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基础母牛养殖现状策略研究
——基于吉林省调研的实证

2022-02-09 16:24许春彦李晓瑞刘英奇解殿玉
吉林畜牧兽医 2022年12期
关键词:母牛粪污肉牛

许春彦,刘 畅,李 男,李晓瑞,刘英奇,解殿玉*

1.长春市畜牧总站,吉林长春 130062;2.长春市农业科学院,吉林长春 130062;3.农安县三岗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长春 130200

肉牛产业作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农民增收致富等密切相关。然而,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较晚、大型规模化养殖模式普及率较低,致使我国肉牛产业虽发展迅猛,但仍无法满足人们对牛肉的大量需求。加之,基础母牛饲养经济效益较低,导致能繁母牛及后备母牛数量不足,制约了我国肉牛产业的发展。林省作为我国畜牧业大省之一,其饲草饲料资源充足,且肉牛种质资源丰富,现拥有包括中国西门塔尔牛、延边牛在内的18个品种,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品种优势。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推进肉牛肉羊生产发展五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通过增加基础母畜产能等,促使生产提质增效发展;同年,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在《关于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的意见》中提出,2025年吉林省肉牛养殖规模力争达到1 000万头。因此,如何激发肉牛基础母牛饲养潜力,成为了推进肉牛产业快速优质绿色发展的重要因素。本课题组从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现状出发,分析不同规模肉牛基础母牛养殖的影响因素,以期归纳总结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现状,并提出对策建议,旨为吉林省肉牛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参考数据。

1 数据来源与样本统计

1.1 数据来源及主要内容

吉林省2021年肉牛共计3 291 539头,其中公牛363 990头,母牛2 243 854头,公犊289 139头,母犊394 556头。本课题组于2022年5月在吉林省全域开展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养殖现状实证调研。在调研前期,对吉林省不同规模的肉牛养殖场(户)进行预调研,并召开专家研讨会确定最终调研问卷。本次调研共返回有效问卷1 539份,基本实现吉林省肉牛养殖中、东、西部区域全覆盖。其中,饲养规模20头及以下的养殖户(小型养殖户)为984户(占63.94%);21头至200头的养殖户(中型养殖户)为513户(占33.33%);200头以上的养殖户(大型养殖户)42户(占2.73%),可见基础母牛的饲养以小型养殖户为主。同时,结合吉林省实际情况,此次调研主要包括饲养、繁育、饲料加工方式、疫病防控及粪污处理共五大方面内容。

1.2 样本描述性分析

1.2.1 饲养品种和种类分析

调研发现,吉林省肉牛西门塔尔本土化普遍,占69.03%;其次为夏洛莱,占8.02%;延黄牛、草原红牛、延边牛,分别占比7.15%、6.87%、和4.21%。在不同养殖规模下,小型养殖户普遍以饲养母牛为主;中大型养殖户则兼顾繁育和育肥;且中小型养殖户种公牛饲养占比较低,大型养殖户则反之。在母牛养殖场(户)中,可繁母牛(18月龄以上)平均每户饲养头数约为后备母牛(18月龄以下未配母牛)数的2倍。

1.2.2 繁殖育种分析

受胎率和成活率作为肉牛养殖中的关键指标,对肉牛产业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调研中发现,母牛繁殖指标实配母牛数占比94.74%,受胎率85.02%,产犊率77.64%,成活率69.1%。林省肉牛基础母牛主要以本交和人工授精为主,依据数据,吉林省本交头数在不同规模养殖户中的占比情况和使用冻精来源情况有所不同。目前,吉林省肉牛养殖人工授精已达80%左右,但不同地区比例不同。

1.2.3 饲料加工方式分析

肉牛作为反刍动物,其主要营养来源为粗饲料。粗饲料的加工方式,对母牛孕期健康状况具有一定影响,是母牛养殖环节中的重要影响因素。课题组在预调研中发现,大多数养殖场(户)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饲料加工处理,因此本题最终设置为多选题。调研结果显示,吉林省粗饲料加工仍以秸秆铡碎和打包为主,分别占比67.04%和64.76%。此外,黄贮占比13.85%,青贮占比11.57%,膨化微贮仅占比1.24%。

1.2.4 疫病防控分析

吉林省2007年通过免疫无口蹄疫区评估,至今,口蹄疫重大疫病得到较好控制,多年未发生口蹄疫疫情。然而,呼吸道疫病时有发生,肉牛养殖发病率约为30%,死亡率约为10%。2021年8月末至11月末,吉林省东部地区,部分母牛出现流产;足月出生牛犊出现关节僵硬、弯曲,不能站立或站立不稳;畸形胎占比20~30%,个别养殖户则达到70%,给养牛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危害肉牛产业发展。

