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扩中”“提低” 开创共同富裕新格局

2022-02-12 00:41姜方炳
杭州 2022年1期
关键词:共同富裕杭州群体

姜方炳

实现共同富裕,是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一般而言,拥有较高比例的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走向共同富裕的重要标志。因而,通过“扩中”“提低”推进社会结构变革,构建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就成了杭州争当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城市范例的最具标志性的重大任务。对此,杭州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明确将推进共同富裕列为“七项重点工作”之一,而探索开展“扩中”“提低”改革则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杭州“扩中”“提低”已有较好基础

所谓“扩中”“提低”,具体而言,是指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提高低收入人群收入。两者虽然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涉及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着力点。杭州作为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的省会城市,一直重视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良性循环,连续15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扩中”“提低”方面已有较好的实践基础。

推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而民营经济无疑杭州发展经济的“主力军”、科技创新的“主动力”、吸纳就业的“主渠道”。2021年,杭州36家民营企业入选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连续19年保持全国城市第一、全省第一。而据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发布的“2021浙江民营企业200强”榜單也显示,2021年浙江民营企业200强中杭企占了64家,领跑全省。民营经济厚实的发展基础,成为杭州扎实推进“扩中”“提低”的“源头活水”。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只有居民的稳定就业,才有社会的和谐共富。多年来,杭州一直将稳就业、促就业作为头等民生工作来抓,成效显著。据统计,2020年,杭州全市城镇新增就业69.05万人,就业总量达到75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4%的低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收入比缩小至1.77:1,为近28年最低。由此,在2021中国年度最佳雇主颁奖盛典上,杭州蝉联“中国年度最佳促进就业城市奖”。

社会保障体系是构建橄榄型社会的“安全网”。据统计,2020年,杭州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32.6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078.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523.5万人;按户籍人口统计,全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88万人,持证残疾人纳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实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此外,2020年,杭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实现了省级统筹,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实行年度统一,医疗救助与基本医保实现一体结算。

推进共同富裕,最大的短板在农村,最大的潜力也在农村。近年来,杭州以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为抓手,聚焦强村、富民、美环境等关键环节,深入开展“联乡结村”工作,努力解决集体经济消薄、低收入农户增收、美丽城镇建设、乡村人才引留等重要问题,有效促进了城乡融合发展。2020年,杭州全市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0万元以上、经营性年收入达到20万元以上,年人均1万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全面清零。这为杭州今后进一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杭州构建橄榄型社会仍任重道远

当然,有着良好的“扩中”“提低”基础,并不意味着杭州轻轻松松就可以建成橄榄型社会。更何况,“中等收入群体”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衡量标准应该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而进行相应调整。从现实情况看,杭州构建橄榄型社会仍任重道远。

农村地区仍是推进共同富裕的最大短板。从统计数据看,杭州集体经济发展、农民收入虽然远超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但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依然较大。特别是城乡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差距依然较大,城镇对城市的承接疏导作用和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东快西慢、东强西弱”的格局依然存在,教育、医疗、养老、健康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水平“城高乡低、城优乡劣”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一些行政村自身“造血”功能不强,消薄增收办法不多;农民就近就业机会偏少,收入来源单一,主要靠打工收入和销售农产品所得收入,经营三产、开办工业企业以及租金收入的占比较低;因灾、因病、因残致贫的低收入农户家庭占比较高,返贫风险较大。

重点民生领域仍面临资源短缺或失衡问题。例如,根据《2020年度杭州综合考评社会评价意见报告》,参评代表对区县(市)工作平均满意率统计调查中,排名倒数第一的指标是“义务教育”,这与杭州教育资源的结构性短缺和失衡紧密相关。一方面,幼儿园、小学、初中学校建造速度赶不上人口增长速度,而高中段的学位短缺问题尤为迫切,近几年的缺口都在4000人左右。另一方面,公办、民办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公民同招”之后仍存在部分民办学校报名过于火爆的现象。又如,在养老领域,杭州正面临着老龄化、高龄化、失能化和空巢化“四化叠加”的趋势。按户籍人口统计,截至2020年底,杭州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88.29万,占总人口的23.13%;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达11万人。但是,杭州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到50张,养老机构床位可谓“一位难求”。

帮助困难群体脱困的任务仍然繁重艰巨。据调查,截至2021年5月,杭州全市包括低保人群、低边家庭、特困群体在内的三类困难群体共计12.8万人,约占全市总人口的1%。虽然困难群体在总人口中的相对占比不高,但其绝对量近年来却始终稳定在十万人左右,从根本上帮助困难群体脱困的任务仍然艰巨。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困难群体的致困原因复杂多样。根据民政部门的统计,从致困原因来看,目前杭州的困难群体可分为六种类型:残障致困型、病事致困型、负担致困型、就业致困型、高龄致困型、低龄致困型。如何让这些群体摆脱生活困境,是杭州构建橄榄型社会必须面对的一大难题。

多措并举推进杭州“扩中”“提低”

从表面上看,“扩中”“提低”主要涉及收入分配问题,但其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却有赖于相关政策体系和工作方案的支撑。在这方面,杭州已开始积极探索,并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例如,2021年以来,杭州已配套出台构建共建共享公共服务体系、市域一体规划建设体系、市域高效联通交通网络体系、全域统筹保障支撑体系“四大体系”专项计划,初步构筑了推进共同富裕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同时,杭州还编制形成《杭州市“扩中”“提低”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杭州市“一老一小”问题整体解决方案》,把“扩中”“提低”及以“一老一小”为重点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作为推动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全面展开就业保障提质、“双创”生态优化、人力资源开发、分配机制完善、公共服务减负、农民增收提速、兜底帮扶提质等“七大行动”,推进“老年友好型城市”和“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正努力让共同富裕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感的事实。

由于地区、城乡、职业、个体之间存在诸多差异,政策推行的实际效果也会优劣不一,这也决定了构建橄榄型社会必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而,当我们在努力强化政策支撑、积极释放政策红利的同时,还要注意从三个方面着力,努力开创杭州共同富裕的新格局。

一是要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优化致富共富生态。“民生在勤,勤则不匮。”任何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是要通过奋斗获得的。在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政府要明确自己作为引导者、推动者的角色定位,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通过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营造公平公正的社会环境,激发人民群众诚实致富、勤劳致富的智慧和活力。特别是要聚焦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具体化为民生实事项目,一件一件地加以落实。

二是要注重因地制宜施策,分类推进工作方案。经济社会结构的复杂性,决定了政策实施要注意原则性和灵活性的辩证统一、实效性和持续性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在推进“扩中”“提低”的过程中,要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做好民生服务的“加减法”:不仅要鼓励人民群众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实现工资收入的增长,还要注重从重点民生领域着手,促进教育、住房、医疗、养老等生活成本的下降,有效缓解社会的焦虑情绪。

三是要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确定合理发展预期。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分配方式,归根结底是由该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决定的。因此,在推进“扩中”“提低”的过程中,不能唱高调,吊高人们胃口,而要立足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积极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舆论氛围,确定合理的共同富裕发展预期。同时,可以发挥杭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力量活跃的优势,探索推进第三次分配,激发公益慈善力量,让更多人在参与推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作者系杭州市委党校共同富裕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共同富裕杭州群体
共同富裕:绘就美好生活蓝图
奔向共同富裕的路上
如何正确理解共同富裕
为实现共同富裕贡献绵薄之力
达到群体免疫,没那么容易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小团体主义”帽子不要随便扣
杭州龙井茶园
调查
中间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