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构建“1334” 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

2022-02-10 07:44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党委
支部建设 2022年32期
关键词:职工人才工作

□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党委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党委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极构建“1334”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

一、背景

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屯兰矿作为传统国有煤炭企业,人员结构以大中专毕业生、技校生、退伍军人三类人员为主,三类人员思想状况、综合素质、作用发挥,是人才工作面临的首要问题。一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短缺。操作岗人员专业技能结构不合理,实用型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性缺员严重,低技能向高技能转化率不高,出现“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二是创新型、科技型人才实力摊薄、数量不够、活力不足。专业技术人才总量不平衡,主体专业中级职称以上人数偏少,高层次领军人才急缺,星星点点,没有叠加集聚形成“拳头”效应,团队效益、人才优势没有很好地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三是基层管理干部“一将难求”。有的经验丰富、懂管理,但是年龄较大、精力不足;有的年纪轻、学历高、精力充沛,但是经验不足、不懂管理。选拔既年纪轻又有经验、既理论水平高又懂业务会管理的基层干部非常难。四是青年职工基数大、比例高。针对上述问题,屯兰矿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从顶层设计入手,以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队伍为目标,在长期的思考、实践中逐渐建立了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的“1334”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为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做法

(一)树立一个理念,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制

明确职能定位。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出台了《关于加强后备人才管理的实施意见》《科技创新管理办法》等一揽子人才工作配套制度,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措施、有考核,架起了人才工作的“四梁八柱”。二是把人才工作纳入矿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和组织实施人才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人才培养载体、人才管理考核、人才政策支持、人才服务保障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为人才素质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创造更加宽松和谐的环境条件。三是成立人才建设领导组,建立人才工作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人才工作例会,强化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组织研究、分析规划、指导协调人才队伍建设的各项工作,统筹规划人才管理工作,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人才管理工作有安排、有落实、有反馈。

提供资金保障。一是加强职教经费提取和使用管理,严格按规定比例提取职教经费,重点投向专业技术人员、高技能人员、关键岗位人员的技术培训和继续学习,坚持“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严禁将职教经费挪作他用,做到专款专用。二是加大科研资金投入力度,对科技攻关、“四新”应用、小改小革、专利申请、QC 成果、合理化建议等分层次奖励,坚持每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座谈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创新大会,集中表彰一批优秀人才和优秀成果,充分调动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

加强督导检查。严格落实“13710”督查督办工作机制,成立人才培养督查督办工作组,坚持周督查、月自查、季抽查、年总评,对矿职代会、党委会、矿长办公会、早调会等安排的人才工作进行督办,每周一早调会点评通报上周督查情况,完成一项,销号一项;每月各单位对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填写自查表,形成自查报告;每季度对各单位人才工作情况进行动态检查,开展效果评估,形成督查报告,列出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分析原因,整改落实,没有落实的严格追责问责,杜绝制度空转、选择性执行等现象,有效破解上热下冷、中梗阻、水流不到头问题;每年对各单位人才工作进行总评,通报工作情况,介绍典型经验,宣传先进,鞭策后进,从源头上推动各单位履职尽责,主动作为,进一步推动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搭建三个平台,构建全覆盖的素质提升机制

搭建理论教学平台。一是坚持与中国矿大、中北大学等高等院校联合办班常态化、制度化,组织职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对取得学历证书的学员给予一定奖励,推动职工队伍“低学历向高学历、非主体向主体”转化;联合本省煤炭类院校提升中专及以下人员学历,特别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班组长、特种作业人员等后备人才,在通过毕业考试合格后,颁发相应工种中级技能鉴定证书,促进我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提升。二是扎实开展干部上讲台活动,学员现场打分,设置优秀讲师库,评选各专业优秀讲师,向“一专业一特色”延伸拓展,倒逼党员干部学理论、学业务。三是推动党员全覆盖轮训常态化、长效化,针对党支部书记、新党员、青年党员、机关党员、一线党员等不同群体特点,通过“党员人人上讲台”“优秀党课微视频展播”“送党课进基层”等形式分类精准施训。四是举办“名师讲堂”,充分发挥专业副总、首席高级工程师、首席岗位工、技术状元的辐射带动和专业引领作用,采用幻灯片、多媒体、案例分析、双向交流等学员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授课,增强培训效果。五是结合本单位职工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技能等级情况,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针对性的“一人一策”培训,员工干什么,就培训什么技能;员工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知识;岗位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员工,促进职工素质不断提升。

搭建实训实操平台。整合全矿的人才、技术、资源优势,打造一个基地(“标杆”矿井掘进专业示范培训基地),组建三个实验室(水化验实验室、瓦斯参数实验室、电气实验室),建立四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四个职工实训点,设置六个实操专业(电工、钻工、瓦检工、测量工、支架工、绞车司机),把井下设备搬到地面,自主编制培训教材,聘请4 名国家级、省级技术能手采取“一对一、手把手、工人对工人”方式小班教学,培训期满进行实操考试,不合格继续培训,直到合格为止。

