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家畅谈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体会

2022-02-10 01:29
江苏农村经济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二十大人才农业

党的二十大对“三农”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进一步指明了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前进方向。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特别邀请江苏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六位专家就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热点,谈学习体会,谈贯彻落实。

奋力推动江苏农业强省建设走在前列

胥爱贵 (江苏省农村经济学会会长、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这对新时代新征程上的“三农”工作作出了新的部署,提供了根本遵循,吹响了建设农业强国的冲锋号角。江苏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肩负着“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光荣使命,要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奋力推动农业强省建设走在前列。一要加快耕地数质建设。保耕地不仅要保数量,还要提质量。进一步规范耕地占补平衡,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出江苏农业的贡献。突出高标准农田建设这个重要抓手,“十四五”期间建成5000万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吨粮田”,着力提升耕地地力。二要加快种质资源创新。江苏省农业种质资源丰富,作物、畜禽、水产等新品种创制具有良好基础。要集中更多的力量和资源,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一批更具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三要加快农机农艺结合。开展农业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建设,推动农业机械向智能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加速破解农机农艺融合难题。“创新是第一动力”,聚焦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协同创新,不断提高农业科技贡献份额。四要加快绿色低碳发展。坚持统筹推进、问题导向,确保农业碳达峰碳中和各项任务按时序进度落实到位。进一步擦亮农业的绿色底色,减少农业污染物排放,增强农业固碳效果,实现农业绿色种养循环。五要加快产品质效提升。围绕农业高质高效目标,推动资源集聚、要素集中、政策集成,实现联农带农富农高质量、农业绿色发展高质量、园区建设管理高质量,率先建成一批农业高质高效示范典型,为全国探索经验、提供样板。六要加快新型农民培育。“人才是第一资源”,建设农业强省关键靠人。深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行动,以经营管理型、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高素质农民为重点,分层分类开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教育,突出青年农民培育,造就一支能胜任建设农业强省走在前列要求的新农人队伍。

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朱 晶(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金善宝农业现代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食为政首,谷为民命。对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而言,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也是党和国家“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国情农情,明确提出了“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守住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底线,全面增强了我国粮食生产、储备、流通和保障能力。奋进新征程,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要以大食物观为统领,在食物供给侧和需求端协同发力,高效统筹“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筑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于复杂变化的国际环境中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确保“中国饭碗”底气更足、成色更亮。

农业科技创新即时驱动产业发展

孙洪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业强国”和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前面增加了“全方位”首次出现在党代会报告中,这也给新时代农业科技创新工作指明了重点和前进方向。要支撑好“农业强国”和“全方位”,就需要农业科技创新在广度、深度、速度、精度上发力,创新与产业需求同频,创新全过程与产业化全链条共振,以农产品为单元,将资源保存、种质创新、品种选育、栽培、水、土肥、植保、资源环境、加工储运、食品安全、经济、政策、管理等学科与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实现精准配置,创建“全程化、全链条、全学科”的农业产业技术支撑系统,避免产业链与创新链时空分离、科技创新力量错配漏配,形成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和科技、创新支撑引领模式,实现农业科技创新链与农业产业链常态深度融合、即时互动响应,使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问题及时得到解决,科技创新成果即时应用于产业发展。

以“四高四能”高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徐金海(扬州大学中国农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省农村经济学会副会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不断加大乡村人才振兴的力度,并在2021年底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实施意见》,围绕培育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拓展乡村人才来源渠道、加大政策扶持、强化组织保障等方面出台了20条具体措施。要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落实实施意见结合起来,重点在高水平育才、高层次引才、高平台聚才、高效益用才方面,高质量推动乡村人才振兴。高水平育才,就是要充分利用江苏涉农高校科研院所科教资源优势,适应现代农业发展新业态,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强化学历教育、提升培训质态,提升乡村人才的内生“造血”技能;高层次引才,就是要重点围绕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精准吸引青壮年返乡农民工、城市创业有为青年、高校毕业生、退休企事业单位技术和管理人员、退伍军人等优质人才,发挥返乡下乡人才的创业智能;高平台聚才,就是要着力依托国家及省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三产融合示范区、产业强镇、特色小镇、重点龙头企业等载体,借助产学协同育人基地、各类人才工程项目等,打造集教育、实训、推广为一体的人才振兴高阶动能;高效益用才,就是要在县域范围内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量身定做”用才方案,实现人才的供需对接、价值与报酬匹配,提高各类乡村人才的使用效能。通过上述“四高四能”,为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提供更为有力的人才支撑。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稳”与“活”并举

冯淑怡(中国资源环境与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未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应以赋予和保护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为主线,以“稳”和“活”为重点。

承包地方面,一是稳妥延包。适当增加延包试点,分类探索延包方案;兼顾“效率”和“公平”,“地里”“地外”满足部分农户调地诉求;强化风险意识,妥善调节承包地到期延包纠纷。二是放活经营权。实现土地经营权的法律化表达;尊重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自主权,发挥政府及村委会规则制定、中介服务、监督管理等作用;建立统一规范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发挥其信息发布、合同规范、价格评估等作用。

宅基地方面,一是稳守底线。探索宅基地集体所有权和成员资格权的实现形式,明确界定农民与集体的边界,扎实推进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确权登记工作,保障农民合法财产权利。二是放活使用权。细化农民宅基地租赁权、入股权、抵押担保权、退出权等处分权能,适度赋予用地业主农房合理改良权、抵押担保权等处分权能;探索出租、入股等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住房方式,加速推进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

以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实现共同富裕

段进军(江苏省重点培育智库苏州大学东吴智库执行院长、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教授)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作了周密的战略部署,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江苏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省份,充分发挥国家重大战略叠加效应,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尤其是在过去十年,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各种人才到农村去创业,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发展一体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要看到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苏南和苏北之间的不平衡性。苏南很多农村已实现共同富裕,但苏北相比苏南还有不小差距。在今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出台一些政策支持苏北乡村发展,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大力推进徐州都市圈的发展,在都市圈中推进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在交通可达性得到不断改善的情况下,苏北地区要加快融入苏南和长三角一体化,在长三角大都市圈中挖掘苏北农村新功能,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拓展乡村发展的新市场,推动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

猜你喜欢
二十大人才农业
二十大颂
喜迎党的二十大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喜迎二十大
喜迎二十大
人才云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