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地方文化的文化综合体设计实践
——以清流县“五馆一中心”项目为例

2022-02-14 04:04
海峡科学 2022年12期
关键词:标高入口桂花

郭 亮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 福州 350001)

0 引言

建筑是一座城市的名片,不同的建筑风格展示着城市的风貌与文化,更代表着城市的发展,能够充分体现当下城市的发展阶段。然而,随着建筑格局在许多城市同质化的出现,建筑不再是一种文化表现形式,变成一种复制品,失去了最初的吸引力[1]。而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中,能够帮助人们更加深刻、更加迅速、更加全面地对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等进行了解。富有文化底蕴的城市毫无疑问更具独特魅力,如果还能加上更多具有特色的建筑或具备丰富内涵的标志性事物,则更能大幅提升吸引力。因此,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设计当中,不仅可以展现出城市的底蕴、提高城市的魅力,还可以为打造更有特色的城市文化奠定基础[2]。

文化综合体是一个城市或地区用于呈现文化艺术作品的建筑群体。通常围绕剧院或音乐厅修建,配备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文化综合体除了要满足一般文化建筑的基础功能,还应拥有属于自身文化及周围街区地域特色。在设计文化综合体时,分析地域性在其中的应用尤为重要。本文以清流县“五馆一中心”项目为例,研究文化综合体的地域性表达设计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实践应用。

1 设计概况

1.1 文化背景

三明市清流县位于武夷山南侧,以“桂花文化”闻名。其中,中华桂花文化园是目前国内桂花文化最为丰富的桂花专业博览园。清流县区域内野生桂花资源丰富,全县13个乡镇山林中均有零星、块状或成片的野生桂花分布,总面积达9.6万亩,是名副其实的“中国桂花之乡”。

1.2 项目情况

本项目以“五馆一中心”为主体,“五馆”为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苏区红色主题教育展示馆、科技馆,是集各个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化、集约化、复合化的建筑群。项目北侧紧临屏山路且正对一处生态山体,西侧为清流县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东南侧为县体育馆,西侧与东南侧各有一条规划道路,南侧为两块居住与商业混合用地,东北侧是一处古树公园,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资源丰富,环境优美(图1)。

图1 清流县“五馆一中心”项目区位情况

1.3 主要面临的问题

本项目设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

①场地存在高差,整体走势西北低,东南高。如何处理高达10m的场地高差关系,实现因地制宜的设计?

②东侧是已建的体育馆和拟建体育场。本项目应如何在与周围两个大体量建筑的对比中凸显标志性?

③项目位于县城北侧的边缘地带,主干道位于场地北侧,主要的人流方向却是从县中心南面过来,如何设置建筑的展示面?

④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文化建筑,如何结合本土文化,体现地域特色与场所精神?

1.4 设计目标

通过合理的设计手法,创造出不只是地标的文化综合体,更是能容纳市民各式生活的城市舞台和彰显清流文化的城市名片。

2 项目原则与构思

2.1 设计原则

作为清流县的重要文化中心,设计秉持“开放、标志、绿色”原则。“开放”即以突出公共建筑的公共性为设计的出发点,为市民创造一个 24小时开放的城市共享空间。“标志”即鉴于复合化功能的功能定位及使用需求,以建筑的整体感、纯粹感来体现当代文化精髓和地域特色。“绿色”即以绿色生态为设计理念,将自然引入场地,打造绿意盎然的生活品质。

2.2 设计构思

考虑到兼顾造型的地标性及活动的开放性,设计从以下三点进行构思。

①城市客厅。独特的建筑形体及巨型屋顶的设计,引入城市客厅的概念,将清流县内秀的文化性格孕育其中,开放空间设计,打造大型城市门厅和广场,提供聚集和社交场所,凸显建筑的开放性。

