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高科普说明文教学质量

2022-02-10 02:37汤爱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樊川中心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说明文科普文本

◇汤爱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樊川中心小学)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重在解释、说明某一事物的特征或本质的文章。与小说、记叙文等相比,说明文没有形象的人物,没有动人的故事,语言晦涩,结构严谨,逻辑性强,对于大部分小学生而言,此类文本是难以理解的。受到文本自身特点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其中的科普说明文阅读兴趣不高。如果教师在组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忽视科普说明文的特点和学生的阅读兴趣,机械地解读文本语言,将大大加重学生的理解负担,影响阅读教学质量。

一、在整体通读中理解科普说明文的结构

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会涉及各种文本类型的阅读,包括说明文。因为说明文的语言与其他体裁的语言不同,更为拗口和深奥,因此,在学生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忽视学生对说明文的整体阅读,要通过阅读感知说明文的结构,体会它们结构的独特美。学生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有效地梳理文本的脉络框架,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大致感知并了解文本内容。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在预习《太阳》这篇文章时,教师应该让学生整体阅读文本,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提炼相关的信息,进而逐渐感知文章的结构。因此,学生通过课前阅读,在上课的时候,基本上都能快速找到教师说的段落,甚至能够找出文章的过渡句,进而在结构明晰的前提下,展开更为高效的课堂学习。通过这样一个过程,学生能够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提取课文的要点,有效解决一系列的课前导学问题。小学生通过多元化阅读,也能够感受到说明文语言、内容之间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逻辑关系,进而整体提升学生言语思维的条理性与逻辑性,丰富学生的课前知识储备。

二、在对比阅读中感悟科普说明文的用词

与其他一般文体不同,说明文语言严密精确,常通过列举例子或数据来描述事物的特征等,学生读起来难免感到枯燥无趣。因为没有丰富的修辞语言与写作情感,学生接受度较差。但是说明文也有它独特的魅力,教师要引领学生在独特的语言环境中品味说明文语言独特的美,汲取语言逻辑严密的养分。为了让学生直观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教学时,我们可以利用对比的方式进行阅读,体会说明文遣词造句的准确性。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当读到“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句时,课件同时出示“中生代时期,恐龙演化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句,让学生对比朗读,三四年级的学生表达的欲望较强,当教师提问这两句有什么区别时,学生畅所欲言。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原句中“一支”和“漫长”的必要性,如果去掉,句意将完全改变。通过以上的对比阅读,学生不仅可以深刻理解文本内容,同时领略了说明文语言表达之精确,体会到用词准确的重要性。

三、在质疑探究中体会科普说明文的严谨性

小学生有着较强的探索欲望,但是纵观现在的教学现状,课堂上大部分学生缺乏主动思考的能力,过于相信权威。面对此现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主动思考,大胆质疑,在质疑中主动探索。

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蟋蟀的住宅》,文章虽然不失生动有趣,但是在教学时,有的教师讲授的重点极容易放在蟋蟀的住宅什么样、蟋蟀怎样建造自己的住宅等。此种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从说明文的视角去学习和思考,且教师面对的是小学生,而不是建筑师,还是要回归语文,上出语文味,带领学生品味语言的魅力,破解语言的密码。如,读到“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一句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形容动物的鸣叫作者都会用“歌唱”一词,为何此文作者法布尔会用“弹琴”呢?教师上课时抛出这样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讨论,畅所欲言,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通过自己搜索查阅不难发现,蟋蟀发音靠的是翅膀振动,就像弹琴一般。从文体角度考虑,“弹琴”无疑更适合,它显示了很强的科学性,能够更形象地展示蟋蟀的声音,而“唱歌”则是一种文学表达方式。通过以上的主动探究,学生不再是“饭来张口”的知识索要者,而是在查找资料中有了自己的思考和发现。同时教师简单的一个问题,给了学生思考的新角度,这样阅读其他文章时,学生也会下意识地去质疑、去一探究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解读事物特质中了解文本内容

