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公共检测平台建设研究

2022-02-09 07:14杨霞晓陈先锋
中国工程咨询 2022年12期
关键词:机构检验政府

文/杨霞晓 陈先锋

一、引言

区域公共检测平台是指由地方政府或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认定,检测机构、科研院所、高校等具有检验检测能力的相关单位进行承建,提供检验检测、科研攻关、标准解读、信息共享等技术服务的公共平台。

近年来,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纷纷采用技术壁垒取代关税壁垒限制国外进口,主要表现在利用检测标准限定市场准入门槛。

因此,强化标准研究及检测平台建设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投资重点。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荷兰应用科学研究组(TNO)、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NIST)和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等具有成熟运行模式的检测机构均在政府支持的基础上,致力于领先世界的技术标准、检测方法研究,并为国家重点项目建设提供检测服务。

随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制造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对检验检测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对于制造业城市发展高技术服务业、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等也具有重要意义。以宁波为例,对比深圳、苏州等制造业城市,宁波市的检验检测行业规模仍然偏小,机构数量约是上述两城市的2/3,仪器设备数量约是上述两城市的60%,从业人员约是上述两城市的70%,检验检测行业的规模与其制造强市的地位不相匹配,如果能牢牢把握临港制造业优势,建立健全包括检验检测在内的各环节、各要素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供应链生态,可提升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宁波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的意义

(一)政府职能需要

公共检测平台是政府提升国际合作水平,服务对外贸易,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重要载体。运用公共检测平台,可以有效应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个标准,破除贸易壁垒。公共检测平台也是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技术支撑,也可以为监管执法提供技术保障,协助政府决策。

(二)产业发展需要

智能终端产业、数字经济等先进制造业正推动实体经济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建设公共检测平台可以更好地为企业提供检测服务、质量分析,从而服务地区产业规划,提升行业发展质量,倒逼企业创新技术,提高行业整体发展水平。

(三)社会进步需要

当前,社会各领域都需要公共检测平台提供服务。通过公共检测平台开放的数据,实现数据共享和分析利用,提升检测质量;通过公共检测平台开展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保护生物安全;通过公共检测平台开展“洋垃圾”检验鉴定,阻止“洋垃圾”入境,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发挥公共检测平台专家优势,开展公益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三、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面临的问题

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意义重大,但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综合性、公共性、公益性的检测平台

政府主导的综合性、公共性的检测平台应当是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的主力军。大部分城市在打造公共检测平台方面主导性不够,缺少总体规划。部分城市规划中虽有涉及检验检测行业发展的部分或大致设想,但在发展思路、实现路径等方面还不够清晰、明确、具体,没有一个统一、协同、高效的管理和服务平台。政府部门之间协同对接不够充分,检测机构与企业之间需求不够敏感、信息不够对称,导致检验检测行业与制造业发展融合不够深、支撑还不足。政府主导的检验检测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呈现粗放式现象,缺乏专业性;有的检测机构仅仅为监管执法服务,行政色彩较浓,缺乏综合性;有的检测机构缺少服务意识,难以充分发挥检验检测机构的公共服务作用,缺乏公益性。

(二)检验检测机构布局同质化,重复建设严重

目前区域性城市型检验检测机构分布散,由市场监管、环境保护、农林部门、海关等各个行政监管部门管理,业务交叉,重复建设严重。

(三)传统产业检验检测效能有待提升

传统产业检验检测虽然基本满足行业发展需求,但其服务的广度、宽度尚显不足,相关检测资源未能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具备核心竞争力的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资质认定、检测意愿不强,存在高等级实验室、高价值仪器设备、高层级科研人才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的问题。在大部分城市,信息产业、光电子等检验检测几乎空白,难以对新兴产业提供有效支撑。

(四)机制要素保障不足

政府对检验检测机构引进、培育及保障的相关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大部分地方尚未出台检验检测发展的专项激励政策。同时,作为高技术服务业,检验检测所需的高层次研究型人才和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引进问题存在严重不足的现状,引进难、培养难、留住难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加之当地很多高校尚未建立相应的检验检测专业学科,无法为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专业优质的人才资源。

(五)检验检测机构国际化程度低

目前,很多城市的检验检测机构大多依靠国内标准,没有与国际标准接轨,严重制约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许多检测机构无法开展更高领域的开拓和研究,服务领域狭窄,缺少“高、精、尖”的产品检测服务,不能适应行业、企业、社会对检验检测公共服务的新需求。

