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违纪处分大学生教育路径研究
——以G学院为例

2022-02-16 08:33旺,覃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校规违纪大学生

■ 熊 旺,覃 薇

(桂林旅游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近年来大学生违纪行为日趋突出,严重影响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毕业和就业等各个方面,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针对违纪学生依据学校相关规定和条例进行处理,既是全面落实依法治校的要求,也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建设良好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而社会工作的理念是“以人为本,助人自助”,从社会工作的角度探讨违纪处分学生教育路径,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对违纪处分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帮扶,对新时代立德树人、培养社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G学院学生违纪行为的现状和特点

大学生的违纪行为多种多样,在2018年1月到2021年1月期间,G学院违纪总人数为218人,经统计将该学院学生违纪行为归为三个方面,分别为考试违纪,课堂违纪,生活型违纪。对G学院受处分大学生的违纪行为进行调查和分析,得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大学生违纪类型主要集中于考试违纪

大学生关于学习方面的违纪包括考试违纪和课堂违纪,考试违纪在其中占有重要比例。考试违纪主要包括替考和作弊等;课堂违纪行为主要为迟到、早退、旷课等。考试违纪人数占违纪总人数的45%,其中作弊人数占考试违纪人数的96.9%,替考人数占3.1%。考试中作弊的违纪行为人数最多。课堂违纪人数占总人数的30.7%,在课堂方面的违纪中迟到、早退、旷课分别占比为41.8%、4.5%、53.7%。旷课和迟到人数占比较大。统计数据表明考试作弊是G学院学生在考试违纪中的主要违纪类型之一,而在课堂违纪中迟到和旷课是主要违纪表现(见表1—表3)。

表1 违纪类型统计

表2 考试违纪行为的类型统计

表3 课堂违纪行为的类型统计

(二)大学生的生活型违纪形式多种多样

大学生生活型违纪是在校园日常生活中产生的一系列的违纪行为,生活型违纪受处分人数占违纪总人数的24.3%,其中喝酒导致的违纪处分行为占比为36.9%,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和打架、夜不归宿等占28.3%。具体分析,G学院学生受纪律处分主要原因是喝酒,而打架、夜不归宿、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等违纪行为的比例和喝酒的比例接近,此外,还包括其他违纪行为如带异性回宿舍过夜、聚众赌博等多种违纪现象,占32.1%(见表4)。

表4 生活型违纪类型统计

(三)大学生违纪行为存在较大的性别差异

由表5可以看出,违纪学生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别,男生违纪人数远高于女生违纪人数。在218名违纪学生中,违纪的男生人数为185人,所占比例为84.9%;违纪的女生人数为33人,所占比例为15.1%。其中,G学院的男女比例为4∶8,而在违纪方面二者呈现相反的现象,男女比例为6∶3。对比发现,在男女违纪情况方面,男生的违纪情况较严重,大学中男生更容易触犯学校校纪校规,受违纪处分人数也远高于女生受违纪处分人数。

表5 违纪学生性别统计

(四)大学生违纪行为主要集中在大二和大三

据统计,大学生的违纪行为发生偏向低年级化。其中大一学生违纪人数为35人,占违纪总人数的16.1%;大四学生违纪人数为29人,占违纪总人数的13.3%。而大二、大三违纪人数最多,占违纪总人数的70.6%(见表6)。对G学院的各学院违纪情况进一步研究发现,近两年来大一和大二的违纪人数逐年升高,这与大一新生自控力不强、思想意识欠缺等原因有关,大一新生在进入大二后,由于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更容易触犯校纪校规,尤其在课堂违纪方面和考试违纪方面较凸显。

表6 违纪学生年级统计

二、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

经过对大学生各种违纪行为的分析,对G学院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和部分二级学院副书记、专职辅导员开展了详实的访谈调查,总结了大学生违纪行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认识不清晰

一是大学生未能及时适应学习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感到迷茫。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与之前相比,可以自我安排大部分时间,生活、学习约束性降低,部分学生由于自我认识和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缺乏自主性和动力,不知道自己大学学什么、怎么学,不清晰自己应该在大学生活学习中做什么以及怎么做,于是在学习上开始迷茫找不到方向,生活上开始懒散松懈,对学习和未来感到无所适从、没有追求,极易诱发违纪行为。

二是大学生由于处于青春期容易受到外界事物诱惑和干扰。大学生年龄多为20岁左右,虽自我意识逐步形成,但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未稳定,对自己和未来都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了解,有些还产生了一些错误的认识,容易受到外界事物诱惑和干扰。

三是部分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自由散漫。由于部分学生家庭教育观念的不足,只关注学习成绩而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学生思想意识和学习习惯并未有效养成,个别同学缺失基本道德素养,个人意识和功利意识凸显,忽视社会公平竞争的原则,加上不劳而获思想的影响则导致作弊现象的产生[1]。此外,还因学生辨别是非的思想意识较弱,道德判断失范,引发集体性斗殴和作弊违纪行为,甚至触犯法律酿成大错。

(二)自控能力较差,心理承受能力弱

一是大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有丰富的情感色彩,情绪欠缺稳定性,有时会做出过激行为。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与大学生自我控制力不足有直接关系[2]。

二是大学生在长期的集体生活中难免出现摩擦,特别是男生在发生意见分歧或言语上的冲撞时,部分学生心理调节能力弱,在之前的人生当中很少经历挫折和失败,因此会无法忍受一些过激的辱骂和指责而诱发打架斗殴事件。

