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

2022-02-08 13:43洪新民
技术与市场 2022年1期
关键词:基础设施要素交通

洪新民

(河南省商城县交通运输执法局,河南 信阳 465350)

1 交通基础设施的特性

1.1 经济先导性

很大程度上,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是否良好对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起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讲,交通基础设施的适度超前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发展;若交通基础设施滞后发展,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一定阻碍。作为基础设施之一的交通基础设施,长期以来都是政府经济干预的关键举措,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能够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活力。

1.2 空间网络性

作为一种网络基础设施,交通基础设施可以连接节点和域面,组建完善的交通网,有助于各类生产要素的流通。同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来讲,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可以提供空间网络,有序开展各种社会经济活动。在区域空间结构中,最基础的要素便是“点、线、面”,例如在立体交通网络中,空间物质实体是“点”的代表,主要体现在城市、集镇等,而交通干线则是由点连接而成的“线”,当“点”与“线”交错结合后,便会构成一条又一条交通路线,这也是一定空间范围内经济活动的基础,通过纵向深入与扩展,便会构成面,多个面相互组成,便能够形成一个经济区域。整体来讲,在实现区域经济空间一体化中,交通基础设施的网络性是前提条件。

1.3 区域外部性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本质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而这一属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外部性起决定性作用。从产业层面来讲,对于企业、消费者而言,交通基础设施具有两种外部效应结果,即正的外部效应和负的外部效应,一方面,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可以起到减少企业运输成本和降低人们出行成本的作用,这方面属于正的外部效应;另一方面,交通基础设施的大肆建设,将会破坏自然环境,导致很多地区人才流失等,这方面则属于负的外部效应。与此同时,交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主要取决于行业内部资源优化和外部效益作用的发挥,总体来讲,这也属于一种空间溢出,这种溢出也具有正、负区别。例如在区域空间内,各类经济要素不断流通,致使区域内经济资源迅速聚集和扩散,并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可以形成正的溢出效应。反之,若地区经济活动集聚效应不显著,那么很难起到良好的扩散效应,这种情况下,很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进而产生负的溢出效应。

2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2.1 宏观方面

相比其他设施,空间网络性是交通基础设施的一大特性,可以实现区域内部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推进经济要素不断集聚、扩散,在空间溢出作用的长期影响下,通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形成强大的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在这2种效应的共同影响下,必定会推进区域经济进步。

与此同时,当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越来越好时,通过加大交通建设力度,也会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甚至会促进周边地区经济发展,这种情况下将会形成溢出效应。简单来讲,交通基础设施对于经济增长而言,其宏观作用主要是基于空间网络性的作用,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扩大建设规模,可以促进区域经济要素流动,使得各类经济活动不断集聚和扩散,这种情况下,将会对区域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就业机会等产生极大的影响,进而产生溢出效应。

2.2 微观方面

从微观层面分析,交通基础设施还具有区域外部性及空间溢出效应,也就是说,溢出效应的基础是微观路径,例如通过大力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可以大大减少运输成本,进一步提升区域的可达性,与此同时,还会对人们的出行方式、企业的运输方式、工厂的区位选择等等产生一定影响,最终必定会作用于区域经济。

3 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对策

3.1 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入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同样也存在交通基础设施规模大小不一的问题。一般来讲,若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但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却跟不上步伐,势必会阻碍经济发展。因此,针对经济发展有潜力的地区,应积极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而推进地区经济增长。应结合地区实际情况,适度扩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在全面考虑交通基础设施溢出效应的基础上做好地区交通建设分配“质”和“量”的工作,避免在经济发展状况良好的地区资源过度集中,要将那些相对落后,却具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地区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这样才能很好地促进落后地区的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平衡。

3.2 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当前,在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不管是在公里数上,亦或是运输量方面,公路都是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侧面也表明了在很多地区存在交通运输方式单一化的问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对交通运输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运输需求,需要进一步优化交通基础设施结构,积极打造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要求将水运、航运、公路等不同的运输方式进行有效衔接,并保证各类运输方式能够协调发展。为此,要求做到以下2点:①强化交通运输系统多样化建设,做好各类运输工具的建设与维护工作,积极搭建综合运输管理体系。②进一步健全交通运输综合配套设施。

总的来讲,单纯依靠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就想要刺激经济发展是远远不够的,这种情况下,必须基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其他各类经济要素,比如产业聚集效应、劳动力投入等,实现各要素共同发展。特别是对于欠发达地区,更应该重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发展,这样才能够为地区经济增长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3.3 构建多层次投融资主体

交通基础设施具有一定公共属性,建设的本质是为了服务于民,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为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离不开政府财政资金的大力支持,但单纯依靠财政支出建设交通工程,将会大大增加国家建设负担,为此,应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积极探索新型投融资渠道,构建多层次投融资主体。换言之,想要更好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是关键,要求在充分利用好现有投融资渠道的前提下,积极拓宽和探索其他投融资渠道,实现投融资方式创新。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①建立完善的资金保障机制,打造“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方参与”的高效、规范的机制,将债务性资金进行股权性资金转化,创新投融资渠道。②积极引入民间社会资本,加大社会资本投入力度。可以利用特许经营或者政府购买服务等方法,创新融资方式,加大融资力度。

3.4 加强优势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较为严重的地区经济差,尤其是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因此,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对于发展潜力欠缺的地区应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样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因此,在保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合理化的基础上,应充分考虑如何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必须加强地区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稳步打好交通服务经济发展的战略。针对当地特色产业应采取重点开发措施,实现多产业协调共进,比如,借助于能源优势,积极开展新型附加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应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更好地改善地区经济环境,缩小地区间的经济差距。

4 结语

一直以来,交通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都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作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交通基础设施是影响经济增长的重点因素。通过交通基础设施这个运输载体,可以向各个领域输送各类生产要素,同时,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连通地区与地区经济网络的关键枢纽。为此,必须重视交通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的作用,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优化地区产业布局,大幅降低运输成本,增强经济要素流通效率,为经济增长贡献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基础设施要素交通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望加速
公募基础设施REITs与股票的比较
繁忙的交通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小小交通劝导员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振动搅拌,基础设施耐久性的保障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新政府会计准则规范公共基础设施处理
也谈做人的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