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真年代》中纽兰的人物形象解读

2022-02-13 22:25许潇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5期
关键词:埃伦纽兰上流社会

许潇

小说《纯真年代》主要描述了纽约上流社会的爱情故事,从而引起人们对女性的重视及对女性的同情。主人公纽兰在两个人之间犹豫不决,最后还是服从命运的安排,放弃了他所爱的埃伦。纽兰是具有女性性格的新男性,既要维护女性意识的崛起,又要维护男性主义的存在,因此他更多的是想為女性说话,想为女性争取更多的话语权与自由权。小说《纯真年代》真实细致地体现了女性主义意识和男权主义精神,这两种精神并存,在主人公纽兰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纽兰的人物形象

(一)女性的意识的觉醒

小说以埃伦离婚对纽约社会造成骚动为导火线。十九世纪末的纽约社会纷繁复杂,夹杂着各种道德标准、宗教礼仪、行为习惯。社会阶级的组成有它固有的模式及行为方式,有着非常严明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凡是有违背传统社会行为,以及不符合正常传统文化等级观念的人都要受到社会无情的处罚和责骂,这就是长久以来男人凭借性别优势建立起来的男权体制,妇女则受到压迫和禁锢。小说中的男女主人公都是在这样的社会制度下生存的,他们也许都有突破这种社会约束的念头,但无情的社会、残酷的现实生活毫不留情地扼杀了他们的想法,他们是这个时代的牺牲者。

纽兰的女性意识觉醒体现在他的未婚妻梅的身上。他发现梅表里不一,行为处事过于虚伪。波伏瓦认为,解放女性就是解放男性。纽兰想努力改变梅,拆掉她眼睛上的绷带,想让她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与奇妙,达到解放自己的目的。纽兰慢慢意识到社会对女性的种种压迫和不公,发现外表美丽善良的梅的内心其实是很虚伪的,他内心的不满终究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后来,当纽兰在歌剧院第一次与埃伦相遇时,由于埃伦的穿着打扮不符合时局,被当时其他包厢里的上等阶层纷纷嘲笑,并责骂这是谁,怎么会干如此的蠢事,让一个离开丈夫,打扮如此随意的女子来参加这种场合,恐怕有点儿不妥。而纽兰却被埃伦所散发出的自由气息及她的成熟美丽所吸引,随后他们两人便开始了第一次谈话。埃伦激发了纽兰身上的保守传统思想,他开始各种反对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对女性自由的束缚,但终究还是向社会妥协。因此,他的女性意识是不彻底的,不能带他走出陈旧的生活,当然也就不能带他走进新的生活,这是由他作为男权社会一分子的自身局限性所决定的。

(二)男权意识的自我迷失

对于男性而言,女性没有任何自由和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只是作为他们的附属品和装饰品。纽兰是纽约社会的贵族,身体里流着贵族的血液,他过着平静而舒适的生活。他知道在当时的社会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哪些行为符合当时的行为准则标准。比如,看歌剧不能早到。纽兰的生活里就有形形色色的标准,但这些标准好像都是理所应当的。同时,他对传统的伦理道德、价值观有着叛逆和反抗的思想。他是上流社会培养出来的上流人物,但他矛盾、犹豫的情感注定了他在男权社会中迷失自我。纽兰从未停止追求自我,他对女性体现出很明显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他的心目中有对理想妻子的要求,恰好梅就符合他的所有要求。梅同样也是上流社会的贵族,她温柔典雅,有女神的气质,同时又孝敬长辈,这些确实是男权社会中男性对女性所抱有的幻想,简称妄想。因此,纽兰很急切地提出和梅结婚的要求。这里,纽兰还在遵循传统社会的行为准则,男权社会中男尊女卑的思想在他心中根深蒂固。

小说一开始讲述的是十九世纪末,住在欧洲的埃伦打算要与道德败坏的丈夫离婚,回到纽约家人的身边。埃伦的这个举动在当时引来阵阵骂声。纽兰作为处理埃伦离婚事件的辩护律师,他并没有觉得埃伦的行为道德不符合准则规范,反而在自己结婚之前深深地爱上了埃伦,他被埃伦所散发出的那种独立又成熟的魅力所吸引,当纽兰打算与埃伦一起逃离到欧洲时,未婚妻梅告知纽兰自己已经怀孕,便断送了纽兰与埃伦的念想。多年后,五十七岁的纽兰终于有机会在巴黎见到埃伦,但最后还是放弃了与埃伦重逢的机会,只是最后远远地相视一笑。这情景定格在纽兰的内心深处,想着快要老去的曾经的爱人,心里感慨万千。

