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李虞仲墓志及相关问题探析

2022-02-10 09:08王荣艳
保定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墓志

王 静,王荣艳

(河北大学 文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唐李虞仲,字见之,“大历十才子”之一李端之子,属赵郡李氏东祖房。《李虞仲墓志》现收藏在私人手中,出土地及出土时间未见明确记载。志石长、宽均78 cm。志盖微泐,篆书“唐故吏部侍郎赵郡李公墓志”12字。志文正书29行,满行9~34字不等,卢钧撰,郭承嘏书。该志图版与录文见于毛阳光先生主编的《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续集》一书[1]658-659。墓志详载李虞仲出身、仕历、宅葬地等内容,为唐朝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等多方面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材料。

近年来,赵郡李氏东祖一支出土墓志数量较多,但学界对此着意不多。因此本文以李虞仲墓志为研究对象,结合传世文献与赵郡李氏东祖支出土墓志,碑史互校,对李虞仲生平、家庭成员以及家族婚姻、世系、墓志撰者书者身份等问题加以分析,以期补订史书之缺讹,并为学界相关研究提供便利。

一、墓志录文

唐故正议大夫守尚书吏部侍郎赞皇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赠吏部尚书赵郡李公墓志铭并序

门生朝散大夫使持节华州诸军事守华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充潼关防御镇国军等使上柱国赐紫金鱼袋卢钧撰

朝散大夫守给事中上柱国郭承嘏书

公讳虞仲,字见之。姓李氏,赵郡人。族望山东,世济仁义。曾祖暕,同州司马。祖震,大理丞,赠礼部郎中。父端,杭州司兵,累赠兵部侍郎。公幼孤,依世父。勤学有立,长从乡赋,声振京洛中。故尝应两都贡荐之首。擢进士第,举宏词,授弘文馆校书郎,改蓝田县尉。内史命公专择贡士,升奖咸当,近辅籍甚。奏监察御史,充潼关防御判官。寻以府迁改荆南观察判官,擢太常博士、祠部员外郎。属丞相段公出镇西蜀,重选从事。奏改户部郎中,兼侍御史,充节度判官,仍加章绶。公三历宾府,推以诚至。同列慕芝兰之室,周行惜廊庙之资。入为兵部员外郎,转司勋郎中。诏考制策,搜才果精。盛朝得人,不让晁郄。迁兵部郎中,寻知制诰。润色□①据字形及文意,当是“王”字。此条曾在湖南师范大学2020年“近代汉字研究第三届学术年会”(11月21日)上宣读,见拙文《〈洛阳流散唐代墓志汇编续集〉校读札记》,《近代汉字研究第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20年,第342~343页。度,辉焕人文。以能称官,复锡真秩。又封赞皇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四辅之守,关河为重。改华州刺史,充镇国防御等使。崇以中宪,宠以金章。公务简以静人,劝农以敦本。先时郑县有具狱论死者七人。公至,以狱上,问状知冤,竟从昭雪。由是阖境政刑以清,征为左散骑常侍。圣上崇儒,复兼秘书监。思网辖南宫,拜尚书右丞。将练修戎政,迁兵部侍郎。欲铨综流品,复转吏部。方谐人望,且以疾闻。移告旬朔,遽启手足。以开成元年四月九日薨于永崇里之私第,享年六十五。皇情轸悼,废朝一日,诏赠吏部尚书。公孝敬称于闺门,友爱彰于群从。道敦故旧,禄赡宗亲。故庀具无兼资,省厩无良马。所自□者唯琴书在室,松竹小山延袤,寻常之内而已。夫人太原郡君郭氏,尚父汾阳王之曾孙,赠兵部尚书晞之孙,兵部员外、赠给事中钧之女。蝉联贵盛,志尚简约。柔德令范,光乎族姻。先公十四年捐馆,将从周礼,考于蓍龟。同穴之吉,期于戊午。有子处仁,幼而聪敏,□②据字形及文意,当是“早”字。岁婴疾,荫补殿中省进马,既冠即世。一女适荥阳郑枢。承训德门,作嫔令族。惸然在疚,亦赞襄事。以其年七月廿三日祔葬公于河南县罼圭乡之先茔,礼也。公名重巨源,嗣悲伯道。理命以从祖弟之子农夫为后,以慈起孝,虽幼能哀,知臧孙之庆可复也。呜呼!公任祠部也,天官以岁取科名,不侚权力,为所倾害,惑于至尊。公与今太子宾客白公承诏考覆,召对别殿。天颜甚严,公陈以大体,当仁不挠,上意乃释。公望愈高,重以名闻。钧忝在选,始则同升之友,忽为受恩之人。直道难酬,百身何及。议纂景行,藏于幽隧。钧以及门之分,有越等伦。不敢固辞,掩涕铭德。铭曰:

