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2022-02-10 07:53史方圆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9期
关键词:基训身韵古典舞

史方圆

(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随着立德树人工作的深度推进,当前中国古典舞教学迎来创新发展的崭新局面。古典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不仅有漫长的发展历史,还涌现出很多舞蹈精品和艺术大家,是学生学习与模仿的典范。在高校中国古典舞课堂教学推进落实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对古典舞的发展历史进行有效认知,既要将古典舞的文化、审美与舞姿身法进行贯通性训练,保障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的综合效果,又能够让学生对古典舞的风格与身韵进行有效掌握,培养学生综合审美意识。在高校舞蹈教学推进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理实结合,将基训与身韵课一体化推进,更好地展现中国古典舞的内涵与神彩。在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如何融入身韵教学,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古典舞的精妙并在身韵练习的过程中有效驾驭,循序进行基本动作要素掌握,成为古典舞身韵教学练习的一项重点。

一、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概述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可以说与人类文明同步起源,在5000年之前的奴隶社会中就产生了舞蹈,后来到秦汉时期逐步形成一定特色。而中国古典舞从原始舞蹈起源,后来逐步完善、过渡发展到正统的宫廷古典舞蹈,以及民间的一些礼仪庆典、仪式性舞蹈,并延伸出多种形式。到了汉晋乃至唐五代时期,宫廷专门设立了乐舞机构,中国古典舞蹈迎来了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例如,周代的《六代舞》、唐代的《九部乐》、《乐部伎》、《大曲》等,都是中国古典舞的典范。中国古典舞在历史的各个时期异彩纷呈,独领风骚,民族舞蹈艺术的综合水平也在稳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古典舞与当代中国古典舞一脉相承。我国的一些杰出舞蹈工作者逐步将中国武术、中国戏曲和一些民间乐舞形式,以及国外的芭蕾舞元素结合在一起,创编了一系列中国古典舞的教学丛书,为中国古典舞教学奠定坚实基础,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风格及典型作品也逐步流传开了,并受到人们的喜爱。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古典舞教学不断吸纳整合一些新元素,后随着考古工作的逐步深入,人们又从石窟壁画、出土文物中寻找到更多舞蹈艺术的身影。《编钟乐舞》《铜雀姬》等舞蹈作品,体现出了中国古典舞雍容大度、明丽清新的特点,进一步掀起中国古典舞学习热潮。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逐步深入,当前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日益丰富,已经创建并形成包括身韵课、剑舞、秀舞等多个分支。当前,中国古典舞高等教育师资力量雄厚,教育层次逐步丰富,教育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大量经典曲目、古典舞人才逐渐脱颖而出,同时中国古典舞的对外交流活动也变得日益丰富,中国古典舞一体多元的思想逐步形成。目前,人们已经从对中国古典舞的传承向多种元素的创新性运用与融合创新逐步转变,中国古典舞教学也进入了繁荣发展的崭新时代。

二、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审美特点分析

古典舞并非中国独有的舞种,各个地区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都产生了独具特色的古典舞蹈。中国古典舞作为一种文化艺术风格,带有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烙印。同时,中国古典舞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也融入了很多创新性元素,所以中国古典舞在身韵审美方面表现出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圆舞生动

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流动具有循环反复、连绵不绝的特点。在舞蹈观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古典舞的身体流动以圆形为主要轨迹特点,这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密不可分。自古以来,人们就将圆当作是完美的一种表示,因为它没有缺陷,没有漏洞。中国古典舞舞蹈在创作的过程中也延续了这一特色,整体身韵审美表现出生命流动与圆舞生动的特点,每个舞蹈有头有尾,有始有终,形成一个圆形闭环。

从文化层面来讲,古代人们也以珠圆玉润、浑圆丰满为美,就很好地表现出了古人对圆满、温和、淡雅的艺术追求。同时,圆舞在反复流动中能够给人们带来波澜壮阔、温和舒适之感,所以中国古典舞在身姿、身韵、队形流动等多个方面都要以圆舞为流动轨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审美追求圆舞,但并不是单纯的圆形动作,还表现为八字圆、平圆、立圆三种圆形轨迹的和谐统一。所以,在中国古典舞展示的过程中需要讲究起势与圆舞律动,整个舞蹈给人以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体现出丰富的流动和谐之美。在中国古典舞身韵元素中,不同的运动路径,表现出身韵语言的协调性和对称性。

