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双季稻重要病虫害高效防治药剂筛选

2022-02-10 23:33王巍谢莉娟钟艳平李辰彦彭文文吴自明石绪根
植物保护 2022年1期
关键词:酰胺稻瘟病纹枯病

王巍 谢莉娟 钟艳平 李辰彦 彭文文 吴自明 石绪根

摘要

為筛选出适宜江西双季稻田常见病虫害的新型高效药剂,选用9种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9种药剂在中高浓度下对防治对象均可达到较好的效果。 其中10%溴氰虫酰胺OD 45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对早稻田二化螟防效最佳,药后28 d防效达93.22%;30%唑虫酰胺SC 67.5 g/hm2对稻纵卷叶螟防效最好,药后28 d防效达87.50%;10%四氯虫酰胺SC防治螟虫使用成本最低,为108元/hm2。10%氟啶虫酰胺WG 90 g/hm2 对白背飞虱的防效最好,药后26 d防效为90.17%;22%氟啶虫胺腈SC 90 g/hm2对褐飞虱防效最佳,药后26 d防效为97.54%,且应用成本最低(204元/hm2)。25%吡唑醚菌酯EC 90 g/hm2对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效最高,分别为98.13%、96.49%;20%烯肟·戊唑醇SC使用成本最低,为81元/hm2。以上结果可为双季稻田相关病虫害防控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为供试药剂在双季稻田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季稻;病虫害;药剂筛选;田间防效

中图分类号:

S435.111

文献标识码:B

DOI:10.16688/j.zwbh.2020534

Screening of effective pesticides for control of important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of double cropping rice in Jiangxi

WANG Wei1,XIE Lijuan2,ZHONG Yanping1,LI Chenyan1,PENG Wenwen2,WU Ziming1*,SHI Xugen2*

(1. Key Laboratory of Crop Physiological Ecology and Genetic Breeding, Ministry of Education, College

of Agricultur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330045,China; 2. Laboratory of Plant Chemistry

and Plant Pesticides, College of Agriculture,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330045,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select new highefficiency pesticides, which are suitable for commo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control in doublecropping rice fields in Jiangxi, nine kinds of pesticides were selected for field experiment. The test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the nine pesticides showed good control effects at medium and high concentrations. Among them, cyantraniliprole 10% OD (45 g/hm2 active ingredient dosage, the same below) had the best efficacy on Chilo suppressalis in early rice field, with the efficacy of 93.22% 28 days after spraying. Tolfenpyrad 30%SC 67.5 g/hm2 had the best field efficacy on rice leaf roller, with the efficacy of 87.50% 28 days after spraying. Chlorantraniliprole 10% SC had the lowest cost of 108 yuan/hm2. Flonicamid 10%WG 90 g/hm2 had the best field efficacy on whitebacked planthopper, with the efficacy of 90.17% 26 days after spraying. Sulfoxaflor 22% SC 90 g/hm2 had the best control effect on brown planthopper, with the efficacy of 97.54% 26 days after spraying, and it had the lowest cost of 204 yuan/hm2. Pyraclostrobin 25% EC 90 g/hm2 showed the highest control effect on rice sheath blight and rice blast with the efficacy of 98.13% and 96.49%, respectively. Enestroburin·tebuconazole 20% SC had the lowest cost of 81 yuan/hm2. The above results can provide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related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in double cropping rice fields, as well as a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ested pesticides in double cropping rice fields.

