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精神谱系为引领的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

2022-02-09 06:07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红色思政精神

张 悦

(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安徽合肥 230000)

引言

思想政治教育对培养大学生三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教育方法和策略,摈弃说教式讲学,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了获取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借用红色资源,即共产党精神谱系,深化学生思想认识。

一、有效渗入红色资源,打造特色的校园文化

思政教育社会化是当下高等院校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培养优秀大学生的重要因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从宏观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水平影响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对日后学习生活产生巨大的作用。然而,当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如学生民族意识淡薄,对红色经典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刻,没有养成坚毅勇敢、不懈努力的意志力,这些都是关键性的教学问题。在复杂化的社会形态下,为了更好地培养大学生思想品质,教师要巧妙地渗透红色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打造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凸显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现实价值,这对提高思想教学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例如,学校可以设置一个“红色教育资源”专栏,张贴铺设一些具有意义的标语或口号,当然也可以搜集一些经典故事,如“安徽的陈延年、陈乔年、方志敏、皖南事变、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抗美援朝”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影响力,增强爱国意识。在一些特殊性节日,学校要充分运用新媒体,如广播、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全面宣传“革命精神”,创建浓厚的红色文化校园氛围。此外,还要重视一些辅助教学场地的建设,如图书馆、展览室等,这些都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媒介,学校要全面开放,鼓励学生自主参观游览,成为红色文化学习基地,有效扩展学生知识面,向先辈学习,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师生沟通交流也是关键的教学板块,教师要重视起来,定期与学生交心,或者双方共同探讨一些红色文化内容,如红色经典研讨会、红色教育资源社团等,最大化传播服务和奉献精神,引导学生效仿践行,促进其健康发展。

二、健全思政教育体系,巧妙融入红色资源

共产党精神谱系中包含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基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高校思政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改进教育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扩展课堂教学渠道,让更多的红色文化涌入大学生的思想中,提高综合素质,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都缺乏责任意识,过度追求物质享受,忽略了精神理想的追求;并且,自我意识较强,集体意识薄弱,没有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在建立健全思政教育体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筑牢信念,紧紧围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总目标,坚持思政教育本质研究方法的两个提升,即“从思维抽象提升到思维具体”“从知性思维提升到辩证思维”,从而更好地克服脱离社会实践与具体历史来考察思政教育本质的倾向,进一步协调思政教育的政治功能和育人功能之间的关系。其次,应该追求“三个效果”,即“课堂效果、教学效果、教育效果”,促进思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最后,应该通过“N种方式”,借助各种各样的思政教育方法,巧妙融入红色资源,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在高等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要注重学生思想观念的引导,正视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作用下,及时更新思政教育理念与模式,增进师生交流,给予学生宽松化的学习发展空间,从而更好地达到思政教育的终极目标。

大学思政教育框架主要覆盖课程理论、思政文化建设等,在思政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准确把握红色资源,如建党精神、抗疫精神等,突出讲学内容的多样性和时代性,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例如,教师可以从网络中搜集一些关于经典事件的纪录影片,如建党大业、建国伟业,以及近年来的“抗疫”短片,组织学生统一学习先辈为建设国家而做出的努力,潜移默化地形成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向先辈看齐。在“四个一、红色旋律”概念下,学校要注重搭建专门的思政平台,确保可持续发展目标。例如,建立“开发红色文化,推进课程改革”研讨会,逐步完善思政教学内容,补充新时期的精神导向元素,让学生接触更加多元的红色文化,树立高度的使命感,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

三、打造思政课堂阵地,增强学生思想认识

精神谱系全面体现了一系列的革命精神和风范,表达着共产党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政治觉悟、工作作风等。也可以说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象征,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在新时代条件下,高校思政教育要与时俱进,全面集合共产党精神理念,这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引导具有很好的辅助参考意义。从实际调查发现,现在很多高校思政教育的内容手段都比较单一滞后,基本是以教授理论知识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地位。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兴趣会逐渐下降,甚至会产生厌恶情绪,不利于道德价值观念的正确培养;并且,没有开设实践课时,教学形式化严重,不能发挥思政教育的最大化。所以,教师要多角度地分析这些问题,着力抓好大学生群体,教授党的先进知识理论,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认同共产党精神,真正提高自身素质修养。鉴于此,教师应该利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要讲好红色故事。高校应该建设一批善于讲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的专兼职队伍,善于讲好红色故事,组织学生观看《觉醒年代》,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感人故事,回顾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实现“老师和学生、人人都能讲”的良好氛围。

