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

2022-02-16 23:16王卫华李美会
经济师 2022年11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战略人才

●王卫华 李美会 郭 玫

一、引言

“乡村振兴”是我国支持乡村发展的政策战略。自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对高等院校的教育工作提出全新的教育要求,这无疑使高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难题。就目前来看,虽然各地高校均跟随国家战略脚步,完成了教育改革,并将创新创业人才作为首要任务来抓,但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面临一定困境,需要积极做出改变。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需要提高关注,从乡村振兴战略角度出发,不断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技术过硬、管理能力强、专业基础扎实的创新创业型发展人才,为乡村振兴助力。

二、乡村振兴战略概念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重要发展战略,也是提高区域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重点提出,要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同时在报告中补充道,“农业、农村、农民”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从政治层面而言,乡村振兴的发展宗旨,就是保证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在农业产业发展中,提高农民的参与度与受益面,彻底改善农民就业难、生活难、农村产业发展难的问题,保障乡村地区收入稳定,百姓安居乐业。早在2018、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就乡村振兴问题进行热议探讨,重点提出要进一步细化乡村振兴战略,并提出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准确落实,保证乡村地区的经济条件与农民生活质量[1]。可以说,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是目前社会发展的重点课题。

三、乡村振兴战略对高校教育工作提出的挑战

(一)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发展人才

农村经济繁荣、农业产业蓬勃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帮助与扶持。想要顺利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要具备大量拥有先进科学技术、熟悉农业、敢于创新创业的发展人才。只有保证专业的技术人才在农村扎根,全面推动农业产业,促进农村经济繁荣,才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取得更理想的振兴效果。正因如此,高校在创业创新人才培养中,更应注重培养手段与方式的选择,以便更好满足新时代的人才培养需求。

(二)要求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创新

现阶段,“双一流”大学建设脚步不断前行,各所高校内的人才培育与当地农村建设都有相关对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就业选择空间,同时为高校搭建出更多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平台。在乡村振兴战略如火如荼的今天,政府部门提倡高校要注重培育模式的转变,与产业平台、创新园区等进行密切交流,从多角度出发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进而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确保能够结合当地特色,满足实际人才需求,提升高校输出人才与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契合度,在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为乡村振兴助力。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力度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应全面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高校学生走入乡村,深入了解乡村振兴,在实践任务的履行中,取得更多实践经验,夯实自身知识基础,便于个人价值的发挥[2]。近年来,学生的“主体性”为视为新时代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并重点强调了责任与义务。在校期间,学生了解并感受了乡村文化,逐步形成了良好的乡村振兴观念,使学生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距离得以拉近,越来越多的高质量青年人才投入到新农村建设队伍中,既减轻了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又使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得到专业技术保障。

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策略分析

(一)加强乡村文化传承教育

乡村振兴战略不但是国家的重大战略,更是引领时代发展,走向全新发展道路的系统任务。在乡村振兴中,文化振兴占据着重要地位,需要我们给予高度重视。作为培养发展人才、文化创新与传承的重要使者,高校应切实担负起自身的职责所在,从文化培育角度出发,做好乡村振兴职责履行,并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定期开展具有教育意义的校园文化活动,或校园网络等平台载体,将更多乡村文化引入到其中,面向校内进行宣传与传播,便于更多高校学生深入了解乡村文化,并实现乡村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交叉与碰撞,进而营造良好的“服务乡村,振兴乡村”的文化氛围,确保身处“象牙塔”学生加深对乡村文化的理解与认知,进而能够从自身做起,做好乡村文化的传承者、弘扬者以及践行者,最终成为满足社会发展、乡村建设的创新创业人才,使学生自觉承担起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责任,为乡村振兴做出努力与贡献。

(二)做好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

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的人才培养观念与模式应及时做出创新,确保能够顺应时代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质量[3]。在实践中,高校应充分考虑现代发展趋势,拉近教育工作与农村发展的距离,在现有“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等学科基础上,设置“物流、营销、涉农企业经营管理”等与农村区域发展对口的专业学科,结合不同学科的长短处,增设课内能力进阶、课外创新创业能力拓展两大培养模块,建立起全新的、符合本地发展的“农+教”的专业培养模式,进而培养出更多专业、多元化的创新创业人才,打造“学必期有用,用必适于地”的美好局面。