(二)拧倾立体

在中国古典舞造型中,拧倾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动作模式。主要是指在舞蹈的过程中,身体要变成三个面,即腿脚、上肢、头部不在一个平面,但需要通过拧倾赋予动作以流动性,表现出中国古典舞的三维立体造型效果。所以,在中国古典舞演绎的过程中,需要做到刚柔并济,对整个身韵进行有效的调控。无论是手指,还是绷脚都要合理控制。随拧代倾,互为依托,这对舞者自身的体力、意念、动作模式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三)气韵生动

中国古典舞身韵的形、神、劲、律具有高度统一性。中国古典舞的神主要通过眼神来传递,而身韵不仅包含了动作,还要与眼神进行有效配合。气韵生动是艺术语言与生命之气合而为一,才能够更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舞的精气神。在中国古典舞表演的过程中,气需要贯穿舞蹈全程。动作的收、张、放和快慢都要做到有序处理,确保整个舞蹈行动路线精准、接洽得体,节奏、阴柔、阳刚等多个方面有序处理,使整个舞蹈呈现生动之美的同时,让观者对肢体语言进行有效捕捉,进而呈现古典舞情景交融、细腻圆润、气韵生动的丰富舞台魅力。

(四)腰法控制

中国古典舞身体运动频率较高,需要舞者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思想情感,体现中国古典舞的圆润气韵。所以在整个舞蹈过程中,需要舞者借助腰部力量对整个身体的运动轨迹、运动衔接、运动幅度有效控制。舞者通过腰部力量,上身、下身需要分别做出指定动作,以腰部实现横向连接。同时,腰部力量要为后续动作的圆润结合做出发力控制。在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审美中,腰部发力要做到稳。身韵元素延伸到的每一个地方都需要以腰部为基准,体现柔和的身体和连贯的动作。以身韵腰动为基础,展现舞者身姿的曼妙以及力量、速度的有效统一。所以腰法之力将决定整个古典舞的基调,对整个古典舞身韵之美的彰显具有重要作用。

(五)身韵流动

中国古典舞身体运动、舞动,具有循环、反复、对称、协调之感,身姿舞态若隐若现,动作衔接圆润柔和。要通过对身韵流动的控制,完成起程转合的表演任务。为了保障舞蹈流动的气息平和,需要起承转合有效衔接。以身韵流动展现潇洒柔和的身体状态,塑造曼妙身姿,契合舞台效果。观察舞者的身韵流动,可以对整个舞蹈情况及审美做出有效评价。

三、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当前,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很多教师都注重了对学生进行肢体动作的训练,但是只有身法教学并不能很好地体现中国古典舞特色,这就会使学生对中国舞的理解缺乏身韵流动质感。为了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中国古典舞在舞姿、拧倾、圆曲等多方面的审美特点,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一些身姿技法的训练,还要注重身韵教学,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揣摩古典舞自身的风格、韵律及身韵审美特点。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中注重身韵理解,应该从传统文化、舞蹈审美、动作形态等多方面推进,使身与行高度融合。这样可以更好地优化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对古典舞学习的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一)以身韵教学深化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文化理解

在高校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角度,加深学生对中国古典舞文化的理解。中国古典舞的产生不仅为了娱乐统治者,还是人们在艺术探索道路上取得的创新性成果。中国古典舞从戏曲、舞蹈、武术等多元形式中采撷、创新、融合、转变,是舞蹈演绎形式的创新性体现。中国古典舞不仅是一种表现艺术,还体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魅力。

第一,从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舞是各个时期文化文明的积累。它与琴棋书画、宗教、服饰、音乐、武术处于并列地位。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文化复兴的重要阶段,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中国舞蹈艺术传承的角度,加深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文化理解。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古典舞涌现出很多经典作品,如盘古开天辟地的《长鼓舞》、女娲时期的《充乐舞》,以及周代的六大舞、六小舞,唐代的剑舞、软舞,宋代的队舞、明清的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艺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光彩夺目,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重要一笔。加深对中国古典舞身韵的理解,可以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热情。

