读,帮助大众解读新闻内涵,如短片+演播室访谈,通过几个调查短片引出话题,让主持人和当事人在演播厅畅谈[7]。面对面交谈是电视新闻节目的天然优势,可以充分体现新闻的深度和真实性,帮助当事人更清晰地表达想法,有助于揭发事件背后的真相,将人物的性格和内在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大众营造身临其境的观看效果。新闻采编工作的初衷是尊重事实真相、遵循当事人意愿,一切活动需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进行,一旦新闻内容被群众所排斥,损失的社会形象将难以挽回。

5.3 表现形式创新

电视媒体作为重要的信息传播主体之一,随着其他媒体软件的出现,如微博、贴吧等,这是互联网高度发展之下引申出来的。许多新闻节目拥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或粉丝群,可以将自己的忠实用户集中起来,便于做好用户维护工作,还能通过用户获得反馈消息,这是一个互利共赢的经营方式。比如,洛阳电视台《新闻聚焦》栏目突出理性和解读,被洛阳市民称之为当地的《焦点访谈》,几十年来,《新闻聚焦》已经成为当地政府机关发布新闻的主要阵地,也是政府与人民开展交流的重要场所。这个新闻节目不但成为政府与人民之间沟通的桥梁,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与喜欢,也助推了当地的媒体行业健康发展。

6 媒体融合时代广播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方法

6.1 充分认识“互联网+”的传播特性

新闻采编人员要时刻注意新闻内容带来的影响,通过专业视角对新闻进行深入解读,适当采纳群众观点来呈现新闻。借助新媒体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在播放与民生政事相关新闻时可采用24小时轮播法[8]。例如,新闻采编人员可借鉴“四川观察”的直播形式不间断地进行社交运营,展现民众的生活现状,围绕话题重心开展长时间的讨论。在与基层人员的沟通中,新闻采编记者可使用直播的宣传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或粉丝群等收集观众意见,第一时间了解其需求。

6.2 重视新闻信息的互动

新闻采编人员应通过特定渠道与群众展开互动,发挥新闻的双向传递作用,让新闻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新闻采编人员应当掌握流量传递的基本思路,了解各个媒体平台的新闻发布现状和用户群体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拓展传播范围。以文字图片新闻为主的新媒体平台应当尽量精简文字内容,保证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主要信息,特别是新闻标题最好能够概括大致内容,便于用户迅速了解事件。比如,针对群众关注的“就地过年”话题,可推送“稳岗留工”“就地过年”“安心留下过大年”这一类新闻,说明在特殊时期就地过年的重要性,同时为群众开辟线上交流通道,让群众足不出户就能与社会进行沟通,增强群众参与社会事件的积极性。此外,网络媒体平台能够在短时间内反应当地实时热点,所以新闻采编人员可以在抖音、快手等平台抛出社会热点问题,让群众在评论区自由交流,发表观点。例如,采编人员可借助抖音平台打造“导盲犬进超市被拒”的话题,借助视频还原整个新闻事件,让群众围绕这些内容展开讨论。通过打造以“线上”为核心的新闻交互空间,不仅可以提升新闻交互和传播的质量,还能使群众更全面地了解新闻热点。

6.3 创新新媒体传播渠道和内容

为提升传统媒体新闻的传播速度,新闻采编人员在采编工作中要善于总结过去热点事件形成的原因,熟练应用新媒体技术,拓宽传播渠道;创建短视频账号,通过电视与短视频平台开展双线直播;充分运用小程序设置讨论区,使用户可以在网络中畅所欲言,然后通过用户的浏览数据,利用大数据分析出用户偏好哪些新闻,再对新闻版块进行整改和升级。

6.4 贴近群众生活,丰富新闻采编形式

当下,新媒体形式日渐丰富,传统新闻采编工作形式逐渐落后,难以同新时期群众获取新闻的需求相符合,因此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深入群众生活,了解群众喜爱的传播形式,站在群众角度开展新闻采编工作,拉近新闻媒体与群众之间的距离。在此过程中,新闻采编人员应重视与群众的沟通互动,设立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大范围征集热点话题,并在微信公众号互动栏回复群众评论,群众也可以通过评论栏向节目组发送更多反馈信息,拓宽新闻采编人员的信息获取渠道。通过此类亲民型的采编创新工作形式,可以提高新闻的受关注度。

7 结语

随着新媒体行业的逐渐扩大,传统媒体行业的不足暴露无遗,为了重新获取广大群众的认可,传统媒体对于新闻内容的选择要更加严谨。在电视新闻采编的过程中,为了实现电视新闻采编工作的创新,充分体现传统媒体的服务价值,新闻采编人员要将工作重心放在民生问题中,通过立足于民生版块发展其他新闻内容。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群众人员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让刑满释放人员找到家的感觉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关于传统媒体能否打造“名公号”的思考
不得与工会组织任职期内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商业模式坍塌的根源
急救人员已身心俱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