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效研讨促进思想文化教育提质增效

2022-02-09 06:07李倩倩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8期
关键词:辨析道理教育者

李倩倩

(上海市水产路1101号政治理论教研室 上海 200083)

研讨交流有利于让不同的思想火花相互碰撞,发散思维,共同进步。以受众含糊不清的思想认知和教育难点重点为核心,高效开展研讨交流,能帮助受众更好地吸收教育内容、辨析疑难问题、深化教育效果,促进受众以思想实际为切入点,提升问题的研究、认知、解决能力。

一、科学引导启发思维

要想在复杂的客观事实中,明确正确的方向,就应深入进行理论研究。如果不及时抢占宣传思想的高地,就会被他人抢占。用科学理论武装受众、用先进文化引导受众,是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要任务。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受众是进行研讨交流的重要形式,这种方式能够矫正受众的思想误区,抢占宣传思想高地。必须强化阵地意识,切实以客观的事实道理、真实的思想感悟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在研讨交流中,针对受众未能正确理解的认知偏差,进行广泛讨论辨析,在思想交锋、成就感悟中坚定四个自信,使受众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团结一心,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在科学理论学习阶段,受众的思想认知易因多种因素的存在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要想帮助受众正确地理解科学理论知识,纠正思想偏差,就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循序渐进引导。科学理论并非“空道理”,要想全面彰显其巨大威力,就应将理论与岗位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以辉煌成就鼓舞。建党一百年,建国七十年,改革开放四十年,国家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要引导受众紧扣理论主题,探讨历史事件、交流身边故事,畅谈巨大成就,细聊现实生活,从中体会感悟党和祖国的伟大光荣。以成功的经验激励受众团结一心,以美好的未来激励受众砥砺前行。二是以科学真理引导。将真理的引领力量发挥出来,使受众基于符合客观实际的理论知识进行思想碰撞,努力把研讨交流的思想观点与客观现实结合起来,采用形象生动的方式加以阐述,在相互启发思维中说服彼此、共同提高。三是以美好前景激励。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已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要引导受众畅想新时代、新变化,畅想祖国可观前景,畅想个人美好未来,在交流互动中坚定自信,激发动力。

理论引导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需要教育组织者先学真懂会方法。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先学理论。教育者自身应先行接受理论教育。组织者只有全面深入思考理解研讨问题,并进行适度解答,才能在研讨阶段起到有效的理论引导作用。对研讨交流的问题一知半解、不懂装懂而误导受众是大忌。二是要真懂受众。教育组织者只有对受众的文化功底、理论层次有了深入了解,懂得受众的真实思想,才能开启科学引导,有效防止研讨过深不接地气,导致受众难以理解,或因过于肤浅而使受众感到单调无趣,难以建立良好的交流氛围,无法激发受众的参与积极性。三是要方法得当。教育组织者是研讨交流的主导者兼参与者,要引导受众围绕主题进行研讨,避免因偏离主题而误导受众;要鼓励受众各抒己见,以免因毫无意义争辩而浪费时间。

二、立足现实深入辨析

在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生活质量大幅改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青年受众的价值取向、思想行为发生巨变的形势下,一些腐朽庸俗的思想对受众的意识形态带来了巨大冲击。研讨交流不能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应与时俱进、直面现实,坚定地以问题为指向,结合客观实际发表观点,传达真切的思想感情;不能只研讨问题的表象,还应寻根问底,深入探究问题的原因,清晰把握问题的实质;应在帮助受众打消疑问、廓清迷雾的前提下,帮助受众对当前的发展趋势建立清晰的认知,在思想观念上达成共识,积极向上,坚定进取信心,更好地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

辨析讨论必须用疏导的方法引导受众客观辩证地讨论辨析,以深刻的思想、透彻的分析去说服人,避免强加意志和武断结论。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要实事求是地辨析问题。充分尊重事物和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承认社会进步积极性因素的同时,也应直面负面因素的不良影响,引导受众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浮夸,不掩盖,讲真事,析真理。二要全面客观地辨析问题。面对矛盾和问题,以客观事实为切入点,从正反内外多样化视角,对各种矛盾、问题的原因进行客观分析,并结合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具体有效地提出入情入理的解决方案,才能令人信服。三要历史发展辨析问题。研讨交流过程中,要通过合理引导,使受众意识到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并对问题的积极和消极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问题的解决难度进行客观判断,通过互相提醒保持清醒,通过互相激励坚定自信。

教师者应注意以下问题:一要联系实际。教育者应全面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使受众积极融入研讨,结合自身实际谈心得聊体会,选取耳闻目睹的具体事例,寓理于事,加深对研讨主题的理解。二要循序渐进。避免出现急功近利、不求甚解的情况,应以简单的问题为切入点,激发受众的表达欲望、引导受众积极思考,循序渐进地深入主题。三要耐心包容。在受众未能建立正确认知或存在认知误区的情况下,应通过正确思想观点进行规正,严禁讽刺、歧视,以引导为重;发现受众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不应过早下定论,也不应急于纠正,而应等待受众发表完观点后,再进行规正,如果短期内无法规正,则事后采取措施帮助受众纠正思想偏差;对缺乏良好表达能力的受众,应帮助其打消思想负担,鼓励其在交流中勇敢锻炼提升自我。四要营造氛围。教育者要以平等的身份参加讨论,积极营造民主、平等、活跃的良好氛围,启发受众敞开心扉、畅所欲言。五要形式得当。防止把研讨交流同正式严肃的学术研讨等同起来,避免过于严肃,令受众感到高不可攀,从而挫伤受众发言的积极性;防止研讨交流变成牢骚批评,避免无谓争辩,没有共识,没有剖析,无味无效。