皋陶种德,李氏□长。赵郡分祖,弈世有光。维公挺身,韫粹含章。泽宫得,翰苑独步。佪翔府幕,颉颃云路。曲台掌礼,华省共辰。考覆贤良,主张丝纶。作镇近辅,冤清争息。貂冠入侍,蓬山司籍。作辖南宫,载贰夏卿。既颁戎政,乃综铨衡。方叙九流,忽惊尽瘁。人望徒存,生涯遽既。呜呼!帷锦屋,见日而行。从先大夫,备物哀荣。伊川逶迤,凿龙峥嵘。背山左水,万古攸宁。呜呼!

二、李虞仲及其父亲相关问题考

关于志主李虞仲及其祖父李震、父亲李端,《旧唐书·李虞仲传》有记载:“祖震,大理丞。父端,登进士第,工诗。大历中,与韩翃、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大历十才子’……端自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而卒。虞仲亦工诗。元和初,登进士第,又以制策登科,授弘文校书。从事荆南,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员外、司勋郎中。宝历中,考制策甚精,转兵部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大和四年,出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入拜左散骑常侍,兼秘书监。八年,转尚书右丞。九年,为兵部侍郎,寻改吏部。开成元年四月卒,时年六十五。”[2]4266-4267与志文两相比对,志主卒年、终官及其祖、父姓名信息皆一致,但李端终官一说有出入,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史书对李虞仲幼年经历、婚姻子息、仕途迁转及卒葬时间、地点等记载不若墓志详尽,故该墓志是了解李虞仲生平、补订史书之缺讹最重要的材料。

(一)李虞仲生年

史书及志文均记载虞仲卒于开成元年四月,享年六十五。开成元年为公元836年,故李虞仲应生于大历七年(772),时属代宗朝,是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

(二)父亲李端终官

李虞仲之父李端无传,其事迹散见于《旧唐书·李虞仲传》及《新唐书·卢纶传》[3]5786,两处皆言李端终官是杭州司马。陶敏先生认为秘书省校书郎为正九品上阶,而上州司马为从五品下阶,相差十三阶,无骤迁此官的可能,但因文献不足无确论[4]179-180。后史广超先生以李端孙女、李虞仲嫡女《唐郑枢夫人李氏墓志》文“祖讳端,皇杭州司兵参军,累赠尚书兵部侍郎”为论据,认为李端终官“杭州司马”为“杭州司兵参军”之误[5],可从。今《李虞仲墓志》:“父端,杭州司兵,累赠兵部侍郎。”亦可为前说提供论据。志文载“公幼孤,依世父”,两唐书均无相关信息。关于李端卒年的问题,学界说法不一,杨晴对这些观点作了梳理,并根据卢纶叹故交零落的一首诗,认为在784—787年间[6]8-10。据推算,李端去世之时,李虞仲约在12~15岁之间。

三、李虞仲家族世系

志文言李虞仲“姓李氏,赵郡人”,赵郡李氏出自赵将武安君李牧,广武君李左车的后代。《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赵郡李氏,出自秦司徒昙次子玑,字伯衡,秦太傅。三子:云、牧、齐。牧为赵相,封武安君,始居赵郡。赵纳顿弱之间,杀牧。齐为中山相,亦家焉,即中山始祖也。牧三子:汩、弘、鲜。汩,秦中大夫、詹事,生谅、左车、仲车。左车,赵广武君,生常伯、遐。”[3]2473《北史·李孝伯传》:“赵郡李氏,出自赵将武安君牧。当楚汉之际,广武君左车则其先也。”[7]1235北齐李稚廉墓志:“公讳稚廉,世居赵郡柏仁,今为高邑人也。自游气入关,源流派别,□在罗布,触地皆辛。公即赵将广武君李左车之后也。”[8]10/56①斜线前的数字表册数,斜线后的数字表页数。下同。皆可证②参见梁春胜《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世系表》(未刊稿)。。除外,北齐李骞墓志“君讳骞,字希义,赵郡柏仁人,赵相广武君后也”[9]87亦可比参。