Key words

double cropping rice;disease and insect pest;pesticide screening;field efficacy

水稻位列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首,常年播种面积在3 000万hm2左右,年均总产量约2亿t。然而,每年因病虫草危害而引起的潜在损失可占水稻总产量的10%~30%,尽管防治后每年挽回损失数千万t,但年实际损失仍达400万~500万t[1]。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纹枯病、稻瘟病为江西省双季水稻上的几种常见病虫害,在田间经常混合发生[2],若防治不及时或方法不得当,任一病虫的暴发均足以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虽然目前化学防治仍是防控水稻病虫害不可或缺的重要措施[3],但长期不合理地使用化学农药存在着许多弊端,如破坏农业生态环境、刺激病虫抗药性上升和导致稻米农药残留超标等。江西省作为全国粮食主产省,同样面临着水稻病虫害种类多、发生率高和防治任务艰巨的局面。程武俊[4]报道了在安徽宣城市应用10%四氯虫酰胺SC防治稻纵卷叶螟时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好;在闫超等[5]的研究中19%溴氰虫酰胺SC可作为防治甜瓜蓟马的优先推荐药剂;陈洁琼等[6]指出15%唑虫酰胺EW影响小菜蛾的生长发育与繁殖,对其种群增长有抑制作用。何佳春等[7]在浙江杭州市田间分别应用氟啶虫胺腈、呋虫胺和氟啶虫酰胺等新药防治水稻褐飞虱,均有较好的效果。车喜庆等[8]在辽宁滨海稻区进行药剂筛选试验,发现250 g/L吡唑醚菌酯EC防治稻瘟病效果最好且有增产效果, 75%肟菌·戊唑醇WG效果次之;兰杰等[9]发现在水稻孕穗末期与齐穗期喷施20%烯肟·戊唑醇SC,可有效防控稻瘟病的发生。以上结果表明上述药剂对各自的防治对象具有良好效果。在江西双季稻种植区常年应用同一药剂使得水稻病虫抗药性问题日益严峻,虽然目前国内防治水稻病虫的田间药效试验报道层出不穷,但不能简单地以此为依据应用在江西本地。因此有必要在同一试验條件下就常用药剂、新型药剂和未广泛在水稻上推广的药剂进行防效比较,为防治水稻病虫提供有力依据。针对江西本地水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稻瘟病等5种主要病虫害,在峡江县开展了一系列农药田间药效试验。以期通过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出新型、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品种来替代老品种,最终达到减量增效的目的。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早稻种植品种为‘柒两优2012’,3月30日机直播;晚稻种植品种为‘井冈软粘’,7月8日播种,8月5日移栽。

1.2试验药剂

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杜邦公司;30%唑虫酰胺悬浮剂,美国默赛技术公司;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中化农化有限公司;22%氟啶虫胺腈悬浮剂,美国陶氏益农公司;20%呋虫胺悬浮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 日本石原产业株式会社;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拜耳股份公司;25%吡唑醚菌酯乳油,巴斯夫植物保护有限公司;20%烯肟·戊唑醇悬浮剂,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各试验药剂田间施用剂量分别参照其田间推荐使用量及相关文献设定[7, 10 11]。

1.3试验设计

本试验的各小区面积一致,均为长6 m,宽5 m,面积30 m2,田间采用裂区设计,药剂种类为主区,药剂浓度为副区,每个药剂设3个浓度水平,每浓度水平设3次重复,小区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各小区田间筑埂防止蹿水且留有保护行。空白对照(CK)与试验小区水肥管理一致,施药时对照区喷洒相应量的清水。田间实时调查,在观测病虫发生情况后择期施药。施药选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雾滴均匀,用水量为450 L/hm2。

1.4调查时间与方法

按照农业农村部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要求对试验区发生的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进行调查,方法如下:

二化螟:在药后14、28 d调查枯心率,计算防治效果。共调查2次。在调查时采用平行跳跃法五点取样,在每个小区选取5点,每点查10丛水稻,共调查50丛。调查总株数、枯心株数、统计枯心率,与空白对照区枯心率和死亡率比较,计算防治效果。

枯心率=枯心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防效=(空白对照区枯心率 施药区枯心率)/空白对照区枯心率×100%。

稻纵卷叶螟:在药后14、28 d,调查卷叶率,计算保叶效果。采用平行跳跃法五点取样,在每个小区选5点,每点调查5丛水稻,共调查25丛。调查卷叶数、统计卷叶率,与空白对照比较,计算防治效果。

卷叶率=卷叶数/调查总叶片数×100%;

