姞文:南京的文化使者,以系列小说致敬家乡

2022-02-11 22:43张甜甜
华人时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网络文学南京江苏

张甜甜

“通过我的系列小说,真实立体地展示家乡,映现江苏厚重的历史和蓬勃的今天;并以文学为桥梁沟通世界,联接海内外读者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尽绵薄之力。”

———姞 文

2021年10月14日,加拿大著名的滑雪胜地威斯勒正在举行一年一度的作家节,2021年是威斯勒作家节20周年,参加的作者读者尤其众多。屏幕中,姞文介紹她的英文新作《长干里》《范公堤》,一个是当代中国故事,一个是整整一千年前的历史故事,来自世界各地的读者听得入神。可以看到,这中间有金发蓝眼,有黑发黑眼,有黑色皮肤卷曲头发,以及棕色皮肤戴头巾的……世界多元文化在这里交融,共同着迷于古老又活力的中华文化。

2021年11月5日,《少年陆秀夫》温哥华ZOOM线上发布会,读者提问环节气氛热烈,满屏幕都是举手。读者问“为什么写陆秀夫?”姞文笑答:“陆秀夫是江苏老乡,我的愿望是把江苏的名胜名人一个个写出来。不过这辈子可能写不完,江苏的名胜名人太多了。”

2021年12月5日,纽约时报书评刊登评论,“想多了解中国?姞文的书籍可以帮忙。”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学家评论家们热议《长干里》《范公堤》。加拿大汉学家王健教授说:“这是对现代化的渴望与必须保护文化遗产之间的苦战”;美国评论家约翰克帕初认为:“令人愉悦的故事,将读者带入中国的日常”;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称赞:“第一流的小说,人物刻画深刻,白热化的焦点和冲突”等等。

这些评论来之不易,尤其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近两年来,北美的疫情相当严重;各种图书、文学和文化活动都不得不改在线上,包括姞文的“秦淮故事加国讲”、北岸作家集合和社区图书俱乐部等。但姞文坚持创作,坚持通过各种形式继续脚踏实地讲述中国故事。如今,姞文创作的江苏故事系列网络小说已有十三部,其中“秦淮故事Nanjing Stories”十部,所获海内外文学奖项达十九项,包括三个国家级大奖,多部作品海外发行外文版和二次转化,例如《范公堤》江苏省淮剧团改编的同名淮剧正在热演。

姞文珍藏着历次签售会和讲演后与各国读者的合影,她觉得这是自己海外讲中国故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的见证。“那一刻他们好像懂中国了。”十年的国外生活,给外国人讲家乡故事,已经成了这个南京游子的日常。

以详实史料致敬江苏的悠久历史

十年前,姞文为陪孩子读书,暂时旅居加拿大。身为异客,又远离华人聚居地,思乡甚笃。最想家的时候,她开始在网上写作,写家乡南京的故事。

2016年初,得知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公园开园,姞文开始在网上连载历史小说《琉璃世琉璃塔》。

“网络连载小说的好处是能一边写一边跟读者互动,热热闹闹,让我觉得自己好像还在秦淮河畔。”这个故事从朝鲜汉城开篇,以读者关切的中朝关系贯穿始终,将其概括为“东陲厚谊长”,并联系到上世纪五十年代,让读者自然而然理解抗美援朝的历史渊源。该小说迅速突破百万阅读,并获首届泛华文网络文学“金键盘”奖。

随后,她又创作了《歌鹿鸣》《朝天阙》《瞻玉堂》《国宝回家》等“秦淮故事Nanjing Stories”。每部作品,对应一处或多处南京著名文化景点,明故宫、江南贡院、朝天宫、大报恩寺、秦淮河、瞻园、明城墙、白鹭洲等等,形成了姞文系列小说“一书一景”的特色。因这一系列网络小说对南京的精彩描绘,姞文成为首位入驻江苏网络文学谷的网络作家,南京市文化名家工作室领衔名家,被海内外读者亲切地称为“南京的文化使者”。“这个称呼对我做的事是个很好的概括,我作为南京作家,致力于将中华文化在海内外弘扬。”

