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增对南路革命的主要贡献及其宝贵精神的当代价值

2022-02-10 08:11陈木标巩建华
现代交际 2022年12期
关键词:南路广东革命

□陈木标 巩建华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 湛江 524088)

黄学增(1900—1929),广东省遂溪县乐民镇墩文村人。1916年,黄学增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雷州中学(著名民主革命家谭平山时任校长)。在亲友的帮助下,黄学增于1920年考入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次年,黄学增入读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在广州求学期间,黄学增好学上进,抓住机会博览各种进步读物。就是在这一时期,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经过系统学习,较好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后经谭平山介绍,黄学增结识了陈独秀、廖仲恺、邓中夏等革命志士。在与他们一起积极探寻革命真理的过程中,其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获得极大的提升,逐渐形成了高度的政治意识和政治信仰,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1922年,黄学增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广东地区第一批32名中共党员之一。[1]1924年7月,黄学增入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成为农讲所的第一期学员。在此期间,他系统学习国民革命基本理论知识、农民运动的理论及实践经验方法,同时还接受了军事技能培训,这为他到广东南路地区组织和领导革命运动积累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从广州农讲所学成毕业后,黄学增被党组织派往广东花县、宝安县等地从事农民运动工作。

一、黄学增对南路革命的主要贡献

民国时期,广东南路地区,包括高州六属(茂名、信宜、化县、电白、廉江、吴川)、雷州三属(遂溪、海康、徐闻)、钦廉四属(合浦、防城、灵山、钦县)、两阳(阳江、阳春)15个县和梅菉、北海两市及法租界广州湾。[2]广东南路地区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而遭到法帝国主义的侵略。加上反动军阀政治腐败、地主阶级压榨农民群众、土匪横行霸道,给南路民众造成了巨大的苦难。为了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黄学增在南路地区率先传播马克思主义,积极组织和领导农民运动,创建和发展中共南路党组织,促进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为南路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

1.率先在广东南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一是创立了中国乡村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雷州青年同志社。1922年夏,黄学增在广东省立第一甲种工业学校放暑假之后回到家乡遂溪,积极开展革命启蒙教育宣传活动。他主动向本地进步青年学生介绍广州的革命运动情况,推荐革命刊物,积极动员黄广渊、黄宗寿、薛文藻、黄成美、王树烈等数十名进步青年在遂溪县墩文村成立了雷州青年同志社,这是中国乡村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组织。[3]二是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南路地区的广泛传播,唤醒了当地民众的革命意识。雷州青年同志社成立后,黄学增便在雷州半岛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并组织社员到各乡村开展革命斗争活动。他对当时的乡绅旧势力——遂溪县第六区区长兼民团团总陈河广展开了坚决斗争,后来遭陈河广诬陷,雷州青年同志社成员黄广渊、薛文藻等青年学生被通缉而被迫转移到广州读书和继续开展革命活动。[4]三是为广东南路革命培养出一大批革命骨干,为后来南路农民运动开展和中共南路党组织的发展做好人才储备。雷州青年同志社也被迫搬移到广州,并不断吸收广东南路籍的进步青年加入,使得该社规模得到进一步发展。“1925年9月黄学增奉中共广东区委之命,从广州秘密回到遂溪,协助已提前回到雷州半岛的韩盈、黄广渊等,建立‘雷州青年同志社’乐民分社。”[5]雷州青年同志社在雷州半岛恢复革命活动后,便积极投入国民革命活动中,组织社员深入各乡村宣传马克思主义,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此后,雷州青年同志社不断发展壮大,增设了纪家分社、遂溪分社等。

2.组织和领导广东南路农民运动

1926年1月,广东省农民协会为了更好地组织和指导各个地区的农民运动,将全省90个县划分成7个区,分别为中路、潮梅、惠州、西江、北江、南路、琼崖等。其中,除中路直属省农会指挥之外,其余6个区均设立了办事处,其为该区农民运动的最高领导机构。[6]1926年3月7日,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在梅菉挂牌成立,黄学增担任主任,全面主持广东南路15县的农民运动工作。一方面,黄学增注重宣传和教育工作,积极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黄学增所主持的南路特委和南路办事处积极开办各类宣传学校和培训班,比如“梅菉市宣传学校”“雷州工农补习班”等,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普及中国革命史、三民主义等进步革命思想。此外,黄学增也充分认识到报刊对理论宣传和思想传播的重要作用。为了在社会舆论中占据有利地位,以便更好地宣传革命理论,黄学增主动担任《高州民国日报》的社长。他利用《高州民国日报》积极推进革命思想宣传工作,并同步指导农民开展系列革命运动,极大地提升了《高州民国日报》的思想性。[7]另一方面,黄学增非常重视农民协会的组织建设,推动广东南路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黄学增领导的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对广东南路各地的农民协会进行精心指导,不仅确保广东南路各地农民协会能够较好地发挥组织和团结农民群众的作用,还推动了农民运动向前发展。