(三)构建多元教学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前提条件,只有保证课程设置正确合理,才能促进学生知识机构的进一步完善与健全,对高校学生的个人能力、创新实践能力以及未来就业起到十分重要的影响。为此,想要培养出更多创新创业型人才,高校应将现有的单纯式知识传授课程体系进行调整,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基础,构建符合新农村建设、适于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在做好专业知识讲授的基础上,将创新创业技能训练、农业产业开发与经营管理等课程纳入其中,保证高校学生的知识平衡,能够勇于并善于创新创业,这无论是对新农村建设,还是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都是积极的。

以乡村振兴需求为依托,明确设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农业类课程、专业课程、基础课程以及强化基础课程建设,并全新增设融贯创新、创造、管理等多元化课程体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得到进一步巩固,实现“知识+能力”的共生,并在“应用、创新”协同的“育人目标”带领下,积累更多丰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验,不断提高高校教学质量,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人才保障[4]。

(四)实施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夯实创新创业型人才知识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校企之间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需要二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充分发挥协同效应,为乡村振兴增添助力。在农业产业中,企业属于龙头,是带领农业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而乡村振兴往往需要大批企业进入农村,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实现经济繁荣。在农业产业的开发过程中,离不开专业的创新创业型技术人才,虽然企业资金充足,但人才培养却具有一定难度,而这一切与高校不谋而合,在企业资金与高校师资力量的双重保障下,避免人才培养与新农村建设出现力不从心。

通过高校与企业联合,实现二者的优势互补,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基础上,结合农业产业人才需求,设定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双方商讨下确定人才培养方案,有组织、有规律地实施。在此过程中,由高校负责知识培养,由企业负责实训基地的建立,便于学生知识与实践技能锻炼的一手抓。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准确掌握更专业的知识与技术,并在实践中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进一步夯实自身专业基础,最终成为技术过硬、能力较强的创新创业型发展人才,投入到新农村建设队伍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与价值,促进预期目标的顺利达成。

(五)打造个性人才培养生态圈

针对创新创业的拓展提升,高校应切合实际,打造农业试验中心、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乡村振兴科技园等多个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应用能力,增强个人综合素质。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乡村振兴领域内的企业精英、专家队伍、建设者等,进入到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实地检查、引导以及督促,促使其接受更多专业知识,不断强化自身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多方能力,取得更理想的教育教学成果,将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创新创业人才输送至社会中。

针对学生的考核与评价,应摒除以往分数评价的单一形式,优先选择教学监督、创新创业实践评价等多种评价模式,逐步搭建起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对校内外的实践成果做出客观评判,以此形成互动循环评价考核系统,并将学生的创新创业表现折算为学分,以此激发学生对乡村文化建设的兴趣与积极性,鼓励其自主走向创新创业道路,使个人创业潜力、活力得到充分释放。

(六)加快教育改革,助力创客赋能乡村经济发展

在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中,高校应将农村创新创业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并适当增强教学资源投入力度,定期组织主题为“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实现经济繁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并在学习取得良好的人才培育成果。

首先,搭建实践平台[5]。加强农业“双创”孵化平台建设力度,严格遵循以发展需求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建立相应的研究中心、技术转移中心、实训基地等各项支撑平台,并在社会力量的全力配合下,进行农业科技的宣传推广,实现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

其次,建设乡村优化“双创”环境。注重知识输出,支撑服务下乡,建立独立、专业的农技推广小组、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创客训练营等,带领更多青年人才去往乡村,进行创新创业实践,从中学习更多技术经验。

最后,合理运用互联网技术,全面加快农村创新创业。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为社会各行业带来较大便捷,高校也应摆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局限,适当向网络领域靠拢,与农村电商、互联网企业进行合作,合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乡村创客、农户、农村合作社提供更高效的、实用的技术服务与产品,确保乡村振兴能够在“数字化”领域中蓬勃发展,创设更多乡村振兴新动能。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方式一次大的转变,是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的重要举措。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高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应积极做出创新,准确掌握乡村振兴政策要领,结合当地乡村建设发展需求,落实乡村文化传承教育,优化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构建多元教学课程体系,推行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快教育改革,助力创客赋能乡村经济发展,以此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创新创业技术发展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多有力的人才保障,为实现乡村振兴这一宏伟目标助力。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战略人才
人才云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战略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战略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