第二,从哲学思想层面来分析,中国古典舞是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以及宗教意识的鲜活传承。中国古典舞追求圆润和谐、行云流水,这本身就是对道家哲学思想的流动性演绎。在中国道家思想中讲究阴阳辩证统一,而中国古典舞代表性动作所运用的倾、拧、圆、曲多种形态以及一些基本动作规律,都体现相互转化、内外相生的特点。例如,古典舞中的云手配合了重心、身法、步伐圆润呈现,与道家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有异曲同工之妙。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具有辩证与流动之间的转化特点,体现了身与心的圆融统一。

此外,中国古典舞的圆形艺术,无论是舞姿形态还是运动轨迹,都是儒家思想中庸和谐之美的完美体现。中国古典舞牵一发而动全身,与儒家追求整体意识源于一体。中国古典舞每一个动作首尾衔接,这也正是儒家相互转化、中和之道的动态化呈现。中国古典舞的身韵研究,需要从哲学层面进行有效认知,在动作层面揣摩强化,才能让整个舞韵挺拔有神。中国古典舞对中华武术、戏曲中的重要元素也进行了丰富借鉴。可以说,中国古典舞是流动而鲜活的优秀传统文化集大成者,它与文学、哲学、艺术、武术等多个方面都带有融通贯穿性,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流动性展示。

(二)以身韵教学提升学生综合审美素养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典舞的重要根基,而在古典舞基训教学中融入身韵教学,可以使古典舞的审美价值有效凸显,支撑学生对古典舞研究的热情循序增长。而学生自身对身韵的理解又能够促使他们在舞台上更好地彰显中国古典舞的艺术魅力,从而可以使学生身心更好地融入其中,进一步在学习与实践中推动学生综合审美能力有效提升。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不只要从动作层面要求学生落实到位,更要融入身韵教学,体现古典舞自身的韵味。这可以突破学生对古典舞技法训练形式的认知,从精神层面让学生对古典舞的审美进行有效把握。

以中国古典舞的圆曲动作学习为例,古典舞作为一种画圆的艺术,不只要让学生在舞动中体现圆形曲线,还要通过身韵技法训练达到整个舞蹈动作的圆润、流畅、舒展,增强对力度、速度、拧度、倾斜角度等多方面的控制。在古典舞呈现的过程中,无论是静态造型还是动态走势,都要体现出对圆曲身韵的审美追求。比如,古典舞的典型动作风火轮,它是将立圆与八字圆融合为一,形成的一个手臂画圆与肩部画圆融合性动作。如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注重身法教学,而不能从深层意义上让学生有效理解其身韵,就难以体现风火轮动作的“风萧萧、火腾腾、滚滚滚”之感。

从文化审美的层次上来讲,中国古典舞的画圆与八卦太极图观念统一。八卦太极图以黑白色相交错,大圆套小圆结构以及曲回形态为表象,而中国古典舞的拧倾原曲也是古人天人合一思想流动化呈现。身韵教学能够从审美的层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舞的画圆艺术,提升学生综合审美能力。中国古典舞自身动作风格也体现了阳刚与阴柔的和谐统一,这是圆融归一的审美特点。同时,身韵教学的融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舞身姿与力量的圆润性柔和。以水袖舞为例,很多学生在水秀舞学习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水袖抖动的圆润曼妙,但是忽略了其中的阳刚之力,这就会导致水袖舞虽然有线条质感,但缺乏动作展示的行云流水,没有了阳刚洒脱的健硕之美。大臂、小臂与手腕之间的力量传导就不能体现刚柔并济、阴阳融合之美。所以,在中国古典舞身法教学的同时,必须注重身韵的有效融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使学生在古典舞展示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风格与韵律的和谐统一。

