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国产游戏文化输出的路径探索
——以《原神》为例

2022-02-15 02:11李照坤
运城学院学报 2022年6期
关键词:游戏文化

陈 雨 ,李照坤

(1.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州 350117;2.早稻田大学 文学研究科,东京 1698050)

文化自信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上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产品“走出去”的底气。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的活力[1]。从单机游戏的盛行到移动端网络游戏的兴起,游戏陪伴了四代人的成长,游戏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玩家的认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曾属于亚文化领域的网络游戏,如今已经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游戏产业本就属于战略性的文化产业,游戏产品作为文化符号的载体承担着文化输出的作用。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2]。国产游戏出海是中国文化软实力提高的重要体现,研究国产游戏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对增强中国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产游戏发展概况

我国网络游戏起步较晚,但是发展速度突飞猛进,仅用二十多年时间,就取得较为可观的成绩。回顾我国网络游戏发展的三个阶段:网络游戏完全引进外国阶段、引进与本土开发相结合阶段、网络游戏自主研发阶段,可知我国网络游戏走了一条由模仿到自主研发的内化道路。当前我国网络游戏行业整体呈高速发展趋势,国内游戏市场销售收入中,贡献最大的依然为自主研发游戏,同时游戏用户规模和使用率逐年增长,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达5.09亿,占网民整体的50.4%[3]游戏产业作为国家进行文化传播的战略性工具之一,在当今逐渐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自20世纪90年代中国接入互联网以来,国产游戏厂商开始将游戏“出海”作为一种战略选择,但受自身技术实力的限制,出海产品大多反响平平。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移动端网络游戏逐渐取代单机游戏成为市场主流,给了中国游戏厂商弯道超车的机会。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以及国内互联网用户规模趋于稳定,国内游戏用户规模趋于饱和,海外市场成为了中国厂商探索的蓝海。根据Sensor Tower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收入超过10亿美元的八款手游中,腾讯《PUBG Mobile》《王者荣耀》以及《原神》占据前三,由此可见,以中国文化为内核的国产游戏对海外用户有着强大的吸引力。

虽然国产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可观营收展示了其发展的巨大潜力,但我国游戏产业规模以及海外影响力与日本、韩国、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例如日本早在20世纪就已经意识到游戏产业在推动经济发展以及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日本政府在1996年提出《21世纪文化立国方案》以及2004年颁布《内容产业促进法》等相关政策,为日本游戏产业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就我国情况来看,早期国外游戏占据国内市场,国产游戏起步晚,对游戏产业的文化功能、版权问题缺乏足够的重视,在政策、资金、监管、教育等方面投入不足。同时,游戏产业内部也没有良好的起步环境,游戏厂商追求高收益、求量不求质,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这些都导致了国产游戏大量借鉴抄袭国外游戏并取得可观收益的情况,使得国产游戏大多是“粗制滥造”的山寨游戏,产品类型和内容单一且同质,游戏用户的分级体系和交流平台建设不到位,使得游戏产业缺乏自主研究和创新的精神。当前,国产游戏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国家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其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整体环境也随着国家综合实力增强逐步改善。但正处于发展期的游戏产业仍面临着游戏类型和内容同质化、从业者历史知识储备不足、游戏交流平台构建不完善的问题。由此可见,国产游戏“走出去”仍面临诸多挑战。

二、国产游戏文化输出的困境

(一)游戏类型和内容同质化问题严重

首先,网络游戏作为一款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产品,为了吸引更多的玩家,在设计中加入趣味性和文化元素无可厚非,但不少游戏厂商将经济利益放在第一位,忽视剧本打磨和文化挖掘而在角色的美术设计上下功夫,严重影响游戏制作环境。其次,国产游戏题材主要集中在名著改编、武侠、仙侠等方面,容易造成用户审美疲劳。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和伽马数据联合发布的《2021中国自研游戏IP研究报告》指出,2020年流水TOP50移动游戏产品中有30款具有中国文化背景,其中“三国”和“西游”相关的题材占到10个,武侠类题材占到5个,仙侠题材占到3个。一些国产游戏缺乏对历史文化的深掘导致游戏内涵大多“千篇一律”,模式基本是“换汤不换药”,不考虑是否符合场景和剧情,就在游戏的内容和设计上大量堆砌中国元素,加深玩家对其刻板印象。例如:游戏中涉及到与中国相关的方面,大多采用灯笼、鞭炮等元素。当然,强调文化符号有利于玩家快速掌握剧情和了解角色,但同时也丧失了探索新元素的可能性。