(一)李虞仲及其祖系出土墓志情况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赵郡李氏定著六房:其一曰南祖,二曰东祖,三曰西祖,四曰辽东,五曰江夏,六曰汉中。”[3]2599赵郡李氏东祖一支的出土墓志较多,对这些墓志的出土、著录等情况加以汇总分析,可以补充李虞仲本人的相关信息,理清其家族谱系,并为学界关于赵郡李氏家族的相关研究提供便利,详见表1。

表1 赵郡李氏东祖一支出土墓志

续表

(二)李虞仲家族谱系

从表1看出,赵郡李氏东祖一支家族谱系颇为庞大。李端祖暕以上的世次,傅璇琮先生据《李方乂墓志》已有论述[4]177-181。通过连缀整合前人研究,得知李虞仲十世祖顺、九世祖式、八世祖宪、七世祖希礼、六世祖孝贞、五世祖来王、四世祖思谅、三世祖敬忠、曾祖李暕、祖父李震、父李端。

关于李虞仲家庭成员情况,其嫡女《郑枢夫人李氏墓志》的记载颇为详细。志文言:“夫人先大夫、吏部侍郎,大和六年自中书舍人任华州刺史日,枢初应进士举,负笈入关。吏部李公怜其才,惜其孤进,乃告其亲曰:‘惟以一女选其良偶,付此女于生前,托吾身于殁后。’”后又言:“时夫人下有一妹,非郭氏所出,年始十余岁,夫人取之而视养,爱之教之。及余作宣州判官,余与夫人同议嫁于皇甫氏,即今左散骑常侍皇甫侍郎之亲弟也。”整合李虞仲及其嫡女两方墓志信息后,可知李虞仲与郭氏育有一子一女,子早夭,后选农夫为继子,嫡女适郑枢。庶女后来由嫡女养育,适皇甫氏。见图1。

图1 李虞仲家族谱

四、李虞仲家族及戚属婚姻

古代社会地位崇高的世家大族间关系网盘根错节,通过婚姻裙带手段可实现政治利益共享,达到家族传承的目的。唐崔郧墓志:“国朝尝以其族望高,又薄他姓。及遗近不与通婚,乃禁崔氏等四姓不得自相嫁娶,又不得厚问遗以相高大。后有求婚者告之‘禁婚,其望益高’,遂不禁。”[1]675便折射出世家大族间互相通婚的现象极为突出。赵郡李氏自然也不例外,它与太原王氏、博陵崔氏、范阳卢氏、南阳郑氏等世家大族甚至皇室结秦晋之好,得以维系自身在政治舞台上的长盛不衰。以李虞仲家庭及其戚属婚姻情况为例进行考释,得出世家婚姻状况大致有两种:世家与世家联姻、世家与皇室联姻。

(一)世家与世家联姻

关于李虞仲及夫人郭氏,《李虞仲墓志》记载“夫人太原郡君郭氏,尚父汾阳王之曾孙,赠兵部尚书晞之孙,兵部员外、赠给事中钧之女”,结合《旧唐书·郭子仪传》[2]3467-3472和《新唐书·郭子仪传》[3]4609-4612,可知“汾阳王”指郭子仪,在安史之乱期间平定河中兵变,显赫当时,有八子:曜、旰、晞、昢、晤、暧、曙、映。晞子钧,暧子钊。虞仲妻郭氏父为郭钧,祖父为郭晞,曾祖父为郭子仪。细究其渊源发现,虞仲父亲李端曾是郭氏叔公郭暧的座上客,见《旧唐书·李虞仲传》:“时郭尚父少子暧尚代宗女昇平公主,贤明有才思,尤喜诗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暧之门下。每宴集赋诗,公主坐视帘中,诗之美者,赏百缣。”由此看来李虞仲婚配郭子仪的曾孙女也是门当户对、理所当然的事情。关于虞仲嫡长女及子婿,《李虞仲墓志》记载“一女适荥阳郑枢”,《李虞仲夫人郭氏墓志》言“其年七月十二日适郑氏长女启护夫人归于我公玄室”[1]673。郑枢于两唐书皆未见,《郑枢夫人李氏墓志》谓郑枢是“绛州刺史荥阳北祖第五房”。荥阳郑氏在唐代时位列“七姓十家”,是名门望族,二人亦属世家大族间联姻。