留白也是中国古典舞审美的重要体现。在中国古典舞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对动作非常重视,但对其中的留白意境不够关注,也会削弱其艺术感染力。其实在古典舞呈现的过程中也体现了虚实合一,留白之美可以更好地传递出作品的深远意境。留白在中国古代书画作品中经常体现,而在舞曲中也有动态化融入,以经典的中国古典舞剧目《爱莲说》为例。在观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舞者技巧的变化和曼妙动作是其中的实景。实景让我们看到了舞者实实在在的外部形态。而在《爱莲说》整个动作舞蹈展示的过程中,还有非常优美的静态造型定格,没有动作,舞者站在那里就如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这一刻与书画意境不谋而合,整个舞蹈作品虚实相生,意境交融之感,动静之间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独特留白审美意蕴。

(三)以身韵融入古典舞集训动作技能训练

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要非常注重对学生动作技能的训练。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学习基础不统一,学生的个性、学习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古典舞基训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教师要能够以科学训练为原则,融入一些民族性元素,采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引领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增强实训系统性。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戏曲、武术及其他传统艺术的教学方式有效借鉴,同时指引学生关注古典舞身韵训练的目标,形成自己的特色化训练模式。在学生对古典舞的文化审美有一定认知基础上,再进行动作技能的强化训练,这样可以推进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与审美教学相辅相成。既能增强古典舞学习的系统性,又能彰显学生的个人生命力,推动学生综合能力全面发展。如果基训与身韵相互分离,会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枯燥感,也不利于学生对动作技能的系统化掌握。

以基本功训练为例,在教学落实的过程中,教师主要通过地面、把上、中间训练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对学生体态、柔韧度、控制力、爆发力进行全面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基本功的发展,还要融入一些技术技巧训练,让学生腰部力量可以更好地支撑、控制身体。注重肢体圆润灵动,增强艺术观赏性,为后续实践表演训练奠定坚实基础。在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涉及的很多动作比较枯燥,如地面训练中的坐、跪、仰卧、俯卧、侧卧,这些都需要反复推进,持续增强。对于一些之前并未深入接触古典舞的学生而言,大量枯燥的训练不仅需要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做基础,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意志力,并在地面训练的过程中进行一些控制性练习,培养学生对肌肉、关节、韧带、呼吸等多个方面的综合控制意识。把上训练是在地面训练基础上,更进一步对学生进行体态运动速度、力度、幅度多方面而进行的综合性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动作达标,还要将中国舞特有的舞姿造型、运动规律、身韵协调融入其中。对于一些经典的舞姿,要体现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仰俯所独有的形态特征,让学生掌握轻、飘、快的动作技巧,并对姿态姿态斜腰、踹燕、探海等舞姿强化动作记忆。将技术技巧练习、舞姿练习、控制练习、跳跃练习、踢腿练习五大模块有机结合,提升学生综合体能,展现中国古典舞特有的训练内容,达到动作、技术、艺术完美融合。

这个过程需要学生对中国古典舞的身韵审美扎实理解,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摸索运用,鲜活呈现。还有一些具有连续性技巧技术,如探海转、旁腿转、平转、点翻、串翻身、紫金冠跳、凌空跃是一些难度较高的技巧动作,需要学生真正将古典舞的运动法则和审美特征融合为一并,让学生结合自身体能进行技术层面的展示、摸索、对话。通过长期、持续、渐进性的训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中国古典舞的技术动作,并在舞蹈中体现中国古典舞特有的美感。

总之,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的训练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经典审美元素的提炼与整合。将舞蹈训练与身韵课有机结合在一起,可以通过元素、短句、组合这种层次性推进的方式,让学生循序完成训练任务,体现中国古典舞自带的民族风格,并结合学生的训练基础,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审美支点。在舞蹈动作展示的过程中身法提升,形成自身鲜明的风格特色,以身韵训练更好地服务学生古典舞整体表演。所以,在古典舞教学落实的过程中,动作属于基层性训练目标,文化审美对动作提升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身韵训练将动作、审美、文化有机串联,合而为一,能够更好地指引学生形成独特训练风格,认知中国古典舞的练习特色。让学生在掌握古典舞技法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风格,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古典舞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属性,为学生创新、创造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基训身韵古典舞
中国古典舞身韵在古典舞基训中的重要性研究
近十年中国古典舞身韵研究综述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有关古典舞“身韵”思想的研究综述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初探
古典舞基训教学中伴奏音乐风格的有效把握
浅谈舞蹈基训课的钢琴伴奏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