说明文,“说”是宗旨,通过精确的语言、严谨的表达,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等多种说明方法,来阐述事物的特征、性质及功能等。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通过文本引导学生了解其说明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引导学生解读事物的特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缜密性。但是如果为了教说明方法而教,会让课堂陷入枯燥乏味的处境,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与说明对象的特点相结合,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说明方法,并在品读中感受说明方法之妙。

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文章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向读者描述了赵州桥的雄伟。“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中间行车马,两旁走人。”短短的一句话就用了列数字和举例子两种方法。如果在教学时,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说明方法,学生会感到乏味,但是如果教师巧妙地将句子变成“桥很长,很宽”或“桥长五十多米,有九米多宽”,在删减对比中,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说明方法的精妙。为检测和巩固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情况,教师还可拓展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试着用这样的方法介绍一件物品。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说明方法的巧妙,在不知不觉中内化说明方法并加以运用,在自我表达中感受乐趣。

五、在课前预习中感知科普说明文语言的含义

学生在课前对说明文语言的体会是十分重要的,需要学生通过领悟各种词汇,感知说明文与其他体裁文章的不同。因此,在预习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说明文的不同表达特色,学会抓准关键的语言文字,含英咀华,感知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后续的课堂学习与课堂探究中,有更为深切的理解和感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感知。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教师在教学《松鼠》时,文章中有一句关于松鼠外形特征的描写。因为这是一篇说明文,所以读来别有一番风味。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深切地体会到说明文语言用词的精准与精妙。比如,“玲珑的小面孔”,这样的描写可以说十分经典,其中的“小”不仅与前面的“玲珑”相呼应,更与说明对象“松鼠”相贴合:松鼠本就不大,所以它的脸更“小”。这句话体现了说明文的精妙之处。教师在让学生预习的时候,一定要引导学生体会说明文的语言,甚至可以让学生关注一些词汇,如“约”“差不多”“好像”“只有……才……”等等,让学生主动分析其表达效果,进而在课堂上积极分享,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六、在知识拓展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能忽视相关背景知识的补充与拓展。教师可以充分借助信息技术,在云端平台传输与预习内容相关的知识,让学生有更多的感悟与体会,深化对说明内容的理解与感知。这样能够让学生更为精准地掌握说明文语言的表达技巧,强化运用,整体提高预习实效。

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为例,学生在预习《故宫博物院》时,教师可以借助微课给学生补充故宫博物院的相关知识,如,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故宫博物院的地位、故宫博物院的馆藏物品、故宫博物院的维修期等等,让学生通过对这一系列背景知识的阅读和浏览,更为全面、深入地感知说明内容,甚至能够通过对这些资料的阅读,明确本篇课文写作的重点及其写作手法、呈现方式等等,让学生有更为深刻的感悟和体会。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丰富了自身的知识储备,强化了知识运用,也进一步明确了说明文写作的特色,能够恰当地运用说明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和运用,自由转化说明语言。这样整体提高课前预习效率,让后续的课堂教学更为高效,实现师生的有效互动,进而让说明文的教学课堂更加活跃,充满多元化的色彩。

七、在技法练习中提高科普说明文写作的能力

探索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限于“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在小学教学中,学生很少练写科普说明文。因为知识积累的不足和叙述能力的缺乏,大多数学生无法写出说明文。因此,教师要使用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

(一)模仿练习

模仿是训练学生写作的一种常见方式,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学生而言,无法独立撰写说明性文章,这样的学生会花费大量时间来查找信息和构建语言。因此,模仿是一项小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撰写说明文。

(二)变换人称

大多数说明文都使用第三人称来描述科学故事。可以通过改变写作视角,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教师检查说明文不一定要严格,但要求生动有趣。

(三)补充写作

补充写作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学生可以继续就此事写一些故事。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也是很好的锻炼。

科普说明文的阅读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和局限,但并不是不可变的。科普说明文在平实严谨的语言中包含着丰富的知识,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尝试慢慢改变固化的说明文教学方式,以小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激励学生主动学习,让学生在科普说明文的学习中,不仅得到知识和经验,而且得到启迪。

猜你喜欢
说明文科普文本
说明文阅读专练
科普达人养成记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科普连连看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科普连连看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
如何快速走进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