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四十载 不负韶华谱华章

2022-02-09 11:39江晓东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教育体育局226100
中国学校体育 2022年9期
关键词:海门足球校园

江晓东(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教育体育局,226100)

初心的坚守离不开岁月的洗礼,岁月的洗礼离不开青春的奋斗。自1982年7月从扬州师范学院毕业至今已经有40年的光阴,40年来,我始终坚守一颗体育人的初心,践行体教融合的时代担当、开拓学校体育发展新思路是我对学校体育的不懈追求。我通过适切专业成长,领悟学校体育的文化意蕴;我经过管理岗位历练,坚守敢为能为的工作作风;我关注学生身心发展,化润爱生如子的大爱情怀;我实施体教融合策略,引领“以体育人”的全人教育;我追求团队建设内涵,打造百花齐放的“海门体育”。40年间,我荣获多项荣誉,获得了很多掌声,而最让我欣慰的是看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一、厚积立业,坚持练就教育教学基本功

初出茅庐,为了上课时让学生看到标准的示范动作,我把大量时间花在了体育术科技术练习上,每天从早到晚我几乎都在操场上,上课和技术练习是我在操场上的全部活动。正是那时经年累月的摸爬滚打,我的教学能力才有了长足的进步,体能和技能也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无论是球类项目,还是田径项目,我都追求精益求精,这为我后期担任体校校长和体育教研员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

1984年8月,我调到江苏省海门市悦来中学工作,那时候学生每天早上跑早操,我作为组内最年轻的教师,自告奋勇地承担了每天早晨放广播的任务,每天5:30起床,6:10准时放广播指挥全校师生出早操,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我都始终坚持。坚持了4年后,因训练工作繁重无法全部负责这项工作,我便与新来的体育教师一起轮值。现在看来这件事培养了我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为后来的工作锤炼了不怕艰难、坚守初心的良好品质。

四十载的成长与发展,离不开自己的刻苦努力,更离不开良师益友、领导及同事的鼎力支持和帮助。多年来,我以杂志和报纸为良师益友,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信息匮乏,接受新知识只能依靠阅读报纸和杂志,《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中国体育报》是我每天必读的内容,它们如我的好友一般陪伴着我的成长,看到好的内容我会抄录或剪贴下来珍藏,后来这些内容成为助力我解决工作困惑的“利剑”。

而我的启蒙教师在小学、中学时代教我篮球、排球、乒乓球和田径,把我带上了体育道路,工作后我们成为至交。我的高中教练不仅技术全面、训练高明、理念超前,还教会了我如何带好教研组、组织课外活动、业余训练,如何处理团队问题。对我有深刻影响的还有我的哥哥,他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具备深厚的体育专业功底,每当我在训练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总能获得他的指导和鼓励,使我信心倍增地迎接新的挑战,体育让我们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更加浓厚。勤奋、坚持、吃苦耐劳、不求回报是大家对我的评价。

二、开拓创新,坚持做学校发展的引路人

1995年,我从乡下调进城区,担任起海门市高等专业学校音体美教研组组长。2000年5月,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第五届学生田径运动会在海门市高等专业学校举行,我担任运动会的筹备与组织、秩序册的编排、承办方案和协调人员等工作。此次大赛最后以零差错圆满完成,赢得了省市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更值得高兴的是,学校田径队队员在我的指导以及艰辛的训练下,多名队员打破此次运动会的纪录,最终以金牌总数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荣获本次大赛的团体总分第一名和道德风尚奖,创造了新的历史。我的付出也得到了学校的认可,1995年到2000年,我连续5年荣获海门区政府嘉奖,这对我既是一种鼓励,也是一种鞭策。

2001年,因工作需要,我走上了体校副校长的岗位,进而当上了体校校长,我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我们确立了“读训并重,文体双赢”的办学理念,构建了“输送、升学并举,多渠道成才”“教师、学生并进,共同成长”的办学特色。在随后的短短几年时间里,学校旧貌换新颜,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荣获“江苏省体育系统先进集体”“江苏省三星级业余体校”“南通市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海门市优秀单位”“海门市文明单位”等称号,多次在海门区初中素质教育质量百分考核中获得综合考核一、二等奖。

