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
——以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为例

2022-02-14 09:16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家国情怀英语教学

李 莉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美加分校 湖北武汉 430000)

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一种情愫。而在英语教学中,它可能隐藏在教材中的某一个章节或者某一小段的文字中,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去探索。

一、家国情怀的含义

从古至今,人们的心中都怀揣着家国情怀,最初来源于士大夫们的人文信仰和精神,是古时文人的一种自我情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家国情怀不单单是文化人的一种体现,其影响力开始慢慢下沉,具有积极正向的引导作用。当下的家国情怀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下的一种精神信仰,是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融的一种情感。正所谓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爱,“大家”由“小家”组成,每一个“小家”的发展关系到“大家”的发展,而“大家”坚固的根基为“小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简而言之,家国情怀的本质就是爱国主义精神[1]。

二、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重要意义

1.人文教育的关键部分

2014年3月我国颁布了《完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导开展以家国情怀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纲要》中主要针对中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提出了要求,要增强中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责任感,培养中学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自尊、有自信的青少年。近年来,在新课程的标准中将“家国情怀”作为课程的核心价值观,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的教育,不仅是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传统历史文化,也是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2.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善,当下人们生活在一个比较和平的年代,但是我们其实正处于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国家与国家之间,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等等依然存在,而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共同努力,这就需要当下的人们要具备真正的爱国精神。爱国精神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的。中学生正处于各个方面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精神能够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他们随时保持警惕,拥有一颗积极的心态,不断督促自己更加努力地学习和进取,为建设一个更好的国家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

3.增强德育教育工作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所谓教书育人,不仅仅是教给学生文化知识,还需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一直以来,德育教育都是一门必须课,小学、中学都不例外。在中学进行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中学生具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对某一个事件或者问题会有自己的处理方式,而处理方式是否正确则取决于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德育教育是十分关键和重要的。家国情怀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渗透教育,有助于德育教育的开展[2]。

4.让学生理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一直以来,家国情怀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相通的,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如果只是单纯地给学生讲什么是核心价值观,应该树立怎样的核心价值观,一般而言,学生很难听懂,但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爱国情怀教育,通过举例、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也能够知道什么是爱国情怀,什么是核心价值观。

三、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现状

1.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西方文化也开始渗入我国,并发生了碰撞。而当下很多青少年,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对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了解很少,甚至会错误地认为我国的传统文化理念已经不适合现在的发展。我们现在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中国的传统节日受到重视的程度越来越低,像重阳节、中秋节、端午节,节日的氛围越来越淡,而西方的圣诞节、情人节却开始深入中国,并得到人们的追捧。所以,当下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对于很多传统文化没有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就很难拥有真正意义上的家国情怀。

2.内容单一

我们国家地大物博,历史悠久,有着很多优秀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等。因此,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需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家。但是我们会发现,除了语文、历史、地理、政治等相关教材有关于这些方面的知识以外,市面上的相关知识比较少,书籍的内容也比较枯燥,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尤其是地方性的知识更少,而且准确率也比较低,经不起考究。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他们在选择书籍时,除了选择书籍的知识内容外,还会注重书籍的编排、印刷等等方面,内容丰富、编排优美的书籍更容易得到学生的喜爱,反之则会摒弃。

3.教育方式固化

虽然很多学校都很注重家国情怀的教育,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方式却很单一固定,基本都是照本宣科或者是按照以前的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在教师看来,这是一门“闲课”,可有可无,认为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都能够感受到,而学生感觉教师讲的内容都知道,也不会认真听见。教师和学生都忽略了家国情怀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尊老爱幼、维护国家尊严、了解历史等等这些都属于家国情怀的一部分,都需要进行实践,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进行实践,教师有时候只是告诉学生有这一项实践作业,但是并没有强制要求。久而久之,学生没有亲身去了解和感知,家国情怀也就开始淡化了。