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区卷叶率 施药区卷叶率)/空白对照区卷叶率×100%。

稻飞虱: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不定期观察作物长势长相和稻飞虱发生为害情况;用药后5、13、26 d调查田间虫量消长情况(根据田间虫量适当调整)。平行跳跃法取样,每小区调查20点,每点调查2丛,采用盘拍法,用涂过肥皂水的白搪瓷盘(40 cm×30 cm)横插到稻丛基部,盘不移动连拍3下,记录搪瓷盘中活稻飞虱的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防治前虫量-防治后虫量)/防治前虫量×100%;

防治效果=(防治区虫口减退率-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对照区虫口减退率)×100%。

纹枯病和稻瘟病:施药前调查病害发生情况,在药后依据病害发展情况,在第2次施药后7 d调查1次。每小区均按对角线五点取样法取样,每点调查5丛水稻[12 13]。

2结果与分析

2.1供试药剂对水稻二化螟的防治效果

如表1所示,3种药剂在中等浓度及高浓度下对早稻二化螟均有较好的防效,但在晚稻二化螟的防治中效果有所下降。对比3种药剂相同浓度处理的防效:各药剂有效成分用量为30 g/hm2时,早稻药后28 d和晚稻药后14 d的防效以10%溴氰虫酰胺OD(87.41%和70.10%)最好,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早稻药后14 d,10%溴氰虫酰胺OD和30%唑虫酰胺SC的防效相同,显著高于10%四氯虫酰胺SC处理的防效;而晚稻药后28 d的防效则以10%四氯虫酰胺SC最高,但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各药剂有效成分用量为45 g/hm2时,10%溴氰虫酰胺OD仅早稻药后14 d的防效(79.50%)略低于其他处理,但相同浓度处理下3种药剂的防效之间并无显著差异。

2.2对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

2019年试验地早稻稻纵卷叶螟发生量极小,故只调查记录了晚稻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情况。如表2所示:各药剂有效成分用量为45 g/hm2时,30%唑虫酰胺SC防效最高,药后14 d防效为79.48%,药后28 d防效为82.29%,但与10%溴氰虫酰胺OD、10%四氯虫酰胺SC的防效并无显著差异。药后14 d ,30%唑虫酰胺SC最高浓度(67.5 g/hm2)处理的防效显著优于其他处理,而各处理药后28 d的防效则差异不大。

2.3对稻飞虱的防治效果

2019年试验地晚稻稻飞虱发生量极小,故未做调查统计。

2.3.1对早稻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

如表3所示:当3种药剂有效成分用量均为75、90 g/hm2时,仅药后13 d时各药剂有效成分用量为75 g/hm2的10%氟啶虫酰胺WG比22%氟啶虫胺腈SC防效略低外,其余均以10%氟啶虫酰胺WG的防治效果最好。当有效成分用量为75 g/hm2时,3个供试药剂防 效相当,差异不显著;当有效成分用量为90 g/hm2时,10%氟啶虫酰胺WG药后13、26 d 的防效显著高于20%呋虫胺SC,但与22%氟啶虫胺腈SC的防效并无显著差异。3个供试药剂对白背飞虱的速效性不强,药后5 d各处理的防治效果仅为37.47%~60.57%;但持效性均较好,药后13 d对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4.34%~87.95%;药后26 d白背飞虱的虫口减退率可达80.77%~91.90%。

2.3.2对早稻褐飞虱药后调查结果

如表4所示:当有效成分用量为75 g/hm2时,22%氟啶虫胺腈SC防效最佳,显著高于20%呋虫胺SC藥后各时期的防效,但与10%氟啶虫酰胺WG在药后5、26 d的防效无显著差异。当有效成分用量为90 g/hm2时,10%氟啶虫酰胺WG药后5 d防 效达96.90%,速效性最强,显著高于22%氟啶虫胺腈SC和20%呋虫胺SC同时期的防效。但药后13、26 d的防效对比22%氟啶虫胺腈SC和20%呋虫胺SC无显著差异。三者持效性较好,药后13 d对褐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5.87%~82.81%;药后26 d对褐飞虱的控制作用可达86.30%~97.78%。