作为一校之长,虽然平时事务繁杂,但我始终牢记教练员的职责,依然站在教学训练的第一线,以身作则,为教练员队伍树立榜样,每天起早贪黑,顶烈日、战严寒,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在体校工作的这18年中,基本实现了“读训并重、文体双赢”的办学愿景。学校涌现了一大批如包赛飞、袁中、薛赛飞、陈灵峰、吴杰、黄露露、施悦新等国内外各级各类比赛冠、亚军。

三、满腔爱心,坚持做学生爱戴的好教师

教师是讲爱和奉献的职业。在学校里有些学生家庭困难,我毫不犹豫地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帮助,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刻苦训练,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和教师。2015年,贫困生小葛由于伤病我为她捐助八千元为其治疗,后来她刻苦训练考上了理想的大学。有些小学生怕苦、想家,给这些小学生带去关爱与依靠也是我的“必做题”,我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在思想上的问题,让他们安心训练和学习。

2015年5月,“海门市青少年足球学校”正式成立,我又兼任了校长。海门市青少年足球学校刚成立的时候,需要选拔一批新的足球队员。顾嘉琦、瞿嘉琳这对双胞胎因为出色的身体素质、出众的足球智商吸引了教练的注意,家长担心踢球影响孩子学习,我便多次带着教练员登门拜访,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事实证明,日常的足球训练并没有耽误学生的学习,2人品学兼优,每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更让人高兴的是,她俩因表现出色,通过层层选拔分别获得了参加中德和中英足球训练营的机会。其中,由顾嘉琦为代表组成的小女足代表团在中德训练营活动中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和德国前总理默克尔的接见与慰问,顾嘉琦还被授予2018年度“全国优秀少先队员”称号,获得“宋庆龄基金奖”,同时,她还作为南通市唯一代表参加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看到每一名学生的进步与成功,都让我感到由衷的欣慰与高兴,他们用优异的成绩回报我们付出的心血,这或许就是为人师者最大的幸福吧!

四、急流勇进,坚持做体育改革的实践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学校体育的使命更加艰巨,在改革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守初心,在实践中行使命。40年的砥砺前行,我从一个人的独行发展到一群人的并肩奋战,从一个人的热情点燃了一群人的体育情怀,从一个学校的卓越体育团队辐射出全区卓越体育团队的海门名片。

1.体教融合完善“无体育,不教育”的全人教育

2006年,我们启动了“2+1”工程,成立海门区中小学普及球类俱乐部,“让每一名学生参加一支球队”成了学校体育的新追求、新特色。在此基础上,构建稳定有效的球类俱乐部联赛机制,各学校先后组建了排球、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和民间传统项目等俱乐部,球类俱乐部不分班级和年级,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报名。目前,海门区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球类俱乐部:乒乓球、羽毛球联赛”和“冬季花样三项:跳绳、踢毽、跳橡皮筋比赛”。各项活动和赛事成为提高学生竞技水平和增强集体凝聚力的催化剂。

体教融合是海门区多年来形成的传统,也是海门区体育工作的特色之一。十多年来,我们在基层学校建设了区队校办的读训机制,大力发展学校特色运动项目。海门学校体育在体教融合的举措中共培养了10多名全国冠军,向国家队、江苏省队输送运动员60多名。如,国家自行车队队员包赛飞、薛赛飞、袁中,广岛亚运会自行车亚军陆锦华,国家击剑队黄露露、施悦新,前女排国家队队员茅菊兰、陆倩,女足国家集训队队员赵丽娟,女子短跑健将、第十届全运会4×100米金牌得主江志英等。

海门体教融合的创新探索和显著成果吸引了上级部门的关注。2018年11月12日,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率调研组专程来南通市,就“体教结合、科学育才”的情况展开专题调研,海门体校的做法,得到了刘鹏局长的充分肯定。

2.校园足球做学校体育改革先锋

2011年以来,在教育局顶层设计下,我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奋力拼搏,海门区校园足球运动蓬勃开展,在国家、省、市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15年海门区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校园足球试点县”,2016年被教育部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分别被江苏省教育厅、南通市教育局评为“校园足球先进单位”。2018年、2019年,海门区连续获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优秀试点县(区)。2021年10月,海门区校足办被南通市教育局表彰为“感动南通·教育群体”。目前,海门区共有53所学校被教育部确认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全国县市区中首屈一指,22所幼儿园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14所幼儿园被评为“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示范园”(获评数在全国县级单位名列第一),25所幼儿园被评为“江苏省足球特色幼儿园”。