(二)世家与皇室联姻

在赵郡李氏东祖支与皇室联姻的事例中,最为惹人瞩目的便是昭信皇后李祖娥,嫁于文宣帝高洋。《北齐书·文宣李后传》[33]125、《北史·后妃传》[7]521皆见载。唐华全先生统计并列举了嫁入北齐皇室的十位赵郡李氏女性:李希宗女、李骞女、李祖牧女、李祖勋女、李祖钦二女、李孝贞女、李叔让二女、李裔女[34],属于世家女性嫁入皇室之例。《唐郭钊墓志》:“驸马都尉、左散骑常侍、赠太师讳暧,公之烈考也。”言李虞仲妻郭氏之叔祖父郭暧娶昇平公主,其事亦见载于《旧唐书·李虞仲传》和《新唐书·郭子仪传》,是世家男性迎娶皇室女之例。

五、李虞仲家族及姻亲墓志撰、书者身份考

李虞仲撰写的三方墓志分别是《郭钊墓志》《李方乂墓志》《李戎妻范阳卢氏墓志》。李虞仲分别是郭钊、李方乂、卢氏之侄女婿、再从弟、侄子。其中《郭钊墓志》是由堂侄郭承嘏书,而《李虞仲墓志》亦郭承嘏书,李虞仲夫人是郭承嘏姊妹。《李虞仲夫人郭氏墓志》《郑枢夫人李氏墓志》皆郑枢撰,郑枢是郭氏子婿、李氏丈夫。

虞仲叔祖父李昂所撰墓志有《李邕墓志》《李粲墓志》《李震夫人王氏墓志》。李昂为赵郡李氏东祖房,李邕是江夏李氏,撰文时署“族子著作郎昂撰”;李粲为李希礼六世孙,李昂是七世孙,撰文时署“从侄著作郎昂撰”;王氏是李昂兄长李震夫人,署名“检校仓部员外郎李昂撰”[35]。李昂次子李伸撰《李戎墓志》,李戎是李伸的堂兄,撰志时署名“堂弟朝请郎前守虢州玉城县令伸撰”。子婿韦书《李昂墓志》,署名“子婿宣义郎前行河南府永宁县主簿韦书”。《唐李群墓志》署名“侄女婿裴缜河东撰,前河府河阴县尉裴绰书”。

通过上述考证发现,李虞仲家族墓志撰、书者的身份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志主长辈、志主同辈、志主晚一辈、志主晚两辈,呈现出明显的亲属化特征。结合志文及史书记载,最重要的原因是赵郡李氏家族及其戚属文学能力杰出者众多,写作技巧精湛纯熟,因此不用请托他人。例如李虞仲举进士,又登宏辞科,授弘文校书,累迁太常博士,知制诰,这些经历与其出色的文学才能密切相关。《旧唐书·李虞仲传》言其擅长制诰,亦工诗,达而不矜,为士友所推。《新唐书·艺文志》存《李虞仲制集》四卷[3]1613,《全唐文》存录文十八篇,其中十七篇为制诰文[36]76,诗集四卷,今存一首,见《全唐诗》卷四七九李虞仲《初日照凤楼》[37]5488。《李范墓志》言“公之堂兄吏部侍郎虞仲,时有文学重名,已在朝列”,亦是佐证。再如郭承嘏书《李虞仲墓志》《郭钊墓志》,可见他具备良好的书法功底。《旧唐书·郭承嘏传》:“承嘏生而秀异,乳保之年,即好笔砚。比及成童,能通五经。”[2]4319可证。江波指出至亲撰文,为免落人“自谀”口实,许多都强调“实录”,不加文饰[38]91-92。统观李虞仲墓志全文,无华藻虚饰之词,正具备这样的特点。

猜你喜欢
墓志
唐代诗人资料研究系统的更新与拓展
——评《唐代诗人墓志汇编(出土文献卷)》
邺城遗址周边所见东魏北齐墓志辨识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元显?墓志》(民国拓本)
墓志文体起源研究综述
浙江宋元墓志漫谈
图说书法[八十五]
图说书法(七十九)
隋唐墓志伪刻辨析
洛阳新出土《姚异墓志》考释
墓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