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2022-02-09 04:44李淑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7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工匠精神工匠

李淑倩

(甘肃省农垦中等专业学校 甘肃兰州 730046)

在我国,无论在哪个时期,工匠精神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目前,我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关键阶段。在这一重要阶段,发展与弘扬工匠精神,将工匠精神渗透进专业教学,培养一批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工业巨匠,提高制造业人才综合素质,对国家、对民族均具有重要意义[1]。在专业教学中,以工匠精神为基础、为核心,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民族观、创新观与实践观,让学生在走上岗位后能够精益求精、淡泊名利、爱国为民、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知行合一,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有利于民族与国家的发展进步。本文结合实际,对工匠精神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做具体分析。

一、工匠精神内涵

1.工匠精神历史内涵

追求极致的工匠品质。家庭手工业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最主要的生产形式。在这种生产形式下,匠人们都非常注重产品品质,讲求精益求精。一名真正匠人会从设计开始,一步步打磨、完善自己的作品,使最终呈现出的作品尽可能达到极致。宋代朱熹集注:“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魔之;治之己精,而益求精也”。古代的匠人们对产品品质有非常高的要求,对产品负有极大的责任,他们会不计成本以追求产品的完美[2]。

尊师重道的求学精神。中国有句老话叫“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我国古代比较流行学徒制,要想学得一门手艺,就要先拜师。不仅教学生产技术与制作技艺,还要传输思想理念、道德精神,教授做人与为人处世的道理等。在这种师徒关系中,学生尊师也敬师,他们既学习师傅的技艺也传承师傅的精神,将至珍至贵的工匠精神一代代传承下来。

淡泊名利的人生境界。淡泊名利也是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现代制造业追求效率,注重效益,现代匠人也比较注重经济收益,而古代匠人普遍甘于清贫,他们淡泊名利,常年钻研与打磨,只为了自身技艺的进步与产品品质的提高。我国古代许多优秀工匠远离世俗的喧嚣与浮华,常年沉潜于作坊,不为名所扰,不为利所动,淡泊名利,只为制作出优秀的产品。

突破自我的价值追求。真正的匠人都具有创新精神、突破精神,他们注重技艺的提高与产品的创新,不会安于现状,机械地重复制造产品。如我国古代的欧治子,他在掌握了冶金技术后又开始研究青铜剑、铁锤等的制作工艺,并发现了铁与铜的区别,最终锻造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把铁件,开创了中国冷兵器的先河。因此,真正的匠人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当前所拥有的技艺与产品,他们会不断创新、不断突破,不断进步与成长[3]。

2.工匠精神当代内涵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求真务实的创新精神、知中有行的实践精神是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从古到今,爱岗敬业一直是我国人民非常崇尚的一种职业精神。《朱子文集》中记载道:“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在做任何事时,都要集中精神,专心致志,心无杂念以求做到极致。现代的人们,在岗位上就要爱岗位,在工作中就要爱工作,要对自己的职业、岗位等热爱、认同,然后将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中,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与自身的技艺水平[4]。

二、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1.课程体系建设滞后

中职数学课程设计没有紧跟社会发展及科技的全新趋势,课程建设比较滞后。学生学习完课程后,和能够胜任工作的目标尚有距离。

2.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学生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课程内容参与度不高,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创新。

3.对社会需求认识不充分

当前,中职数学课程缺少明确的培养目标,对社会需求认识不充分,课程存在明显的短板,不注重对学生工匠精神等的培养[5]。

三、工匠精神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的渗透路径

1.确定育人目标

培养产业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是当前中职教育的育人目标。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要求深化产教融合,遵循以人为本、成果导向的现代工程教育教学理念,围绕行业、企业对人才岗位技能要求,以职业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创新数学教学机制,重构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等优秀精神渗透到数学课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发展观,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2.整合教育内容

教学过程中,将数学课程中的各项有效内容进行整合,将工匠精神培养与数学教学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地域资源特色,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教智融合,改进教学方式,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对于学科间关联性较强的学习内容,自主统筹实施数学教学。例如,将数学课程和劳动教育整合,让劳动教育借助数学课程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促进学生思想与能力发展[6]。

