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一番滋味留心头

2022-02-13 01:57赖冬兰
江西教育B 2022年1期
关键词:客舍渭城安西

赖冬兰

送别是古诗词中常见的话题,古人以送别饯行表达深情厚谊。笔者以《送元二使安西》为例,通过找意象、想画面、悟诗情等方法带领学生阅读一组送别诗,使其了解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一、课前交流吟“别”诗

师:上课前,我想来和你们对诗句,老师说上一句,你们对下一句,敢接受挑战吗?

(课件出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师:细心的你们发现了吗?这组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是——

生:送别诗。

[教师课件出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赠汪伦》(李白)、《别董大》(高适)]

师:一起读一读这些题目,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送别诗的题目一般有“送”“别”“赠”等字。

师:你们发现了送别诗题目中的密码。

二、两“别”茫茫上心头

师:相见时难别亦难,古时候因为交通不便,人们离别之后很难再相见,所以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板书:送别诗)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送别诗中的经典之作《送元二使安西》。(板书诗题)

师:元二奉命出使安西,这在当时可是一大壮举啊!王维从长安送元二一直送到渭城,并在渭城住了一晚。

师:理解了题意,咱们来读一读诗题。声音洪亮,注意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学生齐读诗题)

师:作者是王维,你们了解他吗?(课件补充作者资料)

三、诵读古诗感“别”韵

师:让我们走近这首诗,一起来读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和韵律。特别注意诗中的多音字,开始吧!

(学生朗读诗歌)

师:好!诗中的这几个多音字你们可要读好了,跟着老师一块读:朝(zhāo)雨、客舍(shè)、更(gèng)尽(jìn)一杯酒。

师:“朝”就是早晨的意思,它还有一个读音是什么,可以怎么组词呢?

生:cháo,组词“唐朝”。

师:“客舍”你们怎么理解呢?“舍”还可以怎么读?又如何组词呢?

生:旅店。shě,组词“舍去”。

师:后面的两个多音字,要注意区分前后鼻音。“更”还可以读第一声,组词“三更半夜”;“尽”还有一个读音是jǐn,组词“尽管”。明白了吗?再读一遍。

(学生大声并准确地读诗)

师:多音字读准了,相信诗句也读通顺了,那么能否读出节奏和韵律呢?听音频,跟着小老师的范读,画出节奏线,借助节奏线,我们再来读《送元二使安西》。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四、意象映衬涌“别”绪

师:请看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和插图,说说它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生:王维和元二在喝酒送别……

生:“浥”的意思是沾湿,渭城的地面因为有了微雨而稍微湿润。

师:这不正是一幅朝雨图吗?(板书:朝雨)

师:你们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我看到渭城的早上下了雨,客舍外的柳树青翠欲滴……

师:在你们的描绘中,我仿佛看到了客舍青青、细雨霏霏、杨柳依依,一幅新柳图。(板书:新柳)

师:平时这里是出塞要道,车水马龙,柳树蒙上一层厚厚的灰尘,然而此时的柳和平时的柳有什么不同?

生:焕然一新。

师:同学们,你们想,客舍的周围不会只有“柳”这一种景物,可能还会有其他的什么呢?

生:花、草……

师:那为什么诗人的眼里独独看到柳?

生:因为柳对诗人有别样的意义。

师:嗯,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代“折柳送别”的文化吧!

[微课植入:

在我国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枝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送别”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柳”因与“留”谐音,所以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之意。]

师:现在你们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折柳送别就是挽留之意,表达依依惜别之情。

师:柳者,“留”也。

师:不止王维,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把柳写进送别诗中,你们看,因为送别,客亭门外的柳枝都给折尽了,一起读……

[课件出示:

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张籍《蓟北旅思》)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王之涣《送别》)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佚名《送别诗》)

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八)》)]

生: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

师:放眼望去,只有青青杨柳最了解离别的滋味了。

生: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师:因为不忍离别,这柳也蒙上了一层离别的愁苦。

生:柳条折尽花飛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师:因为送别,柳条折尽、杨花飞绝,请问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生: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

师:杨柳是离别时朋友挽留的手,更是亲人盼归的心。

师: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诗句,体会柳与留的谐音,体会诗人折柳送别,表达挽留之意的情感。

(学生充满感情地朗读)

师:春雨蒙蒙、柳色青青,再美的春光也留不住远行的脚步,美景中藏着离别的伤感,请你们读一读这两句诗,读出这种感受。

师:朝雨是景,客舍是景,柳色也是景,这些景都是围绕送别来写的,成为送别诗中的经典元素。(板书:写典型景)

师:在诗歌中,像这种寄托了作者情感的景物,我们又把它叫作意象。

师:在送别诗中,有哪些常见的意象?读一读其他的送别诗。

(学生读《赠汪伦》)

师:嗯,那这首诗是借什么来表达朋友之情的呢?

生:借眼前这深千尺的桃花潭水来表达诗人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

师:你能结合注释来理解,很不错!让我们齐声诵读这首诗。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自然的景物在诗人笔下竟与朋友间的惜别之情紧密相连,这样典型的景物我们称之为意象。

师:接下来,我们读一读《别董大》。这首诗表达离愁别绪的景物有哪些呢?

生:黄云、白日、北风、大雁、白雪。

师:再读一读,你们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生:荒凉的场景。

生:凄冷的画面。

师:在这样荒凉凄冷的场景中送别友人,诗人内心是怎样的?

