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研究

2022-02-12 04:09姜小华刘璐
临床医学工程 2022年1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治疗仪助产

姜小华,刘璐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产科,江苏 泰州 225500)

盆底功能障碍是产妇产后常见的一种疾病,在我国产妇中的发病率约为44.5%,严重影响了产妇产后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1]。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目前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重要手段,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研究[2]表明,电刺激生物反馈可通过电流刺激产妇盆底肌肌群,改善神经通路,进而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提高康复效果。本研究分析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7月进行产后盆底功能恢复的94例产妇,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自然分娩组(n=53)和产钳助产组(n=41)。自然分娩组:年龄23~35岁,平均 (28.26±3.52)岁;孕周38~41周,平均 (39.78±0.67)周;体质量52~75 kg,平均 (59.46±4.11)kg。产钳助产组:年龄24~35岁,平均(28.89±3.44)岁;孕周38~41周,平均 (39.54±0.69)周;体质量53~77 kg,平均(60.03±4.26)kg。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 入选标准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单活胎;②年龄>18岁;③临床信息、产检资料齐全;④产后存在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症状;⑤对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依从性差;②既往有盆腔手术史;③存在肾脏疾病或泌尿系统感染;④既往有盆底损伤史或慢性便秘史;⑤出现羊水过多或过少、胎儿畸形等不良妊娠结局。

1.3 方法加强两组产妇产后健康宣教,并指导其进行Kegel运动,实施早期盆底功能锻炼。在此基础上,两组产妇均采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具体方式如下:嘱咐产妇排空大小便,取半卧位,双腿分开,处于自然放松状态。首先将电极片置于产妇腹部、阴道,并在阴道内放置盆底肌肉治疗头,根据个体差异调整合适的电流量,从0 mA开始逐步调整,使产妇感觉到盆底肌产生收缩感,电流强度以产妇耐受为度。治疗过程中,指导产妇根据治疗仪显示的肌肉收缩波进行规律的盆底肌收缩和放松锻炼,以促进盆底肌群功能恢复。每次治疗时间为20 min,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①采用盆底康复治疗仪检测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压力,包括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②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参考盆底肌力判定标准[3],可分为0~Ⅴ级:0级:手指感受不到肌肉收缩;Ⅰ级:手指能感受肌肉收缩,但不能持续;Ⅱ级:手指能感受到肌肉收缩,持续时间≤2 s;Ⅲ级:肌肉收缩可使手指发生运动,持续时间可达3 s;Ⅳ级:肌肉收缩有力,持续时间4 s,且可抵抗手指压力;Ⅴ级:肌肉收缩有力,可抵抗手指压力时间≥5 s。③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子宫脱垂、尿失禁、阴道脱垂等。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盆底压力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自然分娩组的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均高于产钳助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压力比较(±s,cmH2O)

表1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压力比较(±s,cmH2O)

?

2.2 盆底肌力分布情况治疗前,两组产妇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自然分娩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优于产钳助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治疗前后的盆底肌力分布情况比较(例)

2.3 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自然分娩组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8%,低于产钳助产组的19.5%(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妊娠是盆底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盆底肌肉受到长时间、持续的压迫,容易造成盆底肌肉、胶原纤维出现张力性松弛,最终进展为盆底功能障碍。此外,分娩方式、胎头位置、会阴撕裂等均与盆底神经、肌肉组织损伤密切相关。产钳助产是产科临床常见的一种分娩方式,产妇分娩后阴部神经传导时间较自然分娩明显延长,且会增加会阴切开、阴道裂伤的风险。研究[4]表明,产钳助产和会阴裂伤不仅提高产妇产后盆腔脱垂发生率,并且不利于产后早期盆底功能恢复。彭晓梅等[5]分析了产钳助产对产妇盆底功能及产后康复的影响,结果显示,经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后,产钳助产女性盆底肌力明显改善,但改善程度低于自然分娩女性,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近年来,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在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得到医患的广泛认可,普遍认为可显著改善盆底肌力,促进盆底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自然分娩组治疗后的盆底收缩压、盆底静息压高于产钳助产组,且盆底肌力分布情况优于产钳助产组(P<0.05),提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改善效果更好,与乔汇荃等[6]的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亦显示,自然分娩组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产钳助产组(P<0.05),提示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预防产妇盆底功能障碍相关并发症具有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与产钳助产相比,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仪对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的改善效果更为显著。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治疗仪助产
分析产科助产实施心理护理促进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分娩球联合自由体位在初产妇助产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观察
准分子激光治疗仪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对白癜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产后早期联合应用盆底肌电生物反馈仪、电刺激、针对性护理对盆底肌功能恢复的影响
CO2点阵激光治疗仪联合多爱肤治疗面部凹陷性疤痕
生物反馈治疗仪联合加味补中益气汤对脾胃气虚型功能性便秘的疗效
美国孕妇选择在家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