在实地走访中,课题组了解到大部分小型养殖户通过社会性服务进行疫苗免疫,且并不注重圈舍及器具等的消毒工作。因此,在调研问卷设计上,仅对20头以上养殖场(户)进行疫苗免疫种类多项选择和消毒事项单项选择调研。其中,疫苗免疫共收回有效数据555份,养殖户对疫苗选择频次较高的三种疫苗分别是口蹄疫、布病和巴氏杆菌疫苗,占比分别为97.66%、68.11%和37.84%;中型养殖户中98.83%具有消毒专项费用,大型养殖户全部具有消毒费用,且大多数消毒间隔时间为1~7 d。此外,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型养殖场在疫病治疗方面主要依赖于当地兽医,提示相关部门要加大疫病防控新技术等在乡镇级的推广和应用力度。

1.2.5 粪污处理情况分析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关政策逐渐深入、落实,肉牛产业粪污处理方式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通过调研发现,吉林省母牛粪污处理方式主要为堆积发酵还田占比76.2%,集体收集占比12.87%,有机肥生产占比2.99%,外卖占比2.73%,燃料块制作占比2.27%。

2 基础母牛养殖现状对策及建议

2.1 加快优势品种改良和本土良种提纯复壮

目前,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以小型规模养殖为主,品种多为本土化的西门塔尔牛,且母牛受胎率、成活率等没有明显优势。因此,课题组建议应充分调动产业联盟,寻求国家、省产业体系专家和相关专业人才提供产业支持和科技助力,加快吉林省基础母牛品种改良、品种结构调整和地方良种提纯复壮工作,加快相关种质资源中心和地方保种场的建设和扩建工作,提高相关技术研究,推动胚胎移植技术、性控技术等应用转化,解决人工授精应用和相关技术难题,加大优良品种宣传力度,促进基础母牛产业品种更新换代。

2.2 提高新技术开发和落地力度

政府相关部门应充分调动畜牧推广部门、院校及科研单位的技术力量,对相关问题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落地推进工作,组建服务于大中型规模化母牛养殖企业的专家指导团队,定期开展驻乡镇、村兽医人员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并建立有效的技术落地反馈机制,不定期开展科普宣教等工作,推动实用技术的开发和成果转化,促进产业整体技术的提升和更新。此外,应扩大龙头企业示范效果,推动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合理稳定的供需关系,进而推动吉林省基础母牛产业快速发展。

2.3 高度重视疫病防控等相关工作

传染病和产科病严重影响基础母牛生长发育和养殖场(户)经济效益,加强疫病防控和传染病检测、监测工作刻不容缓。相关部门应加快推动疫病净化示范场和创建场建设,对小型养殖户定期进行母牛疾病和消毒相关知识培训,并建立反馈制度,指导养殖户定期更换消毒方式和消毒剂种类,加大母牛产科病技术推广和科普教育力度,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养殖规模下母牛养殖户所面临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从而科学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发情率、受胎率和成活率等。

2.4 加快推动粪污处理工程

吉林省已大力实施粪污处理制度,调研数据显示,超一半以上的养殖户采用堆积发酵还田方式进行处理,但本次调研并没有对其成效进行深入探究。走访中发现,个别村屯仍存在粪污随意处理乱象。因此,课题组建议,应建立粪污处理制度回访机制,合理开发适合北方环境气候的新型发酵材料,适当增设或提高养殖户粪污处理财政补贴,通过市场经济或品牌效应促进消费者对生态循环产品的关注和认可,大力推广粪污利用新技术,持续推进粪污无害化处理工程,争取粪污处理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2.5 鼓励产业化龙头示范

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主要以小规模养殖户为主,且销售模式主要为“牛经纪”,从当前各方面条件来看,吉林省基础母牛提量增效应向中型养殖户进行资源倾斜。因此,扩大产业化龙头企业的示范效果,推动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合理稳定的供需关系,从而提高中型养殖场(户)的经济收益,促进基础母牛产业规模化、协同化、一体化发展,进而推动吉林省肉牛基础母牛产业的快速发展。

2.6 建立全产业链信息统合和反馈机制

目前,吉林省已经建设完成吉牛云信息平台,以便于肉牛产业信息和养殖相关信息等的搜索。为了促进肉牛产业发展,相关部门可继续优化信息平台建设,细化平台数据类别及信息,除包括肉牛养殖场(户)相关信息数据外,还要录入所有肉牛产业上下游企业和中小型合作社等相关数据,建立全产业链信息统合和信息平台反馈机制,并对平台进行定期更新与维护。申请相关部门政策、数据、资金等支持,联合省内经济学专家及畜牧兽医学专家,运用市场经济思路和激励制度,催化吉林省肉牛产业信息平台的成熟,以期运用信息平台进行市场调研和生产效益等的测算,为吉林省肉牛产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指标和更合理的建议对策。

猜你喜欢
母牛粪污肉牛
母牛分娩前管理要点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母牛常见产科病及治疗措施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肉牛口炎咋防治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初产母牛的饲养管理
母牛产犊后瘫痪该咋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