3.创建和发展中共南路地方党组织

一方面,黄学增创建和发展中共南路地方党组织。1925年10月,黄学增被中共广东区委任命为中共广东南路特派员,前往南路地区建立党组织并组织开展革命运动。在黄学增的领导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雷州特别支部(代号“雷枝”)于10月间在遂溪正式成立。这是一个由中共党员创建、以共青团名义出现的党团混合支部。[8]1926年3月开始,黄学增在广东南路地区从事创建与发展中共党组织的领导工作,吴川县支部、阳江支部与梅菉市支部于3月成立,书记分别为陈信材、敖昌骙、陈时。至4月,黄学增派遣周永杰建立廉江县支部,朱也赤于5月建立茂名县支部并任书记,遂溪县支部和海康县支部成立于6月,书记分别为黄广渊、陈荣位[9],促进了广东南路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黄学增注重发挥南路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依托各地党组织及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积极宣传党的政治纲领与革命思想。1926年12月24日,黄学增在《高州民国日报》副刊《高潮》上发表了《读宫俊先生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关系以后》一文,深刻阐明共产党的科学性与先进性,论述共产党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是人民解放的先锋队等重要内容,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觉悟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共南路地方党组织的创建和发展,既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广东南路的影响力与号召力,更使南路民众从此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推动了南路革命向前发展。

4.促进南路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意识到,尚处于幼年阶段的中国共产党,其革命力量还不足以打倒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因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思想。1923年6月,党的“三大”制定了建立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方针。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提出的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政治纲领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这成为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政治基础。为利于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工作的顺利开展,黄学增坚决执行党的决议,以个人身份加入中国国民党并担任职务。1926年春,黄学增以中共广东区委南路特派员、中国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农民运动特派员与中国国民党广东省南路特委委员的身份到梅菉从事农民运动和党建工作。为促进南路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黄学增除了做好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和发展中共党组织以及发展中共党员之外,还非常重视国民党的组织和党务工作。中国国民党南路特别委员会在他的带领下,陆续成立发展了化县、阳春、电白、阳江与茂名等地的国民党党部。此外,黄学增还向广大民众宣传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思想,介绍农运积极分子加入国民党,为国民党南路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共合作增添了新生力量,使南路革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扩大,为国民革命军取得南征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黄学增在革命中形成的宝贵精神

黄学增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广东南路、宝安、西江、琼崖等地都留下了他的革命足迹。他发起的南路革命运动,特别是领导的南路农民运动成为其革命生涯中的光辉业绩。伟大的革命精神来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黄学增在投身革命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崇高的革命精神,这一精神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信念坚定,对党忠诚

“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和政治灵魂所在。在任何时期和任何情况下,中国共产党人都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的忠诚心。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学习期间,黄学增就已形成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共产党,是无产阶级中间一部分最觉悟、最忠实、最勇敢、最奋斗的组织’,‘是本着马克思科学的共产主义,依据共产主义实现的步骤,以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10]在广东省立宣讲员养成所毕业后,黄学增毅然走上了革命道路,积极投入到花县、广宁县、宝安县及南路等地的农民运动中。在革命实践中,他始终胸怀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1929年7月,黄学增于海口市的福音医院不幸被捕。在身陷囹圄之后,敌人尝试用高官厚禄、金银财宝等收买黄学增,引诱其变节,但他都不为所动,并严正告知敌人:“共产党员的钢铁意志是千锤万炼铸成的,千金万银、大官引诱、美女诱惑也丝毫动摇不了我的革命意志!”[11]敌人见“软”的不行,又以残酷刑具折磨黄学增,想逼迫他投降。但黄学增始终坚贞不屈,坚决不肯透露任何有关党的秘密。7月底,黄学增英勇就义于海口市红坎坡,牺牲时年仅29岁。黄学增以其短暂而又光辉的一生,践行了自己的入党初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忠诚信仰,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