(二)从业者历史知识储备不足

游戏产品往往以参照历史的噱头吸引玩家,但部分游戏设计者纯依靠堆砌文化元素来补充游戏剧情,导致最终呈现的内容违背史实,可能会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情况。除此之外,在网络游戏的用户主要是年轻人的情况下,文化主权是网络游戏面临的主要问题[4]。一些游戏厂商为了提高自身市场份额,出现迎合玩家的低级趣味篡改传统文化符号的情况,不但严重损害了传统文化本身,也对文化价值观的塑造产生消极影响。如果游戏产品没有坚定的文化立场,缺乏对历史的敬畏,长此以往不但会影响游戏产业的发展甚至还会影响人的价值判断。

(三)游戏交流平台构建不完善

首先,交流平台管理机制不完善,社区交流环境有待提高。随着游戏产业的变革和发展,为了吸纳更多用户和保持游戏长期发展,游戏厂商越来越注重玩家的意见和建议,邀请玩家填写问卷调查,在微博超话、游戏交流App中开辟讨论区等方式与玩家形成良好双向互动。但游戏交流平台由于缺乏防范化解风险的意识和有效约束机制,导致交流社区成了玩家发泄不满的“化粪池”,例如素不相识的玩家为了游戏角色的服饰而吵得不可开交,甚至扩散到其他平台并引起广泛关注。其次,各地区玩家之间的交流渠道有待完善。一些游戏相关的文化介绍常常会投放在比较热门的平台上,例如海外的Twitter、YouTube和国内的微博、哔哩哔哩。交流平台和社区常常按国家和地区划分,不同文化背景的玩家之间没有交集,对游戏中的文化背景一知半解可能会加深文化隔阂。

三、国产游戏文化输出的文化内核:基于《原神》的案例分析

(一)游戏《原神》发展概况

《原神》是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0年推出的一款开放世界冒险游戏。游戏构建了一个名为“提瓦特”的世界,数千年前七位魔神在战争中取得胜利,在这片大陆上建立了代表七个元素的七个国家:蒙德、璃月、稻妻、枫丹、纳塔、须弥、至冬,玩家以“旅行者”的身份游历七国,在旅途中结识不同角色完成冒险任务,逐渐接近世界真相。游戏《原神》于2020年9月28日在Windows、PS4、Android和iOS平台同时上线,凭借优秀的剧情以及过硬的技术,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登上27国的移动端畅销榜,获得2020年苹果、谷歌年度游戏等无数奖项,甚至入选了2021—2022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5]。2021年原神2.4版本中推出的剧情PV《神女劈观》意外走红,中国戏曲文化以一种新颖的模式吸引了全球用户,截至2022年1月6日在视频网站YouTube上的播放量高达514万次,而《神女劈观》相关的二次创作更是不计其数。

(二)基于三个典型的中国哲学思想分析《原神》蕴含的文化内核

作为一款由中国公司制作发行的游戏,《原神》处处都透露着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特别是富有中国特色的地区“璃月”。不难看出,游戏均将佛道儒等优秀的中国哲学思想作为了其剧情、角色、美术等方面设计的基调。本文将列举三个典型的例子分析并加以探讨。

1. 生死观的具象化

“生”与“死”、生命的存在和形式,这是哲学史乃至人类历史上的一个永恒命题。中国思想中,对这一命题最经典的探讨,我们认为当属庄子和以其为代表的道教思想(1)近代以来,有很多人将道家与道教区分看待,即“道家”是哲学与老庄思想,“道教”是宗教。实际上,哲学与宗教,是在十九世纪中后期由西方传至亚洲的词汇和概念,且通览中国古典文献,“道教”和“道家之教”“道家”等用语基本上指代的都是同一对象。因此,将二者区别来看,无疑不利于理解中国文化的本质。详细参考横手裕《道教の历史》(宗教の世界史6,山川出版社,2015)p3-16。,《原神》中的“胡桃”这一角色,不论是角色设计还是相关剧情,都深受其影响。

首先,胡桃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她周身围绕的蝴蝶与帽子上的梅花。蝴蝶,来自《庄子》中“庄周梦蝶”的典故:“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庄子·齐物论》);梅花,则来自典故“梅妻鹤子”:北宋隐士林逋,隐居杭州的山上,爱好诗、梅花和鹤,一生不娶无子,以梅为妻,以鹤为子,过着悠闲高洁的生活,被传为千古佳话(《原神》中也有很多鹤元素,例如使用道教符箓术法为攻击技能的角色“申鹤”)(2)有关林逋的记载,参考沈括《梦溪笔谈》卷十2b-3a;托克托《宋史》卷四百五十七19b-20b等。。