四、建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的定位和建议

鉴于上述情况,建议有条件的城市,在坚持“三特性”,做好“四对接”的基础上,规划打造区域公共检测平台(“三特性”即平台的专业性、国际性、公益性;“四对接”即平台与政府、行业、企业、社会的对接)。具体来说,应从强化政府主导、实现要素集聚、探索合作模式、突出功能建设、着力能力建设、促进开放发展等以下六个方面发力:

(一)强化政府主导,规划好平台的建设布局

构建政府部门、检测机构、生产企业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一是坚持需求导向。由属地政府、经信部门会同生产企业,定期汇总整合检验检测需求。针对产业聚集度高、检测需求量大,现有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不定期更新在产品标准、检测方法等方面的具体需求。二是加强对接协调。由经济和信息化部门牵头,行业协会落地执行,对检验检测机构检测能力进行汇总整合,定期更新调整,建立检测机构能力动态清单,方便企业针对性开展检测工作。三是研究可行性。市场监管部门会同经信部门、属地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和专家对企业检验检测需求进行可行性分析,确定建设优先等级,形成能力建设清单。四是抓好建设落地。根据可行性分析,属地政府、服务业局、经信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研究相关扶持政策,按照“一企一策”政策,尽快引进或培育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为高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服务。打造政府主导、布局合理、功能完备、特色鲜明、具有多元化服务功能的公共检测平台,彰显公共检测平台“品牌”。

(二)实现要素集聚,保障好平台的建设资源

地方政府应加大在人才、税收、金融、土地、创新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完善区域公共检测平台的配套建设,依托现有资源,促进公共检测机构集聚发展。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引导更多政府检验检测机构建立院士(专家)工作室。积极与国内设置检验检测相关专业的高等院校建立战略协作关系,组团开展专场招聘会。同时,鼓励本地职业技术院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深化机构、院校联合培养机制,为企业提供基础性人才保障。优化土地资源配置,鼓励以资产为纽带,跨部门、跨行业甚至跨地区整合检验检测资源,集聚更多政府主导检验检测机构。

(三)探索合作模式,提升平台的服务水平

探索“产学研检”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建立研发、生产到成品的全生命周期检验检测服务体系,形成从产品发布、检测方法研究到标准制定的先发优势,促进新兴产业与检验检测行业深度融合,共同发展。在产业选择上,重点选择市场占比大、产值总额高、发展前景好的产业;在空间布局上,重点关注产业集中度高的工业园区,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产业特色小镇;在载体依托上,引入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挥龙头企业内部实验室和科研院所的高等级实验室作用;在扶持政策上,政府出资和发放补贴相结合的方式引进高端设备,支持检验检测机构享受各个相关产业的扶持政策。

(四)突出功能建设,体现好平台的公共属性

聚焦平台公益性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建设区域公共检测信息化平台,集成标准检索、设备租赁、专利转让、科研服务、技术检测、行业咨询与投诉等多个功能,凸显公共检测平台的公共服务功能;二是建议搭建产学研平台,促进各类研发资源集聚;三是建设政府主导的检验检测数据管理中心,对支撑政府监管执法的检验检测数据加强管理,改变数据碎片化现状,提高数据研究运用水平。公共检测平台要与政府、监管部门、行业协会、企业共同形成“五位一体”检验检测行业治理体系,为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服务。

(五)着力能力建设,凸显好平台的专业属性

聚焦检验检测能力高端化发展,持续凸显区域公共检测平台的专业化属性。一是打造检验检测技术联盟,检验检测平台更多牵头或参与制定行业、国家和国际标准,参与国家和省市的重大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研究以及重大科技专项攻关,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整体解决方案。二是增强多领域、全链条检验检测服务能力。推动公共检测平台尝试开展“互联网+”模式,加快“智慧检测”建设。三是加强示范引领,整合地方检验检测平台,引领公共检测平台的高端化、品牌化发展。

此外,还需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检验检测行业秩序,完善检验检测市场退出机制,依法严肃处理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构建诚信体系。建立完善检验检测机构诚信档案和信用公示制度,运用检验检测信用信息分类管理,设立“红黑榜”,强化信用惩戒效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促进开放发展,发挥好平台的国际属性

政府主导的检验检测机构有相当一部分是为外贸服务。地方政府要用好海关国际化这一独特优势,不断强化区域公共检测平台服务国家外贸的功能。一是引导公共检测平台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举办检验检测国际性论坛,提高平台国际化知名度。二是更多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依托贸易便利化综合服务中心现有功能,积极参与技术性贸易措施工作,开展SPS和TBT评议,服务国家外交战略。发挥好检验检测技术优势,为国家应对技术性贸易措施,开展多双边谈判提供技术支撑。三是积极与国外检验检测联盟协作,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制定,增强在国际贸易中检验检测技术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机构检验政府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