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药剂防治黄芩康氏粉蚧药效试验

2022-02-13 11:27高玉民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期
关键词:噻嗪吡虫啉虫口

高玉民,刘 峰

(济南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南 250316)

0 引言

山东是黄芩的重要产地之一,但是近年来部分地区黄芩上的康氏粉蚧危害非常严重,它能使黄芩减产20%~50%,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因我们人工培育黄芩的经验不多,在黄芩主要发生的各种病虫害方面尚处于研究阶段,其中对主要虫害类型--康氏粉蚧的发生及防治研究并无很丰富的经验。为了探索不同杀虫剂对黄芩康氏粉蚧的防治效果,开展了不同杀虫剂对黄芩康氏粉蚧防治效果试验。

1 康氏粉蚧流行特点

1.1 形态特征

康氏粉蚧属于同翅目、粉蚧科,其雌虫成年后的虫体呈椭圆、扁平状,体长在3~5 mm,色为灰白状,体外附着一层白色蜡粉;雄虫的成虫颜色为灰褐色,体长约1 mm,多是卵圆形,卵囊的颜色是白色、为絮状表现;若虫为扁平、椭圆状,颜色为淡淡的黄色。

1.2 发生阶段

在生长周期上,康氏粉蚧呈一年发生三代的特点:第一代越冬卵为5月中旬孵化开始,到6月中旬左右结束,经历25~30天左右的孵化时间;第二代孵化时间从7月中旬到下旬;第三代孵化时间是从8月的上旬到9月上旬。9月末~10月中上旬的阶段,是第三代开始产卵的越冬期,没有形成卵,即没有成熟的雌虫会下树,钻到土里越冬;多见是附着于黄芩的侧根上(深度在4~6 cm左右);至第二年的6月初~8月初,这些雌虫便会逐渐出土、上树,进行产卵繁殖,并对植物造成危害;又或者是在土里完成繁殖,之后出土、上树。

1.3 发生特点

对康氏粉蚧的发生特点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一是有明显的混代表现,康氏粉蚧会经历三个世代,而期间并无整齐度可言,即多为参差交错的混代现象,世代重叠明显,有一些是以卵的形式在树上过冬,有的是以成虫的形式在土里过冬,有的甚至在土中完成繁殖。二是发生的时间无规律性,自5月中旬~10月初的这一阶段,均可常见康氏粉蚧的若虫、幼虫、成虫及卵,发生时间并无规律性,且持续的时间长、造成危害的时间久,这也会给确定有效防治时间、采取防治措施以及具体防治次数的制定造成阻碍。第三,寄居特点:康氏粉蚧多见在栽植年头久、大面积种植、植株枝条密集、通风且光照不良的黄芩园。

1.4 生活习性

1.4.1 积聚性。康氏粉蚧具有聚集性质,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可因此出现群体的集中性危害,无论是若虫、幼虫还是成虫,皆有这一生活习性,给植物造成较大危害。

1.4.2 生活方式方面。康氏粉蚧多呈卵囊状(像棉絮一样),可见于树干、枝条与架杆缝隙等部位,在此处越冬;若雌中9月末还没有形成卵,会进入土中越冬;康氏粉蚧在各个阶段都喜湿、喜阴暗,并不会将身体裸露于外界环境下,而是隐藏于具有上述特性的部位,如叶腋、果穗的轴穗里、蜷缩的叶片里等;若虫转至幼虫后,其体表便会覆盖上一层白色的粉蜡,继而形成体表为白色、状似絮的卵囊带,这样即是一个世代的转变。

1.4.3 危害形式。康氏粉蚧基于其刺吸口器的口针,对苗木的芽、叶、嫩枝和根处枝叶进行刺吸,具有杂食性强的特点,会对除了黄芩之外的多种植物造成危害。

2 试验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药剂

10% 吡虫啉(江苏康鹏农化有限公司)、22.4% 螺虫乙酯(青岛海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8% 吡虫.噻嗪酮(山东荣邦化工有限公司)。

