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骨花香木兰魂”主题茶艺创作探析

2022-02-08 09:03宋玉琳董天祁陈炜杰陈亚婷陈华葵王观军
茶叶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茶品孟晚舟武夷

宋玉琳,董天祁,陈炜杰,陈亚婷,陈华葵,王观军,刘 菲*

(1.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2. 福建咏甘华茶业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11)

1 主题与创作背景

花木兰形象源自南北朝民歌《木兰辞》。“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是几乎所有中国人从小就诵读过的一首民歌。民歌体现了诸多真实存在的历史女性的精神风貌,深受人们的喜爱。自古以来,忠孝之道就深深地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之中,文中的主人公花木兰替父从军是孝,保家卫国是忠,充分地体现出她的机智、勇气与担当。这样的女性不仅出现在古代,在华夏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也不断呈现。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长女,华为副董事长、首席财务官孟晚舟就是这样一位花木兰般的女性。

2018年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恶意逮捕,历经三载,在中国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才无罪归国。在此期间前途未卜并多次收到死亡威胁,甚至连父亲任正非都表明做好此生再也见不到女儿的准备。但孟晚舟的遭遇并非出于个人的过错,而是一起政治事件[1]。为了国家的利益,代表着国家的尊严,绝不能承认莫须有的罪名。创编茶艺主题的选择应当抓住时代脉搏,既深刻立意又具象易懂。武夷山当地茶产区素有“醇不过水仙,香不过肉桂”的说法。武夷水仙虽然生长在岩石峭壁中,历经风霜雨雪的考验,但经萎凋、摇青、晾青、杀青、揉捻、干燥、焙火等多道工序制成武夷水仙茶后却呈现出馥郁的香气、醇厚鲜爽的滋味,具有明显的“岩韵”,这一特征被描述为“岩骨花香”。因此本茶艺将武夷水仙比作花木兰一般的女性,以孟晚舟为代表。她们从小没有优渥的生长环境,就像是生长在岩区丹霞地貌的茶树,土层疏松含较多的砾石,保肥能力不强[2]。但她们将根扎向更深的岩缝中汲取营养,努力将树顶长向更高的天空。成年后她们又经历了种种磨难,就像是武夷水仙的制作过程。但正是这些逆境成就了武夷水仙的香气和滋味。就像是孟晚舟,无论是被拘禁期间还是归国时刻都展示出一位大国女性的优雅与芬芳。

每个中国人心中可能都有自己的花木兰,每位中国女性也都可以演绎自己的花木兰。本茶艺的演示者就十分喜爱花木兰的人物形象。茶艺按照茶事功能可分为生活型茶艺、经营型茶艺和表演型茶艺[3]。对于表演型茶艺中的主题茶艺,演绎的重点不仅在于泡好茶,更在于对主题深层次的感悟和表达。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演示者,创编团队希望能够以此主题激励年轻人深入思考人生的方向与意义:不仅看到花木兰一般的女性荣耀而归,更应该学习她们是如何尽忠尽孝,如何在当今社会对国对家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4]。

陈华文在《中国茶艺的美学特性》中提出,主题茶艺的创编应注意形象性、感染性、自然性、社会性、多样性、科学性、艺术性等[5]。本文分别从选题探讨主题茶艺的社会性;从茶品和茶艺流程探讨主题茶艺的科学性与自然性;从茶具、茶席与意境营造探讨主题茶艺的形象性与艺术性。多角度、多维度地对创编作品的主题进行演绎,使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艺术感染力,最终通过演示者得以立体的呈现。

2 作品要素设计

2.1 茶品

茶品选用武夷水仙。武夷水仙属于闽北乌龙茶,采用岩茶传统工艺制成。茶树生长于壑谷碎石间,没有深厚肥沃的土壤滋养。鲜叶采摘后经日晒萎凋、摇青、晾青、杀青、揉捻、干燥、拣剔、焙火等工艺制成。摇青和晾青交替重复进行的过程合称做青,这是乌龙茶特有的工艺。茶叶在这个过程中“走水还阳”,人们将这个过程比喻为“死去活来”。然后经过高温杀青固定品质,揉捻形成条索,焙火发展香气。本茶艺将武夷水仙的制作过程类比孟晚舟等花木兰般的人物所经受的磨难和寂寞,她们不仅没有被打倒,反而展现出岩骨的精神和花香的美貌,因而长久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和赞扬。

高品质的武夷水仙宜采用工夫茶的冲泡方式,九泡有余香。然而主题茶艺的演示受时间和形式的限制通常只进行一次冲泡,难以充分感受到所用茶品的美妙。针对该问题,本创编茶艺对所用茶品进行了专门的精制拼配。在一般商品茶的基础上调整了整碎度,使得茶叶滋味物质更快浸出、口感充分表现。虽然耐泡度有所降低,但并不影响演示效果,且减少了高端茶浪费。

