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荷

2022-02-11 01:22张培胜
思维与智慧·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枯荷泥塘杨万里

张培胜

我以为把夏荷写得最好的是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把枯荷写得最好的要数陆游的“世间好景元无尽,霜落荷枯又一奇”,还有李商隐的“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杨万里写的夏荷,极像印象派画家作画,用点晴之笔,渲染荷叶的翠绿、荷花的艳丽,多像苏东坡身上凝聚的万丈豪情。对枯荷而言,失去绿韻花红,看似没有生机,却蕴藏着别样的风景,陆游用一个“奇”字表达枯荷的壮美。李商隐在枯荷中细听雨声,把一丝一缕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见过齐白石画的枯荷,黑白相间、粗细相交的线条,勾勒出枯荷站在泥塘的盛景,执着、淡定的品格跃然画上,多像不屈的人生状态。其实,诗画中的荷,其表现的自然之美、渗透的品格之高,值得我们细读慢品。

要看荷,可以走进乡村,大大小小的泥塘,长着或高或低的荷;也可以走进公园、寺庙旁的荷花池。夏天,可见碧绿如玉、亭亭玉立的荷;秋冬,可见枝枝向上、无惧风雨的枯荷。当领略荷的风采时,我们除了会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感叹,还有无数人生感怀。

去年国庆长假,我去一个乡村游玩。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奇山丽水,也不是可口的农家菜,而是荷塘里站着的枯荷。约两亩多的荷塘,站着数不清枝数的枯荷。荷塘的水干了,站在淤泥的枝枝枯荷,干枯的茎杆,清瘦,呈黑褐。有的顶一片枯黄的枯叶,有的挂一朵凋零的枯花,也有的什么也没有,光光的杆,它们大多保持向上的姿态,站在泥塘里,多像誓死保卫家园的卫士,刚强、坚毅、从容。

荷塘角落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引起我的注意,他穿着特制的挖藕服,弯着身体,把两手往泥里伸,摸到藕便用力挖,随后,抓住藕的两端,使劲向上抬,不一会儿,一条约一米长的藕便浮出淤泥了。

老者见到我,主动向我打招呼,我问,“您这么大岁数还在劳动?”“不算大吧,今年73岁。”我惊讶了好半天,“种藕种了40多年了,习惯了劳动。”老者看出我的疑惑,他接着说,“我有个儿子在外地工作,他不让我种藕的,可我想多挣点钱,为他减轻经济负担。”我不礼貌地问了一句,“您一个人?”“一个人了,老伴不在好多年了。”此时,我的心头一颤,为我刚才的问话感到自责。老者的乐观消除了我的顾虑,笑了笑,“习惯了一个人,没什么的。今年的藕长得不错,收入会多些。”此时,老者在荷塘中与枯荷融为一体了,他多像一枝枯荷。不管岁月怎么流走,他依然坚持着劳作,希望能为儿子减轻负担。可怜天下父母心,他的顽强和不服老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

我想到电影《长津湖》中的那些战士,零下三四十度的恶劣环境下,战士们身体冻僵,但依然保持随时准备战斗的姿势,枪口永远对着敌人,他们的顽强毅力就像枯荷的品格。其实,生活中许多人到了老年,依然保持坚强的性格,坚守自己钟爱的事业,展现了一个人执着向上的精神。这些人如枝枝枯荷,老去又怎样?枯了萎了又怎么样?顽强的生命,与岁月抗衡,不愧此生,写出生命的精彩。如此,我们像枯荷那样对待生命吧。

(编辑  余从)

猜你喜欢
枯荷泥塘杨万里
枯荷
《青蛙卖泥塘》的“愣”
留得枯荷
留得枯荷
《青蛙卖泥塘》教学实录
泥塘广告词
荷赞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学会认输 (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