2.4对水稻纹枯病药效分析

供试药剂对双季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如表5所示。选取的3种药剂最低浓度防治效果均较差,防效仅在24.50%~71.57%之间。各药剂有效成分用量为60 g/hm2时,25%吡唑醚菌酯EC防治效果最好(60.73%,96.18%),显著优于75%肟菌·戊唑醇WG的防效(46.12%,24.50%),但与20%烯肟·戊唑醇SC的防效(58.27%,92.63%)之间差异不显著。3种药剂在各自最高浓度下对晚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0%以上,但在早稻纹枯病的防治中效果并不理想(仅58.27%~77.85%)。

2.5对水稻稻瘟病药效分析

2019年早稻试验中,稻瘟病发生极轻故未做调查记录。晚稻试验结果如表6所示:各药剂有效成分用量为60 g/hm2时,25%吡唑醚菌酯EC的防效最高(96.07%),其次为20%烯肟·戊唑醇SC(92.94%),而75%肟菌·戊唑醇WG的防效(51.47%)最低,且三者差异显著。但3种药剂在各自中、高浓度下对晚稻稻瘟病的防治效果均可达到88%以上,表现优异。

2.6不同药剂的使用成本分析

依照田间制剂使用量,对比防治水稻螟虫的3种杀虫剂,药后28 d达到相似效果所需成本:最高者为10%溴氰虫酰胺OD(174元/hm2),其次为30%唑虫酰胺SC(125元/hm2),最低为10%四氯虫酰胺SC(108元/hm2)。比较3种防治稻飞虱的杀虫剂:药后26 d达到相似效果所需成本10%氟啶虫酰胺WG最高(428元/hm2),其次20%呋虫胺SC(270元/hm2),最低是22%氟啶虫胺腈SC(204元/hm2)。在防治水稻病害的3种药剂中,达到相似防效所需成本为25%吡唑醚菌酯EC(306元/hm2)高于75%肟菌·戊唑醇WG(234元/hm2),高于20%烯肟·戊唑醇SC(81元/hm2)。

3结论与讨论

因对自然生物的毒性问题,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的常用高效药剂氟虫腈在2009年被禁用,之后双酰胺类杀虫剂因拥有独特的作用机制和高效防治鳞翅目害虫的特性迅速得到稻农的青睐[14]。但连续的不合理使用,致使我国多地二化螟种群已对氯虫苯甲酰胺等杀虫剂产生了较高甚至极高水平的抗药性,目前尚未有江西地区水稻螟虫对溴氰虫酰胺和四氯虫酰胺产生抗性的报道[15 17]。唑虫酰胺,是原日本三菱化学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吡唑杂环类杀虫杀螨剂,广泛高效地用于茶叶、蔬菜、果树、花卉等作物害虫的防治,对鳞翅目害虫同样高效,国内尚未在水稻上登记使用[18 21]。本研究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SC对稻纵卷叶螟防治效果优于10%溴氰虫酰胺OD和10%四氯虫酰胺SC,但三者效果并无显著差异。赵丹丹等[16]研究发现,对氯虫苯甲酰胺表现为133.6 倍高水平抗性的浙江象山二化螟种群,对溴氰虫酰胺表现为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30.3 倍),同时对四氯虫酰胺达到了114.6 倍的高水平交互抗性。江西地区应用氯虫苯甲酰胺防治水稻螟虫已有十多年的历史,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常年监测结果显示大部分地区对其已产生了中等水平的抗性,部分地区如丰城县、泰和县甚至产生了100倍以上的抗性。一定程度的交互抗性可能是四氯虫酰胺和溴氰虫酰胺在本试验中对螟虫的效果低于唑虫酰胺的原因。但从成本角度考虑,10%四氯虫酰胺SC的性价比是3种杀虫剂中最高的,且在水稻螟虫防治中应用已有6年,容易为农民所接受;10%溴氰虫酰胺OD的应用成本略高于10%四氯虫酰胺SC,目前在我国水稻上获得登记的仅美国富美实公司的10%溴氰虫酰胺OD和陕西标正作物科学有限公司的23%溴酰·三氟苯SC,预计未来登记厂家还会增加,在水稻害虫防治上的应用也会更加普遍。30%唑虫酰胺SC在三者中应用成本虽然最高但效果优异,该产品目前在我国尚未在水稻上登记,待其售价降低并登记于水稻后,在水稻害虫的防治上将拥有较大潜力。