②超级屋顶。给公共空间的上空赋予大型屋顶,重点打造该屋顶界面,作为城市的第五界面,屋面为建筑内外空间提供引导,也为室外交流空间提供更多可能性。

③地景建筑。将建筑与场地进行高度结合,进行当代建筑的多元化创新。同时,讲究与当地文化、人文关系的契合,使建筑与环境相协调,并增添竖向交通的多样性。

3 空间策略推演与分析

利用不同手法和空间组织方式产生进行多方案比选(图2)。

围合设计 分离设计 整合设计

3.1 围合设计

根据建筑容量分析结果,将场地较为平均地分为6块,形成完全均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该设计容易形成具有雕塑感与风格的建筑形体,可以通过外立面设计回应地域性。但封闭性高、场地开放性低、景观利用能力差、外部空间过于均质容易失去方向感,且相互分离的体块很难回应场地的高差问题。

3.2 分离设计

从功能出发,将“五馆”与“一中心”完全分离,将“一中心”放在场地西北角,“五馆”环抱其从东北到西南连城一线,通过平台相连。该方案完全从功能与管理的角度考虑,形成的建筑形体过于琐碎,无法很好利用场地高差和体现地域特色。

3.3 整合设计

从场地出发,在西侧标高低处用整体的建筑体量填平高差,与东侧形成连续的城市广场,回应该地块对城市生活的需求;从造型出发,东侧场地上利用“桂花”的意象,设计具有标志性的综合体建筑,与当地文化、人文关系相互契合。

综上,“整合设计”的方案在包容性、场地利用、景观利用、标志性、经营管理方面表现比较突出。通过群构的手法,形成整体的形态,与东侧体育场和体育馆形成“三足鼎立”之势。通过统一的设计语言弥合场地高差、彰显标志性及展示面,在场地利用与建筑造型上均回应了地域性设计需求(图3)。

图3 项目总平面图

4 地域性表现推演与分析

黑格尔在《美学》中指出:建筑无论在内容还是在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象征性艺术[3]。建筑的象征性是建筑艺术追求的深层次境界,成功的象征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感染作用,从而使建筑达到物质和精神、实用和审美、形式和内容的高度统一。同时建筑的象征是立足本土,扎根文化传统,并和地域性和时代性不可分割。只有当建筑的形象与其所象征的地域文化有机地联系在一起,达到建筑艺术形式与功能使用要求统一时,建筑的象征性才有意义,并能为人们所普遍认同。基于以上的设计思考,提出“清流满城桂花香”的设计概念(图4)。

图4 “清流满城桂花香”概念示意图

4.1 “桂花”演绎地域特色

清流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桂花为特色、文化为底蕴、旅游为载体,充分发挥清流桂花资源优势,打好“中国桂花之乡”品牌。桂花是“风水树”,常种于祖屋老宅内外,寓意美好吉祥。该项目设计取意“桂花”,在满足建筑功能性的前提下,很好地契合了当地的文化底蕴,成功打造一张具有清流特色的城市名片(图5)。

图5 项目西北方向鸟瞰图

4.2 “屋顶”营造开放空间

作为大型文化综合建设项目,用地紧张、高差复杂。设计策略是着重弥合场地高差,方便市民从西侧入口和东侧入口平进平出;同时,一层屋顶(320标高)连续铺平场地,形成开放的活动平台,给市民提供可以24小时活动的城市共享空间,为周边不同人群提供一个休闲游憩的舒适场所。在320标高大平台上设计大小不一的洞口,植入天井、庭院或是下沉广场,不仅改善了架空层的通风采光条件,同时营造了充满趣味的开放空间,使建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体验者能获得身体与心灵的双重提升(图6、图7)。

图6 项目屋顶大平台效果图

图7 项目下沉广场效果图

5 设计成果呈现

5.1 总体设计

本项目包括市民与游客服务中心、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苏区红色主题教育展示馆。市民与游客服务中心位于场地西侧,设置有专门的机动车出入口,供政务需求使用;文化馆位于场地内西南侧,便于道具搬运和演员出入;图书馆位于场地内东北角,由于使用频率高、人流量大,所以靠近主入口;苏区红色主题教育展示馆位于场地内东南角,车辆可以直达,主要考虑到其需要搬运展品及保证贵宾的私密性;科技馆由于功能相对独立,且主要对外开放,所以位于场地内西北角;博物馆位于场地内东侧,平铺于图书馆和苏区红色教育展示馆下方。设置四个出入口,其中包括两个车行口以及两个人行口。“五馆”人行主入口位于东侧规划路上,入口标高320,保证了从南侧进入的观众可以平进至各馆的门厅,也与东侧体育公园的入口形成呼应。人行次入口位于场地北侧主干道屏山路上,可以顺应景观大台阶进入建筑的315标高平台。由于规划条件的限制,两个车行入口均位于西侧规划路上,其中一个作为市民与游客服务中心的车行口,另一个为“五馆”观众服务。