搭建“互联网+”平台。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开启“互联网+培训”模式,创建屯兰矿培训云数据中心机房,建立微信群,开设微课堂,把培训内容编辑成图片、语音、视频、PPT 等通过手机推送,开展业务交流,分享工作经验,不拘泥于形式,打破时空限制,破解工学矛盾。二是推广应用“学习强国”“三晋先锋”手机APP,每周管理员在“矿山党旗红”微信群通报学习情况,表扬先进,鼓励后进,倒逼党员干部职工素质提高。三是创新引入集游览模式、实操模式、事故应急避险模式、事故伤害体验模式为一体的安全VR实训实操平台,以“培训考核、互动体验、警示教育”为主线,全面利用VR 虚拟仿真技术,同时配套使用VR 虚拟仿真眼镜等硬件设备,将事故预防及应急处置等煤矿专业培训内容与VR 虚拟仿真技术全面融合,使学员仿佛置身现场、身临其境,直面事故发生的严重后果,增强对安全事故的感性认识,从根本上扭转职工对安全教育的认识,提升了全员安全素质。

(三)明确三项重点,构建多层次的考核评价机制

明确管理型人才考核评价重点。出台《科级干部日常精准化考核》制度,把安全、生产、经营、党建等纳入考核范畴,实施精准管理、量化考核,每月打分、排名、汇总,纳入干部年度履职档案,作为评优评先、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推动干部监督管理向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明确技术型人才考核评价重点。出台《屯兰矿工程技术人员素质提升方案及考核管理办法》,实行以培训、考试、演练、评估、上讲台、选聘为主的“六个一”工程技术人才考核,引入优胜劣汰机制,进一步激发团队活力。

明确操作型人才考核评价重点。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工技能竞赛,采取分专业培训、分层次比武、逐级把关、逐级选拔推荐的方式开展比武活动,对在比武中获得前三名的选手分别给予相应奖励,并对参加上级技能大赛取得名次的给予对等奖励,培养了一批管理能力强、技术技能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营造了学技术、钻业务、练操作、比技能的氛围。

(四)实施四轮驱动,构建全方位的氛围营造机制

政治上关心。加大“双推、双培、双优先”力度,坚持将35 岁以下青年骨干、基层生产和工作一线、高知识高技能人才、各领域先进分子发展入党,将技术带头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技术带头人。

思想上关爱。以党员包保、干部包队活动为契机,确保每名职工有包保党员,每名党员有包保对象,每个队组有包队干部,通过定期走访、谈心谈话、心理咨询、情绪疏导、法律政策解读等方式,了解职工诉求,倾听职工心声,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免除后顾之忧;做好职工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发挥群团组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畅通信访渠道,做好接访、下访、回访工作,对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提前介入,提前化解,力争职工诉求有答复、矛盾能缓解、压力能释放。

生活上关怀。持续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取消后夜班生产,建成投用职工高层住宅楼,开设井口爱心服务站,开通职工免费通勤车,为全体职工进行健康体检,组织劳模先进疗休养,建成投用职工康体中心、职工文化中心,开展了一系列覆盖面广、影响力大、职工参与人数多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让职工群众休闲有去处、娱乐有品位、生活有激情,切身感受到企业的关怀和温暖。

文化上熏陶。大力弘扬“聚能奋进、厚正求新”的屯兰矿训,推进“一核五街”主题文化,创作矿歌、安全之歌,推动升国旗、着工装、戴工牌、做工操、唱矿歌常态化,组织召开劳模表彰会、先进事迹分享会、典型人物宣讲等活动,在全矿上下形成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三、成效

近年来,通过实施“1334”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矿党委培养了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新型人才队伍,管理人员文化层次结构、技术人员技术职称结构、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结构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提高,全矿呈现出风正、气顺、劲足、心齐、人和的良好局面。

一是安全生产提档升级。矿井实现安全“零目标”,消灭了重伤及以上事故,工伤、微伤起数同比明显下降,全员自主保安意识和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矿井保持了安全平稳运行的良好态势。

二是职工素质稳步提升。涌现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刘红升、煤炭行业技能大师宋晋文、全煤系统技术状元杨军、全国技术能手梁智勇、山西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贾伟、全国煤炭行业优秀共青团员于南等先进典型,为全方位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支撑。

三是科技创新持续发力。地面智能广播预警、矿压监测系统升级改造等11 个专业36 项创新项目落实落地,现代化生产调度指挥中心建成投用,覆岩离层注浆充填开采技术实现行业领先,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技术入选煤炭行业标杆案例,矿井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科技创新示范煤矿”、山西省煤炭科技创新“双十佳”煤矿称号。

猜你喜欢
职工人才工作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人才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不工作,爽飞了?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选工作
青年职工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