我和团队配合教育局圆满完成了历年的“珂缔缘”国际校园足球邀请赛(疫情期间暂停)、海门区校园足球选拔赛与总决赛、校园足球联赛、校园足球冬令营、校园足球夏令营活动的组织开展,承办了江苏省校园足球现场会2次,南通市幼儿足球现场会2次,举办了海门区校园足球推进会10次。我们先后承办了黑龙江、吉林、江阴、南京等省市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近十批次体育骨干教师培训,总人数达600多人次。

2017年2月,我和团队协助江苏省教育厅筹备和组织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座谈会、6月全省青少年校园足球现场会。同年7月,我和团队再次接受重任,协助教育部和省教育厅、体育局组织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夏令营第七营(小学组)和2017年“省长杯”江苏省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总决赛(初中组)、承办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第七营区初中组比赛。2018年举办了全国校园足球夏令营第七营区高中组比赛。

2017年,我代表团队在江苏省校园足球年度颁奖典礼中接受媒体专访,讲述“我们的足球故事”,在讲述中我介绍了海门区学校体育改革中校园足球先锋的初心,会上还播放了我的校园足球工作经历视频《一路向前的教育人》。我们用行动在孩子心中种下了足球的种子,立起了师爱如山的形象,用足球给孩子上了人生最有意义的一堂课。

2018年6月,教育部“奋进之笔‘1+1’”新闻系列采访活动、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县(区)校园足球工作集中调研会议在海门区举行,这也是教育部新闻发布会首次在县级城市举行。全国校园足球102所试点县(区)县长、区长及教育局局长莅临海门参加教育部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新闻发布会,集中调研活动更是全方位展现了海门区校园足球的成就,40多家国家级媒体齐聚海门,央视“朝闻天下”、CCTV-5、CCTV-12播出在海门区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与集中调研活动。在海门区委、区政府、教体局以及全体一线教育工作者对校园足球的艰辛付出下,校园足球工作得到教育部的高度认可,为此,教育部办公厅专门为海门校园足球出版《教育奋进之笔“1+1”——走进江苏报道汇编》一书。

五、使命永铸,坚持做永不懈怠的进取者

1.坚持终身学习和锻炼

作为海门区体育工作的领头人,我深感不能满足于现有的知识储备,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多方收集材料,阅读报刊,转变教育观念,了解最新的教学理念。多年来,持之以恒地主动学习教学理论,阅读了大量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书籍,让自己的教育理念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更好地服务于体育教育教学工作。我撰写了多篇体育教育教学论文,十余篇论文发表在国家级刊物《中国学校体育》《校园足球》等杂志上。

作为体育人,以身示范是业内的特质,因此我日常注重坚持田径、体操、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多项运动技能的锻炼,同时还拓展了网球和游泳。几十年中我坚持每天挤出一个小时锻炼,一有机会就积极参与各种运动项目。

2.强调示范引领和践行

在教研员岗位上,我每年邀请学校体育专家潘绍伟教授暑期为海门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主题培训,为一线教师提升体育教育教学业务能力搭建平台。每学期定期举行中小学教研活动,提升教师业务水平。每年在暑期业务培训中,我梳理回顾一年来海门学校体育的方方面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鼓励同人们继续努力,在反思中为海门学校体育发展树立新目标,为海门体育高品位发展努力践行。

3.拓展全面能力和各尽其才

作为海门区学校体育的教研员,我深知只靠一个人的努力是有限的,只有全区体育教师都提高了,才能真正提高海门学校体育的整体质量。我坚持每学期进校听课不少于20次,深入课堂关注一线体育教师教学、训练情况,及时进行现场交流,遇到好的做法及时向全区教师推广。诸多体育教师通过体育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衍生出了特别能做事、特能做成事、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素养,被学校提拔到不同岗位任职,因此,海门区80多名体育教师分别担任学校校级和中层领导岗位。在这样一种共学、共研、共进的氛围中,海门体育人如沐春风、如沐甘露,他们在各自的舞台上大施拳脚、各展才华。

坚守教育四十载,桃李芬芳三尺台,从一名体育教师兼教练到两个学校校长,再到区校足办执行主任和中小学体育教研员,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但我始终坚持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得出色,始终以一种积极探索、无私奉献的态度行走在教育的大道上。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今殷切期望与全国体育同人共勉,为新时期学校体育描绘出浓墨重彩的历史画卷。

猜你喜欢
海门足球校园
海门赞
海门打开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认识足球(一)
海门农民为何能够增产又增收
海门的集团联营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