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立春又叫“大春”

2022-02-14 21:46徐永珍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春牛立春

徐永珍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一个节气。立春,在我国民间又有“打春”之说。追根溯源,这一俗称来自一种流传甚广的民俗活动——打春牛。打春牛又叫“打土牛”“鞭春牛”“鞭土牛”“鞭春”“打春”等。

据传说,“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立春这一天,上自宫廷,下至民间,通常要举行迎接芒神和春牛的一系列活动。皇帝要参加把皇宫门前立的泥塑春牛打碎等活动,以此祈求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史书上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这一天,人们要把它当节日来度过,要格外隆重地庆祝一番。《京都风俗志》中曾记载:宫前“东设芒神,西设春牛。”礼毕散场之后,“众役打樊,故谓之‘打春’”。人们纷纷把打碎的泥塑春牛碎片拾回家,视之为吉祥的象征。这里说的芒神,就是春神,主宰一年的农事。立春这一天,庙会上在卖黄历的同时连带着卖春牛图,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春神和春牛都是一年的保佑者。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芒神和春牛“从午门中门人,至乾清门、慈宁门恭进,内监各接奏,礼毕皆退”。彩牛绘身,鞭炮齐鸣,还有人装扮成春官在道前相迎,接芒神,打春牛。这一别开生面迎接“打春”的传统仪式到后来稍有变动,就是把芒神和春牛由设于宫前,改为设在郊外。明崇祯年间印制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专门对春场的记载:“东直门外五里,为春场。场内春亭,万历癸已,府尹谢杰建也。故事,先春一日,大京兆迎春,旗帜先导,次田家乐,次勾芒神亭,次春牛台,次县正左、耆老、京师儒。府上下衙役皆骑,丞尹舆。官皆衣朱簪花迎春,自场入于府。是日,塑小牛芒神,以京兆生舁(抬之意)入朝,进皇上春,进中宫春,进皇子春。毕,百官朝服贺。立春候,府县官吏公服,礼勾芒,各以彩杖鞭牛者三,劝耕也。”在东直门外,专门设立了放置芒神和春牛的春场。不过,在京城,所有的仪式照旧还是由宫廷来组织完成,有普天同庆、官民同乐的意思。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打春》里说:“打春即立春,在正月者居多。立春先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由此可见,清代举行的“打春”仪式和之前一哄而上的“众役打樊”,拾取春牛碎片回家以求吉祥的情景已经有所不同,而是将春牛从午门抬入宫内,百官朝服,彩杖鞭牛,把热闹的场面推向更加壮观的高潮。

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人们渴望春种秋收,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我国自古就流传着“一年之计在于春”的谚语,所以人们对“立春”这个节气十分重視,而“打春”这一习俗正好表明人们对年年丰收的渴望。久而久之,这一习俗在民间得以普遍流传。如今,“打春”的壮观场面虽早已销声匿迹,但人们牢牢记住了“打春”即是“立春”的说法。

(摘自《老人春秋》)

猜你喜欢
春牛立春
闹春牛
“立春”知识大比拼
常忆故乡打春牛
插秧
立春
春日物语
“打春”打的是什么
源远流长的打春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