2.敢为人先,求真务实

黄学增不仅学习、掌握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使自己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更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革命实践的指导思想,求真务实,富有创造性地开展农民运动工作。作为早期中共党员及马克思主义者,为了促进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南路地区的传播及培育革命力量,黄学增率先在南路地区成立培育革命者的摇篮——雷州青年同志社,为推动南路农民运动的顺利开展和中共南路地方党组织的发展壮大输送了一大批骨干力量。面对错综复杂的革命形势,黄学增勇做时代弄潮儿,率先在广东南路地区扛起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为南路革命事业培养了重要的后备力量,诸如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粤桂边纵队和滇桂黔边纵队都与他所培养的革命力量息息相关,充分彰显了他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1926年春,在出任中共南路特派员和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主任时,为能够了解到南路地区农民实际情况,推动南路农民运动的顺利开展,黄学增组织南路办事处工作人员深入南路各县的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了解农民的真实情况,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撰写了3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广东南路各县农民政治经济概况》。该调查报告深入分析并论述了南路地区农民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农民运动状况等,特别是详细记载了各个乡农民协会的发展状况。[12]正是基于调查到的这些第一手材料,黄学增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广东南路各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制定南路农民运动的具体工作计划,采取契合各地实情的工作方法,确保农民运动的顺利开展。这一系列做法充分体现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扎根基层,一心为民

广东南路地处广东西南部,相对省城广州而言,属于偏远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同时由于法国的殖民侵略,致使该地区长期处于动荡不安的境地,广大民众特别是农民群众在帝国主义、地主豪绅、军阀土匪等多重恶势力的压迫与剥削下,生存和发展利益毫无保障。为拯救民众于水火,黄学增深入南路乡村地区,积极组织和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坚决同压迫者、剥削者做斗争。自1926年春到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任职开始,黄学增便到南路各县乡村开展农民运动调研活动,同时组织和指导成立农民协会。在黄学增的领导下,南路的化县、遂溪、电白、茂名、廉江、吴川等县的农民协会及其会员数量不断增加。南路地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农民协会,充分激发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同时也夯实了党在南路地区的群众基础。此外,黄学增极力反对各种苛捐杂税,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他领导吴川县的农民群众进行“反三捐”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26年3月15日,吴川县第五区农运领导人李士芬,联合该区48乡的500余名农民代表到省农会南路办事处请愿,要求取消蒜头捐、蒜串捐和肥料捐。黄学增大力支持农民反对苛捐杂税的要求,亲自到县署与当局进行交涉并指出南路办事处将按照法律程序上诉。[13]与此同时,当地农民代表也聚集在县署示威,最终迫使吴川县当局取消了“三捐”的征收,使当地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保障。黄学增这种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层工作作风,彰显了他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价值追求。

4.无私无畏,勇于斗争

黄学增的革命足迹遍布广东花县、宝安县、西江、南路以及琼崖等地区,并在此从事农民运动、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等多项工作。无论到哪,从事任何工作,他都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全力以赴,展现出高度的政治意识和强烈的责任感。1924年,从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毕业后,根据党组织的安排,黄学增以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前往广东花县指导农民运动,并组织农军同地主、劣绅土豪与土匪做斗争。1925年4月,黄学增被组织派往宝安县开展农民运动,组织和指导成立农民协会。1925年7月,黄学增与廖仲恺、陈公博、罗绮园等人被派往广宁县处理“农民被伤害、压迫”事件。他坚决与当地的贪官污吏、地主做斗争,并争取到了宝安县农民协会和省港工人的声援。1926年春,黄学增被派往南路地区,组织和领导南路农民运动。在这一过程中,黄学增与敌对势力坚决斗争,并领导南路各地农民积极配合国民革命军进行南征并取得了胜利。1927年,在“白色恐怖”笼罩下,很多地方党组织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破坏。为了最大限度维护党组织建设,黄学增挺身而出,迎难而上,哪里的党组织需要他,他就到哪里去。中共广东西江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后,为了提高士气,鼓舞革命党人的斗志,中共广东区委派黄学增前往西江地区组织领导武装暴动,对国民党反动派当局进行有力抗击。1928年6月,黄学增被中共广东省委派往琼崖地区,整顿、改组当地党组织,领导琼崖人民进行武装斗争,有力地推动了琼崖革命事业向前发展。总之,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黄学增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总是冲锋在前,从不考虑个人利益,展现了他无私无畏和勇于斗争的进取精神。

