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大同心圆 助力新发展—记闵行区政协委员、工商联主席方加亮

2022-02-10 08:28王洪
至爱 2022年1期
关键词:创园科创园区

文、图|王洪

方加亮参加绿亮科创开园仪式

金秋的上海,天高云淡。闵行区工商联举行换届大会,方加亮高票蝉联新一届主席。他代表七届工商联执委,在闭幕式上慷慨激扬,将大力弘扬“沪商精神”,助推营商换届,带领全区16万家民营企业,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 展。

创新民营服务机制,多措并举助力区域经济,是方加亮这位主席的工作主线。近年来,闵行区工商联积极加强政企交流,通过建立完善沟通协调服务机制,召开系列政企沟通会、区情通报会、中小企业发展论坛,组建法律、金融、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10个专业委员会,为全区民企在政策对接、品牌推广、融资融券、法律咨询、产业融合、员工培训等方面精准服务,建立“政会银企”四方合作机制,为1118家民营企业解决融资贷款51.5亿元。

在方加亮主席带领下,工商联坚持把“弘扬光彩精神、担当社会责任”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内容。过去的5年,他率领各类企业,到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地访贫问苦,了解当地民情,仅云南一个省,就去了10多次,深入到保山、施甸和西双版纳等对口支援地县,进入农家和学校,体察民情,考察民意。回沪现身说法,先后组织了6届“万家会员企业捐赠”活动,募集公益资金1753.69万元。扎实推进“万企帮万村”工作,与对口支援地区云南香格里拉、保山和新疆泽普178个贫困村签订了帮扶协议,投入帮扶资金910万元,帮扶三地贫困地区改善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卫生医疗条件。积极开展产业、就业扶贫,共组织企业家赴云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安徽、湖北、内蒙古等地,投资项目30多个,投资金额超过20亿元,解决当地劳动就业近万人,荣获国务院扶贫办、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先进集体。积极参加乡村振兴,发动60家企业组成帮扶小组,对接6个永久保留、保护村进行定点帮扶,为精准扶贫作出特别贡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178家民营企业累计捐赠6524万元资金和若干防疫物资,为打赢抗疫攻坚战作出突出贡献。

怀着一颗热忱之心,方加亮主席带领全区近百家民企,与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13所院校签订90项产学研合作协议,半数项目实现产业化,为高校建立30家实训、培训基地,与30家境内外商会开展互动交流,组织150家企业境内外经贸考察, 800家企业参加进博会。一系列的服务举措,被《中华工商时报》评为2019年“创新中国”最佳案例。如今工商联成员有23家企业被认定为“市民营企业总部”,紫江集团、思源电气、红阳建工名列上海民企百强榜,35家民企上市,240家民企获“上海市科技小巨人”称号、1764家民企获得“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在方加亮主席带领下,闵行工商联凝聚广大民营企业,强化代表人士作用,推动履职尽责,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围绕闵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热点问题,积极参政议政。针对优化营商环境、疫情背景下中小微企业发展问题开展专项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诤言、献良策,较好地发挥了参政议政作用。

方加亮主席在绿亮花卉市场检查工作

闵行工商联取得的一系列成绩,源于指导思想的明确,坚持思想政治引领的成效,发挥出“红色引擎”作用,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始终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搭建创业者的科创舞台,始终是方加亮的一种追求,且将其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不忘初心的前行方向。闵行民营企业家的评价:方加亮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实现自己创业梦想、走向成功的道路上,华丽转身、殚精竭力,去为后来的创业者搭建创业的平台,提供追逐梦想的舞台,他是一个大格局和高境界的人,更是一个站高看远、具有博大胸怀的人。

走进虹梅南路2588号的绿亮科创园,高耸的园区大楼,绿化如茵、清新淡雅的环境,3万平方米的园区里,拥有各式标准办公室、大小不等的会议室、实验室,以及咖啡厅、网球场、羽毛球场、便利店餐厅、银行自助取款机等配套齐全的公共服务设施,这里,如今吸引着60多家孵化企业入驻其中,成为汇集年轻人奋力创新,探索实现创业梦想的地方。