姞文喜欢写历史小说,认为这是中国作家独有的优势,尤其江苏历史悠久,不仅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举足轻重,而且对周边“一带一路”邻国都有深远的渊源。姞文发现,国内外读者们对中国这一东方大国与邻居们的历史故事特别感兴趣。继《琉璃世琉璃塔》讲述中国和朝鲜几百年的友谊之后,《歌鹿鸣》以千年科举文化为轴,娓娓叙述与越南的历史关系,并由郑和下西洋的史实,介绍“不可欺穷,不可凌弱,亦宜讲信修睦,各保疆土,熙翱同情,庶几共享太平之福”的中华文化天下观,在众多网络小说中脱颖而出,获得首届爱奇艺文学奖。这两部作品的英文版2018年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首发,引起众多欧洲读者关注。

之后,《朝天阙》讲王阳明的同时,讲琉球(今冲绳);《瞻玉堂》则是联系南京和缅甸;同样产生巨大反响,例如在2018年江苏书展期间好评如潮。江苏网络文学谷分别与浙江国文影业、江苏欢宜影视合作在二次转化《歌鹿鸣》《瞻玉堂》。

《国宝回家》讲述1942年南京人民保护国宝,70年后国宝回家的故事,获得第九届全球华文文学星云奖,海外众多媒体纷纷关注这个地道的南京故事。

江苏省作协副主席、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汪政在文艺报上发表评论《文化情怀与文学自信》说,“作品最成功的地方是姞文的情怀,她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整个‘秦淮故事’系列是姞文对传统的致敬,是她对南京历史的致敬”。

以生动场景凸显江苏的城乡巨变

2018年下半年是姞文创作生涯的一道分割线。在此之前,她只写过历史故事,觉得容易引起读者共鸣,素材和构思靠的是书本知识加想象。但每年假期回到家乡,在大街小巷漫步,她嗅到空气中蓬勃向上的气息,心中有了新的创作灵感,觉得应该用作品对家乡的巨变做采样和留存。姞文开始尝试现实题材,跑到街道、企业、厂区实地采风,边看、边思考、边记录。就这样,她写下了《长干里》《新街口》《王谢堂前燕》等关注当代城市和当代人的作品。

《长干里》是姞文的第一部现实题材小说,聚焦城市建设与文化文明保护这一重大现实题材,时间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步步行至2018年,讲述历史文化名城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的70年成长历程。江苏省作协名誉主席范小青称赞:“一幅饱满纷繁的关于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墙史、老城保护史的恢弘长卷”。后获得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协联合推介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网络文学作品评选暨22019年中国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奖、第五届中国出版政府奖提名奖、2019年扬子江网络文学原创作品大赛特别奖等大奖,来自世界各地的江苏乡贤将这个地道的家乡故事传往四面八方。因为小说的成功,江苏网络文学谷与江苏幸福蓝海影视文化集团在二次转化。

2021年4月23日,《长干里》英文版图书在加拿大出版,同样迅速引发海外英文读者的瞩目。著名图书评论网站FOREWORD REVIEWS上,推荐语尤为醒目:“在这部令人信服的小说《长干里》中,四个朋友见证了中国作为现代强国的崛起。”美国评论家苏珊.瓦戈纳认为,“这本书的最有效之处,是基于现实世界的叙述和主人公的人设,描绘了后毛泽东时期的变迁,中国进入现代化的时代。”

姞文觉得欣慰:“我希望以系列小说传扬家乡的‘昨天’,更想让西方读者了解中国的‘今天’;《长干里》开了个好头,读者们看到、并懂得了我家乡的百年巨变。”

《新街口》讲述当代科技企业的奋斗,涉及当今AI行业的很多方面,“中国芯之父”邓中翰院士称赞这个故事是“人工智能的文学化视角,科技与人文的同步思考”,赞同“人工智能绝不能只为一部分人带来便捷轻松,更不能只为极少部分人创造巨额财富,而是,所有人一个也不能少”。

以古今人物演绎江苏的人文魅力

对现实的强烈关注,为姞文的作品带来了活力和血肉感。《王谢堂前燕》写的是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这一重大题材,聚焦基层社区,描写了牺牲在抗疫一线的南京市中医院副院长徐辉、坚持28年锲而不舍最终破案的南京刑警、为百姓代言的人大代表、在疫情中辛勤忙碌的社区网格员……等等人物,都是以我身边的南京人为原型。

《王谢堂前燕》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0年优秀网络文学,获得高度评价:将市井烟火、传统文化融入抗疫故事中,视角独特,故事生动,是一部地方风味浓郁、时代色彩鲜明的抗疫题材小说。实体书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成功出版,是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不多见的、人类抗击新冠疫情的小说类书籍。

