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是合肥的最大标识

2022-02-12 21:51周琦
中国经济周刊 2022年2期
关键词:京东方合肥产业链

周琦

日前,“网红城市”合肥,又一次上了热搜。

“人造太阳”的突破、量子计算机“九章二号”诞生、光存储时间提升至1小时、证明凯勒几何核心猜想…… 《科技日报》梳理的2021年中国科技10个重大突破中,合肥一地就占据了4席。

此前,合肥国资就以投资京东方、长鑫存储、蔚来汽车等一系列操作,不仅带动形成了千亿级的产业链,更推动了合肥战新产业的风生水起,曾经的内陆省会城市一跃成为“最牛风投城市”。

看似“意外”的背后,其实合肥已经低调努力了近20年。20年来,合肥的GDP总量从2001年的560亿元,到2020年的10046亿元,增长了18倍,在全国GDP过万亿元的城市中增幅排名第一。

厚积薄发。20年后,苦心布局战新产业、科技创新的合肥,开始迎来丰收的时刻。

合肥的“一骑绝尘”,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

原来的合肥,产业基础薄弱,创新链和产业链脱节,怀抱着中科大、中科院等“金凤凰”,科研成果却难以本地转化,要么束之高阁,要么远走他乡。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第一台VCD、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中国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等,都诞生在合肥,但由于工业跟不上,无法落地生产,最后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些新技术在广东、江苏等地催生出巨大产业。

合肥市委副书记、市长罗云峰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时介绍,近年来,合肥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牢牢把握产业更替转移、迭代升级的发展规律,把科技创新真正落到产业发展上,最明显的成效就是“芯屏汽合、急终生智”(编者注:即芯片、新型显示、智能电动汽车、人工智能和制造业融合;安全应急产业、家电及智能终端、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人工智能)现象级产业地标的拔节壮大。

“科技创新好比‘活水’,制造业好比‘良田’,两者不是‘或’的关系,而是‘并’的关系,有了‘活水’又有了‘良田’,加上优质的‘种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也就有了基础。”罗云峰说。

“十三五”以来,合肥战新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3.9%,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由31%提高到55.5%。2019年,合肥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国家第一批战新产业集群,數量居全国城市第4;2021年,智能语音产业,入选国家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获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

“很多人关注合肥的发展速度。其实我们更注重速度和质量的并举,努力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这其中最大的抓手,就是推动‘科创+产业+资本’和弦共振、同向发力,激发壮大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罗云峰表示。

合肥之所以成为“网红”,与其“最牛风投城市”的外号不无关系。

2008年,合肥花费了百亿元引进京东方,投资占到当年财政收入的1/3,最终京东方在多项领域做到了世界第一;2016年,合肥啃向“几乎无人敢碰的硬骨头”——内存芯片,和兆易创新合作成立长鑫存储,让我国终于拥有了内存芯片的自主产能;2020年,合肥在蔚来最为危难的时候伸出援手,濒临破产的蔚来起死回生,股价如今已涨了10倍有余。

因此,有人在网上给合肥封了“赌城”的名号。

“我们自己并不这么认为。靠‘赌’也许会‘一时赢’,但不会‘一直赢’,我们是‘产投’而不是‘风投’,是拼搏而不是赌博。这些年,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出‘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的产业运作模式,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四两拨千斤’撬动作用,所以我更认可这是‘十年磨一剑’的模式。”罗云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踩准产业发展的鼓点,系牢资本和产业的纽带,还要抓住科学决策的关键节点、企业需求的关键痛点。

“针对重大招商项目,我们系统设计了精准测算、预期管理、双向约束、市区风险共担的‘一事一议’模式,对项目未来发展进行预测分析。也正因为我们从项目选择之初就做到了系统研判,在决策投资的过程中做到了科学精准,成功的项目相对来说就占到了比较大的比例。”罗云峰介绍道。

据悉,2021年,合肥国资引领9个百亿级战新产业项目落地。截至2021年底,合肥国有资本已累计投向战新产业超过1200亿元、带动项目总投资超4500亿元、上下游产业投资近5000亿元。

2020年6月,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刚刚缓解不久,合肥市提出以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梳理出12条重点产业链,由市委市政府相关负责同志担任产业链“链长”,各产业链龙头企业担任“群主”,从市级层面统筹调度,合力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在我看来,‘链长制’可以跳出细分领域、具体企业、特定环节等‘点’性工作思维,更加系统地关注要素‘对接’‘匹配’状况,而‘链长’就是这条产业链的倡导者、支持者、守望者。”罗云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得益于这项工作机制,2021年前11个月,规上工业中,合肥集成电路产值增长2倍,生物医药实现翻番,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均实现20%以上高增长。近期,合肥市还梳理新增了城市安全、空天信息、现代种业3条新的产业链,进一步强化链长“双招双引”职能。

罗云峰介绍,作为新型显示产业链链长,他的工作重心在产业研判、资源整合、要素保障等方面,贯穿于多次调度调研、问题研究解决上。一年多来,他们绘制完善产业链“两图四表”(全景图、分布图,总体情况表、重点企业汇总表、重点项目汇总表、创新平台汇总表),按“图”招商引资、对“表”补链强链,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更加协同。

“2021年,京东方3条产线保持满产状态,产值和盈利情况都将创新高;维信诺实现量产交付,刷新了业内新产线达成量产速度;晶合集成提前实现月盈利目标,跻身全球晶圆代工前十。目前,合肥已成功集聚了京东方、维信诺、彩虹、视涯等上下游企业140多家,拥有高世代线数量居全国城市前列……”提起自己负责的显示产业链,罗云峰滔滔不绝。

据悉,未来合肥继续围绕15条产业链,细化链长制重点任务和推进机制,用好省级平台和基金,叠加市县两级资源,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融合。

猜你喜欢
京东方合肥产业链
合肥的春节
推进内蒙古产业链现代化的思路和举措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长三角人工智能产业链联盟成立
昊华能源:2019年A股最后一个地雷
华星光电与京东方的区别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
小小书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