稻飞虱作为迁飞性害虫具有暴发成灾的特性,化学防治是唯一有效的应急防控手段。然而在我國水稻种植区特别是江西等双季稻区,吡虫啉、噻嗪酮、异丙威和速灭威等药剂常年连续重复使用,使得稻飞虱的抗药性问题日益严峻[17, 22 25],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无药可用的局面。因此,采用新型杀虫剂或者不同类型的杀虫剂轮用对于延缓和治理稻飞虱抗药性非常必要。本研究选用呋虫胺(新烟碱类)、氟啶虫酰胺(新型吡啶酰胺类)及氟啶虫胺腈(砜亚胺类)进行了防效对比,其中呋虫胺和氟啶虫胺腈均为昆虫神经系统中烟碱乙酰胆碱受体(nAChR)的激动剂,但氟啶虫胺腈与nAChR结合位点独特,与传统新烟碱类及其他杀虫剂无交互抗性[26 28];氟啶虫酰胺通过阻碍害虫吮吸作用而使害虫摄入药剂后很快停止吮吸,最后饥饿而死,其对作物的保护作用非常突出[29]。 本试验结果显示:10%氟啶虫酰胺WG对白背飞虱的防效最好,这与吴春梅等[30]报道的结果一致, 10%氟啶虫酰胺WG与22%氟啶虫胺腈SC对褐飞虱的防效高于20%呋虫胺SC,这与何佳春等[7]的试验结果相符。上述3种药剂对褐飞虱的速效性优于白背飞虱,持效性均比较好。具有不同抗性机制或没有交互抗性的药剂间轮用是治理飞虱抗药性的重要手段,本研究结果表明,22%氟啶虫胺腈SC、20%呋虫胺SC和10%氟啶虫酰胺WG在田间推荐使用的较高剂量下均可有效地控制稻飞虱,这为田间用药提供了多种可能的组合轮用方案。

目前随着水稻直播面积的增大、矮秆水稻品种的推广和肥水管理的不当,纹枯病连年重发[31 32]。尤其在水稻产量高、湿度大的地区,如不及时防治,伴随水稻纹枯病暴发,稻瘟病菌也会随之大量繁殖,严重时造成水稻减产50%以上,甚至出现绝收现象[33 34]。在生产实践中用于防治水稻病害的杀菌剂众多,其中戊唑醇、井冈霉素等价格低廉,使用广泛[35]。但这些杀菌剂往往施用年限较长,病菌对其抗性较高而导致防治效果下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继苯并咪唑和三唑类杀菌剂之后又一类极具发展潜力和市场活力的新型农用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真菌线粒体复合物Ⅲ的Qo位点,阻止电子传递,从而抑制真菌生长,肟菌酯、吡唑醚菌酯及烯肟菌胺均属此类,且烯肟菌胺为沈阳化工研究院创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36 37]。本试验结果显示:25%吡唑醚菌酯EC对水稻纹枯、稻瘟病的防效均显著高于75%肟菌·戊唑醇WG,这与车喜庆等[38]报道的对稻瘟病的防治结果一致,但与纹枯病防治结论相反。原因可能是肟菌·戊唑醇在江西双季稻区使用时间较长,造成纹枯病病原菌已对其产生了一定水平的抗性。20%烯肟·戊唑醇SC在本试验中对水稻纹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与25%吡唑醚菌酯EC的效果相当;其对稻瘟病的防效显著低于25%吡唑醚菌酯EC,但显著高于75%肟菌·戊唑醇WG。从成本角度考虑,20%烯肟·戊唑醇SC在双季稻区应用时间长、防治效果良好且价格低廉,更易被稻农所接受。75%肟菌·戊唑醇WG应用成本略高于20%烯肟·戊唑醇SC,但低浓度施用已对纹枯病和稻瘟病防效不佳,高浓度的喷施又会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安全风险。25%吡唑醚菌酯EC虽然效果最好,但在三者中应用成本最高;目前吡唑醚菌酯在我国水稻上获得登记的仅为巴斯夫欧洲公司的9%吡唑醚菌酯SC和哈尔滨火龙神农业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的2%吡唑酯·咯菌腈·精甲霜SC,预计随着登记厂家的增加和售价的降低,在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的防治中应用会更加普遍。

