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生态保护及修复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2-11 07:51张志强崔文宁翟硕莉李思思石宗琳
农业与技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衡水市清淤衡水

张志强 崔文宁 翟硕莉 李思思 石宗琳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河北 衡水 05300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成为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衡水湖是衡水市唯一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湿地生态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建设,衡水湖周边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不仅成为本地人日常游玩的场所,同时还吸引了大量的京津等外地游客,促进了衡水市经济的发展,提升了衡水市的知名度。特别是2012年以来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的顺利进行,极大提升了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际知名度,促使衡水湖旅游业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但是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到位,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在此背景下,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显的尤为重要。

1 衡水湖湿地概述

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华北平原单体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泊,其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以南、冀州市区以北与枣强县以西的三角地带,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整体呈现东西宽于南北的情况,总面积约为283km2,其中湖泊面积为75km2。衡水湖蓄水区分为东、西2湖区,东湖面积为42.5km2,西湖面积为32.5km2,湖面面积合计75km2。其中东湖又被小湖隔堤分成大库和小库,大库面积32.36km2,库容9100万m3,小库面积10.14km2,库容3200万m3。衡水湖是由黑龙港流域冲击平原冲蚀低地而成的原生态湖泊。衡水湖是集草甸、沼泽、丛林、水域、滩涂为一体的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在蓄养水源、改善水质、调节区域气候、净化空气、蓄水防旱抗涝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维持华北区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衡水湖优越的地理位置、优良的生态系统、良好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据调查,衡水湖拥有鸟类310种,鱼类34种,昆虫416种,两栖爬行类17种,哺乳类20种。其中,包括丹顶鹤、白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金雕、白肩雕等Ⅰ级保护鸟类7种,大天鹅、小天鹅、鸳鸯、白枕鹤、灰鹤等Ⅱ级保护鸟类46种。

2 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衡水湖湿地周边工农业的发展,衡水湖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致使衡水湖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各种破坏,因此,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显得尤为重要。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

2.1 衡水湖水位难以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衡水湖周边河渠众多,其北侧有滏阳河、滏东排河、滏阳新河等3条主要河流,周边与冀码渠、冀枣渠、冀吕渠、冀午渠、冀南渠等渠道相连,但是由于周边河渠常年处于干涸或者半干涸的状态,因此,无法正常向衡水湖供水。为了维持衡水湖水域的水位,衡水市政府实施了“卫千引水”工程和“引黄入冀”工程,通过引入黄河水或者黄壁庄水库的水来维持衡水湖的生境。通过30a有余的引水,衡水湖引水量超过了10亿m3,但是引水时间、引水量却不是根据衡水湖实际的需求所得。黄河水比较丰富的时候,衡水湖管理部门就可以多引;黄河水少的时候,就少引水或者无水可引。吴景峰对衡水湖水位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衡水湖年际水位变化表现为波浪式上升趋势,上升速率为0.077m·a-1;月平均水位从年初至年末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2—7月下降速率为0.139m/月[1]。春季是挺水植物、沉水植物快速生长时期,高水位严重抑制了植物的生长,不利于衡水湖生态系统的平衡。

2.2 衡水湖泥沙淤积

衡水湖的水位靠引水维持,其中大部分的引水来自黄河水。由于黄河水含沙量较大,每次引水均会带来大量的泥沙。虽然部分泥沙已经沉积到引水河道,但是大部分泥沙随着水流进入了衡水湖。当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进入开阔的湖面时,因为水流流速的下降,泥沙因为重力作用,沉积到了引水口及其附近。虽然每次带来的泥沙与整个湖区相比不多,但是随引水不断带来的泥沙增多,湖体滩洲日渐淤高,衡水湖的水深逐渐变小,湖水的水位不断抬升,从而增加了引水的难度,造成了湖面面积减少,从而对衡水湖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2]。

2.3 渔业资源规划不合理

近年来,衡水湖湖内的养殖业已经全部取缔,大部分养殖户已经转行,但是衡水湖周边村落依然有大量的渔民。每年的9—11月是衡水湖开湖捕鱼时间,由于利益的驱使,依然存在着无证捕捞和使用未经衡水湖渔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捕捞网具;使用炸、毒、电及网箔、软箔、草把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方式进行捕捞。过度的捕捞,造成了鱼种类及数量的减少,破坏了衡水湖生态系统的平衡。虽然相关部门加强了执法力度,并进行了增殖放流,但是各部门之间却存在着各自为政,缺少统一的规划,对于每年增殖放流的种类及数量没有科学的规划,不利于衡水湖鱼类资源的保护。

2.4 环保意识不到位

衡水湖湿地周边村庄众多,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产生量较大。虽然政府部门已经规划了垃圾收集点,但是由于村民环保意识匮乏,依然把生活污水、生活垃圾随意倾倒,使得衡水湖及其周边环境遭到了破坏。周边农田在种植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肥及农药,也造成衡水湖的面源污染。衡水湖大力开发旅游业的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旅游垃圾,对衡水湖湿地的生态系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2.5 衡水湖湿地周边规划不科学

近年来,虽然衡水湖管理部门陆续搬迁了衡水湖湖区周边的几百家企业、作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业企业对衡水湖湿地的影响。同时拆除了60多万m2有碍观瞻的建筑物,封堵了所有的入湖排污口,对保护衡水湖湿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管理部门为了经济利益,存在不科学合理开发衡水湖湿地周边的情况。目前,在衡水湖湿地的周边存在多个已在或者在建的住宅楼、商场、酒店等建筑物。虽然通过开发相关土地,政府得到了大量的土地收入,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对衡水湖湿地的整体规划,从长远角度出发,可能对衡水湖湿地的保护产生不利影响。