2.2 茶具与茶席

主茶器为描金花朵白瓷盖碗(容量约150 mL)、玻璃公道杯以及描金花朵白瓷品茗杯。辅助茶器为不锈钢烧水壶、电陶炉、白瓷盖置、竹茶则、木茶拨、木杯托、中国红绣福字茶巾、白瓷水盂、竹奉茶盘等。摆放遵循干湿分离的原则,便于操作。

茶席为灰底中国红绘蝴蝶纹。底布为黑色,手绘上木兰花枝。整体色调为中国红,既是象征祝福与吉祥,也是呼应孟晚舟归国时所言“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茶席的左前方放置汉服少女花下望月摆件,象征着木兰本是女儿身,营造“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见图1。

图1 茶席设计Fig. 1 Design of serving fixtures for tea ceremony show

武夷水仙香气馥郁鲜锐如空谷幽兰,滋味浓醇鲜爽[6]。用盖碗冲泡能够最大还原选用茶品的品种香和地域香。滋味上,高烧结度的瓷器、快速茶水分离的方式有利于展现茶汤的鲜爽。故主茶器选用白瓷盖碗。玻璃公道杯便于观赏汤色。美中不足的是所有品茗杯为厚胎且容量较大,温杯时需吸收更多热量才能提高品茗杯温度。比赛时为冬季,赛场空间大,环境温度较低,冲泡加上奉茶时间较长容易导致茶汤入口时温度稍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用薄胎收口的器型可能更为适宜。

2.3 妆容与服饰

本茶艺演示者为女士。着窄袖交领红色仙鹤纹上襦,搭黑色一片裙,发型为束发。展现出女战士的飒爽英姿,同时束口的窄袖汉服也方便茶艺操作。妆容淡雅富古典韵味。见图2。

图2 妆容与服饰Fig. 2 Show costume and makeup

3 茶艺流程

个人创编茶艺的演示时长不得少于10 min,不超过15 min(表1)。本茶艺所用茶品为武夷水仙,属闽北乌龙茶类,需沸水冲泡。茶水比、水温、浸泡时间及操作程序是影响主题茶艺茶汤表现的主要因素。考虑到赛事的时长限制,及选手在奉茶环节因与评委席距离较远等情况,导致主题茶艺茶汤容易出现滋味过淡或温度过低等问题,对此本茶艺根据赛事要求对选用茶品进行了专门的精制。在冲泡用水方面,比赛现场一般提供纯净水,但为更好地体现岩骨花香,本茶艺选用可溶性固形物浓度为20~60 mg·L-1的矿泉水,烧沸后备用。选手布席完毕后将电陶炉开至最小档,保持微沸状态。

表1 茶艺流程设计Table 1 Flowchart of tea ceremony

为配合解说词“以扭曲、乌润的外形示人”,先行赏茶再用沸水温热盖碗、公道杯及品茗杯。温杯水暂时保留杯中,这是由于比赛当时为冬季,过早弃水易导致杯温降低。再置茶、冲泡。冲泡时采用高冲的手法并刮去浮沫。同样是由于赛场环境温度低,高冲水流不宜拉得太高,否则注水过程中容易降温。但可以采用有力度的注水,让水流激烈冲击干茶,达到起沫的效果。从开始注水、刮沫到出汤约为15 s。这个时间可以让条索形的闽北乌龙茶较为充分地舒展,表现出适宜的品种香、工艺香、山场香及鲜醇甘滑的滋味。该过程需要演示者熟练地掌握茶艺操作,方可在15 s内有序、沉稳地完成冲泡。分秒之差都会导致茶汤品质不尽理想,这也合乎解说词中“以冷静、沉着应对瞬息万变”。完成冲泡后再用双手将品茗杯中水弃之,斟茶、奉茶。

4 意境营造

4.1 解说词

解说词由《木兰辞》原文引入,奠定战士坚毅、决绝孤身赴战的气氛。通过演绎者的解说道出花木兰、孟晚舟和武夷水仙的共性:花木兰、孟晚舟一古一今代表着华夏民族女性当家和国需要自己时坚定、沉重、冷静地面对挑战与磨难,充满了勇气和机智。采用比拟的手法,将武夷水仙的制作过程比作孟晚舟等花木兰般的女性经受的境遇,但最终凤凰涅槃、浴火重生。花木兰、孟晚舟由战士身份回归女性身份就如同武夷水仙在冲泡后展现出的“香、清、甘、活”,美丽、优雅深受人们喜爱。演绎者通过茶艺学习和训练,希望自己不仅看到花木兰、孟晚舟的荣耀而归,更要了解她们的担当与承受。做好准备,在家和国需要自己时能够为家、为国做出贡献。最后也点明,花木兰、孟晚舟看似孤军奋战,实则背后有着家、国的信念为支撑。浩然之气油然而生。见表2。