2.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济南市莱芜区苗山镇下方山村的中草药专业合作社。该地块前茬作物为玉米,土质为砂壤土,田块整齐,排水方便但无法浇灌,属于靠天吃饭的旱田。种植的黄芩品种为莱芜本地野生品种。2019年10月20日施用农家肥2 000~3 000 kg/667m2,复合肥(N5%、P15%、K15%)50 kg/667m2,深耕细耙,以消灭越冬虫卵、病菌。2020年4月5日按30 cm×60 cm的株行距播种玉米,2020年6月28日玉米行间除草后条播2行黄芩种子(3 kg/667m2),条播时种子覆土0.5~1.0 cm,覆土过厚,出苗不齐甚至不出苗。当地药农一般采用条状撒播或耧播,耧播省工但播种深度不好掌握,极易播种过深造成出苗不齐或不出苗,条状撒播时播种深度易于掌握,所以一般采用撒播较好。2020年7月10日以后黄芩小苗陆续出土。2020年8月30日玉米收获,2020年10月5日将玉米秸秆割除。此时黄芩苗田间密度均匀,长势良好。2021年3月20日结合除草将黄芩田间的玉米根部去除,2021年4月4日施复合肥(N5%、P15%、K15%)20 kg/667m2做追肥(用尿素做追肥易造成烂根或徒长,故不易用尿素做追肥提苗),以后进入正常田间管理。

2.3 试验处理设计

试验共设4个处理:A、10% 吡虫啉兑水5 000 mL,稀释1 000倍;B、22.4% 螺虫乙酯兑水5 000 m L,稀释4000倍;C、18% 吡虫·噻嗪酮兑水5 000 m L,稀释1 500倍;D、清水5 000 m L作对照。各处理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每处理区10 m2(如表1所示)。

表1 试验设计

2.4 试验经过

2021年8月9日下午5时分别用10% 吡虫啉5 mL兑水至5 000 mL,稀释1 000倍;22.4% 螺虫乙酯1.25 mL兑水至5 000 mL,稀释4 000倍;18% 吡虫.噻嗪酮3.34 mL兑水至5 000 mL,稀释1 500倍;清水5 000 mL(对照组)对发生康氏粉蚧虫害的地块进行喷雾(表2),用量筒量取药剂和水,用小型喷壶进行喷雾,喷雾时保证每小区植株能均匀喷雾,且重点喷到枝杆及嫩梢部位。本试验喷雾一次,采用定点标记有虫植株的方法取样,在每个小区对角线中心标记5株进行记载,分别调查施药前虫口基数和施药后1天、3天、7天的残留存活数。

表2 杀虫剂的用量与稀释倍数

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计算公式:

3 结果与分析

3.1 防效

从表3可以看出,用药1天时稀释1 500倍的18% 吡虫·噻嗪酮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91.9%、防治效果92.1%;其次是稀释4 000倍的22.4% 螺虫乙酯,虫口减退率89.8%、防治效果90.1%;稀释1 000倍的10% 吡虫啉,虫口减退率81.6%、防治效果82.1%。用药3天时稀释1 500倍的18% 吡虫.噻嗪酮防治效果最好,虫口减退率95.9%、防治效果96.2%;其次是稀释4 000倍的22.4% 螺虫乙酯,虫口减退率94.3%、防治效果94.7%;稀释1 000倍的10% 吡虫啉,虫口减退率86.8%、防治效果87.6%。用药7天时3种杀虫剂的防治效果均达到了87%以上。通过试验数据分析可以看出稀释1 000倍的10% 吡虫啉、稀释4 000倍的22.4% 螺虫乙酯和稀释1 500倍的18% 吡虫·噻嗪酮对柴胡康氏粉蚧的防治效果均较好。但稀释1 500倍的18% 吡虫·噻嗪酮防治效果最为理想,而稀释1 000倍的10% 吡虫啉的防治效果稍差。在对黄芩康氏粉蚧的防治过程中,稀释1 000倍的10% 吡虫啉、稀释1 500倍的18% 吡虫·噻嗪酮和稀释4 000倍的22.4% 螺虫乙酯这3种杀虫剂可以轮换使用以防黄芩康氏粉蚧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从表3中还可以看出,这3种杀虫剂对黄芩康氏粉蚧用药7天后均未能将其彻底消灭而且7天时虫口减退率稍有下降。因此建议在第一次用药5~7天后再喷一次杀虫剂,彻底消灭柴黄芩氏粉蚧,有效控制其对柴胡的危害。

