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行业大掘金

2022-02-16 17:07
股市动态分析 2022年3期
关键词:京东方背光厂商

我国显示行业的进步,从最直观的分辨率便可见一斑。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地屏画卷相当于4台高清电视拼接,而2022年冬奥地屏超8K分辨率相当于64台高清电视拼接而成。2008年奥运地屏画卷长147米宽27米,LED屏幕像素间距是20mm的,整个画卷分辨率7056X1296。2022年冬奥会的地屏椭圆长度156米、宽度76米,LED地屏像素间距是5mm,整个地屏分辨率高达14880×7248。

不仅本次冬奥会大显身手的LED进步明显,我国其它显示领域如LCD、OLED等同样达到了世界先进平,新型显示技术如AR/VR也具备局部比较优势。以京东方、利亚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企业已经崛起并逐步引领行业发展。

LED:Mini LED加速渗透

传统LED显示产业发展多年,技术的持续革新推动行业产品迭代。根据LED内设发光单元组尺寸分类,LED显示可分为传统LED、Mini LED、Micro LED等,其中,Micro LED属于下一代显示技术,量产难度仍未完全解决。Micro LED的芯片尺寸在50微米或以下,距离商业化还需要时间,因此,中间过渡产品Mini LED应运而生(尺寸50-200微米)。两个LED灯珠的中心点之间的距离称为点间距,根据业界的共识,点间距小于3毫米的显示屏为小间距。芯片尺寸小型化和点间距缩小都是提高单位面积像素密度的途径,能提高显示效果。

中国LED显示行业目前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据集邦咨询统计,受疫情影响,2020年全球LED显示屏产值55.30亿美元,同比增长-12.80%。2021年,LED显示屏行业景气度逐步复苏。2020年全球LED显示屏厂商营收排名前两位的是我国的利亚德和洲明科技,市占率分别约为11.30%、10.80%,二者也是此次冬奥开幕式LED地屏的供应商。另外,强力巨彩、海康威视、艾比森、山西高科(新三板上市)分列第三、五、七、八位,市占率分别约10.20%、4.40%、3.70%、3.60%。而上游的LED芯片制造,中国的三安光电、华灿光电均占据行业举足轻重的地位;中游的LED背光和封装环节,国星光电、聚飞光电、瑞丰光电、鸿利智汇等企业实力不可小觑;在显示芯片驱动环节,集创北方等企业也得到长足发展。

2021年,Mini LED进入商用元年,是LED行业的新机遇。Mini LED可应用于直接显示和背光两大场景。

在直接显示领域,Mini LED直显产品已于2018年开始量产,作为小间距显示屏的升级替代产品,可以提升可靠性和像素密度,未来在商用显示屏领域(会议室、指挥中心等)潜力较大,有望逐步替代LCD和投影产品。

在背光领域,采用Mini LED背光技术的LCD屏在亮度、对比度、色彩还原等方面远优于普通LED背光的LCD屏,可与OLED直接竞争,主要应用于高端大屏电视等产品。背光显示屏的规模生产进度取决于下游TV、PC、Tablet等终端设备厂商的市场开发进展,随着苹果搭载Mini LED面板的新款iPad Pro的推出,消费电子厂商有望加快跟进,Mini LED市场爆发在即。

表:中国Mini/Micro LED各环节产业部分公司布局追踪

资料来源:安信证券、头豹研究院,股市动态分析整理

中信证券预计2022年Mini LED订单能见度高,有望带动产业链各环节相关厂商持续增长。苹果推出搭载Mini LED背光的iPad Pro,引领Mini LED在中尺寸产品渗透率至2%,其已斥资3.30亿美元在中国台湾地区建厂进行Mini/Micro LED的研发生产,晶电、隆达等中国台湾厂商有望受益于供应链带来的增长机会,三安光电、立讯精密等中国大陆厂商逐步导入。大尺寸主要由韩厂引领,三星斥资400亿韩元在越南建造50余条Mini LED背光电视产线,受到越南疫情影响,供给端严重受限,全年Mini LED电视出货量约150万台,不及预期(根据产业调研);TCL、华为等也陆续推出Mini LED背光产品,出货万台量级,中国大陆相关厂商有望充分受益。

Omdia预计,随着时间的推移,普通LCD和Mini LED背光LCD之间的成本差距将迅速缩小。在2025年,Mini LED背光电视的出货量预计将达到2530万台,占整个电视市场的10%。假设Mini LED背光在笔记本电脑和显示器中的渗透率与TV一样,开源证券测算,到2025年,用于切割Mini LED的2寸外延片需求约为1120万片。参考聚灿光电定增方案中的Mini LED价格,开源证券预计2025年Mini LED外延片市场规模约为16.95亿元。三安光电、聚灿光电、华灿光电等厂商加速布局Mini LED背光市场。

中信证券预计2022年背光将加速放量,渗透速度超过直显。2024年,Mini背光电视、笔电、Pad、车载、电竞显示器的渗透率有望分别达15%、20%、10%、10%、18%,看好Mini/Micro LED技術为显示领域带来的革命性变化以及为LED产业链带来的增长机会。

开源证券表示,覆铜板、驱动IC、封装等也将受益Mini LED趋势。

(1)覆铜板:Mini LED背光电视渗透率快速提升带动相关覆铜板市场快速扩容,2022年市场空间有望同比实现翻倍增长,预计2021-2025年市场规模分别为34.80亿元、79.70亿元、116.20亿元、135.50亿元、150.10亿元。

