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固定带在肺炎患儿雾化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2-02-11 13:12梁文婷王学梅刘晓亮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儿科雾化肢体

梁文婷,王学梅,张 艳,刘晓亮

(吕梁市人民医院,山西 吕梁 033000)

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疾病中占比越来越高,尤其是各种类型的肺炎。肺炎多表现为咳嗽、咳痰,且痰液蓄积于肺组织易引发肺实变,导致疾病迁延不愈。雾化吸入治疗肺部疾病见效快、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是临床上治疗小儿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1]。但是,患儿及家长认知不足,加上患儿对医疗设备的恐惧心理以及难以耐受雾化过程的不适感,通常会抵触雾化治疗,反复自主推、脱雾化面罩,导致雾化治疗依从性差,不仅影响疗效,还增加了治疗护理的难度[2]。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将自主研发制作的一种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应用于进行雾化治疗的患儿,并进行了为期1年的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9年6月~2020年6月,选择在吕梁市人民医院儿科6个月~3岁的肺炎住院患儿进行临床应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1例;观察组中女34例、男67例,平均年龄(1.85±0.61)岁,疾病类型:支原体肺炎31例,大叶性肺炎29例;支气管肺炎20例、病毒性肺炎10例、衣原体肺炎11例。对照组女45例、男56例,平均年龄(1.66±0.71)岁,疾病类型:支原体肺炎35例,大叶性肺炎22例,支气管肺炎20例,病毒性肺炎12例、衣原体肺炎12例。以上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本单位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患儿家长知情并签署同意书。同时纳入两组患儿家长各101例,年龄范围在25~30岁,平均(27.4±1.0)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雾化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辅助雾化治疗。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手段及护理手段:包括全时间段检测生命体征变化,定时监测体温变化,完成辅助检查,并记录,及时观察症状变化,对家长进行健康指导和用药宣教等。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治疗依从性、满意度。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肺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肺炎症状改善时间比较 d

2.2 两组雾化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雾化治疗依从性比较 例

2.3 两组雾化治疗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雾化治疗满意度比较 例

3 讨论

呼吸系统疾病对儿童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如肺炎等,是WHO(世界卫生组织)列出的3种最重要的儿科疾病类型之一[3]。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发病率呈上升趋势[4]。而现行的常规护理模式,护理措施具有局限性,细节管理不到位,致使效果欠佳。全程护理干预旨在为患儿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但未提出针对雾化治疗护理的相关措施[5]。

自制固定带为胸壁一体式套环布质设计,三个套环既紧密相连又独立开口,套环粘扣有延伸范围松紧可调。它能将患儿双上肢与躯干分别套绑,可上下移动,还能调节环套松紧度,它既能似衣服般柔和约束,还保留患儿肢体基本功能并解放患儿双手,可以继续玩玩具。应用于雾化治疗过程中,此固定带可有效约束患儿肢体,因其为亲肤布类材质,增强了约束舒适度,未使患儿产生恐惧心理,亦无明显哭闹、烦躁、推拽等抵抗行为,雾化治疗依从性得到提升。在雾化治疗期间,患儿能保持相对安静,自然呼吸,雾化药液经口鼻腔顺利吸入呼吸道,直接作用于肺部,减轻咳嗽,随着炎症得到控制,患儿体温恢复正常。该固定带能根据患儿病情、活动、治疗、舒适等需求进行调节,既起到了辅助固定作用,又消除了患儿恐惧感,减少家长焦虑及人力消耗,雾化治疗有效性提升,提高了雾化治疗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雾化治疗依从性、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因此,将小儿多用途肢体固定带应用于辅助雾化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有着极高的适用性,可广泛应用于肺炎患儿的雾化吸入治疗领域。

猜你喜欢
儿科雾化肢体
肢体语言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肢体写作漫谈
慢性咽炎雾化剂含漱治疗慢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哪些情况需要雾化治疗?
圆梦儿科大联合
雾化时需要注意什么?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解读DeVilbiss TTS智能雾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