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在蛇咬伤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2022-02-14 13:08谭慧芳张梅芳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2年19期
关键词:蛇咬伤流程常规

谭慧芳 张梅芳

(1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防保科 宜春 336000;2江西省宜春市中医院院感科 宜春 336000)

蛇咬伤属于外科常见的一种疾病,一旦受伤须立即进行有效且规范的救治,否则极易引发呼吸衰竭、肾衰竭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残疾或死亡,可直接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因此,对于蛇咬伤患者来说,须尽早接受诊治,可以有效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在治疗过程中须加以护理干预,这样可以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2]。目前临床上针对蛇咬伤患者的护理主要以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干预为主[3]。本研究探讨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在蛇咬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蛇咬伤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常规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22~54岁,平均年龄(37.35±1.28)岁;咬伤蛇种:眼镜蛇3例,竹叶青蛇4例,银环蛇5例,蝮蛇12例,其他1例;咬伤部位:足背10例,小腿8例,手指或手掌3例,足趾2例,其他2例。研究组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龄23~55岁,平均年龄(37.36±1.32)岁;咬伤部位:足背11例,小腿7例,手指或手掌4例,足趾1例,其他2例;咬伤蛇种:五步蛇4例,竹叶青蛇2例,银环蛇5例,蝮蛇13例,其他1例。两组蛇咬伤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患者机体检查均显示局部有明显的蛇咬伤牙痕,伤口严重程度不一,局部伤口周围皮肤伴有麻木、肿胀及疼痛感,局部组织出血、坏死;个人资料与临床信息完整;被咬伤至入院时间<24 h;存在明显的中毒症状,有呼吸麻痹表现;所有患者均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对治疗与护理不配合者;中途退出本研究者;表达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认知功能障碍者;入院前已在其他医院就诊者;实施救治前已处于病危状态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干预方法 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按照蛇咬伤的护理标准及流程为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研究组患者采用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干预。(1)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需结合患者的生命体征、初步检查、病史以及主诉等情况对患者被何种蛇咬伤以及病情程度进行初步诊断。(2)结合患者实际病情与初步诊断结果将患者送至抢救室或急诊外科开展急救处理,并将患者实际病情告知值班护士及医生,并为患者创建绿色通道,从而降低等待时间并提升诊治效率。(3)护理人员需对患者进行安抚,并对其患肢进行制动,防止患者奔跑或行走,同时协助医生将患者伤口进行彻底冲洗,如有需要则进行切开排毒。遵医嘱给予患者抗蛇毒血清注射,并观察患者是否存在过敏反应,做好抢救准备。(4)患者住院期间,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同时观察患者口腔黏膜、皮肤、尿色以及神志等情况,对患者凝血四项实验室结果进行关注,并做好标记。(5)对出现昏迷、惊厥、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等病情严重的患者,进行气管插管辅助通气,对病情进展进行密切观察,对呼吸、脉搏、体温以及血压等指标进行定时监测。护理人员需加强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心理支持,为患者制定饮食方案以及康复训练指导,为促进患者康复提供有效保障。

1.3 评价标准(1)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衰竭、肾衰竭以及感染等[4]。(2)急救效果。详细记录两组蛇咬伤患者的急救效果,主要包括救治完成时间、吸氧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指标[5]。(3)症状消失时间。记录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包括恶心呕吐、全身乏力以及肢体肿胀消退等[6],并对所得数据进行评估。(4)凝血功能。凝血指标共四项,即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7]。(5)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估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量表中包含护理安全性、护理方式、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有效性等项目,得分越高,表示对护理的满意度越高[8]。(6)生活质量。通过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30评分表)对两组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量表中包含临床症状、躯体健康、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功能等指标,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高[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 研究组救治完成、吸氧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s)

表2 两组急救效果比较(±s)

?

2.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研究组恶心呕吐、全身乏力、肢体肿胀消退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

?

2.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研究组护理安全性、护理方式、操作技能以及护理有效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分,±s)

?

2.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凝血功能指标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凝血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常规组(P<0.05)。见表5。

表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表5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s)

?

2.6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护理前生活质 量各项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且研究组高于 常规组(P<0.05)。见表6。

表6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6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

3 讨论

蛇咬伤属于外科常见的一种急性外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被蛇咬伤后,其毒液会随着血液循环而遍布患者全身。当毒液侵犯到患者的神经肌肉系统时,引发凝血功能障碍[10~14]。对于轻症蛇咬伤的患者来说,其咬伤位置会出现肿胀以及疼痛等临床表现,对于部分蛇咬伤重症患者来说,还可能出现呼吸麻痹、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休克等严重的并发症。同时,蛇咬伤因具有病情发展迅速、起病较急、病情危重等特点,一旦发病须立即接受急救诊治,否则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15~17]。以往的临床研究表明,在我国每年有10万人左右发生蛇咬伤,其病死率高达10%,而有25%左右的蛇咬伤患者受蛇咬伤相关的并发症影响,影响其身体健康。因此对于蛇咬伤患者,除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治之外,护理干预也至关重要[18]。在以往的临床护理过程中,针对蛇咬伤患者的护理主要以常规护理为主,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发展监测、用药指导以及基础生活护理等内容,但临床实践表明,常规护理效果并不显著,特别是在控制患者并发症方面,常规护理临床护理效果不佳[19]。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干预,属于一种优质、规范且高效的护理模式,与常规护理相比,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干预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护理模式更加灵活,经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干预后,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明显缩短,可以充分提高患者的抢救效果。最为重要的是,可以充分降低蛇咬伤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本研究将常规护理与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干预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研究组的急救效果、症状消失时间、凝血功能、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充分说明,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干预,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急救效果。

综上所述,在为蛇咬伤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改良后蛇咬伤护理流程干预,效果显著。

猜你喜欢
蛇咬伤流程常规
常规之外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蛇咬伤患者进行急救与护理的体会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浙江省台州地区蛇咬伤患者与自然灾害在时间分布上的相关性研究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朝被蛇咬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