高校要组织教师和学生定期学习红色文化知识,聆听经典红色故事,通过集体观影的方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红色文化储备,为讲好红色故事,宣传红色精神做好基础工作。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融入红色文化教育,为学生讲述传承红色精神的感人故事,带领学生共同回望那一段如歌的岁月,并可以向学生展示相应的纪念品,像抗美援朝纪念章、共和国七十周年纪念章和革命军人证明书等,为学生揭开硝烟岁月中的真实画卷,借助父辈的感人故事,更好地打造思政课堂阵地,增强学生的思想认识。

四、丰富教学形式,改变思政课堂模式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社会建设、城市发展的支撑性人才。在新时期环境下,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三观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乎未来成长。所以,高校要重视起来,积极推动红色元素进入课堂,引领学生传承红色基因,达到德育目标。大学生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任务,教师要全面化地探究分析,将多个时代的革命优秀文化涌入,不断改革创新,整合资源,增添课程板块,坚持立德树人理念,全过程观察学生思想动态,并展开系统化的培育锻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良好品德。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思政学习动力都比较弱,课堂氛围沉闷。基于此,教师要深层次的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准确把握精神谱系导向,提出一套完善的教学策略,带动学生积极投身思于政学习,拓展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打破传统思政课堂的束缚,借助红色旅游文化资源,构建一条全新的教学路径,最大限度满足学生思政教育需求,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例如,高校以学生为对象,搜集争辩的红色旅游信息,打造一个景点互动服务中心,促使学生自主挖掘潜在的红色文化,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生活,达到以游玩促学的效果。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到线下一些历史博物馆、红军遗址参观学习一些先辈事迹;当然,也可以通过线上虚拟厅,全面了解博物馆、纪念馆、遗址的各种信息,加强学生的体验感,激发学习兴趣,从而主动性接受思政教育。

五、完善思政教育框架,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政策的实施,大学思政内容逐渐丰富,课程体系也相继完善,这对培养社会所需人才具有极大的影响。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依托,也是思政教育的主要对象,应当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现代化教育背景下,学校要明确精神谱系在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有步骤性地渗入红色资源,构建一体化的教学模块,充分激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就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思政教学的方式方法都比较单一固化,缺乏创新性,大都采用一对多的课堂讲授法,没有拓展红色文化资源,教育管理停留于表面,无法将共产党精神内化到学生的行为和人格中。其次,课任教师授课理念比较滞后陈旧,对红色文化缺乏认知,没有制定好教育活动的开展。因此,学校要联合教师、学生共同努力,不断更新思政内容和教育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和谐化的校园环境。

教师可以将红色资源嵌入大学生的实践活动中,有效锻炼学生,间接学习先进文化思想,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这是思政教育的关键点。例如,在清明节时,教师要分批次带领学生打扫烈士陵墓,并在场学习一些著名的人物事迹,如炸碉堡、刘胡兰英勇牺牲、黄继光等,又如,以助人为乐为主题,让学生到养老院为一些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洗头发、做午饭等,或者到孤儿院为孩子们讲故事、玩耍。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会进一步提高。

六、将新时代精神渗透思政教学,帮助学生深度理解

高校思政承担着德育教学任务,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具有关键性意义。所以,高校教师要注重,研究当下存在的问题,用主流思想和新时代精神来指导学生学习生活。为了落实立德树人任务,教师要抓住当下契机,整合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鉴于此,教师应该利用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要赋予红色资源时代内涵,将伟大建党精神发扬光大,结合当前的时事新闻,在高校中将思政教学与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新时代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新时代背景下红色精神的具体体现,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与精神境界,促进高校思政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高校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讲好英雄故事,为学生呈现出鲜活的英雄人物,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英雄人物的高尚品质,形成榜样示范力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与抗疫精神进行联系,可以列举一些现实素材,如医务工作者逆行出征、社区志愿者、校园封校期间的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党员防疫先锋队”等投身于疫情战争的先进事迹,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意识和奉献精神。同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上回顾近代民族斗争历史,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考虑到思政课堂理论与实践的融合,教师可以围绕“疫情”设计一些社区服务活动、大学生志愿者活动,配合相关工作人员完成疫情防控调研任务,具体有疫情防控监测、健康码扫描、健康宣讲等。或者,教师可以鼓励大学生参加一些创新红色专项活动,不断加深对抗疫精神的理解,践行战疫先锋的言行。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能够树立起团结意识。

结语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实施,大学思想教育内容形式也在进一步扩展,教育框架更加完善,对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在新时期环境下,学校要改变传统的思想教育结构,融入红色资源,帮助学生树立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爱国主义情怀,这些都是精神谱系的重要内容。红色资源的渗透可以有效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调动起学生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红色思政精神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红色是什么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拿出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