5.2 单体设计

市民与游客服务中心坐落于场地西侧,向西正对车行主入口,拥有宽阔的前广场及停车空间,方便市民行车直接抵达,满足大量人流的集散需求。造型上,设计采用现代的手法,通过简洁又有层次的主立面,塑造轻盈又不失庄重的建筑形象。空间上,建筑内部通过一个两层通高的门厅来组织内部流线。植入两个绿色中庭,改善内部通风采光的条件,增加办事、办公空间丰富性。

在场地的东侧,一朵四瓣“桂花”演绎着清流县的地域特色。四片“花瓣”分别是文化馆、图书馆、苏区红色主题教育展示馆、科技馆;博物馆位于苏区红色主题教育展示馆与图书馆一层。四个建筑体量中心围合一个直径25m的圆形中央下沉广场,直达310标高地下室,塑造了现代性和仪式感的文化空间(图8)。

图8 项目西北侧入口方向效果图

科技馆位于“桂花”造型西北角,主入口位于320标高平台上。科技馆的四层通高门厅和旋转楼梯营造了具有未来感和科技感的入口空间。一层为商品、餐饮与技术用房;二至四层分设展厅、报告厅和3D影像厅。展厅不设永久隔墙,开阔的大空间便于变换展陈方式。

文化馆位于“桂花”造型西南角,主入口位于320标高平台上,三层通高的观众厅可容纳450人。三、四层为排练厅和各类专业教室。文化长廊正对中央下沉广场,通透、光明、鼓励交往,是集中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综合性展馆,是文化传播的核心空间,也是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

图书馆是广大市民的知识殿堂和精神家园,它坐落于“桂花”造型东北角,主入口位于320标高平台上,入口处12m通高的门厅营造了简洁、开放的图书馆形象,各种精彩的图书展览将在这里上演。

苏区红色主题教育展示馆位于“桂花”造型东南角,主入口位于320标高平台上。二、三层为主要展示空间、数字培训厅及宣传教育展廊。四层为会议中心,设有一间400人会议室、一间200人会议室、一间100人会议室及两间灵活使用的50人会议室。

博物馆位于场地东侧。主入口位于红色主题教育展示馆二层(320标高),主要展览空间位于315标高平面,设有两个路径连续的大展厅(图9、图10)。

图9 315标高平面图

图10 320标高平面图

5.3 造型设计

提取“桂花”的设计理念,将建筑形体进行衍生与细化,由于城镇位于场地南面,主要人流从南面进入,所以不仅需要考虑北面主干道的立面效果,还需要全面考虑四个方向的展示效果,“桂花”的造型使建筑从不同角度展现出独特的气质。建筑材质上主要采用通透的玻璃幕墙、轻盈的穿孔铝板、明亮的干挂白色石材墙面,营造大气、明亮、具有现代感的文化建筑氛围(图11)。

图11 场馆入口效果图

6 结束语

地域性作为建筑的基本属性,表现在建筑与所在的特定场所环境、时代背景的深层关联。在全球化的浪潮中,许多城市失去了其原本的文化特色,千篇一律的建筑、街道让人们无法找到归属感。文化综合体在城市地域文化表达中的角色显得越来越重要。本项目在较为开敞有利的选址条件中完成了与城市空间交流和对话的建筑布局形式,在功能的组织上合理流畅,使整个建筑成为了统一的有机体,在形态的塑造上充分体现了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在细节与材料的运用上充分结合了地域文化与时代精神,是一次较为成功的设计尝试。

猜你喜欢
标高入口桂花
桂花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多级节能工厂化养殖池塘建设的标高设计初探
做桂花糕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办公楼楼面装饰标高控制流程及注意事项
桂花蒸
秘密入口
打桂花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