莉丽·布里斯科和她的画布:《到灯塔去》中莉丽人物形象及女性意识

2022-02-13 00:25王瑞
青年文学家 2022年33期
关键词:到灯塔去拉姆齐两性

王瑞

《到灯塔去》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自传体小说。伍尔夫认为现代社会并非是绝对的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男女两性因素在社会中应该相互依存,由此提出建立两性和谐的文学创作模式。为了引起读者的共鸣,充分唤醒更多人对女性意识的认可,本文对小说中莉丽的人物形象及女性意识进行了深入分析。在这部小说中,莉丽·布里斯科是一位藝术家,也是一位清醒独立的女性。她具有超前的觉悟思想,不仅融合了男性的强大力量,还始终正视着自己作为女性的理性情感,最终构建出了艺术的画作。本文对莉丽·布里斯科所表现出的女性意识进行了全新的解读,以期有效地传达该小说中所展示的内在含义。

弗吉尼亚·伍尔夫来自英国,是著名的女作家、文学批评家、意识流小说大师,也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的一生富有传奇性和悲剧色彩,从而构建了她的独立思想和女权意识,她是坚定的现代主义者,始终强调女性主义的利益。在20世纪初,弗吉尼亚·伍尔夫就将自己的小说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具有独特的意识流风格。她认为,女性与男性相比,虽然在生理结构上有所不同,但女性并非是弱势群体,她们天生就富有创造力,有着独特的处境。而女性作家一直处于旋涡的中心,男性对其的批判从未停止。她们如果无法摆脱这种歧视的状况,那么真实的自我将永远无法得到释放。在《到灯塔去》这本小说中,伍尔夫就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完美地诠释出来,从书中可以领略到她对女性权利的一些独到见解。作者以自身为原型塑造了莉丽这一角色,作为一名画家,莉丽虽然有着独立的思想意识,却在当下时代显得格格不入,饱受其他人歧视和质疑。尽管如此,她却始终没有被左右,最终摆脱了两位男权和女权的代表形象—拉姆齐先生和拉姆齐夫人的双重桎梏,创作出了完整的画作,抵达了心中的这座灯塔,从而实现了精神独立和自我价值。

一、《到灯塔去》内容简介及写作动机

(一)内容简介

作为意识流小说代表,《到灯塔去》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写作技巧。作者精巧的结构安排,细致入微的人物内心和环境描写,推动了作者心中的方向。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着拉姆齐一家人和他们的客人都有一个去灯塔的愿望,却因为各种因素受到了阻碍,从而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在经历了时光飞逝、岁月变迁之后,拉姆齐先生为了实现愿望,选择了乘船出海,最终抵达了这座灯塔。在拉姆齐一家完成了愿望,带着这份对于往昔的回忆到达灯塔后,小说给予了人们深刻的回味和感慨,余韵悠长,且将艺术气息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本著作中,没有过于跌宕起伏的情节,但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丰富描写,潜意识中思想感情的情感描述,场景环境的多样变化都赋予了深深的情感,牵动着读者的内心,在思想与精神上都形成了一定的波动,使读者完全融入了作者的笔触当中。

(二)写作动机

通过研究伍尔夫的小说和她个人经历之间的关系,不难看出她的小说通常充满了对过去经历及其对当前环境的持续影响的潜在反思。通过对伍尔夫小说的深入阅读,我们会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伍尔夫描绘的主题。对于伍尔夫来说,她对无意识的概念并不陌生,写作似乎是重新审视心理生活的情感碎片的最自然的方式。在纸和笔之间,这种创造性而又宣泄性的写作实践,将过去的记忆与潜意识的直觉冲动充分融合。在这融合的过程中,小说预期的情节和作者本身的经历无形中产生了一种不可分离的张力。伍尔夫母亲的离去,加之同父异母的姐姐(替代母亲形象)的离去对伍尔夫的打击很大,《到灯塔去》就是在这种紧张气氛中孕育出来的一部作品。伍尔夫通过情感的共鸣塑造了《到灯塔去》中一系列心理活动高度复杂的人物。