其次,胡桃的收势动作也令人印象深刻。这是道教中超度亡魂的“施食”(3)施食,或斛食,是以向饿鬼施食、积累阴德、替亡魂恕罪,为生者祈福等为目的的仪式。早在隋唐之前就有类似的仪式活动,隋唐之后逐渐普及盛行。佛教当中也有相同仪式,称“放焰口”,随《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等佛经传入中国,后来逐渐与道教的施食互相融合。另外,游戏中有本书名是《空游饿鬼布施法》。详细参考欧阳询《艺文类聚》卷四42a-42b;《灵宝领教济度金书》卷三百二十9a-9b;宗晓《施食通览》等。科仪所使用的手印之一“往生”(4)有关道教手印和“往生”手印图示,参考仁宗权《中国道教手印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111-112+167.。在官方视频《胡桃:生人勿近》中,也可看到胡桃举行施食的场面。

另外,胡桃的“乾坤泰卦帽”也大有来历,其名字取自《周易》“乾”、“坤”和“泰”三卦。乾()为天为阳,坤()为地为阴,泰()则由乾、坤组成,内卦(下)乾,外卦(上)坤,代表着天地阴阳相交,万物安定(5)王弼《周易注疏》卷三23a:“泰……则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也代表着往生堂堂主胡桃平衡阴阳秩序的职责与使命。

总体来看,《原神》将中国人的生死观,具现化在胡桃这一角色上:生与死,就像庄周梦蝶,不过是从一个梦境进入另一个梦境,若说生是庄周死是蝴蝶,那么死亦是庄周生亦是蝴蝶(6)参考(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正统道藏第507-520册,卷三,49b.。正如官方视频《胡桃:雪霁梅香》中所说:“生与死本就是无限循环的一体两面,生通向死,死又带来新生,又何须为死亡讳言”。知晓了“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若死生为徒,吾又何患”(《庄子·知北游》)的道理,那么,生者自当好好生活,如林逋般追求所好,又缘何“在生而哀死”(7)参考(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正统道藏第507-520册,卷三,48b.呢?只求平衡天地阴阳的秩序,为万世开太平。

2. 人文主义精神的阐述

人文主义精神贯穿了《原神》中的璃月,讲述璃月是如何从岩神统治的“神治”时代转变为“人治”时代的这段主线剧情,正反映了中国人文主义精神诞生的历史。夏、商、西周时,人们崇敬天神,相信“天命”,统治者强调自己的政权“受命于天”,是神权政治的时代(8)三代的神权政治思想又有所不同:夏人认为天为主宰,殷人认为王的权力来源于天命,而周人不再盲目崇信天命鬼神,加入了“德”,强调“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左传·僖公五年》引周书)的“以德配天”思想。参考《礼记·表记》:“夏道尊命……”。。春秋战国时,随着社会的动荡和变革,人们质疑天命神授,强调人的力量:“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左传·庄公二十二年》)。接下来将列举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种思想分析游戏对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表现。

首先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提倡“我无为而民自化”(《道德经·第五十七章》)的“无为之治”。正如游戏中,统治着璃月几千年的岩神决定退位,将璃月交由身为人的“七星”治理,自己则闲游人世,是为无为。

其次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提倡天人相分,不应让天过度介入人的活动,尤其是政治上推崇“为政在人”(《礼记·中庸》)的“人治”。岩神退位后,形成了由“七星”管理璃月,由百姓监督“七星”的体系。且在应对璃月面临的种种危机时,也是“七星”和百姓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最后是以韩非子、商鞅为代表的法家,提倡“以法为本”(《韩非子·饰邪》)“缘法而治”(《商君书·君臣》)的法治思想。人治下的璃月,对于律法和契约的重视正体现了这一点:“如今的璃月港,已经可以说是一座‘人治’的城市了……一名精通律法的‘律法咨询师’,可比一名仙人重要太多了”(《原神》任务“翠石砌玉壶”)。