4.教育滞后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将学生的成绩看得比较重,尤其是在面临中考和高考的时候,很容易将德育教育抛弃。而且在教学任务紧张的时候,德育课程就会为主科“让路”,因此像家国情怀一类的德育教育内容就会被搁浅。

四、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

1.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就需要从我国的文化、政治、经济等多方面进行教育,而且要从古代文化开始,正所谓“追本溯源”。学生只有了解了历史,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家国情怀,为什么要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精神。英语其实和我们的语文学科一样,都是语言类的科目,涉及的知识都比较广泛,只是语文涉及的文化知识是我国的文化,而英语更多的是涉及的西方文化。因此在每一节英语课开始时,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对话环节,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传统文化,或者是历史上的今天发生的事情。这个方式可以缓解上课前的紧张气氛,对于很多中学生而言,他们都很怕开口说英语,因为他们认为自己说不好,也不想说,所以对于上英语课都有一种紧张心理,而上课前的师生对话与课文内容无关,学生可以感受不一样的上课氛围,学生也就更容易融入接下来的课堂学习中。同时这个方式还能够让学生去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3]。

在设置对话环节时,教师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因为中学生不仅主观意识强,而且还叛逆,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采用被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选择,教师进行配合,学生更愿意完成这个对话环节。教师可以一个月或者一周确定一个主题,在对话的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可能会说错句型或者短语,在这个时候,教师不能立刻指出,而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自然地带出来,避免学生产生抵抗情绪。而在对话时所出现的家国情怀问题,教师就可以进行一些强调。比如,在进行关于重阳节的对话时:A:How the Chung Yeung Festival is to be paid?B: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began to be observed in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A:“What are the customs of 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 B:“In ancient time,people used to climb mountains on this day.”在这里提到了重阳节的起源,教师就可以根据这一点,让学生展开来说,让学生慢慢地对重阳节进行深入了解。教师可以分成几个课时来完成,每一次对话结束后,可以就本次未能讨论的问题或者一些想法预留到下一次上课时,这样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传统文化,还能够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提高他们对对话环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以教材为平台,发掘家国情怀

教师可以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利用材料渗透家国情怀,开展相关的教学。在“Sad movies make me cry”这一个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觉得悲伤的电影,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引导。例如在2021年上映的电影《长津湖》,这部影片以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长津湖战役为背景,讲述了一段非常了不起的历史,在极度严寒的条件下,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成功地扭转了战场形势,为长津湖战役的胜利做出伟大牺牲的故事,其中电影中有很多热血的台词:“The foreigners look down upon us.Pride can only be earned on the battlefield.”;“Resist U.S.aggression and aid Korea.Defend our country!”;“The imperialist U.S.started a war with Korea at our northern border.They intend to spread the heat of war to our newly established China.What should we do?”;“You're only tough enough when your enemies take you seriously.”这些台词很形象地体现了当时军人们的那种热血、那种爱国情怀、那种面对困难永不退缩的勇气。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去了解这部电影,在课堂中讲出他们认为感人的台词,同时对这场战役进行一定的分析。

在以教材为平台进行家国情怀教育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教学,有一些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他们的表达能力有限,教师就可以让他们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概况,而对于成绩相对比较好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这样才能保证每一个学生参与到课堂的家国情怀教育中。同时教师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预习课文时,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与课文相关的家国情怀事件,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对于积极主动完成的同学,教师可以给予鼓励,以促进更多的同学参与到课堂前的探索学习。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英语读物。在选择课外读物的时候,教师要以教材为基础,不能脱离教材,如果选择的书籍与教材不相关,就无法起到巩固和拓展知识的作用。推荐书籍的难易适度也要适中,太难的书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抗情绪,太简单的内容,学生会认为自己都知道,不愿意认真读,所以教师要注重书籍的选择。