(2)驱动IC:Mini LED屏幕的LED灯珠数量大幅提升,提升了背光驱动芯片的需求量。

(3)封装环节:对封装厂商来说,一方面Mini LED芯片数量大幅增加,从原来一台显示终端的几十颗LED变成了上万颗,封装环节在产业链中的价值占比提升;另一方面,Mini LED封装方式使封装厂商从原来单纯的提供SMD LED灯珠封装器件,变成了提供背光模组,向前延伸了一个产业链环节,整体价值量会有明显提升。

面板:从大到强的转变

今天,世界上能制造面板的厂商几乎全部集中在2个国家和1个地区:韩国、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这些少数地区的公司支撑着全球200多个国家、数十亿人口对看到更大世界、看得更清楚的渴望。

仅仅十来年前,面板还像今天的芯片一样,是被“卡脖子”的行业。用了近20年,投入超万亿元,中国大陆才在2017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面板产地,并诞生了京东方、华星光电(TCL科技控股)等龙头企业。

2020年,全球生产了超过3亿平方米液晶面板,中国大陆公司贡献了其中的一半。随着三星显示、乐金显示的逐步退出,2021年之后我国大陆地区的市场份额还将扩大。

目前主流的面板类型分为需要背光的LCD液晶面板和可自发光的OLED面板。在绝大部分投资者眼中,LCD面板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对社会友好而对股东不利,被戏谑为“价值毁灭行业”。要改变这个”魔咒”,唯一的做法便是从追求“做大”变为“做强”。可以欣喜地看到,我国众多面板企业正在与上下游供应链伙伴一起做出改变。

一、补足短板,完善本地化产业链配套。中国显示产业已经解决了显示终端生产大国的缺屏窘境,但上游设备、材料的国产化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蒸镀机、光刻机、蒸镀OLED材料、印刷OLED/QLED材料、氧化物TFT材料、玻璃基板等产品国产化比例较低等。通过努力,目前我们可以看到一批本土企业正逐步崭露头角,比如彩虹股份的玻璃基板、奥莱德的蒸发源和OLED发光材料、八亿时空的液晶材料、中微公司和北方华创的蚀刻设备等,已经在面板企业的供应链中占据一席之地。

二、不断迭代演进主流技术,通过创新提升消费者体验。在性能方面,叠屏、Mini LED背光等技术将更加普及,进而提升液晶显示器的对比度、清晰度、分辨率和刷新率等性能指标,中小尺寸OLED也将通过LTPO等背板技术有效提升刷新率、降低屏幕功耗,拓展应用范围。此外,针对大尺寸OLED,TCL科技、京东方等大厂在印刷技术投入上不遗余力,外界总是认为OLED将颠覆LCD,難道这些面板厂不担心?只不过白光OLED的蒸镀成本过高,并不足以撼动LCD的主流地位,而可能的颠覆技术正是印刷OLED,这方面京东方、TCL科技不仅不落后,甚至略微领先于韩国和台湾同行。京东方、华星光电等企业每年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研发投入,取得了诸多专利成果,日积月累之下,终将形成坚实的技术壁垒。

三、高端化、品牌化。去年12月21日,京东方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首个技术品牌,京东方正式对外发布中国半导体显示领域的首个技术品牌。发布会上,京东方携代表行业领先的高端液晶显示技术ADS Pro、高端柔性显示技术f-OLED和高端玻璃基新型LED显示技术α-MLED三大技术品牌体系和标识惊艳亮相,这不仅代表了京东方在显示技术领域不断创新的丰硕成果,也展现了中国科技力量在面对全球化市场竞争中所展现出来的底气和自信。另外,京东方打入iPhone供应链、柔性OLED供货华为等品牌折叠屏以及华星光电在电竞屏领域首次拿下月度第一等事件,都表明我国显示企业在高端化、品牌化方向上的努力,这些努力有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有利于给投资者更好的回报。

AR/VR:局部具备比较优势

元宇宙是产业长期趋势,VR/AR硬件作为元宇宙流量入口仍处相对低位,Oculus出货量已达千万量级,行业或迎爆发点。此外,华为、OPPO等也早已发布头显产品,苹果明年大概率将推出消费级头显设备,且目前已开始规划第二代AR/MR头显设备,出货时间可能在2024年下半年,预计2023年苹果AR/M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在250-350万台,2024年将达800-1000万台,苹果第二代AR/MR头显设备出货量将实现大幅增长,有望带动行业全面爆发。

国内企业凭借在手机产业链中积累的优势,已相继切入VR/AR供应链,尤其在整机代工和零部件领域具有比较优势。代工领域,国内具有垄断性的地位,歌尔股份、立讯精密早已绑定国际大客户。VR一体机成本占比中,屏幕、处理器和存储成本占比近80%,在整机中价值占比较高,国内企业凭借在手机产业链中积累的经验,拥有较强比较优势,京东方、TCL科技、水晶光电、联创电子等在各自细分领域均具备较强竞争力。

猜你喜欢
京东方背光厂商
玩具厂商及合作机构新年进步
京东方大学堂:提升组织业绩 推动战略目标实现
华星光电与京东方的区别
光学薄膜技术及在背光模组中的应用研究
厂商对北京卡车市场不抱希望
一种用于LCD的高功率LED侧式背光系统设计
关于超薄LED背光模组设计探讨
考虑产能约束的耐用品厂商易耗部件兼容策略
三波段白光LED的高色域背光封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