游戏中强调璃月是契约之国正是对中国传承至今的人文主义精神的总结:遵守契约基于人们的道德和社会的法律,契约精神即道德观和法治思想的结合。

3. “梦想”的新诠释

佛教用语“无想”“无念无想”,指从念想、执着中解脱,达到明镜止水般心境的状态,是实现涅槃永恒的过程之一,因为由念想所产生的虚妄和执着,会使人无法觉悟。而佛教认为“梦想”也属于此种虚妄,是需要远离的(9)参考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752b:“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正如游戏中的雷神——影,她将自己对于永恒的理解化成了剑道奥义“无想的一刀”,认为:“愿望本就是不利于永恒的东西……丢掉性命的,反而是那些执意要追逐愿望的人”。

《原神》着眼于梦想与无想的矛盾,将佛教中的梦想与现实意义相结合,并给出了新诠释。这集中体现在两代雷神“影”与“真”之间的思想碰撞,以及影的转变过程中。与影相对,真选择了梦想:“她(真)眼中,世间最难能可贵的事物是‘梦想’——即是生命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愿望’所指向的,大多是某种实际的物质或结论,总是有穷尽,总是会被新生的‘愿望’取代。真所关注的,是驱使人类不断产生新‘愿望’的动力。这种动力根植于本能,换言之,它也是一种永恒”(《原神》任务“天下人之章第二幕”)。在永恒流动的时间中,无想意味着内心的绝对静止,失去了愿望和变化后不过是一具空壳,意味着停滞不前,被时间所抛弃。但梦想、愿望是人的原动力,与驱使人与时间一同前进,达到相对静止,这也是一种永恒。如此,《原神》将佛教的“真说”赋予了“新说”之意(10)源自《原神》中雷电将军技能“梦想真说”文案:“摒弃了‘无想’,转而去背负众人之‘梦想’。‘真说’一语乃‘新说’之意”。。

(三)《原神》在文化输出方面的创新

1. 关注人类共通的历史和文化,引起全世界玩家的共鸣

《原神》之所以能收获不同文化背景玩家的一致好评,其原因就在于制作团队将目光聚焦于古今中外优秀思想的共同之处,以文明之间的共通性来引起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共鸣。

首先,“如何看待生死”既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哲学问题,这是任何文明都会涉及的问题,是人类共同的命题。中国古代思想家大多数主张积极的生死观,即生时勤勉,死时安然。而古希腊生死观的主要特征是直面死亡,苏格拉底、柏拉图、斯多葛派把死看作物质生命的精神升华[6]356。两者虽然对生的价值和死的意义的表述不同,但都强调了要过好现世生活,提升生命的厚度。《原神》中从事丧葬业的胡桃正是对积极生死观的具象化,胡桃以一个阳光少女的形象颠覆以往人们对死亡的讳莫如深,借角色之口来向玩家传达对生命的敬畏,珍惜现世的幸福。

其次,东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碰撞,引起玩家的精神共鸣。虽然百家争鸣和文艺复兴的时代、背景和过程及其结果都不相同,但两者都重视人的作用、肯定了人的价值。“以人为本”是中外古今共通的话题,游戏中除了由“神治”转向“人治”的璃月,还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蒙德、稻妻地区,在细节设计上都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例如蒙德对于自由的追求,稻妻对于人的愿望的重视。

图1 胡桃立绘图

2. 避免单纯堆砌文化要素,有机结合基础上赋予新诠释

《原神》融入大量优秀文化元素的同时,在其基础上进行有机创作并赋予了新的含义。除了前文所列举的胡桃、人文主义精神的例子,游戏角色“魈”也是很好的典范:魈的设定“护法夜叉仙人”融合了佛教夜叉和道教仙人的形象;魈所佩戴的傩面和技能“靖妖傩舞”来自中国原始祭祀文化“傩”,在融合多种元素的同时也注重其内在的逻辑性,才使得这些元素能够融合在一起而不突兀,使角色形象更加丰富。再比如上文提到的对于“梦想”的新诠释,都能看出《原神》在深挖各种文化内核上下的功夫。《原神》对文化元素的借鉴并不是通过堆砌文化符号来彰显游戏的文化性的,而是在对文化元素有机结合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避免了空洞、脸谱化的人物形象,让玩家在游戏中获得更多新鲜感,增强了游戏用户的粘性。

3. 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2013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指出:一切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和文化活动,都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积极人生追求、高尚思想境界和健康生活情趣[7]。亲社会行为理论指出玩亲社会内容的视频游戏与提升多种亲社会行为有正相关性[8]385。《原神》以讲故事形式巧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向玩家潜移默化地传递了积极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囊括了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而《原神》也从这三方面塑造了一个具有人情味的璃月国家形象。例如岩神带领子民组成千岩军与敌人抗争并建立起提瓦特大陆上富足的璃月,璃月作为“契约之国”注重交易双方的契约签订,以及敌对势力袭击璃月之时由普通人组成的千岩军冲在前线守护璃月等。