3.整合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

要想培育与发展学生的工匠精神,中职数学教师可抓住课外课堂,引导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培养学生对职业与岗位的热爱。课外实践任务应当是根据教材内容与、课题的内容及具体的教学需要灵活的设计与开展。如根据需要组织学生进行社区调研、手工制作、环境勘察等,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喜好与知识技能。

4.做好课程编写与资源开发

在数学课程的制定和教材的编写上,要基于中职学生的特别时期的心理素质和身体承受能力。基于他们特定年龄阶段的思想状况、职业精神发展情况,去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与课程体系。在教材的选择上一定要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具体的课程内容要区别与传统的教学内容,在实现学生数学知识发展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培养学生工匠精神[7]。

5.增强教师团队的自身教育能力

任何学科的教师都是学科教育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也直接影响着高中数学学科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学校要重视打造一支富有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教师团队。从教师队伍的素质出发,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目标,明确高于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意义。尽量避免出现对此类工作不重视,认为开展工匠精神渗透不重要的片面思想。中职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运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去引领学生,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观、道德观与发展观,帮助学生发展工匠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运用现代化的多元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去吸引学生对于课程、职业等的兴趣,为学生工匠精神的形成以及日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6.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数学课堂枯燥乏味,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单一,教师经常采用灌输法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枯燥单一的教学模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懈怠心理,造成对于课程不重视,不积极参加等情况。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去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并能在数学教学当中营造一种积极的数学氛围,加强学生对于数学课程的重视度和对于数学精神、工匠精神及职业精神的深刻认识[8]。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言传身教,注重自身对于学生的示范作用和引导作用。数学教师能够积极地投入工作,参与到数学项目当中去,给学生起到一定的模范带头作用。一次小小的示范,一句简短的鼓励话语,都有可能成为学生战胜自我,挑战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严抓学生的行为规范,引导学生在数学项目上的持之以恒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意识和价值观念,发展与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与职业素养。

7.推动协调的师生关系

数学课程一般都是在室内进行,教师采用边教边练的模式,在相互的作用和融合当中推进课程的发展。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的和谐与否直接影响着课程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对课程科学合理的安排,采用符合学生需求和年龄特点的知识、课外话题等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并积极地投入到与学生的交流当中去,拉近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相信老师,在数学课程中收获真正的快乐。同时,数学教师也可以合理地安排一些符合学生需求的心理辅导,去了解学生的心声和需求,了解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对于学生的需求和困难给予一定的帮助和指导,真正做到对每一位学生负责,以一种公正,科学,民主的教学态度去对待每一位学生,提高自己授课效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发展学生的工匠精神[9]。

8.构建协同育人模式

为更好地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中职院校以及教师应重构课程教育体系,学校应根据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重构,实践中也要注意以行业产业标准为依据,对于产业、行业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课程体系加以完善,其中公共基础课程要侧重学生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培养,学科专业课程则注重发展学生专业技能和岗位职业能力,实践教学课程需要与行业、产业进行对接,使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在对以往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时,学校要深入到市场展开调研,在掌握企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以后,综合考虑资源优势和区域特色,然后从专业、数量、质量等方面入手,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优化。另外,要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建立稳定的实践育人平台,并做好重编实践教学大纲、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等工作,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效果。构建实践育人平台时,需整合校内外资源,通过资源开放共享和构建实践教学基地,实现学生生产实践、科研创新等能力有效培养与训练。校企双方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生参与实践训练,中职数学教学要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起来,并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合理安排,操作中还要根据学生专业性质,对实践教学计划进行针对性制定,以此保证实践教学效果。在推行实践育人的过程中,要通过建立校内外实践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和调查,并对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把握,在此基础上采用完善校外实践基地建设、重编实践教学大纲、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等措施进行优化调整,使数学教学更加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10]。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珍贵的民族精神之一,是推动现代工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在当前背景下,要重视对中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渗透与培养,促进学生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在中职数学课程教学中渗透工匠精神时,教师应把握课程教学目标,结合课程特点特征与学生学习发展需求,在数学课堂上巧妙融入与工匠精神相关的知识、案例、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观、发展观与民族观[11]。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工匠风采
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工匠神形
工匠赞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