二、莉丽·布里斯科和她的画布:《到灯塔去》中莉丽人物形象

(一)“房间里的恶魔”—与时代女性的格格不入

在小说中,莉丽·布里斯科的形象通过多重视角进行描写。例如,从小说中其他人物的角度分析,在男权社会中,拉姆齐夫人被视为“房间里的天使”,而莉丽却被视为“恶魔”。莉丽不够漂亮,且行为举止不受人理解,这一不合常规的形象与完美的女性形象—拉姆齐夫人背道而驰,给当时的社会带来极大的冲击。

如表1所示,首先,在外貌上,拉姆齐夫人可以说是非常完美出众,“像希腊雕塑一样体态优美、身材挺直,眼珠碧蓝”,而莉丽过于普通的外貌可以说与其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其次,就是莉丽在婚姻观上与拉姆齐夫人的想法背道而驰。她认为自己是不婚主义者,自由主义者。最开始的莉丽的女性观认为,女性会因为家庭而丧失自我,并因此而失去自我价值,整个人充满着束缚感,从而非常不理解拉姆齐夫人对婚姻的态度,使自身对婚姻感到非常恐惧。再次,莉丽的梦想是成为一位优秀的画家,她一直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尽管处于维多利亚时期,艺术并不是由女性主导的,塔斯莱先生及拉姆齐夫人会经常嘲笑她的作品,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受到打击,而是一直坚定地选择了艺术职业,选择与男权社会抗争,追求自我价值。最后,莉丽并没有以传统女性的道德标准来束缚自己,她没有兴趣照顾男性、讨好男性,甚至不想同他们交流。在她看来,女性与男性之间的地位是相同的、平等的。

(二)“双性同体”—冲破两性隔阂的新女性

在人物形象上,莉丽是一个局促、自我、渺小,但温暖、敏感、充满善意的人。她知道自己的魅力不如别人,但她并不苛求融入外界;她爱画画,纵使她被不断打击女人不能画画,即便怀疑,她也从不改变自己;她爱拉姆齐夫人,但她从未盲目听信于她;对拉姆齐夫人希望她成家的心愿,她只是默默放在心里,并不觉得是一种强求或是桎梏,或许她反而充满感激,与此同时,更热烈地爱慕着拉姆齐夫人。莉丽身上满是可爱的矛盾,亲切而真实。莉丽的梦想是成为一位画家,她对艺术有着很大的憧憬,一直执着于此,与当时社会的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尤其她还处于大龄未婚阶段,足以证明,莉丽当时的处境何其艰难。这位女性尽管经历了自我怀疑,却仍然在不断探索中寻找自我价值,最终彻底觉醒,并没有像拉姆齐夫人一样,陷入女权极端主义中。同时,她还客观地认识到独属于男性的气质,最终完成了属于她的画作,也填补了她内心的空缺。莉丽身上兼具两性的气质,伍尔夫通过刻画这一女性角色,来为人们展现两性之间的美好。

三、《到灯塔去》中莉丽的女性意识:以莉丽的画布为引

方英在对《到灯塔去》中的性别与空间进行解读时认为“《到灯塔去》中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被莉丽的画布巧妙而强烈的折射出来”(方英《对立,越界与重构—〈到灯塔去〉中的性別与空间》)。本文也赞同这一说法,莉丽认为,她作品中的三角形就如同一个家庭中的丈夫、妻子和孩子。在这个三角结构中,妻子的作用就是将孩子与丈夫紧密结合起来,是必不可缺的支撑部分。王红丽也认为“莉丽一直强调着在家庭中女性的重要性,在画中,她将‘树化作女性”(王红丽《塔之惑—〈到灯塔去〉的象征主义研究》)。在莉丽眼中,女性如树木一样茂盛,无私,充满着活力,就如女性在家庭中的奉献一样。因此,在莉丽的画中,她将树木放在了中心,暗示了在她心中女性的重要性。另外,莉丽也将自己比作树,用来抗拒婚姻,同样可以体现出在她心中树的重要性,以及她自身强大的女性主义意识。当莉丽对两性间的关系产生顿悟后,决定了她绘画的最后一笔。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莉丽的女性意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体来说为“对父权专制的批评”“对女性气质的觉悟”“对两性平等的追求”三个层次(如表2所示)。

