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的元宵节

2022-02-15 15:15
北京纪事 2022年2期
关键词:花会宫灯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也称上元节。元宵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老百姓以吃元宵、赏花灯、花会表演、猜灯谜、放鞭炮等等活动来庆祝元宵节。

北京人常说“正月十五 闹花灯”。为什么要说“闹”花灯呢?我认为这个“闹”字第一体现就是热闹。正月十五是整个春节的结尾,春节活动即将结束的同时,热闹的气氛也将达到最高潮。第二要通过放鞭炮和观赏璀璨的花灯的“闹”来孕育新一年对五谷丰登的梦想。因为元宵节后马上就面临春播的开始,人们期盼来年的好日子。一个“闹”字,体现了传统年味儿的热闹与浓厚,寓意着新年新气象。

正月十五元宵赏灯也称灯会,这段历史由来已久,相传始自东汉汉明帝时期。当时佛教传入中国,为表示对佛的尊敬,汉明帝命令百姓元宵放灯。唐宋以后,元宵观灯的盛况逐渐扩大,唐玄宗时,把元宵张灯由一个晚上,改为3晚,北宋时增为5晚,南宋时又加了一个晚上,变6晚。明太祖朱元璋建都南京后,规定自初八夜“上灯”,十七夜“落灯”,一连张灯10晚上。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仍沿用旧习,张灯十日。因此,北京旧时的灯节,是从初八开始,十八日方才结束,十五日这天算作正节。习俗可一直延续正月十七、十八。

旧时,元宵灯会布置在北京的四九城多处,当时官府里有“六部衙门”的灯展为官办,非常有名,因为悬挂的都是宫灯。工部、兵部里悬挂的各种宫灯五颜六色、绚丽多彩,宫灯上面多绘有各种人物栩栩如生。据说当时有一首歌谣说:“太平鼓,响咚咚,一生爱看六部灯,灯屏儿,书成套,一典一故我知道。”恰恰证明了宫灯的丰富多彩。也说明了传统节日,官府也要过,只不过官府的过节习俗称为官俗,而百姓过节的习俗叫民俗。

民间灯会最有名的,当数灯市口地区。今天北京东城的灯市口,是明、清时期的灯市。灯节期间,入夜以后,这里悬挂着由民间艺人精心制作的各种彩灯——宫灯、壁灯、人物灯、花卉灯、走马灯,以及动物灯、玩具灯等等,供人观赏,同时出售。再加燃放的各种焰火,真是火树银花,亮如白昼。当时这条二里长街夜晚放灯,白天为市。开市之日,商贾云集,经销各地出产的商品,应有尽有。还有些官宦豪门还临时租用街楼,搭起看台作为眷属观灯的场所,热闹非凡、摩肩接踵场景不言而喻。此外,还有不少民间艺人在此演出秧歌、杂技、中幡等民间花会技艺。正因如此,老北京人曾风趣地总结说,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就是赏灯与花会的组合,所以叫灯会。

旧时的灯市口一带,不仅是灯市繁盛,同时也是元宵节期间的盛会之地。直到清代康熙年间,因为灯市口离宫廷较近,才将灯市迁至前门外大栅栏、灵佑宫(天桥西北,现在此宫早已没有)、琉璃厂,以及东四、地安门、西四、新街口等一带。这就说明老北京的元宵灯会不仅有灯市口一处,其他地方还有许多著名的灯会,例如:前门上元节灯会,也叫天街灯会。前门外大街处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被当时称为“天街”,是最繁华的灯市之一,也是老北京市井风情最浓烈的地方,更是京城春节活动最后高潮展现的地方。2010年,前门地区又一次举办上元灯会,当时也是盛况空前。

元宵节除了赏灯、看花会表演,肯定有吃元宵。正月十五吃元宵的习俗实际是从明清开始才流传下来。当时的京城广大市民在初九之后,就开始摇元宵,元宵听众朋友们知道是用糯米细粉摇制而成,元宵馅有什锦馅,内包核桃仁、白糖为馅;有山楂馅;最受欢迎的是黑芝麻馅,大如核桃。因为是圆形,取其团圆之意,一家老少一起享用,彰显团团圆圆。

正月十五的元宵与春节的饺子是不同的,元宵在古代既是对太一之神的供品,又是可以送亲友的礼品。又白又黏、又圆又甜的元宵,一家人一起吃,有着团圆的美好寓意;送礼则是将美好传递之意,而儿女送老人,则代表着对父母实实在在的感恩心情。

除了吃元宵,老北京元宵节还有猜灯谜(老北京管猜灯谜叫打灯虎)、“走百病” “走橋” “摸门钉”、烧火判等多种民俗活动。“走百病”其实就是指正月十六晚间,妇女们罩上白绫衫,成群结队,手挽手、肩并肩地出游。头前一人举香开道,其他妇女随后,谓之“走百病”。所以在每年正月十六日这天夜里,以驱除病邪为主要目的,出门四处游走,意谓将家里病邪驱散。天长日久,形成传统民俗。至今郊县乡村仍保留此习俗。所谓“走桥”就是游走时要相互拉着手“走过桥”,据说,过桥则能长寿,可保一年无腰腿疼痛之患。而“摸钉”则是说妇女们去各城门洞摸城门上的铜钉,以祈求人丁兴旺之意。俗称北京的“摸门钉”,也叫“祈子俗”,是在灯会中寓意求子的风俗。

“烧火判”也是老北京元宵节里的观赏项目。这个活动每年正月十五在西城都城隍庙举行(西城都城隍庙在今西城区闹市口内)。“判儿”指的是阴间判官,其实就是一个用泥堆成的大炉灶,高约四五尺,外形像一个袒腹而坐的人,头上戴一顶双翅的纱帽,帽子是一个大砂锅,右手抱一牙笏(hu)。牙笏是一块铁板,可填煤炭100来公斤,生着火以后火焰从耳口鼻眼、肚脐和双乳冒出。火最旺时烧得遍体通红。“烧火判”一晚上要烧数百斤煤,都是个人、商号、京西煤矿捐献的。30年代末后,“烧火判”就已经绝迹京城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春节就算结束了,各行各业都开始进入新的一年。

从2006年开始到2013年结束,由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多家媒体共同主办了北京春节庙会·灯会·文化的评选活动。我是其中的评委之一,因而有幸参观了北京的各大灯会。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燕山灯会”。它的特点是以大型彩灯为主,精湛的制作工艺和新奇多样的形式,营造出宏伟壮观的气势,烘托出“火树银花石化城,盏盏彩灯别样红”的节日气氛。还有延庆县元宵节花会展演、延庆的九曲黄河灯、北京前门上元灯会。特别一提的是朝阳区2009年安贞社区灯会和崇外街道第九届元宵灯会,以环保为方针,由居民自己制作内容丰富的花灯,并加上有灯谜。2011年朝阳三里屯国际街区“灯彩江湖”民间灯会,曾走出国门。

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是我国民间几千年的传统民俗,其中的灯笼制作的民间工艺,被国家有关部门列入传统美术,属于被保护和传承之列。传统灯会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重要载体之一。

猜你喜欢
花会宫灯正月十五
长信宫灯
一盏灯的绚烂
正月十五夜
长信宫灯:光影婆娑中的汉代智慧
找不同
美术作品
纸制宫灯高高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