四、国产游戏文化输出的路径

(一)探索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可能性

一方面,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为国产游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产品同时担负着文化输出的任务。游戏产品作为文化产品中的一种,游戏设计者要深挖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同时要发散思维,将国产游戏题材扩展到各个方面,不只是将目光局限在“三国”“西游”等,可以将地域性、小众性文化融入游戏中,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用现代化科技为文化输出开辟新路径。首先,用现代思维重述传统文化,摒弃以往传统文化晦涩难懂的观点,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中国戏曲与现代电子乐相结合,游戏中融入文旅元素[8]等,不仅能引起国内玩家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也扩宽海外玩家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渠道。其次,要完善交流平台管理机制和搭建跨文化交流平台。平台管理方要优化社区管理模式,建立一套舆情应对机制,在事件发生之初做好澄清声明和用户引导,为游戏玩家提供愉快的文化交流场所。另外,搭建一个跨地区文化交流平台可以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游戏玩家突破地域、语言的限制,针对游戏角色、服装、建筑等方面进行讨论,在促进文化交流的同时也能为国产游戏出海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但搭建一个跨地区文化交流平台需要各方支持,政策扶持、技术支撑、平台运营等是成立平台必不可少的因素,目前实现这一目标仍有重重阻力,这也是今后需关注和讨论的重点。

(二)为国产游戏提供良好的创作环境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基因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根源,国产游戏“走出去”绝不能一味迎合海外市场而贬低自己的历史文化。要坚持文化自信、坚定文化立场,向海外玩家讲好中国故事。首先,建立健全游戏市场监管体制机制,同时也要持续完善建议反馈机制,真正做到玩家投诉有效、机关调查有据、平台反馈及时,才能真正为国产高质量游戏发展提供更好的游戏环境。其次,给予创作者更多的创作空间。针对一些游戏大厂斥重金打造华而不实的游戏产品,评判标准不能被资本裹挟,要将选择权利交还给人民群众,评判文化产品优劣的标准要看人民群众喜不喜欢,才能为创作者持续创作提供动力。最后,各方各界要做好文化科普,展现大国风度。各方各界要加大对中国文化的科普和宣传,让更多的人关注文化发展,做到真正的文化自信。

(三)融合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折扣是指任何文化产品的内容都源于某种文化,由于文化差异和文化认知程度的不同,文化产品在本国很受欢迎,但不被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认同或理解而导致其价值降低[9]。因此,打破不同地区的文化隔阂,减少文化折扣是国产游戏成功走向海外的关键。国产游戏“走出去”,既要包含中国特色,又要融合其他国家的文化,才能做到在国内有号召力在海外有吸引力。游戏角色、音乐的设计上,要贴合当地的民族特色以吸引海外玩家;游戏的剧情、建筑上,要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习惯以引起玩家的情感共鸣。一款优秀的游戏产品绝不是以一家之言为参考,只有借鉴和学习其他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在时代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重视挖掘和培养复合型人才

一款游戏产品“走出去”依靠的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精通历史和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在翻译过程中,直译会造成韵味缺失使海外玩家难以产生情感共鸣,而复合型人才可以寻找不同文明之间的共同点并采用意译的方式,将意思准确地传达给海外玩家,给玩家带来良好的游戏体验。另外,提高策划人员的文化素养对游戏设计至关重要,游戏公司的策划人员是影响游戏以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玩家的因素,策划人员的文化素养直接影响了游戏的文化蕴含程度[10]。不同学科背景的策划者对历史文化的理解各不相同,会影响游戏中的文化建设,因此,必须要加强策划人员的历史文化培训,提高文化素养。

结语

文化输出的成效,主要取决于目标文化的输入意愿,而这种意愿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输入国与输出国的文化地位对比[11]。我国是一个文化大国,但利用文化产业进行文化输出的能力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仍有一定距离。此次《原神》爆火为国产游戏“走出去”打开了一个新的思路,就是坚持现代科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创新型转化和创造性发展的过程中,突破语言、地域的差异和阻碍,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表达中国价值。扩大中国文化影响力绝不是靠一款游戏就能做到的,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这需要国内游戏厂商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游戏产品,让更多的国产游戏“走出去”,让中国文化“走出去”。

猜你喜欢
游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谁远谁近?
游戏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