表2 茶艺解说词Table 2 Ceremony show commentary

4.2 背景展示与音乐

入场部分背景为河西走廊的大漠风光,背景音乐选用易家扬作词、李炜崧作曲的《木兰星》纯伴奏音乐(图3)。乐曲前半部采用亚美尼亚传统乐器都都克笛音色,在F大调上运用长气息,略有力度地吹奏出引子部分,乐曲旋律辽远悠长,如同一望无际的大漠,透出浓郁的异域风情。衬托出替父从军的女子内心的孤独与坚强,展现花木兰为家为国“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的壮志豪情。随后在两个小节的钢琴分解和弦的过渡之后,二胡的音色宛转悠扬,娓娓道来,将观众的情绪带入花木兰的侠骨与柔情之中。入座前行礼,背景显示主题名称“岩骨花香木兰魂”。行礼后画面转为花木兰的动漫形象扣题。

图3 意境营造Fig. 3 Artistic display

花木兰逐渐变化成孟晚舟,二者形象重叠交织,象征着木兰这样的女性其实是现实生活中无数坚韧不拔的女性的代表,同时也隐喻了她们如同武夷水仙般历经磨难却向死而生的人生。于是背景依次配合解说词展示出武夷水仙的生长环境及制作技艺。

弃水、斟茶为整部主题茶艺的高潮部分。背景音乐由悠扬的《木兰星》切换为由解男作曲的《战鼓雷鸣》,作品节奏鲜明铿锵有力,富有动感。解说词一字一杯道出武夷水仙的岩韵品质特征。背景依次出现武夷山岩谷里的百合花和回国时手捧鲜花一席红衣的孟晚舟,解说词“荣耀而归”将气氛推至极致。经茶艺师精心冲泡出的茶是历经涅槃的再生,一如多次收到死亡威胁终于归国的孟晚舟。

随后的奉茶部分音乐为雅尼创作的《河西走廊之梦》,作品旋律雄浑古朴,悠远辽阔,具有史诗般的气势。同样采用了亚美尼亚传统乐器都都克笛,既有西部风情的独奏又有宏大灵动的和声[7]。曾经川流不息的丝绸之路是中外和平交流的见证与不变的愿景。背景视频为孟晚舟归国前在加拿大机场与朋友告别以及抵达中国机场时受到人们和先生的迎接场景。这部分情绪充满了自豪与喜悦,为品饮茶汤做准备。

最后品饮的部分音乐再次选用解男的《战鼓雷鸣》,振奋人心的节奏感既是岩骨花香茶汤带来的愉悦享受,亦是花木兰与孟晚舟故事的激励。背景视频也回到演示者自身。演示现场,演示者以中国传统的拱手礼致敬木兰一般的女性,同时自我勉励忠孝之道,在家和国需要自己的时候能够做出自己的贡献。

5 小结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起源于北朝民歌《木兰辞》,全文三百余字,叙述了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的起源、经过和结果。没有过多的细节描述,但字字句句道出了花木兰对家对国的情感。这里有忧思、有担当、有眷恋……作为广受人们喜爱的题材,其演绎形式众多,有戏曲、舞蹈、电影、舞剧等。无论是电影还是舞剧大多遵循了“花木兰”文学故事的基本主线,即为何从军、从军路上、战争现场、荣归故里等[8]。

考虑到主题茶艺演示的时间远短于电影与舞剧,一般仅为10~15 min。本主题茶艺将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提炼为“为了心中的信仰,忍受磨难与寂寞,充满机智与勇气,最终荣耀而归”,与武夷水仙的生长环境、加工过程及品质呈现类比。选取木兰军旅生涯的艰苦与寂寞与制茶过程对于茶叶本身而言同样是一种逆境为切入点,无论是茶、木兰还是木兰一般的女性,正是因其经历苦难与寂寞却依旧不屈不挠,展现出岩骨的精神和花香的美貌,才让她们一直以来被人们喜好与颂扬,该茶艺创作意在激励即将步入社会的学子们以茶自勉。

同时主题茶艺不仅仅是讲好一个关于茶的故事,更在于表现好所用茶品以及背后蕴含的文化意境。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多维度展现茶文化的内涵与外延。结合历年茶艺师技能竞赛赛后点评茶汤滋味过淡或不能体现所用茶品应有风味等问题,本茶艺着重考虑了在赛事情况下的茶汤质量调节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主题茶艺的创制提供借鉴。过去主题茶艺创作探析主要着重讨论主题的展现,而冲泡技艺上的讨论较为欠缺。如何切合主题地展现茶汤品质才是茶艺的根本,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关于冲泡技艺与主题展现方面的讨论。

猜你喜欢
茶品孟晚舟武夷
《武夷天下秀》
孟晚舟和刘晓棕:遇见爱情
孟晚舟和刘晓棕:遇见爱情
孟晚舟等待回家
上万类茶品“飘香”第7届山西茶博会
武夷学院
基于PTR-TOF-MS与GC-MS技术的武夷水仙和武夷肉桂香气特征分析
孟晚舟:从前台打杂到华为副总裁
互联网平台经济下的茶品开发框架性建议
互联网知识经济环境下的茶品开发与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