三、黄学增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

黄学增革命精神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是黄学增同志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崇高革命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深厚的革命情怀和重要的育人价值。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挖掘黄学增革命精神的当代价值,大力弘扬黄学增革命精神,从中汲取奋力前行的力量。

1.为地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素材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2021年,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此激励全体共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中央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正是充分发挥党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的表现。回顾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无数重大事件、革命英雄事迹、革命精神等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生动、直观的学习教育素材。黄学增革命精神形成于他所从事的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过程中,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一脉,生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而艰苦奋斗、砥砺前行的价值追求。因此,在地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过程中,黄学增革命精神是重要的地方党史素材。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湛江市、广东省内乃至广西、海南等地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等单位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前往位于湛江市遂溪县墩文村的黄学增故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学习和弘扬黄学增革命精神,讲述黄学增烈士的革命事迹,学习黄学增对马克思主义坚定信仰以及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斗志,鼓舞和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在干事创业过程中披荆斩棘、奋勇前进,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践行者。

2.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广东省湛江市是一片革命的沃土。作为广东南路革命的发源地,这里涌现了一大批前仆后继、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人物,黄学增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革命英雄。黄学增同志的革命精神既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湛江市宝贵的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能够为湛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当前,湛江被赋予“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和“与海南相向而行”的重大使命,广东省委省政府将湛江定位为广东省域副中心城市,这对湛江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发展机遇。因此,湛江需充分整合、利用本土文化资源,助力这一重大战略目标的实现。在领导革命斗争实践过程中,黄学增同志具有对时代、社会及政治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他善于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当中,从而能够在广东南路地区率先开辟正确的革命道路。如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湛江迎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黄学增革命精神所蕴含的革命性、创新性等重要品质能够激励鼓舞广大党员干部、民众在实现这一发展战略目标的过程中奋勇前进。因此,湛江市应大力弘扬黄学增革命精神,在全市各单位各部门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学习和弘扬黄学增革命精神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汲取干事创业的奋进力量,充分发挥本土文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为湛江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3.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精神滋养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向来都非常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德育工作。红色文化作为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利用红色文化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是培育他们的爱党爱国情怀的重要途径。黄学增革命精神是广东、广西、海南地方红色文化的重要内容,具有铸魂育人的重要功能,具体表现为信念坚定的精神追求、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求真务实的鲜明品格、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强烈浓厚的爱国情怀等。这对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剂。2021年4月,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与湛江市委教育工委携手开展了“讲好南路革命故事”宣讲活动,在广东海洋大学及湛江市10个县区的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南路革命故事宣讲活动,黄学增革命事迹就是其中重要宣讲内容之一。自宣讲活动开展以来,已让数万名青少年学生接受了地方党史和革命传统学习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薪火。当前,湛江市大中小学校正在将黄学增革命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最大限度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例如,在校园中定期组织开展黄学增革命故事宣讲活动,将黄学增革命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让青少年学生从黄学增革命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并在这一精神的引领、感召下,自觉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践行者,长大成才后,积极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建功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4.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在一百年的非凡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涌现了一大批视死如归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顽强奋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献的先进模范,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14]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历经百年累积而建构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艰苦奋斗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他们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他们的精神力量催人奋进,不仅激励着一代代共产党人奋勇前进,也深刻地影响着全体人民群众。如“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还有张思德精神、雷锋精神、谷文昌精神、王杰精神、孔繁森精神、杨善洲精神、黄大年精神等。这些英雄模范人物虽身处不同年代、不同的岗位,但他们身上都具备着崇高的理想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品质。黄学增是广东南路第一位中共党员,也是广东最早的32名中共党员之一。虽然黄学增革命生涯短暂,但他在艰苦卓绝的南路革命中所彰显出的精神,生动体现了同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念、实事求是、锐意进取、无私无畏的精神品格。因此,黄学增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脉,提炼黄学增革命精神,进一步丰富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15]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历程中形成的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是党和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每一种精神,都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为了党的事业和人民的利益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品格,为当代广大党员干部乃至广大人民群众树立了良好的精神榜样。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重要一脉,黄学增用年轻生命铸就的“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敢为人先、求真务实,扎根基层、一心为民,无私无畏、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已经深深融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中。在新时代,我们要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传承和弘扬包括黄学增革命精神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从中汲取奋勇前进的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猜你喜欢
南路广东革命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讲述南路(粤桂边)父辈的故事”歌舞剧在穗首演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广东舆情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
读《革命年代》遐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