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耕复绿面积1200余亩:淅川县扎实推进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

2022-02-08 16:43董其斌李栋
资源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淅川县采石遗留

董其斌 李栋

“我们已陆续恢复治理历史遗留露天矿坑50余处,复耕复绿土地面积1200余亩。”谈及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淅川县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淅川县坚持依法规范和严厉整治相结合,从多方面入手,下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一盘棋”,持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建设工作,守护好淅川的绿水青山。

综合施策抓整治

淅川县矿产资源丰富,辖区内共有持证矿山14家,其中省发证6家、市发证5家、县发证3家;按开采方式分为露天开采3家、地下开采11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异常艰巨。该县自然资源局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矿山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对所有具有采矿权的有效矿山、过期矿山、无主矿山,根据全省废弃矿山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下发的卫片图斑,对污染治理不规范、排放不达标的露天矿山,要求停产整治,做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带动一批、治理一片,确保整治工作扎实开展。

针对持证矿山,该县进行全面排查,重点围绕3家持证露天矿山和2宗历史遗留露天矿山治理项目进行监督检查,检查重点内容为“六全”措施是否到位,是否严格按照修复方案进行治理等。对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項目存在“六全”措施不到位以及未严格按照设计方案施工的情况,要求矿山暂停施工,进行方案变更,待新方案评审确定以及环保措施达标后再严格按照方案实施。对开采类持证矿山不按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组织实施生态修复,向修复责任人下达通知,责令其履行生态修复义务,确保严格按照既定方案落实生态修复措施。

严格执法治乱采

该县自然资源局对全县非法采矿问题进行综合研判,根据区域矿产资源盗采情况进行分类排查,登记造册,对摸排出的历史遗留废弃矿坑采点实行“三不留一毁闭”措施进行关闭取缔,阻断出入矿山道路,设立警示宣传标志,组织专门人员和车辆加强日常动态巡查。针对违法采矿昼伏夜出、点多面广、开采隐蔽、机动性强等特性,该县自然资源局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强化日常巡查与夜间巡查、行政处罚和刑事打击、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积极与县公安局、环境保护局等相关部门联动,确保巡查到位、发现到位、处理到位。

2021年以来,该县共立案查处非法盗采盗运矿产资源违法案件16起,封存暂扣采挖机械设备14件(套),申请法院强制执行3起,出动宣传车26台次,深入村组宣传30余次,设立宣传警示标牌15块,封堵矿山8处,违法采矿案件比例逐年下降,矿业管理秩序持续向好,无序采矿乱象得到有效遏制。

统筹项目促修复

近年来,该县自然资源局按照县政府工作部署,结合土地整治、拆旧复垦、补充耕地等项目,积极推进历史遗留矿山修复工作,采取矿口平整、覆土、挡土墙防护等措施进行治理。其中,马蹬镇金竹河、香花镇黑鱼沟等区域采石点累计复绿历史遗留矿坑20余处,复耕复绿面积390余亩,栽植柏树、竹子、角枫等植物3万余株。九重、香花两镇,包含武店村汤山采石矿口、南王营村采石矿口、张义岗村丁家沟采石矿口、柴沟村采石矿口累计修复矿山面积260余亩,共耗资1386.42万元。

该县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与河南省公安厅、省自然资源厅联合开展的废弃矿山集中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相结合,对全县矿山进行全面排查,经现场核查以及多次会商研判,最终认定仍需开展生态修复的废弃露天矿山56处,面积900余亩。同时,借助公安部门力量,下发恢复治理通知书30份,督促原开采人采取覆土植绿复耕等措施进行恢复治理,目前已恢复治理10处、200余亩。对修复难度较大的20处露天矿山,委托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勘查院编制恢复治理方案,严格督促原开采人按照方案进行生态恢复。

为推进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全面完成,该县自然资源局积极申报露天矿山治理项目,争取治理资金,落实修复措施,河南省自然资源厅于2021年9月30日下发的2021年度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中,已下达淅川县治理面积302亩,待项目实施验收后可获奖补资金257万元。(作者单位:淅川县自然资源局)

猜你喜欢
淅川县采石遗留
Industrial Youths
郑杰
瓜田篱下系列十八——采石人
许林涛作品
淅川县发挥协会优势培育主导产业的措施
淅川县加强湿地保护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策略
淅川县全面推进健康扶贫工作
采石矶茶干:“老字号”开拓市场展生机
静寂的故宫博物馆
基槽勘验的重要性及勘验时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