在《纯真年代》中,纽兰的人物性格存在极度的自我迷失,这个在他遇到埃伦之前就存在。这既是男性社会中语言和文化的迷失,也是他自我迷失的阴影。小说中的纽兰从未放弃对自我形象的塑造,他一直在追求自我的满足心态。然而,他们都是这个上流社会的牺牲品和替代品,是对自我心理需求的克制。从这个角度来说,纽兰最后之所以拒绝了与埃伦重逢的机会,是因为他承认了自己是上流社会的一员,就应该按照上流社会的标准要求自己,他的内心还是妥协了。在十九世纪,由于社会与现实的种种压迫,放弃与自己的爱人见面乃至重逢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在纽兰的心里,留下的却是对爱人深深的思念,以及最后没能在一起的那种遗憾,这是在男权制度下长期以来的迷失忧郁的精神状态。

二、“双性同体”的突破

“双性同体”是西方女性主义的概念。然而,“双性同体”也可以说一个有生命力的主体,其矛盾是内在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夫认为,“在我们之中每个人都有两个力量支配一切,一个男性的力量,一个女性的力量。最正常、最适宜的境况就是在这两种力量一起和谐的生活,精诚合作的时候,在心理上就是指同一个体既有明显的男性人格特征,又有明显的女性人格特征”(《一个人的房间》)。小说中的纽兰兼备男女两性的人物特征:一方面,他支持女性人格上的崛起;另一方面,他又维护上流社会中的男权意识。

纽兰是上流社会中的一员,他也充分意识到就应该遵循这个社会的规则,并按照这些规则努力生活着。但在对待婚姻问题上,他的男权意识则全无。他认为,男性是家庭的领导者,承担着一切责任,还是整个家庭的主导。在家里,作为儿子和长兄,得到的是源源不断的赞扬和尊敬;在婚姻里,他的妻子梅识大体,贤惠、温柔大方;在处理上流社会问题时,对自己是纽约上流社会中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为了维护家族及上流社会的声誉,他不惜违背自己的意愿说服埃伦不要离婚。实际上,他认为埃伦与她不务正业的丈夫离婚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既他没有勇气给予埃伦正面的精神支持,也没有勇气去正视他对埃伦的感情,因此他的内心非常矛盾。因为他很怯懦,他要顾及家族背景及上流社会的经济、政治的稳定,所以他退缩了,他放弃了真正的自我,注定在这个受拘束的社会中过着平凡的一生。女性永远只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上流社会的人生规则和游戏规则在纽兰的心里深深扎根。

在家族的晚宴上,埃伦和纽兰进行了一次非常重要的谈话。纽兰在房间里来来回回地走,坐下后,他忽然看见埃伦在房间里来回地穿梭,眼神飘定不移,她打算去寻找下一个舞伴,然后仿佛有什么东西把她吸引到纽兰身边。小说中的埃伦所表现出的语言行为方式不符合上流社会的礼节,这其实就是埃伦与众不同的地方,这也是最吸引纽兰的地方,顺便也为后面纽兰与埃伦的爱情发展以及辗转反侧埋下了厚厚的伏笔。埃伦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叛逆精神,想急于打破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不拘泥于现状的这种精神恰恰是纽兰所欣赏和向往的,同时也是他未婚妻梅身上没有的。

当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响起时,纽兰和埃伦的谈话转移到埃伦很悲伤的话题上,也就是埃伦与她丈夫的感情问题。虽然纽兰对埃伦的遭遇感到悲伤,却没有办法去改变现状。在这里,纽兰又表现出了忧郁的情感,对埃伦的同情及感慨正是纽兰所表达出的忧郁情怀,这也是他向往的。随后,他们产生了共鸣,进而拉近了他们之间的距离。其实,纽兰在公众面前与埃伦的表现不符合时局,但是他的身体里流着上流社会的贵族血液,他要与该有的道德行为准则作斗争。此时的他还是有点儿犹豫—他身上的女性意识和男性人格在不断地作斗争,试图在二者中达到一个平衡点。