3.探索生活环境中的家国情怀

只要留心观察,我们的身边处处都包含了家国情怀。因为学生需要通过英语的方式将这种情怀表达出来,而中学英语教材内容相对比较简单,没有太多直接涉及家国情怀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英语辅导报、21世纪报和中国日报,这些报纸上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通过阅读这些报纸,学生不仅能够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还可以感知我们的家国情怀,了解我国的国情和民生。教师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写英语日记的方式记录身边的家国情怀。比如,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吃粽子,中秋节要吃月饼,春节要吃饺子或者汤圆等等,以及平时身边发生的一些志愿者活动、体育赛事等等,都可以通过英语日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写作能让一个人静下心思考和反思问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去理解什么是家国情怀,尤其是在记录传统文化时,能够深层次地去理解文化的来源以及形成,帮助学生正确地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4.开展比赛交流活动,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读、说、写、听,课堂的简单交流和沟通只能让学生对家国文化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要更加深入的认知,还需要不断地查阅资料和沟通交流。教师可以将班级进行分类,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平均水平一致,不定期开展英语家国文化比赛。我国古代诗人写了很多关于家国情怀的诗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这一些诗句进行翻译,开展诗歌翻译比赛。有一些同学就会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翻译为“The merchant women did not know the hatred of national subjugation,and they still sang backyard

flowers across the river.”但是其他同学可能就会有不同的翻译,因为每一首诗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很多同学为了让翻译的英文能够更加接近诗词原本的意思,就会去查阅各种资料,去了解这首古诗词的出处,诗人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歌,它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巩固了自己学习的知识,还拓展了自己的英语词汇,了解了我国的朝代历史,也对我国古诗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我国文化的自豪感和成就感进一步加深。

交流第一,比赛第二。在进行诗歌翻译的比赛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引导他们发表各自的观点和看法,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语能力,还能够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家国文化,正所谓“理越辩越明”。其实很多学生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家国情怀,都没有一个深入的理解,都只是知道它表面的意思,对于其背后更加深层次的内容,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和运用。所以,教师还可以开展家国文化朗诵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朗诵推荐的书籍,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写的文章。在朗诵的过程中,学生要绘声绘色、有感情地朗读,因为只是单纯地朗读就不会有任何效果。文化需要传承和推广,家国情怀也是一样。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会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够增强对家国情怀的认知感,有利于他们接下来的学习。

5.参与实践活动,感知家国情怀

任何理论都必须付诸实践,才能够使其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对于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也是一样,教师如果只是单纯地进行理论讲解,没有让学生进行实践,那么他们也只是知道其含义,并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这样就失去了学习的意义。因此,在教育的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利用重大节日或者纪念日,让学生参与到“红色教育”中。“红色教育”的宗旨是呼吁有志青年具备忧国忧民、勇于挑战、积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传统革命教育,是真正的家国情怀教育。

由于受到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限制,教师可能无法组织学生去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教育基地,这就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教师和家长都很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很赞成开展实践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转变观念,强化家国情怀教育的意识,认识到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万物互联时代的来临,很多学生受到网络文化的影响,核心价值观发生了严重偏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就更应该让学生接受家国情怀的教育。

在开展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要积极配合,为了能够让实践活动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要适当地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比如参观完之后需要写感想,而感想需要有理有据,不能只是将参观点的一些常识记录下来就行,而是需要有真实故事。很多学生虽然去参观了“红色教育”基地,但是只是将基地的简介以及一些历史说明资料进行了抄写,并没有写出自己参观后的感想以及参观中让其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没有达到学习的目的。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成观后感,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家长可以进行辅导,帮助他们理解和感知家国文化。

结语

综上所述,家国情怀教育是德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家国情怀教育,不仅有利于推动德育教育,还能让新时代的青少年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我们的国家,正确看待当下的很多问题和事件。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努力,学校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家国情怀学习环境;社会需要摒弃不良文化,为学生搭建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

猜你喜欢
家国情怀英语教学
赣鄱情怀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诗人心底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但为家国 无问西东
略谈“家国情怀”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