3 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方式与对策

近年来,随着大众环保意识的增强,衡水市政府每年均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对衡水湖进行水环境治理及生态环境的修复。为了更好地保护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打造衡水湖生态品牌,发挥出衡水湖最佳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之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对衡水湖湿地的保护[3]。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引水生态补偿机制

保持合理的水位,对于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因此,衡水湖在引水时,需要根据植物及动物在各时间段的生长情况,科学合理地计算衡水湖应该保持的水位。在确保衡水湖水位的同时,又不要破坏植物及动物的自然生长规律,从而确保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各区域的生境平衡。在确保引水质量的同时,需要积极加强引水的多样化,合理调配周边水系的水量,具体引水思路:考虑衡水湖流域的自产沥水;考虑衡水湖周边的滏阳新河、滏东排河及滏阳河过境的洪沥水;考虑卫运河汛期时的洪沥水;考虑使用黄壁庄水库的弃水;考虑使用黄壁庄水库农田灌溉用水;考虑引用黄河水[4]。扩大了引水的范围,科学合理的从多个路径引水,从而为保持衡水湖水位的合理性提供支持。

3.2 进一步规范生态清淤

虽然相关管理部门已经意识到引水带来的泥沙对衡水湖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利影响,并进行了多次的清淤工作。通过清淤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引水对衡水湖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但是在清淤的频次、清淤的时间、清淤的力度等方面的科学性有待提高。建议相关部门在引水时增加水体含沙量的监测。通过定期对引水进行含沙量的监测,计算出每次引水带来的泥沙量。在衡水湖水位较低时,详尽的对衡水湖引水口及其周边区域进行高程测定,绘制出等高线,掌握了衡水湖淤积量和淤积范围,从而为科学的清淤提供参考[5]。

3.3 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防止衡水湖湿地受到人类污染的有效方式。建立以生态利益为核心的湿地立法体系,改变部门之间的管理机制,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职责范围,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管理机制。强化执法人员培训,提升执法力度,扩大执法权限。同时定期开展执法宣传,并在衡水湖湿地周边树立科学、亲民的执法标语,提升公民的湿地环境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形成人人懂法、人人守法、人人护法的良好社会氛围,从根本上保护好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6]。

3.4 衡水湖湖区面源污染的治理

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业农村面源、城市面源、水土流失等[7]。经过近年来的城市建设,衡水湖周边的城市面源污染已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农业农村面源和水体流失成为衡水湖湿地面临的主要来源。通过减肥控污、减药控污、节水控污、改变种植模式、农业废弃物治理等措施减少种植业造成的面源污染。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工程,对于人口集中、具备完整上下水管道的村庄,实施污水收集管网和集中处理设施统筹建设,实现厕所粪污与生活灰水一体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对规模较小或不具备管网收集条件的村庄,制定农村生活灰水收集回用等有效管控措施,实现生活污水源头减量。同时,统筹建立区域性厕所粪污无害化集中处理站和粪污收集处理设施,出水达到农田灌溉标准后直接用于农田灌溉。

3.5 合理发展旅游业保护湖区生态环境

随着衡水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知名度的不断提高,以衡水湖为资源的旅游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际马拉松的成功举办,衡水湖的旅游业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据统计,2021年“五一”假期期间,衡水湖景区接待游客人数超过了12.5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虽然衡水湖景区旅游业促进了衡水市的经济发展,但是旅游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需要得到重视。为了保护衡水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环境,严格遵守《河北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对衡水湖湿地进行开发[8]。所有新建设的旅游项目均需要符合国家颁布的环境保护法规,同时科学制定衡水湖湿地所能承受的环境容量,限制旅游人数,降低对经济效益的预期,把旅游对衡水湖湿地的影响降到最低。此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日、研修班等,如,开展“衡水湖自然生态科普研学游”,通过开展研学,积极引导广大市民来到衡水湖,走进身边的大自然,感受衡水湖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感受生态环境的美景。通过开展多种多样的宣传,提高市民及游客的素质,把游客对衡水湖湿地的影响降到最低。

3.6 科学合理地规划衡水湖湿地及其周边建设

衡水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规划不能仅仅只局限于湿地本身,还要加强对湿地周边道路、居民楼、商场及酒店的整体规划。在规划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湖泊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技术指南》《自然保护区管理评估规范》《衡水湖水质保护条例》《衡水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等各种法律法规,科学合理的对衡水湖湿地本身及其周边进行规划。杜绝未经审批,先行建设,违规审批及建设,私自建设等各种行为。同时加强合规合法的建设的过程督查,防止在建设过程中产生一些违法行为对衡水湖湿地产生不利影响。

4 结语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引水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规范生态清淤,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控制好衡水湖湖区面源污染,合理发展旅游业保护湖区生态环境,科学合理地规划衡水湖湿地及其周边建设等多种举措,从根本上加强对衡水湖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从而使衡水湖湿地充分发挥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衡水市清淤衡水
衡水市博物馆藏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所有证”
中国人民银行衡水市中心支行
衡水市
衡水市
衡水专场(二)
板集煤矿主井井筒快速清淤施工技术
第二届衡水湖诗歌节圆满落幕
城市排水系统沉积物特性及清淤方式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