三、聚焦问题讲透道理

一切要讲道理,一切要讲清楚道理,一切要有道理可讲。面对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如果忽略讲道理的重要性,或一味地注重空洞说教,无法将道理讲清楚,就难以对问题建立合理认知,使问题得到有力解决,就不可能达成共识、消除分歧。研讨交流的核心目标在于帮助受众打消疑虑,在工作实践中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要防止走过场、搞形式,真正做到说服人、教育人、影响人、提高人。

讲道理作为一种生活的艺术、大众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普遍地存在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研讨交流应注重采用讲道理的方式拉直受众心中的问号,改善教育实际效果。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巧用典故,深入浅出。引经据典,通过引用绘声绘色、立体饱满的人物故事来讲道理,使晦涩难懂、枯燥乏味的道理在人们丰富的想象中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使受众在哲理的启发下,享受艺术的美感,对事物的奥妙进行深入探索。二是触手可及,有的放矢。晦涩、空洞的大道理往往存在较大的理解难度,令人生厌又摸不着头脑,如果能从受众触手可及的事物着手进行有的放矢地启发引导,更能降低理解难度,使受众信服。三是寓理于事,将心比心。对于一些发生于少数群体身上的问题和现象,如果一味空对空讲道理,往往很难奏效。通过适当的方式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道理,更易引发受众共鸣,达成共识,从中领会问题的真谛。四是辩证说理,发人奋进。任何事物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应避免出现过于偏激的情况,承认客观事物两面性,客观辩证地看待现实中的困境与冲突,避免人云亦云、妄自菲薄或盲目乐观,使受众在逆境时不消沉,在顺境时不忘形,以积极向上的心态奋进人生。

新时代的受众更加注重独立自主,反感被灌输、被说教,而采用研讨交流的形式,让受众在共同探讨中自我启发、自我探索,则更易于达成思想共识,但如果未能进行合理引导,也容易偏离方向。因此,在具体引导上要注意几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实在”。要把道理讲实,要联系社会、生活和思想实际,把道理讲到受众的痛痒处、受众的心坎里,才能引起受众思想震动和情感共鸣。第二个关键词——“准确”。要把道理讲准,最根本的是用真理的力量说服人,只有收集掌握确切、真实、准确的信息,做到有理有据,才能有底气,才能让人信服。第三个关键词——“透彻”。要想切实使人信服,得到认可,就应将道理讲解透彻。讲透道理要找到问题的切入口,可以从大道理入手,也可以从小道理开头,通过辩证分析,层层剖析,引导大家认清事情本质及发展趋势。第四个关键词——“活泼”。要把道理讲活,道理如果讲得过于刻板教条,受众会感到枯燥乏味不愿听取更谈不上接受,其教育效果必然大打折扣。事实上,丰富的社会生活中蕴含各种道理,假如能采用生动活泼、充满趣味的讲述方式,自然更能引人关注、接受进而信服。

四、梳理总结批判反思

总结不仅是对当前教育画上句点,同时又为下一轮教育拉开序幕。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固然重要,但对问题进行反思更有助于提升教育者的教育水平。因此,总结不应局限于回顾检查、分析评价,停留在对现有成效的认可与肯定,还应更加侧重发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为下一步教育的改善提供有益指导。

总结工作的质量越高,越能促进教育者在下一步教育中取得良好成效。因此,对整个教育过程进行客观评价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在评价阶段,应以教育主题以及目标为核心进行评价,判断教育者是否实现教育目标,是否明确教育核心方向,从中总结出好的做法和成功的经验,并对问题和差距进行认真分析,在明确客观原因的同时,更要对当前现状与预期目标存在偏差的主观原因进行反思。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方法:一是经验归纳法。归纳法是指从特殊事例中总结出事物的普遍规律,即通过少量特例,对事物普遍规律进行探索总结,从而进行推断,得出结论。但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是不充分的,仍需通过社会实践进行检验、改善。二是问题质疑法。对现有教育进行全方位质疑、深入反思、客观评价,对教育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问题、现状与预期存在偏差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从中找到对策,使问题得到切实改善。在这一阶段,教育者应深入受众,融入受众,真诚交流,才能真正了解受众心声,采纳受众良好建议。三是批判提高法。就是时刻带着批判性思维总结思考提高。紧扣教育目的、最终成效,使用批判性思维,以严格的标准,对教育过程进行总结,即便取得了成功,也应反思是否有相应的改善空间。

总结反思过程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客观实在。对实践经验、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严禁夸夸其谈,隐瞒客观真相。二是要问题精准。如果一味地注重问题的表象,并未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就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因此,教育者在分析问题时,应避免出现走马观花、流于表面形式的情况,防止问题剖析不准不透。三是要重点突出。围绕重点环节和主要做法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切忌求全贪多,主次不分,防止面面俱到,什么都想说,什么也没说清。四是要简明扼要。用精炼的标题、通俗的语言总结归纳,避免言不由衷、拖泥带水,防止长篇大论、惹人生厌。五是特色鲜明。总结也能起到彼此借鉴、共同提高的作用,每个单位、个体都有各自的特色,如果泛泛而谈人云亦云必定流于俗套,起不到效果,所以总结要另辟蹊径,从新鲜的角度归纳新颖的材料,体现独到的观点和鲜明的主张,让人眼前一亮,实实在在地共享提高。

猜你喜欢
辨析道理教育者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品读
怎一个“乱”字了得!
——辨析“凌乱、混乱、胡乱、忙乱”
我国教师教育者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道理
智珠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