探索和开发适宜病虫害防治的新型药剂一直为植物保护研究的热点。本试验选用的药剂均较为新颖且在合适剂量下对靶标生物防效显著,所选药剂剂型除吡唑醚菌酯为乳油以外,其他均为可分散油悬浮剂、悬浮剂和水分散粒剂,属于绿色环保剂型,环境相容性好。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螟虫、飞虱、纹枯病和稻瘟病高效防治药剂的优化选择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刘万才, 刘振东, 黄冲, 等. 近10年农作物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 植物保护, 2016,42(5): 1 9.

[2]唐涛, 叶波, 刘雪源, 等. 多靶标杀虫剂——三氟苯嘧啶混配剂对水稻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J]. 植物保护, 2016,42(6): 202 207.

[3]沈瑛, 梁天锡, 朱培良, 等. 稻瘟菌对三环唑的抗药性研究——逐代诱导菌株的分离及其致病性的比较[J]. 植物保护, 1993,19(3): 4 5.

[4]程武俊. 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大田示范药效评价[J]. 安徽农学通报, 2018,24(5): 62 63.

[5]闫超, 陈晓玲, 陈礼浪, 等. 6种药剂对海南设施甜瓜蓟马的防治效果[J]. 中国瓜菜, 2020,33(5): 49 52.

[6]陈洁琼, 江瑛, 陈琼, 等. 唑虫酰胺对小菜蛾的亚致死效应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14,36(5): 1048 1053.

[7]何佳春, 李波, 谢茂成, 等. 新烟碱类及其他稻田杀虫剂对褐飞虱的室内药效评价[J]. 中国水稻科学, 2019,33(5): 467 478.

[8]车喜庆, 桑海旭, 王井士, 等. 滨海稻区稻瘟病发生动态及田间药效评价[J]. 中国稻米, 2019,25(2): 103 105.

[9]兰杰, 梁博, 单忠刚, 等. 20%烯肟菌胺·戊唑醇悬浮剂防治稻瘟病田间试验[J]. 农药, 2010,49(11): 842 843.

[10] 梁梦琦. 长江中下游稻区稻瘟病菌对稻瘟灵和吡唑醚菌酯的抗性监测[D].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11] 陈秋芳, 尹惠平, 李伟兵, 等. 湖南省水稻二化螟防治药剂筛选研究初报[J]. 中国植保导刊, 2017,37(11): 55 57.

[12]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纹枯病:GB/T17980.20200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3] 农业部农药检定所.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水稻叶部病害:GB/T17980.192000[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14] 赵平, 严秋旭, 李新, 等. 双酰胺类杀虫剂的现状与展望[J]. 农药科学与管理, 2015,36(11): 23 29.

[15] 张帅. 2017年全国农业有害生物抗药性监测结果及科学用药建议[J]. 中国植保导刊, 2018,38(4): 52 56.

[16] 赵丹丹, 周丽琪, 张帅, 等. 二化螟对双酰胺类杀虫剂的抗药性监测和交互抗性研究[J]. 中国水稻科学, 2017,31(3): 307 314.

[17] 张帅, 舒宽义, 黄向阳, 等. 水稻二化螟抗药性治理的田间试验研究[J]. 中国植保导刊, 2017,37(8): 61 64.

[18] 张一宾. 新颖杀虫杀螨剂——唑虫酰胺[J]. 世界农药, 2003,25(6): 43 45.

[19] 王青青, 柳璇, 姜蔚, 等. 唑蟲酰胺的残留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J]. 农药, 2016,55(8): 557 560.

[20] 罗鸿, 张强, 崔清梅, 等. 唑虫酰胺在恩施地区防治小绿叶蝉的示范效果[J]. 中国茶叶, 2016,38(4): 20 21.

