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阅读教学探究

2022-02-14 06:58杨义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4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情境文章

杨义军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第四中学 甘肃陇南 742300)

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为重要,成功的阅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思维能力得到大大提升,提升道德素养,使个性得到稳定发展,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阅读让人徜徉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去认识世界,更好地获得审美体验,收获美感,阅读教学是学生与文字之间交流的过程。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地完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全面发展。

一、初中语文课堂有效阅读教学价值分析

初中生是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时期,高效的语文课堂阅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们的思维能力,阅读教学能够塑造人的身心发展,因此需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喜欢上阅读,帮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就必须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做好语文阅读教学工作。学生通过阅读可以积累丰富的语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为今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阅读教学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初中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在此显得有关重要,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在阅读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初中时期的阅读教学有现代文阅读以及古诗文阅读教学等,这类阅读教学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累积更多的人文知识,增加自身的语文素养。

二、初中语文课堂有效阅读教学策略

(一)教师发挥示范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尤为重要,引导学生去学会自主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发挥其榜样作用,带着学生去读,也可以进行师生共读。在讲授一篇文章时,我们老师应为学生创造合适的语言情境,以自己的强烈情感来带动学生。让学生体会到文本的情感,提高审美能力,增加体会美的感受。因此,在教学中,面对一些优美作品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应有感情地范读课文。在学生朗读时,教师需要及时跟进学生朗读的情况,接着教师进行范读,对学生提出听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感受课文中呈现出来的画面,给他们带来直观感受;优秀古诗文中的语句都比较优美,值得我们细细品味,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教师在此过程中应积极地去引导,去带动学生感化学生,激发学生阅读的动力。

(二)创设情境

语文阅读的过程,就是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碰撞的过程,教师应该努力地设计好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真正地品味文章中的内涵,达到情感上的交流,增加自身的情感体验。创设情境可以引发学生情感思考。在某一程度上,达到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增加对生活的思考,更好地理解作者文章所传递的思想内涵以及人生意义。在实际的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交流与合作的机会,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之间的不同差异,可以根据难易程度来确定教学目标。设置开放式的教学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地主动思考。在创造课堂情境中,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他们的需求,通过有效的方式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室一定要带动课堂的气氛,增加课堂的感染力,创建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鼓励学生们学会发现自身的闪光点。针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为学生们解决,不同的学生有不同思维问题,语文老师一定要重视起来,不能忽视每一个学生,只有老师重视了,学生们才会提高对语文阅读的重视。通过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的简历,还有视频、图片等更能够引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去阅读其作品,例如通过科学故事与历史故事等大大激发学生们的阅读积极性。要学会创造情境,在学生的脑海中,插上想象的翅膀。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新课讲授的过程中。阅读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初中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形成发展中,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时进行丰富的想象,在阅读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来创造合适的情境,能够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文章的情感。通过多媒体技术,通过视觉听觉的形式对建设情境有很大的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去分析体会文章中的人物、语言以及人物心理变化等。例如在教学《藤野先生》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推想鲁迅观看与日俄战争有关的片子时,一群人说“万岁”时候的情境,再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试图分析鲁迅当时的心情。让学生能身临其境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如果你是作者遇到这种事情,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引导学生思考,在鲁迅与藤野先生道别时,先生拿出照片送给鲁迅留念时,鲁迅的心情又是怎样的。通过创造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思考,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教学兴趣。

(三)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要想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是大家认可的古训,从某一种程度上来说它的核心要义是与其帮助他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不如教给他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其中,“鱼”指具体的内容与目标,“渔”则指达成目标的理念、方法与过程,让学生学会学,更要乐于学,也就是既要授人以渔,还要导人乐渔。首先,应学会利用工具书。工具书的作用很大,要督促学生会使用工具书,使用工具书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提示查阅的要求与技巧,学生们进行查阅,主动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这样学生们收获的比老师讲解的多得多,学生们记得更深,学生们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自己去主动阅读学习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多,慢慢地爱阅读的兴趣就会随之提高,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组织活动中,可以结合自己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学会查阅资料克服自己不懂的难题,理解阅读相关内容,在这个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深入文章,尝试主动去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素养。在阅读中不仅动脑还要动手,对于阅读过程中的一些见解与思考,如果不动笔墨,很快就被遗忘,这就需要学生们及时动笔,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对文章中的优美句子、一些有用的资料等进行标记,养成随时记录的好习惯。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契诃(hē)夫的《变色龙》中精辟的言论;高尔基的《童年》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话语;余秋雨《秋》中优美的语段等都值得我们去揣摩与品位,这样学生们的语言写作能力就会不断地增强,到写作时就会信手拈来,阅读不再是学生们的学习短板。