表3 田间防治效果

3.2 安全性

施药后通过不定期的观察发现,试验各处理区未发现药害症状,各处理区黄芩地叶片、株高、种子等指标与清水对照组无差别,黄芩生长正常,在试验剂量下对黄芩的生长是安全的。在黄芩采收,晾干后送检发现,用过这3种杀虫剂的试验区的黄芩均未检出杀虫剂成分。这3种杀虫剂在黄芩上使用是安全的。

3.3 康氏粉蚧的不同药剂防治分析

吡虫啉是一种新型的硝基亚甲基类内吸药物,其杀虫效果强,且具有广谱性,药物毒性较低、残留较少,害虫很少会对该药物产生抗性,植物使用较安全。用药后,蜱虫啉会对害虫的中枢神经传导加以阻滞,继而使害虫麻痹,最终死亡。药物起效速度快,一般在使用1天之后便可起效,且药物作用持续时间长,最长可以持续作用约25天;主要被用来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

螺虫乙酯为高效内吸且具有双向传导特点的全新化合物,是一种创新性杀虫剂,其作用机制可以概括为:基于对害虫体内脂肪合成过程中乙酞辅酶A梭化酶活性的抑制,对脂肪的合成产生抑制,达到对害虫正常能量代谢的阻断,致其死亡。该药的特点主要是:是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的新型杀虫剂,与典型内吸性杀虫剂的差异在于,不仅能够在木质部运输,还能在作物的韧皮部运输,实现双向内吸传导;且该药物的毒性低,对于环境是安全的。

吡虫·噻嗪酮属于一种杂环类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可作用于对昆虫新生表皮形成的破坏,对其正常的生长、发育造成干扰,最终致害虫死亡。有触杀、胃毒性作用强的特点,存在渗透性;但是缺点是对成虫无杀伤性,主要是减少产卵和阻碍卵孵化;该药起效较慢,用药后3~7天左右才可达到药剂高峰。

1)从试验结果看出,10% 吡虫啉兑水稀释1 000倍;22.4% 螺虫乙酯兑水稀释4 000倍;18% 吡虫·噻嗪酮兑水稀释1 500倍对黄芩康氏粉蚧的防治效果均较好,对黄芩生长安全,是防治黄芩康氏粉蚧的理想杀虫剂,可以在大面积生产上推广应用。

2)喷雾时选晴天的下午或上午植株上露水干时进行,使每个植株喷雾的药剂均匀,重点喷雾枝干和嫩梢。由于黄芩枝干细密,喷药时一定先从下向上喷再从上向下喷,使药剂喷的透且均匀。

3)药剂使用一定要严格参照药剂说明书进行,近年来药农因用药不当中草药发生药害及农残超标时有发生。其主要原因是药农为了增强防治效果擅自增加用药量和浓度,或使用国家禁用的高毒及残效期长的农药。

4)根据康氏粉蚧的发生规律及其生活习性:建议春季黄芩发芽前用稀释4000倍的22.4% 螺虫乙酯杀虫剂喷一遍,消灭越冬的虫和卵。在5月中下旬第一代康氏粉蚧诺虫发生盛期,用稀释1000倍的10% 吡虫啉药防治一次。在8月中下旬发现黄芩田间有康氏粉蚧危害时间隔5~7天用稀释1500倍的18% 吡虫.噻嗪酮喷药两次彻底将其消灭,防止有康氏粉蚧存活下来,在9月产下越冬卵危害明年黄芩的生产。

猜你喜欢
噻嗪吡虫啉虫口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在蚕种生产上的应用报告
14C-吡虫啉在苗期油菜中的吸收、转运与分布特性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在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不良反应状况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叶酸对H型高血压伴舒张性心衰疗效观察研究
2017年巴西进口近8000t吡虫啉价格上涨感受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