[21] 吴华新, 韩敏晖, 蒋开杰. 15%唑虫酰胺乳油对抗性小菜蛾的田间防治效果[J]. 农药, 2007,46(10): 707 708.

[22] WANG Yanhua, GAO Congfen, XU Zhiping, et al. Buprofezin susceptibility survey, resistance selection and preliminary determination of the resistance mechanism in Nilaparvata lugens (Homoptera: Delphacidae) [J]. Pest Management Science, 2008,64(10):1050 1056.

[23] 李淑勇, 刘学, 高聪芬, 等. 防治水稻白背飞虱高毒农药替代药剂的室内筛选及对吡虫啉的抗性风险评估[J]. 中国水稻科学, 2009,23(1): 79 84.

[24] 刘泽文, 张懿熙, 姚香梅, 等. 褐飞虱对吡虫啉的抗性机理和靶标分子毒理学[J]. 昆虫学报, 2010,53(6): 683 688.

[25] ZHANG Xiaolei, LIU Xiangyang, ZHU Fuxing, et al. Field evolution of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the brown planthopper (Nilaparvata lugens Stl) in China [J]. Crop Protection, 2014,58: 61 66.

[26] 彭波, 司树鼎, 栾炳辉, 等. 山东省主要苹果产区苹果黄蚜抗药性水平监测[J]. 中国果树, 2010(5): 48 51.

[27] 王立, 崔丽, 王芹芹, 等. 氟啶虫胺腈的杀虫作用机理及亚致死剂量影响昆虫生殖的研究进展[C]∥陈万权:绿色植保与乡村振兴—中国植物保护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

[28] SPARKS T C, WATSON G B, LOSO M R, et al. Sulfoxaflor and the sulfoximine insecticides: Chemistry, mode of action and basis for efficacy on resistant insects [J]. Pesticid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2013,107(1):1 7.

[29] 张亦冰. 新颖杀虫剂——氟啶虫酰胺[J]. 世界农药, 2010,32(1): 54 56.

[30] 吴春梅, 何木兰, 石丙楼, 等. 5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防治水稻稻飞虱田间药效试验[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22(6): 92 131.

[31] 胡春锦, 李杨瑞, 黄思良. 水稻抗纹枯病的研究新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04(2): 186 189.

[32] 陈祖佑. 水稻纹枯病的历史、现状和发生趋势[J]. 生物灾害科学, 1986(4): 13 14.

[33] WANG Ling, LIU Lianmeng,WANG Zhigang, et al. Genetic structure and aggressiveness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1IA, the cause of shealth blight of rice in southern China [J]. Journal of Phytopathology, 2013,161(11/12): 753 762.

[34] WU Wei, LIAO Yuncheng, SHAH F, et al. Plant growth suppression due to sheath blight and the associated yield reduction under double ricecropping system in central China [J].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3,144: 268 280.

[35] 王文桥, 韩秀英, 张小风, 等. 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杀菌剂筛选[J]. 华北农学报, 2007(S2): 230 234.

[36] 张灿, 高续恒, 周俞辛, 等. 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Ⅲ抑制剂作用机制和抗性分子机制研究进展[J]. 农药学学报, 2019,21(S1): 747 758.

[37] 芦志成, 张鹏飞, 李慧超, 等. 中国农药创制概述与展望[J]. 农药学学报, 2019,21(S1): 551 579.

[38] 车喜庆, 桑海旭, 王井士. 几种杀菌剂对水稻纹枯病及稻瘟病田间药效评价[J]. 北方水稻, 2018,48(1): 22 24.

收稿日期:2020 10 12修订日期:2020 11 12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7YFD0301604,2018YFD0301102)

* 通信作者

Email:吴自明 wuzmjxau@163.com;石绪根 shixugen@jxau.edu.cn

猜你喜欢
酰胺稻瘟病纹枯病
N-(1’-苯乙基)-吩嗪-1-酰胺对H1299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稻瘟病的发病原因及综合防治策略阐述
江苏省稻瘟病菌致病力分化及无毒基因组成分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流行因素及绿色防控措施
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及其防治策略
水稻纹枯病防治关键技术探析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紫花地丁中的抗补体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香附酸的化学结构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