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

2022-02-14 09:16叶莲珠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中考核心作业

叶莲珠

(安溪县凤城中学 福建泉州 362400)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细化为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核心素养,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要求。新课标指出:英语课程围绕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个方面阐释了核心素养内涵。基于此,教师对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有了更明确、具体的依据,中考的命题从考查知识点转向考查学科素养。

然而,传统课堂依然以追求碎片化知识点为教学目标,教师和学生对“课改”的反应大多存在着误区,认为“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矛盾的两个个体。因此,课堂依然以追求碎片化知识点为目标。此外,教师更关注自己的“教”,大部分学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缺乏学习内动力,因此,课堂上“假性学习”的现象普遍存在。

在此情形下,笔者不禁思考如何改变“假性学习”的课堂。诚然,知识是不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变知识的传输模式:从传递知识的教学转向建构知识、迁移应用知识的教学,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这块土壤里落地扎根,让追求核心素养的教学和追求碎片化知识的教学不会变成矛盾的两个部分。因此,探索适切的教学模式已然成为新时代教师的科研使命[1]。

一、改变“三观”——学生观、课堂观、教学观

1.改变学生观,达成价值共识

新课改下,“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所需要的老师,应以“培育全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以培养核心素养作为自己的目标,唤醒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做学生学习的设计者、指引者、评价者,并引领学生从被动学习者向自主学习的设计者、指引者、评价者转变,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提问。此外,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学生的良好发展就是老师的价值所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引导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尽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达自我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这样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得以暴露,教师才能基于问题,引领学生进入深度学习。

2.研究新课标,正解学科核心素养

教师应明确以核心素养为主线的教学不是排斥知识,固化学习知识的方式,它是知识从知识点走向结构化,再走向核心素养的过程。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因此,追求核心素养的教学,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而且还需要充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组建学习型教师团队,基于团队的力量解决教学问题,做反思型实践者

以备课组为单位,立足常规,在共同的愿景、相似的问题的驱动下,实行扁平化管理,人人学习积极改变,人人贡献智慧,展示分享成果,以常态化的主题式备课组活动、主题课研讨为抓手,推动校本教研的实效性。这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做案例分析。基本模式可以如下:主讲教师及其备课组团队备课,主讲教师第一次上课后说课、分析案例,专家点评,备课团队反思、整改教案;主讲教师第二次上课,备课团队再次总结反思,再次整改教案,编辑案例集,分享成果。通过这个模式,引领教师对课堂进行深层反思。

4.创新“学”与“教”的模式

其实,我们的课堂“变”不了的主要原因是缺模式,当然也不能模式化。梁峰校长(原天津市普育学校校长)提出三级建模:一校一模,一科多模,一模多法。课堂上,老师的“教”应教到点子上——教不会的学生,教学生不会的;做到教有法,课堂有模式。

二、探索适切的课堂模式,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1.研读“三篇教材”,做足“备课”

研读课标与教材篇、生活篇、学生篇,细化课程目标,依据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大块结构(语言知识、文化意识、学习能力、思维品质),以单元设计为切入点,课次目标依从单元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以教材作为主要资源,基于学情和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增补适当的课外资源,与教材资源进行整合、建构[2]。

2.改变教与学的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所培养的人才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应发挥主动性,依据课堂实际教学活动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做出抉择并进行适当调整。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成为教育改革的主动、自觉的创造者,帮助学生从“被动学习”的状态向“主动学习”的状态转变。

(1)探索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新模式。综观初中仁爱英语教材的编写模式与教材结构(共六册,每册分为四单元,单元编写体系主要是“语言项目+话题+功能+任务”),每个单元下有3个子话题,每个子话题对应1个主题意义探究任务,每个主题意义皆承载着核心素养。因此,主题意义探究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是培养和落实核心素养的有力抓手,实际操作要素如下:

①围绕主题意义,确定单元核心任务,将核心任务分解为各话题的主题意义探究子任务,不同的子任务将采取不同的教与学的方式。

②围绕知识与技能目标,设计听说课、阅读课与写作课等不同课型的学习活动。

③以整合性输出任务作为学生实现核心素养四个方面融合发展的落脚点。

(2)单元整合,设计教与学的活动。转变传统的以追求碎片化知识点为目标的教学方式。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单元主题意义,在获取和整合主题意义相关信息及发展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的过程中,提升规划单元学习内容、反思及评价学习效果等学习能力,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相互关联的单元学习活动,发展学生就主题意义进行整合表达的能力,这是单元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3)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单元教学之初,教师就应明确告诉学生本单元的整合性输出任务是什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根据输出任务安排自己的计划,以及关注为了完成输出任务所需要的本单元的关键语言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性和实效性。这样老师把书本知识以单元为单位,切割成为一块块的小拼图,再带着学生一起拼装,当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明白了为什么而学,便具备了学习内动力,这是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发生的基石。基于此,教师只要设计适切的合作学习任务,合理划分学习小组,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训练学生就主题意义进行整合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发问的学习思维,以便于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引导就相关主题进行举一反三的深度学习。这样教师和学生就能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互补互助,协调发展。

