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和谐理念下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与发展对策分析

2022-02-11 22:22刘吉海
工程建设与设计 2022年24期
关键词:河流水资源水利工程

刘吉海

(济南市水利工程服务中心,济南 250115)

1 引言

工业化发展中生态系统中的环境问题持续增多,河流灾害、能源缺乏、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水利工程作为水资源治理、开发的重要民生项目,在开发建设中同样会引起生态风险。因此,本文尝试如何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探究落实生态和谐理念,使社会民众在开发利用水资源的过程中加强环境保护及治理力度。

2 生态和谐理念概述

近年来,随着全球气温变暖问题的凸显,生态和谐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生态和谐理念致力于探讨、解决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方法,认为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应关注自然环境、保护生态系统,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相互和谐、相互平衡地发展。但人类社会建设中,各类工业化活动、经济生产活动给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各类能源损耗、污染问题频频发生,严重威胁着地球上部分生物的生存,甚至会影响人类健康[1]。因此,只有积极贯彻落实生态和谐理念,从各领域中强调生产建设活动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有效促进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修复生态系统,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生态和谐视角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性

水利工程是为满足社会发展中农业生产、居民生活所需而建造的工程项目,本质是对水资源的开发与应用。但水利工程建设会产生破坏生态系统结构,影响河流生态,造成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地面塌陷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因此,相关人员应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渗透生态和谐理念,建设生态化水利工程。生态和谐视角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必要性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基于生态和谐视角,相关人员可通过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式,在工程建设的各个周期内涵养水源、做好预防水土流失的工作;同时优化水利工程设计,深入分析河流资源,调查水利工程场址的合理性,从而在保证河流多样性的前提下,设计建设生产、生活所需的水利工程项目。

2)在生态和谐理念引导下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时,可进一步完善水利工程的岸坡防护工作,使水利工程、周围水文景观处于和谐状态,为周边生物的栖息提供场所。生态化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方案可促进河道修复,使相关人员在挖掘水利工程经济功能的前提下,注重各类建设方案的生态效益,构建利于河道修复的水利工程运用管理体系。

4 基于生态和谐理念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思路

4.1 完善水利工程基础设计

完善水利工程基础设计具体包括以下3方面:(1)规划水利工程项目时,应严格遵守国家针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制度,并结合水利工程整体设计提前预防生态破坏、水资源污染等风险。对于水利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生态问题,应根据以往经验制定完善的防范措施,比如,分析不同施工工艺、施工操作对水体造成的影响,判断子工程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将水利工程建设活动对生态系统结构、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最低。(2)正式实施水利工程建设方案时,还应定期观测周围环境的各项变化,如土壤肥力、土壤内水源,若存在水文地质改变、土壤侵蚀问题,还应根据生态和谐理念、生态学理论,做好土壤治理、保护工作,减少水利工程中的环境损伤。(3)整体规划设计水利工程时,应节约土地资源,尽量使用非农田的荒地、坡地,并注意水利工程施工对周围森林资源、地形地貌的影响,同时避开居住区、水源地。

4.2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管理

水利工程施工阶段,相关人员应加强施工管理,坚持以生态和谐理念为导向,制订水土保持方案。施工过程中加强监督管理,使一线施工人员逐一地落实水土保持方案;对于易于发生水土流失问题的区域应重点管理,综合治理该区域的环境问题;施工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应按照相关规定将其放置在特定位置,但禁止侵占农田,通常情况下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产生的废弃物适宜堆放在荒地、山沟处。

此外,设置施工道路时应在两侧挖好排水沟,及时疏导地表水。水利工程内部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周围环境布设绿化景观,种植树木,以此通过提升水利工程范围内植被覆盖率的方式,促进环境修复。水利工程施工建设时,水资源排放管理尤为重要,相关人员应依据水资源保护条例、水资源排放标准检测水质,确定施工废水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后排放。

4.3 改进水利工程运营管理

水利工程运营管理时,相关人员应积极践行生态和谐理念,注意保证周边的生态水流量的稳定性,为河流内、周围动植物提供充足的水源,建立保护基地;同时加大污染源治理,全方位地预防水库的水质污染,以及预防水库渔业、养殖业对水资源造成的破坏;设计防洪工程时,还应提前分析该类水利项目在建设区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树立生态保护意识,制订更合理的工程建设方案。

4.4 建立生态型水利工程

选择水利工程堤线时,相关人员应基于生态和谐理念保持周围水源的自然形态,注意保留该区域原本的湿地形态、河湾形态;同时根据水利工程建设中宜宽则宽的基本原则设计河堤间距;工程设计应平衡水利工程土地开发、自然河流保护、生态系统的关系,尽量保留该区域生态环境原有的栖息功能,使水利工程运行过程中河流可自动化修复,满足该区域生物多样化的相关要求。