接下来,小说中重复出现他们之前的主题:埃伦不符合时局的行为,以及她所流露出的悲伤情感使他们的感情更亲密。把这些场景编织在一起,正好凸显了纽兰高高在上的贵族身份。纽兰对纽约社会中出现的虚伪与伪善表示出强烈的不满,但他有着极高的艺术和道德准则。虽然纽兰对埃伦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他在埃伦面前还是显示了他的弱点。当谈及艺术作品时,埃伦的解释与当时的传统社会格格不入,纽兰还是有点儿困惑和不敢相信。他最不能理解的是,当提到艺术家在上流贵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时,纽兰对此很坚信,然而埃伦却不以为然,这样一高一低的认知反差对纽兰的冲击不小。当纽兰在埃伦面前展示他渊博的学识时,却遭到埃伦的冷嘲热讽。很显然,并不是说埃伦在纽兰這儿学到了新知识,而是纽兰从埃伦的身上学到了很多,这也成了纽兰学习的源泉。后面两人都在谈彼此对社会的见解,两人的对话其实就是各自内心表达的一种处理方式。不难看出纽兰的无奈与幻想。他们双方思想的碰撞与融合再一次证明了纽兰在面对一个女性主义思想时所表现出的迷茫。事实上,作为男权社会的试验品,纽兰心中的女性意识早已经唤醒,但抵不过现状。

从某种意义上讲,纽兰与埃伦的重逢谈话是男权思想和女性主义思想的谈话。每个人在自己身上都能找到两性的存在,这种存在依据男女个人,其明显与坚决的程度是多种多样的,既不排除差别又不排除其中的一性。虽然纽兰偶尔会动摇他对纽约上流社会的看法,但埃伦的反常行为激起了纽兰对社会制度的强烈不满。他觉得女性应当是自由的,即使是在男权社会统治的上流社会中也应该是这样。他很希望埃伦能够挣脱这个社会对女性的束缚,结束她那不幸的婚姻生活,但是纽兰还是在尽力劝说埃伦打消离婚的念头,毕竟在上流社会中女性离婚还是个很难以接受的事件,这与纽兰与埃伦之前的交流产生了很大的差异。纽兰还是无法挣脱上流社会的游戏规则,也表现出他无法割舍男权主义的心理。

后来,埃伦接受了纽兰的劝说,她决定不离婚了,这反而让纽兰大吃一惊。首先,纽兰心目当中埃伦的完美形象已经毁了。其次,埃伦心目当中与纽兰在一起的期望也破灭。纽兰认为,如果埃伦始终坚持离婚,就说明埃伦的心中是有他的,但实际上没有,埃伦对自己婚姻的妥协也使纽兰心情失落。在他们分开之时,纽兰拉着埃伦的手亲吻,埃伦看到了自己内心期望的消失,纽兰害怕埃伦所追求的内心自由,经过激烈的男权主义思想和女性主义思想的斗争,纽兰还是屈服于男权主义。

纽兰作为美国上流社会的产物,根深蒂固的男性主义意识占上风,一贯以来的贵族思想占据主体位置。他的犹豫性格导致他和他爱的埃伦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他成了那个时代的感情牺牲品,以至于在后来都没怎么和埃伦见面;另一方面,他又在维护上流社会及整个家族的面子,在埃伦离婚一事上努力劝说,这样看来,他还是挺珍惜他的身份的。然而,当他发现自己的未婚妻梅不像大家所了解的那样落落大方、贤惠、善良(因为这些是做给上流社会的人看的,她做人做事太过于表面化,很虚伪,所以让人很反感)时,纽兰的女性意识开始萌发。他在与整个家族及整个上流社会作斗争,可在整个男权主义主导的社会中,女性意识终究还是会败给男性思想。

综上所述,小说中的三位主人公在三角恋感情的纠纷中,无论反抗还是挣扎,或是维护他们,都最终无法跟传统告别,只能在真实的想象力中“思念”那个遥远的爱人。由于强大的社会传统制度制约,他们不得不选择成全时代而辜负自己。小说中的纽兰兼备男女两性的人物特征,一方面,他支持女性人格上的崛起;另一方面,他又维护上流社会中的男权意识。女性主义意识和男权主义精神的并存,即双性同体在纽兰的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猜你喜欢
埃伦纽兰上流社会
幸福有时候就是一步之遥
艺术收藏是进入上流社会的通行证
康飞多
日本“上流社会男性”什么样?
浅析《纯真年代》的爱情悲剧
一个医生的生与死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双重性格
——小说《纯真年代》纽兰·阿切尔形象再解读
基于评价理论的《纯真年代》中埃伦的话语分析与人物形象建构
上流社会的请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