三、对接中考,分解中考题型为具体的学习技能

目前,中考检测的内容主要包括:听力,在具体的语境与情景中去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与技能;阅读理解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此评价内容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接的。

我们时刻关注着中考的题型内容、考查的知识点,却忽略了中考题型所蕴藏的语言学习方法,殊不知,中考的每一类题型都是语言习得的绝佳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中考题型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技巧分解为听、说、读、写的各项微技能,并把提升各项微技能作为听说课、阅读课与写作课的学习目标,贯穿于语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上各项微技能的训练,解中考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且看以下的课堂实例:

曾观摩过一堂听说课,老师为了给学生的说提供思维工具,老师提供句式,让学生看图造句,说出一个完整的句子。这种思维工具与中考题型“遣词造句”的解题方法相吻合,解决了口语课不知该说什么、怎么表达的困惑,训练学生形成有理、有据、有逻辑的表达方式。

无独有偶,在另一堂听说展示课上,老师也深谙听说测试的解题技巧,善于搭建听说脚手架,除了培养学生中考听说考试的应试能力,还培养了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听之前,老师展示文本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去描述,预测在此情境下的故事进展和结果,让学生带着猜想和好奇心进行有意注意的听力,实现高效的听力环节。在学生猜想故事情节时,老师为学生搭建了逻辑表达的脚手架,解决了学生难以开口的问题。最后,也是最为出彩的环节,老师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真实问题,学生为了解决问题必须对所听的文本进行回顾、复现与转述,这与高考听说考试的应试要求想吻合。

这一教学策略在一堂写作课上也得到了很好诠释。在听说课、阅读课,写作课的基础上,老师带着学生从拟大纲开始,把文章的轮廓画清晰,然后引导学生把前两节课学过的短语、有用表达法、重点句型以一定的顺序整合运用于写作中,必要时引导学生去搜寻写作素材。学生梳理相关素材,理顺材料之间的逻辑顺序,然后拟大纲开始书写作文。学生写作完成后,老师从完成任务的学生中随机抽取,让学生上展示台展示作文,请其他同学朗读作文,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并分析评价的依据,培养学生有理有据地进行互相评价的思维习惯。通过这堂写作课,学生们巩固了语言知识与技能,学会了对旧知识的检索、应用,学会了写作的基本步骤,提升了学习能力,训练了有理有据的互相评价能力,助力批判性思维的形成[3]。

四、优化作业设计,落地“双减”政策

作业是对学习目标是否实现的进一步诊断,同时也是孩子对课堂所习得的知识与方法的运用与迁移的场域,是学习内化的过程。完成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是进行知识迁移运用的最实用的方式,学生通过作业练习来进一步巩固和复习所学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批改作业来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从中剖析学生学习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再基于此,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巩固内容的合理调整。绝大部分教师和学生几乎每天都要接触作业,而且做作业、改作业也花费了学生、教师的大量时间,甚至时间总量上不亚于教学时间。作业也往往会成为学生喜不喜欢一门学科、喜不喜欢一位教师的重要依据[4]。

由于社会、家长无法每天走进学校和课堂去了解学校教育的全貌和过程,所以,作业又成为社会、家长直接接触和了解学校教育的重要“名片”,社会和家长通过作业的情况间接地推测和反观学校的教育价值导向和教育质量。作业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导致连锁反应,不仅影响教学效果,而且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不良影响。作业设计与实施的质量,不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而且还是衡量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更是学生减负的抓手。

对于学生的作业进行科学的布置和评价,能使学生感受完成作业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能起到激励和教育学生的作用,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其学习效率。

“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实践性、拓展性、创新性。

作业操作系统:布置、批改、讲评、个别辅导、错题汇本。

我认为最具设计感、创新性的英语作业非作文莫属。在过去的一学年里,我依据单元主题,并与话题同步,设计作文题目,每个话题一节写作课,必要时补充相关主题的阅读材料。在写作课上,学生在整合、应用所学中巩固、提升所学。学年结束后,通过晒作文本、投票选取优秀作文——每话题各两篇进行英语同步作文的汇编,对入选的作者给予适当奖励,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5]。

结语

综上所述,课标是课程实施的目标;中考的考察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导向;中考题型是检测课程目标是否落实的评价量规。每一类题型的解题技巧与解题思路就是达成目标的一个个脚手架和工具,课堂就是老师搭建脚手架、引领学生使用工具完成学习目标的场域。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更新理念,把培养应试能力作为培养核心素养的硬核,将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上的落实作为打通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两端的路径,立德树人,砥砺前行。

猜你喜欢
中考核心作业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因式分解中考都考啥
伴你走进“旋转”中考园
中考“三数”大扫描
作业
我想要自由
核心价值观 要害在核心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