5 生态和谐理念下的水利工程发展对策

5.1 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为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增强相关主体的环境保护意识,还应基于生态和谐理念及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具体可补充的条例如下:(1)禁止在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等区域开发建设水利工程,对于已经修建完毕的水利工程,需要全方位地对其进行生态评估,对该类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指标、环保指标进行分析,优化管理水利工程运营方案,推进生态修复、生态系统重建等工作[2]。(2)及时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机制,用系统的监控技术分析水利工程项目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然后根据相关数据信息进行生态保护、生态修复活动。(3)严惩水利工程建设中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拟定详细、可执行的法律条例,约束、规范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相关主体。

基于此,相关部门还应建立“生态系统”补偿机制。在相关主体建设水利工程时,补偿机制可增强其生态保护意识,使其用实际的补偿行为处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环境问题。比如,某水利工程建设中周边植被被破坏、水质污染严重,相关部门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补偿方案,要求水利工程建设主体根据相关规定设计补偿方案,要求其在水利工程运行期间做好治理水资源污染及修复周边生态环境的工作。

5.2 统筹管理水利工程建设活动

为推动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还应统筹管理全国范围内的水利工程建设活动,规范水利工程建设中的管理行为。(1)相关主体在开发建设水利工程项目时要树立生态和谐理念,从全局角度统筹规划水利工程项目,合理开发各个区域中的地面资源;在审批各类水利工程项目时,应从生态学角度出发,评估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的安全性影响。(2)水利工程建设主体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中,应重视项目前期勘测,系统地采集项目区域内的地质条件、水资源分布、气候条件、水文特征等信息,制订具有较强生态效益、治理功能的水利工程开发方案,建设生态型的水利工程项目。为满足生态和谐理念对水资源高效利用、节约水资源的相关要求,还应结合水利工程整体布局,以及当地水资源分布情况、灌溉需求、生存活动等基础信息,科学地编制用水方案。在该方案中,相关人员可借助规范化的用水计划表、节水方案等文件,合理分配水资源,标准化管理水利工程蓄水、引水、分配水量等工作,同时结合水利工程灌溉区域,持续进行排水及灌溉实验,准确计算农业生产、生活活动中的需水量,严格制订水资源供应方案,并通过增设防渗措施节约水资源,减少用水期间的水量损失。

5.3 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

为贯彻落实生态和谐理念,打造可持续利用的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能够对生态文明建设起到积极作用,还应持续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生态水利工程具体指能够保护生物、满足多种生物需求、改善水文生态的水利工程项目,该类水利工程能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营造人与自然、农业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现阶段,发展生态水利工程是实施生态和谐理念的重要举措,可以通过水利工程的改建、修建促进环境自我修复。

某地区所建设的生态水利工程项目,斥资1.74亿元,是灌区农业节水工程中的高标准清淤项目,解决了当地农田灌溉的难题,恢复灌溉面积1万hm2(15万亩)。在解决灌溉问题的基础上,该生态水利工程坚持推进水文明、水生态等保护水资源的建设工作,构建了河畅水清、生态优美、人水相亲的美丽河湖,同时压实各级河长巡河责任,深入推进清四乱常态化,全面实现动态清零,争创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5.4 利用生态水利治理河道

河流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受各类自然、人文因素的影响,河流生态被破坏,继而使多种生物失去栖息地,水生态文明建设受阻。因此,在水利工程的未来发展中,可根据水利工程与河流生态相互影响的基本关系,用水利工程治理河道。但是,为避免水利工程建设时阻断河流、破坏河流周围生物圈等风险隐患出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生态水利项目发展还应通过以下方式科学地治理河道[3]。(1)相关人员应以生态化治理河流为基本目标,优化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让水利工程建设中河流形态持续优化,成为适合多种生物生存的河流环境,逐步地增强河道生态性能。(2)基于生态水利治理河道,可引进多种生物、植物,建设生态水利系统,用人工种植的方式平衡河道生态。

例如,水利工程建设发展中,可积极推进生态河堤建设工作。生态河堤不仅有助于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保证水资源分配时的合理性。而且生态河堤还可增强水体自建能力、预防洪涝灾害,所以,对于生态水利工程项目,河堤建设属于核心工作。设计人员在建设生态河堤时,可采用人工护岸的基本模式,使河堤内水资源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在实际的建设活动中,设计人员也可结合河道本身的过流能力完善其功能,多样化地应用周围环境中的自然条件,使河堤与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6 结语

综上所述,为在社会生产建设中加强环境保护,建设和谐生态文明系统,在建设管理水利工程时,应积极落实生态和谐理念。对此,相关人员可在水利工程建设发展的整个生命周期内,平衡好大自然、生态系统与水利工程的关系,深入挖掘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使其能对周围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修复作用,以此为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猜你喜欢
河流水资源水利工程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水利工程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对策
重大水利工程复工风采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营改增对水利工程造价的影响
河流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流放自己的河流
当河流遇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