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农广人的“三牛精神” 助力乡村发展

2022-02-09 10:43邓学斌崔心燕李艳菊
农民科技培训 2022年1期
关键词:人才库农广校高素质

邓学斌 崔心燕 李艳菊

山东省陵城区农广校发挥体系办学优势,利用好中央、省、市、县四级办学的资源和信息优势,探索符合农民教育培训发展的新路子。

陵城区农广校在充分调研后,提出组建高素质农民发展协会,聚合人才建队伍,共谋发展;帮助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创新创业发展服务平台,聚合资源促发展,帮助乡土人才打造人才高地,汇聚人才促提升。积极发扬“为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践行爱农奉献、创新融合、担当笃行的价值观,紧抓问题不松劲。自2015年以来,陵城区农广校坚持五年顺利完成三项工作,谋划—推进—运用,为“新农人”建好创业“朋友圈”,农民获得收益,个人得到成长,团队更加凝聚。

通过培训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建立1个协会,即建立农民协会。2016年2月,陵城区成立高素质农民发展协会。協会是公益性组织,以“交流、共享、互助、发展”为宗旨,由农业院校的专家教授和农广体系教师组成顾问团,统一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由成员共享社会化服务。会员从最初的120人增加至2021年的2000人,覆盖了陵城区13个乡镇(街区)。学员王文昌在2012年承包流转1080亩土地,因缺乏前期调研,承包价格较高,缺乏种植经验,导致第一年严重亏损,2013年粮食价格下降,加上连续两年大雨和干旱天气,农场亏损上百万元。2015年王文昌参加了陵城区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训班,树立了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开阔了思维,2016年被推选为陵城区农民协会会长,带领会员走上共同致富的发展之路。协会成立凤麟公司,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年供给800余吨,配有2000马力以上拖拉机40余台,无人机14架,吸引了70余名农户加入了农机队伍,承接深翻、深松土壤等业务。副会长姜洪涛是陵城区边临镇郭庄村党支部书记,如何带领村民使农业增产、增值,他没有好的发展思路。2017年9月他参加了高素质农民培训,学习回来后,创办了尚德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组织外出参观考察,与寿光美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发展温室大棚和单拱冷棚蔬菜生产项目,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动蔬菜种植产业的发展。如今,尚德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成了村里人的“打工天地”,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

把分散的资源聚合起来搭建1个创新创业平台,即构建双创服务中心平台,解决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不聚焦主导产业问题。2018年5月,由乡镇政府主导,农业农村局、农广校、银行、农民发展协会共同参与的农民双创服务中心,把政府资源、政策资源、培训资源、社会资源、人才资源整合到一个平台上,同时建立滋镇分会。协会与双创中心把农民更高效地组织起来:一方面让大家各扬所长,形成合力;另一方面建立起长期跟踪机制,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有效帮扶。郭新海2013年返乡创业,流转200亩土地,尝试绿化苗木繁育,后因连续几年苗木繁育行业低谷期,投资的几百万元仍不见盈利。2017年他参加了陵城区高素质农民培训,2018年当选滋镇协会秘书长,通过双创服务中心,了解到国家更多政策,参与驰象科技机械旋松耕地技术的实验与推广,2019年实验农田60亩,每亩增收约600元,在全区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在陵城区农广校的帮助下,他成立了汉唐农广科技文化宣讲团,深入乡村多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

选拔优秀人才,建立1个乡土人才库,即陵城区乡土人才库。为挖掘陵城区各类人才资源、吸引陵城区在外地的人才,组建乡土人才库,打造人才高地。陵城区农广校主动联合区组织部人才中心,筹建乡土人才库,109名乡土人才被聘为乡土专家,充实到陵城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队伍中。这一活动,在当地引起极大关注,政府认同、社会认同,更激发了乡土人才干事创业的激情。学员张爱玲在培训前,种植了50亩小麦玉米,通过系统的培训,她找准产业定位,发展无公害韭菜,成立了朝晖家庭农场,尝试新品种试验示范,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的绿色管理模式,通过“乡土人才选拔”被聘为宋家镇的乡土专家,推广韭菜面积达到500余亩,她全程指导、提供技术,还帮助农民解决销路问题,成为当地有名气的“土专家”。

陵城区农广校每年为广大群众提供电话技术咨询,帮助农民群众解决技术急难愁盼问题,被学员们喜称“娘家人”。目前推广新技术5项,引进新品种8个,推广新型机械3种,指导协会开展无人机植保、测土配方施肥、深耕深翻等作业。仅推广的测土配方施肥这一项,就能使每亩增收100元以上;指导双创服务中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3项,试验示范并推广旋松耕层优化绿色提质增效技术2000余亩;帮助滋镇政府确立并发展优质麦、核桃、柳编、蔬菜、大豆五大产业,建立2000亩的优质麦种植基地、500亩的核桃种植基地、300亩的杼柳种植基地、500亩的大田菜基地;为农业企业培养辣椒管理人才12名。

把成果写在大地上,陵城区农广校时刻将“我为群众办实事”放在心中,将继续发挥农广人三牛精神,为陵城区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农民,推动乡村振兴。

(作者单位:山东德州市陵城区农广校)

猜你喜欢
人才库农广校高素质
企业差异化人才库机制建设案例解析
——以南方电网公司S供电局为例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基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有机化学教学改革
全国高素质农民超1700万人
加强教学质量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加强教学质量 提升农广校教学管理
创新德法兼修高素质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跨区域共建泰安市文化创意人才库研究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与改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