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城市创新的基石

2022-02-12 11:06王京生周国平葛剑雄尹昌龙
新阅读 2022年2期
关键词:周国平深圳图书馆

王京生?周国平?葛剑雄 尹昌龙

2021年11月21日开展的深圳读书论坛活动,由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尹昌龙担任主持人,邀请了国务院参事、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哲学家、文化学者周国平,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三位嘉宾,围绕“阅读与城市创新”这一主题,展开了精彩对谈。

阅读对城市的影响,以及上海、深圳两地文化活动的比较

尹昌龙:非常高兴能跟三位大咖就读书活动的相关问题进行对话。先请问葛剑雄先生,上海和深圳都是比较年轻的城市,您觉得上海文化和深圳文化有什么相同或不同?另外,正好赶上深圳读书节,您觉得读书对这个城市的文化有什么样的影响和促进?

葛剑雄:两地文化的比较,这个问题比较难以回答。上海与深圳都是移民城市,不过上海这个过程进行得相当早,深圳比较晚一点,深圳现在移民和移民后代所占的比例比上海还要高。从这个角度讲,我在深圳看到了上海曾经花100多年走过的路程,而深圳短短几十年就完成了。另外,上海的移民相当大程度上是被动的,而深圳移民是相当主动的。深圳的移民,往往有很明确的目标,是进一步的发展。深圳文化活动包括读书月,与上海比较起来,我觉得起点比较高,而且相当开放,有很多新理念,包括举办读书活动的方法等。再一个,深圳各种文化活动,如读书节、书展,主体读者是本地的,而上海的书展读者是全国各地来的,深圳读书活动本地读者参与程度要比上海更大。

我一直认为读书不仅是为了求知,而且是人生的需求,为了知识,是为了价值观念,为了生活的目标,为了人生的乐趣。从这点上讲,我认为深圳的读书节以及深圳所倡导的读书理念,包括对图书馆的重视,是其他城市不能比的。

尹昌龙:我关注到王京生部长不仅倡导读书,自己也在写书,有一本书叫《创新市场论》,这本书是对粤港澳大湾区包括全球一些著名的湾区进行研究,关注的焦点是创新,那么深圳有没有实力和资格来作为創新分析的样本呢,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王京生部长认为全世界创新活力最大的地区,大体上都是读书人口、读书比例非常高的地区,这两者之间是偶然还是必然?

王京生:讲到创新,我从五年前开始研究中国的创新,而采集的对象是全国106个城市,包括所有的国内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为了筹齐100个,我们还选择了部分三四线城市,是立足全国比较城市创新发展的各自的特点,并对创新的优劣做一些评价。说到底,创新最终是一个市场行为,如果创新市场不发达,一是创新不可持续,二是不可能形成全民创新这样的热潮,中国也不可能走向创新型国家,所以培育一个创新市场,是走在创新路上首先要重视的。通过比较,得出一个结论,深圳是创新之城,创新市场比较发达、比较全面,是正在发育的一个大市场。从各种指标来讲,深圳都是全国最强的市场。无论是物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等各方面。以知识产权来讲,2020年深圳PCT的申请量是2.02万件,连续17年,深圳已经走在全国PCT总量的第一。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想不到,深圳大学2020年的PCT申请量是252件,高校排名全国第一,世界第三!

创新和读书的关系太密切了。我曾经讲过,世界上凡是阅读能力最强的国家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国家。以色列在全世界创新排在首位,以色列人年均读书64本,我们中国人年均读书4本,日本排在第八位,美国排在第十一位,北欧像瑞士、瑞典、挪威读书都是很多的,而这些国家也是创新能力最强的。阅读既是创新的发动机,也是创新的一部分,人只有通过阅读才能够奠定知识基础,只有阅读才能够有所想象、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并且通过阅读去找寻问题的答案。我们要建创新城市、创新国家,离不开阅读这个基础。

尹昌龙:周国平老师作为著名的哲学家,为什么选择人们不知道的坪山来当图书馆馆长?

周国平:我是2019年初开始担任坪山图书馆馆长的,2018年吴筠副部长时任坪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她一谈我就同意了,觉得在吴筠领导下做这件事情,一定会做得非常高兴。我是爱读书的人,这是很重要的,我觉得图书馆是我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也可以说我人生的道路也是从图书馆开始的。我从小喜欢图书馆,我们家住在图书馆对面,在图书馆坐下来,大家埋头看书,书架上全是书,有种神圣的感觉。我是一个图书馆的受益者,所以有了这个机会让我来回报,我很高兴。我非常喜欢深圳,当时“深圳市民大讲堂”活动经常请我来参加,那时候我有一个感觉,在深圳办活动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读者非常热情,这种热情是发自内心的,读者爱读书,也爱读我的书,这里面带着情感。坪山又是一个新成立的行政区,而且我接触到的干部都是那么年轻,那么意气风发,充满活力,所以我在那里当了这个馆长。

两年来,我在这个平台上确实把我想做的一些事情做成了,包括要举办的“书话坪山”的发布会,“书话坪山”这个会客厅是坪山图书馆的一个品牌,其实在我来之前,吴筠副部长已经开始做这个活动,我延续了下来,包括请学者作家做讲座,我在那里举办了一个活动——和周国平共读一本书,这个活动一直坚持了下来。我和大家一起从西方哲学史开始,先是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伯拉图的《理想国》及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等。我带大家学习的时候,要求做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交上来后,我会选择写得比较好的写点评,这个事情我做得比较认真,和读者进行互动,这个事情一直坚持在做。

设计与创新与城市、个人、发展的关系

尹昌龙:深圳读书月今年有一个活动是深圳和南京进行对话,南京是文学之都,深圳是设计之都,深圳同时也是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在对话时候,有一个话题是设计和文学有没有关系?设计之都跟深圳读书月之间有什么关系,如果读书能给一个城市赋能,读书对普通人的人生怎么赋能,有什么促进,先请王京生分享一下。

王京生:这个问题我是外行,但是在深圳读书月期间,我们曾经有两句口号,在座的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第一句话叫“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这是我当时在第二届读书月的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简单说,第一,就是阅读是人的基础文化权利,而且是满足所有人的文化权利。政府必须保证每个人的阅读权利。第二,一个城市阅读好不好,直接涉及城市尊严,一个爱学习的城市会受人尊重,而不爱学习的城市,再有钱再发达也不会让人真正尊重,所以文化真正从阅读开始。第二句话叫“文化深圳,以创意为代表”。设计是创意的核心,深圳在设计方面之所以领先一步,是因为这个城市充满了想象,所以我们在确定深圳文化立市战略里面提出建成“两城一都”,即图书馆之城、钢琴之城、设计之都,为什么呢?如果说小资一点,图书馆之城书声琅琅,钢琴之城琴声优雅,设计之都创意无限。

猜你喜欢
周国平深圳图书馆
周国平的读书之路
好梦何必成真
在水边
当下深圳,魅力何在?
《周国平少年哲学智慧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深圳改革叙事起点:
图书馆
感应电机的直接速度控制
第二届深圳时装周永不止步的时尚舞台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