(一)对父权专制的批评

莉丽起初是非常欣赏拉姆齐夫人的,曾认同她的魅力;但莉丽经过十年后重新审视这位拉姆齐夫人,却对其产生了强烈的不满。拉姆齐夫人刻在骨子里的女性道德导致了她的自我牺牲,换来的却是以她丈夫为代表的这类男性的嚣张,使他们受到了纵容变得自私自利。对那些逆来顺受的女性,莉丽也进行了谴责。如易晓明所述,“正是因为女性将自身处于了低下的地位,没有重视自我价值,没有向命运抗争,才导致了男权至上这一悲剧”(易晓明《伍尔夫〈到灯塔去〉的性别解读》)。

(二)对女性气质的觉悟

起初,莉丽并没有将两性原则彻底融合:首先,莉丽作为艺术家,其男性特征过于明显,尤其在创作当中她对色彩方面十分尊重。她认为,不能够随意地篡改色彩,否则会不够真诚。莉丽在创作中的一丝不苟正如拉姆齐先生对哲学问题的钻研一样。其次,莉丽在评价拉姆齐夫妇时,也能够体现出自身的矛盾感,使两种原则处于极其不平衡状态。直到四十四岁时,莉丽仍旧没有创作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而这也恰恰体现出她对男性原则和女性原则上的认同处于不平衡状态,没有将其彻底融合,从而无法使自身渐入佳境。在小说中,莉丽从一开始一直作为次要角色出现,而在第三部分中,逐渐成为主要角色。作者通过对这位两性原则不平衡的女性角色的描写,使整部小说得到升华。在十年后,拉姆齐先生所代表的男性原则出现了改变,莉丽目睹了他从冷漠转变为热情,从专横转变为亲切的过程,这也证明他在思想上发生了转变,对女性逐渐肯定,这也使莉丽顿时觉悟,开始重新诠释女性意识。

(三)对两性平等的追求

在小说中,莉丽曾一度陷入痛苦的境地,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但当她在拉姆齐夫妇一家人抵达灯塔之际,才彻底领悟到女性主义的内涵,并在她的画中完成了关键性的一笔。这一笔,让她看清了事实的真相,也完成了自身的宿命,最终打破了男女之间的对立,使自身超越了性别,达到了两性和谐的境界,成了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莉丽·布里斯科这一角色的刻画,将自己内心对女性主义的渴望展现得淋漓尽致。由于男权社会的压迫,使得女性的意识受到根深蒂固的影响,让莉丽也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的状态,但最终她意识到在男权社会中,自身的女性气质始终是不可替代的,具有宝贵的价值,而真正的艺术也并不需要将性别对立,想要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需要使两性之间达到和谐、平衡的状态才可以。莉丽本身是作为一个女性主义形象而存在,这也代表了作者自身的思想,但她为了两性和谐这种社会模式而付出了一生来不断探索。

在小说中,作者伍尔夫以自身为原型,创作了莉丽·布里斯科这一位颇具代表性的新女性形象。可以说,作者将自己一生的理想和信念都融入了莉丽的成长过程当中。因处于男权社会当中,女性的思想和灵魂都受到了禁锢,这让莉丽不止一次陷入了困惑阶段,对女性意识的认知也一直处于反抗阶段,最终她认识到了女性的价值所在。莉丽曾是一名强烈的女性主义者,但她最终顿悟了艺术的真谛,只有两性和谐平衡才能创造出最高境界的艺术作品。莉丽终其一生所追求的是相对独立的女性,能够与男性和平共处且不依附于他们,这也是作者本人的愿望。作者在小说中对女性形象进行了大量描写,只为使更多女性能够打破束缚,寻找个人价值,拥有正确的女性意识。

猜你喜欢
到灯塔去拉姆齐两性
《到灯塔去》中拉姆齐夫人形象分析
论伍尔夫小说《到灯塔去》中的精神隐喻
受控两性分枝过程
英语翻译作品在我国传播与接受的成功原因探析
《到灯塔去》来洞见回忆的再现
浅析伍尔芙小说中的两性关系
论《紫色》中的两性和谐
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性质、合成与应用研究进展
DADMAC-AA两性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
大厨戈登·拉姆齐教你做牛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