生:凄凉的,悲愤的。

生:恋恋不舍的。

师:高适当时不得志,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此时送别身怀绝技却无人赏识的音乐家董庭兰,他的内心一定是凄凉的、悲愤的。

师:真是放眼望去,满目荒凉;低下头来,满腹愁肠。读一读前两句,想象这些景物,读出诗人的心情。

(学生朗读前两句)

师:后两句是诗人劝说的话,劝慰朋友什么呢?

生:劝慰他不要伤心,要充满信心。

师:诗人劝说他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底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呢?前两句满眼离愁别恨,后两句又慷慨激昂。这大起大落的心情,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愁苦与激昂的变化。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品读《山中送别》,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找一找诗人和友人送别的地点,以及送别后的时间。

生:山中、日暮。

师:送别后已是日落西山。你们还能找到什么景物呢?

生:春草。

师:春草明年一定会绿,朋友真的能归来吗?

生:不知道,有可能回来,也有可能不回来。

师:世人借春草表达期盼,也借春草表达盼归而不归的担忧、无奈。真是一切景语皆情语,刚刚分别却盼归期,借春草来体会诗人这种复杂的情感,自己读一读吧。

师(小结):风含情,水含笑,一景一物,传递着作者的情感,这些就是送别诗中的意象。诗人借此来表达离愁别绪。

师:我们回到《送元二使安西》,看诗歌的第三、四句吧。(课件出示诗歌第三、四句)

师:除了朝雨图、新柳图,你们的眼前还看到怎样的画面呢?

生:一起喝酒。(教师板书:劝酒)

师:他们喝了多少酒,你是从哪个字看出来的?

生:一个“更”字。

师:王维为什么要一劝再劝更尽一杯酒呢?

生: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读着这样的诗句,我们眼前就会浮现一幅幅的画面。看到喝酒的画面,我们又不由得会吟诵起这样的诗句,一起读吧!

(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师:难怪苏轼这样评价王维的作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正是王维作品的特点。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此去阳关无故人,酒喝得越多,越表达——

生:依依不舍之情。

师:酒喝得越多,越表达——

生:挽留之意。

师:是的,酒越多愁更浓,酒越多越担心,酒越多越祝福。

师:原来朝雨、杨柳也好,酒水也罢,这些经典的景物,抒发的是诗人的不舍之情。(板书:抒别离情)

五、意境相托悟“别”情

师:同学们,你们可知道诗人的好友元二此行要去哪里,又有多远呢?(出示古地图)从长安到渭城到阳关,再到安西,此行三千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在古代,即使是日夜兼程,也要走半年多。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路途遥远、跋涉艰辛。

师:我听出了你们的惊叹。出了阳关就是塞外,那么遥远的安西又是个什么地方呢?

[出示资料:安西(今新疆库车)地处荒远,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文化、风物远落后于中原乃不争之实,是中原人眼中的蛮荒之地。]

师:元二孤身一人,在这样的路途上行走了半年多,他寂寞、孤独,他会想到什么呢?

生:一去不知何时能回。

师:是啊!(播放视频)这一路上,赤地千里,人烟稀少,大漠茫茫,满目荒凉,黄沙漫天,无尽的戈壁。难怪边塞诗人岑参在诗中这样写道:“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这是一条何等崎岖又何等艰难的路啊!所以,诗人的千言万语都融在这酒中,再来读诗的第三、四句。

(学生齐读)

师:此时的渭城细雨迷蒙,春意盎然,柳色清新。好一派生机勃勃的春色。可是经此一别,元二就再也看不到如此良辰美景,所以诗人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与君离别意,化作杯中酒,此时的王维一定有很多话想对元二说。也许是——

生:祝福。

师:也许是——

生:叮咛。

师:也许是——

生:牵挂。

师:假如你们就是王维,朋友即将远行,端起這杯酒,你们会说什么?拿起你们的笔,以“元二啊元二——”为开头,把想到的写下来。

(学生写完后,分享交流)

生:款款道珍重,这是一杯祝福的酒,干!

生:这是一杯担忧的酒,更尽一杯!

生:依依话别离,这是一杯不舍的酒,更尽一杯!

师:酒逢知己千杯少,一朝相逢,不知何时再相见,此时的千言万语、千叮万嘱都化作这两句诗——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看这洁净的客舍,这杯杯醇酒,这绵绵细雨,这行行杨柳,无不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

生:依依不舍之情。(教师板书:依依不舍)

师:一切景语皆情语,王维在这样的情景中送别好友元二,你们会怎么吟诵这两句诗?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门外马车早已备好,王维端起这最后一杯酒,将别离道尽,你们又该怎样吟诵呢?

(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六、反复吟诵思“别”意

师:《送元二使安西》又名《渭城曲》《阳关三叠》,是当时最流行的歌曲之一。千百年来,久唱不衰,让我们铭记这一杯酒,一行柳,一首诗,一生情。推荐大家课后收看《经典咏流传》这个节目,让我们在歌声中传唱中华经典。

师:今天我们在送别诗中徜徉,知道抓住诗歌中饱含情感的意象,欣赏其中浓浓的离别之情。课后请把《送元二使安西》改写成一则生动的故事。

本课教学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带领学生精读一首,入情诵读,领悟表达方式;引出一组,反复揣摩,体会思想感情。教师让学生品尝到学习之乐趣,使其从各种意象中体会到“别”有一番滋味留心头。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武陵小学)

猜你喜欢
客舍渭城安西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渭城的雨
乡思
客舍随笔
送别
硫唑嘌呤联合小剂量曲安西龙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