(四)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针对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好奇心都比较强,都非常具有个性。传统的阅读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与学生们的心理需求,如果依旧延续传统的方式,只会让学生产生抵触的心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无法去感受到阅读中的魅力。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结合他们的学习特点,完善阅读教学方式。设计出更多的教学方法,通过结合多媒体信息技术,不断地创新文本展现的形式。多种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拓展阅读教学的方式,比如除了没默读以外,还可以进行朗读、跟读以及共读的形式,或者是小组合作,还有图书漂流瓶,积极地进行阅读教学活动,不断地探索与挖掘文本的内涵,将阅读材料与日常生活积极地联系起来,阅读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够更加丰富学生们的感官,增加他们的阅读感受。比如阅读教学中。有关家犬动物这样的阅读课文,教师可以积极地与学生展开讨论,比如你家里的猫是什么样子的?它有什么样的特点等,这样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寻找阅读中的一些共鸣。

(五)合理安排教学活动

针对初中生来说学习的压力会逐渐增大,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少,针对此情况,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时间来合理地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了解文章的内容。多看看一些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学生对于阅读的重视。提高对阅读教学的理解。帮助学生更好地提高文章阅读能力。可以成立阅读小组。进行小组活动。开展“读书交流会”“学生展示评比”等丰富的活动,积极地让学生参与,体会到活动的意义。例如综合性学习活动《我的语文生活》《我们的互联网时代》等鼓励学生自己去检查与反思自己的阅读情况,真正地为学生考虑,让学生喜欢上阅读,主动去阅读,让阅读深入人心,不断地促进阅读教学的良好发展。结合名著,融入实践活动中,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六)鼓励质疑

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就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有问题才能够激发思维。因此,所有的创新都是在疑问中所探索出来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启发学生学会质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不懂就问,培养学生的质疑习惯。在课堂阅读教学中,加强师生互动,有效协调完成教育活动,教师只有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他们的思维活跃能力以及敢于质疑的勇气。部分学生在阅读方面不太擅长如何去学习,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目标不太明确,无法产生积极性,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不断地去感化学生,通过教育视频以及教育类的文章进行宣传教育,让学生能够打心底去接受这些传达的精神,激发学生问“问题”的欲望。如在教学《驿路梨花》《孔乙己》等故事情节较强的文章时,引导学生主动去分析文章结构,去发现文章人物的鲜明特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告诉他们要勇敢,有困难积极找老师解决,教师也要多与学生沟通,敞开心扉,走进学生心里,积极为他们分析产生的一些矛盾性问题,打破思维定式,突破固执思想。教师要做好一个引导者,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反馈,使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对自己的自信。多多激励学生,让学生们产生兴趣。例如,教学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一文时拓展提问,现今社会怎样才能做到敬业并且乐业?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聚散思维,重视思维的发散性与创造性,培养学生爱动脑爱思考的好习惯,全面地为学生考虑。

(七)拓展课外阅读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阶段。必须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积累的好习惯,提高阅读人文素养。因此。语文教师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内阅读,增加。拓展课外阅读,课外读物也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名人名著的认识。增强自己的语文素养。比如在阅读《鲁滨逊漂流记》后,让学生感悟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中遇到困难不要怕,勇敢的地去面对,积极应对。面对生活积极乐观,灵活地的思考问题,从黑暗中寻找光亮,就像鲁滨逊一样虽然身陷荒岛,却没有放弃,充分利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修建房屋、种植农作物、养殖动物等,后来他在荒岛上救了一名土著,给他起名“星期五”,一下子就把他变成了自己的奴隶。当发现有野人的时候,一开始他慌了手脚,但他凭借着自己的勇敢与聪明的头脑,和“星期五”并肩作战,一起击败了野人。全书最精彩、最令人难忘的是鲁滨逊在荒岛上的经历,学生通过课外读物中进行摘抄记录与思考,与同学们进行分享交流,在这一过程中,锻炼了学生们的语言表达都能能力,提高了对知识只是的理解,还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也能够与作者进行共鸣,学习到正确的价值观,并激发学生们的阅读兴趣。

结语

教育行业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地全面地对阅读教学内容理解透彻,不断地完善策略来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核心素养,促进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情境文章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