站在科创园6楼4000多平方米的屋顶花园里,面对潺潺流水,伴随着盆景假山的惬意空间,高大魁梧、浓眉大眼的方加亮显得格外精神和富有朝气。这是方加亮2014年创办的第一家科技企业创业孵化园,由于园区建造配套和模式到位,2015年就被上海科创中心授予“科创企业孵化器”称号。类似这样的孵化器,如今已在闵行区、虹口区、松江区、浦东新区等四处开花,从最初的30 000平方米,通过购买、租赁合作方式,方加亮在上海已成功创办8个规模不等的绿亮科创园,总面积拓展到60多万平方米,地域跨越浦江两岸,类别已从创业苗圃、科创企业孵化器,发展到科创企业加速器、科创产业园等全产业链的科创园区。

地处本市不同区域的绿亮科创园,共同的特点是不仅具备舒适优越的硬件,注重培育园区的人文环境,还在孵化指导和加速推进、产业联动及上市推广上,提供一系列的政策扶持和人才、资金、知识产权、法律、税务方面的帮助。运用上海各区加快发展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政策,他一步一个脚印,同时紧贴园区实际,推出一系列孵化加速入住企业的新创意,如通过举办“梦起点创业营”,为创业者最初创业开设培训基地,不仅邀请创业指导专家和行业领军者进园指导,还用自己创业不折不挠追求,从建材、铸造、自行车行业转身生物健康产业及科创园区的多产业探索,以勤奋为钥匙、远见为奥秘,成为创业领军者的实践现身说法,提升创业者的创业自觉性,培养入住园区各类企业人员的技能和素养。

前几年,方加亮在松江绿亮科创园建立创业培训学院,让创业辅导员对入驻园区的创业者进行全覆盖、面对面、一对一保姆式的服务指导,让有梦想、有产业项目的大学生和有志青年,在园区迅速成长,快速孵化,缩短项目孵化进程,由此打造绿亮科创园别具一格的特色和氛围。如今这种做法遍地开花,方加亮用不到5年时间创办起来的多个绿亮科创园区,累计引进几百个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为支撑的创业创新企业入驻。位于闵行虹梅路园区的科创园,在短短两年时间里,已成功孵化出8家销售产值超过2000万元、利税超200万元的科创企业。诺倬力机电科技有限公司等好几家孵化成功的科创企业,迅速壮大成长,毕业出园后又转入绿亮科创园加速器中,继续进行培育扶持。

过去的5年,方加亮率领各类企业,到云南、新疆、西藏、贵州等地访贫问苦,了解当地民情,仅云南一个省,就去了10多次,深入到保山、施甸和西双版纳等对口支援地县,进入农家和学校,体察民情,考察民意。回沪现身说法,先后组织了6届“万家会员企业捐赠”活动,募集公益资金1753.69万元。

站在潮头看风景,方加亮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创业者开始创业时,都需要外力的支持扶持。凭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强劲东风,自己就要为此作出更多努力,把他的绿亮科创园区办成聚焦重点领域、细分产业集群、推动都市“四新”创业创新的大本营,年轻人的“创业之家”和“梦想之家”,努力为上海经济今后的持续健康发展,更为年轻创业者实现创业理想搭建更加广阔的舞台,早日培育出更多绿亮“小马云”、上海“小马云”。

“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位于闵行区华宁路4188号的5万平方米绿亮资本总部大厦已经建成,招商引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批企业总部已经入驻。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取得丰硕成果的新高度,方加亮表示,新的一年,闵行区工商联将站高看远,进一步弘扬“沪商精神”,引导全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区域经济攀高峰,积极参与东西部协作,助力乡村振兴,争做“四个典范”。在提升营商服务能级,解决涉企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打造工作品牌,扩大服务影响力,在闵行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推动大虹桥民企总部集聚区建设中,强化观念引领,丰富活动方式,提升服务品质,拓展广度深度,贡献工商联全体成员的新作为。

猜你喜欢
创园科创园区
留学人员创业园
——留住人才,放飞创业梦想
山西农谷青创园次第花开迎春天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