在姞文看来,写故事就是写人;她以小说人物来演绎江苏独特的人文魅力,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在这点上是一样的。“范仲淹江苏故事三部曲”《范公堤》《范知州》《高平堂》和《少年陆秀夫》以历史名人范仲淹、陆秀夫、郑成功在江苏的历史轨迹为故事线,讲述人物与乡土的互相成就,阐释中华民族精神。

“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中国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表示,“陆秀夫的故事,在我的家乡代代相传,那里的人们对这位铮铮铁骨的文人充满了敬意与崇仰。《少年陆秀夫》颇有新意地让那个历史中威严高大的形象回归到真实可亲的童年时光,生动有趣;有质地,有内核,有精气神;读后让人有触动,有感动。”

《少年陆秀夫》中有一段盐城少年陆秀夫在扬州吃狮子头,做藕粉圆子,后来与李庭芝守扬州城的故事。2021年夏天扬州遭遇新冠疫情,盐城接待了部分扬州隔离人员,他们看到这段故事,感慨扬州与盐城的千年友好渊源,赞叹“我苏一心”的传统,就像书中讲的盐城扬州两地“团团圆圆,成双成偶”。

而范仲淹,是毫无争议的、广为人知的中国历史伟人之一,也是江苏人引以为傲的江苏老乡。“范仲淹江苏故事系列”自2020年初推出以来,反响热烈,《范公堤》《范知州》连续获2020年和2021年扬子江网络文学奖。中国宋史研究会副会长、河南大学程民生教授称赞,“《范公堤》把正史本传里‘监泰州西溪盐税’七个字的历史文学化,把人物鲜活化,把事实情节化,把宏大的主题通识化,入眼入心。”

在写作和发布过程中,姞文惊喜地发现范仲淹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同受众一致推崇其为“宋朝第一人”!大陆读者不用说,个个耳熟能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台湾省读者特意发来大量台湾省桃园“高平堂”范仲淹纪念馆的资料,介绍范氏落籍台湾省的历史;新加坡读者朗朗背诵范仲淹诗文,港澳读者回忆游览苏州天平山的收获;大量西方读者迫不及待地阅读英文版,一睹一千年前中国的传奇英雄。姞文在与江苏淮剧团讨论《范公堤》剧本时,不由自主地想起台湾省读者认祖归宗的热切,想起新加坡和港澳读者的深情,想起西方读者讲到“一千年前十一世纪的基层官员,如此决心服务公众”时的惊叹……是范仲淹这样的人物,将世界各地的讀者联系在一起,相聚在江苏。

中国作协副主席白庚胜说,“姞文的历史网络小说让读者掩卷长思,她在小说中娓娓讲述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协和万邦’的理念,在此理念下和平共处、开放包容的中国文化天下观;承继发展到今天,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智慧。”

为家乡骄傲发声

姞文还在写,还在讲,为江苏响亮发声。正在连载的第十个“秦淮故事Nanjing Stories”《熙南里》,写的是南京熙南里这个古老社区的百年沧桑,一代又一代熙南里人为实现民族复兴、不懈努力奋斗的故事,已入选中国作协扶持项目和江苏省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

姞文为家乡南京成功成为“世界文学之都”骄傲,认为文学主观性强,中西方文化差异客观存在,南京能在文学上得到世界认同实属不易,为所有南京人提供了以文载道、以文发声的巨大平台。姞文作为南京作家,继续发挥双语网络作家、面向海内外读者的特点,和大家一起,连接南京与世界。

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在文艺报上以《在枫树下讲中国故事》为题评价:“姞文是江苏优秀网络作家群体的重要一员。她置身海外,选取故乡为表现对象,讲述故乡的历史、现实和未来,是切实可感的中国故事。讲述中国故事,重要的是表达中国精神,体现中国价值,凝聚中国力量;姞文的写作,是讲述中国故事的一个优秀范例,为中国文学走出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具体实践。”

“我这个江苏网络作家的成长,是家乡发展洪流中的一粒小小水珠。家乡在飞跃发展,家乡的故事自然也随之变化进步。”姞文说。(责编  孙  波)

猜你喜欢
网络文学南京江苏
水韵江苏
水韵江苏
调查
水韵江苏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南京大闯关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南京博物馆18件“镇院之宝”
图说江苏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