三是进入大学后个人的自由安排时间较充足,缺少了父母、老师的叮嘱和管教,思想上过度松懈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很多学生便沉溺网络游戏、无法合理安排个人的作息时间,从而出现厌学、逃课、迟到、早退等现象。

(三)制度教育欠缺,法律意识淡薄

一是大一新生入学之初,多数高校都会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如文明礼仪、安全教育、校纪校规等相关学习活动。在校纪校规等一些制度性教育课上,由于制度宣讲和学习理论性强,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对制度的理解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相关制度的重要性,最终无法将制度宣传教育落实到位,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未能认真了解和学习学校的校纪校规。学生后期很难再主动去了解和掌握相关制度,因此一些违纪行为是因为无知而导致。

二是部分学生对学校的某些规定具有强烈的抵触心理而故意违纪违规。正如G学院某一辅导员反映,其所带班级学生明知隔壁宿舍同学因私藏麻将被学校值班老师没收,事后被学院通报批评一事后仍然顶风作案,趁着假期外出租赁麻将在宿舍聚众赌博,情节恶劣,造成严重的影响。这一案例也反映该校部分学生制度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对违纪处分的影响未引起重视。

三是学生和部分家庭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忽视了个人良好品德习惯养成和知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没有深入学习解读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造成法律意识淡薄,触及校纪校规和法律的红线,从而严重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

(四)诚信教育欠缺,学风考风建设力度弱

一是在多数情况下,大学生对道德的认知是清楚的,但缺少实践体验和入心入脑。诚信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风考风建设的首要前提。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诚信教育内容过于侧重知识性,忽视体验性和实践性。

二是一些高校诚信教育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重在诚信理论知识的传授,仅仅解决道德认知问题,使学生误把“学到”当成“做到”。正如很多高校都在进行的一项常规性工作一样,在考前要求各个班级开展诚信教育主题班会,以辅导员宣讲为主的形式为学生解读考试相关要求和违纪处分条例,而这样的班会形式单一,很多学生不留心或者听过就忘,未引起足够重视。

三是学生不能通过自身体验将诚信的“知”变为诚信的“行”,无法将知识内化为信念,形成诚信行为动机。有的高校虽然重视诚信教育,但在实践中却成了“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事情[3]。学校的学风考风建设未形成严格的约束力,当出现违纪行为时,只处分违纪学生,甚至基于保护学生隐私等,缺乏更大范围的宣传,无法对其他学生形成警示效应。

三、违纪处分大学生教育的社会工作介入策略

大学生违纪行为主要集中在学习型和生活型违纪方面,面对违纪处分学生,学校只是通过下发学校处分文件、辅导员谈心谈话的方式进行管理教育,方法比较单一,个别学生对此种方式存在一些抵触心理,认为是无用的说教,对促进学生思想转变和提高认识效果不高。对此类违纪处分学生行为习惯的纠正、心理素质的增强等问题,很多学校未有具体帮扶举措,学生的认知偏差未被纠正,则可能导致二次违纪的情况出现,一些违纪处分学生在被处分后仍然出现学习迷茫找不到方向、沉迷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抱侥幸心理在宿舍使用违禁电器、人际沟通缺乏而打架斗殴等问题,当前的教育方式难以产生警示和教育效果。

社会工作是专业的、以帮助困难人群为目的的、职业性的活动,专业助人是社会工作的本质[4]18。社会工作可以给予有困境人士实际帮助,减少困境人士可能的对社会秩序的冲击,有助于社会稳定,在人际关系、群体关系层面,对问题的解决可以达至人际和谐与群际和谐,从而帮助人们建构一个正常生活的社会环境[4]24。社会工作方法在应对留守儿童、青少年等问题上已经发挥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解决相关问题上,其科学性、有效性、合理性已经得到验证。面对新形势下的违纪处分大学生,社会工作本着专业助人的本质,可以对违纪处分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工作方面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帮扶和介入,相对于以往常规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多种多样社会工作方法和秉承的价值理念可以提高违纪处分学生的参与度,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提高教育成效,促进学生成长。通过个案工作对违纪处分学生个人进行一对一介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专业帮扶计划,帮助学生寻找解决办法并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利用小组工作方法将具有同类问题的违纪处分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根据小组动力学理论在小组活动开展中形成组内成员间相互支持和影响、促进组员的发展和成长。通过社区工作建立违纪处分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通过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良好互动,对有益于违纪处分学生改变和成长的社区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支持和共享。因此,本文主要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三个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来探讨社会工作介入违纪处分大学生教育的路径十分具备可行性。

(一)开展个案工作,提供个别化服务

个案工作以个别化的方式为感受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提供物质和心理方面的支持,以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挖掘潜能[5]。它将社会、行为和系统概念转化为技巧,通过面对面进行访谈或交谈,帮助个人或者家庭解决心理、人际关系、他人和社会的其他问题等[6]。学校里把一些特殊的违纪行为归类为心理问题交由学校心理中心帮扶,但学生出现违纪行为轻则批评教育,开展思想教育工作,重则进行违纪处分如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和留校察看,将违纪和处分归为学生管理科管理,缺乏专业的社会工作队伍来辅助学生管理科对违纪学生进行专业性和持续性的辅导和帮扶。尤其对一些特殊的违纪处分学生个人,可以借助个案工作的辅导技巧,通过帮助大学生认清导致违纪的根本原因与自身的学习目标不明确、思想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自控能力差等息息相关后,再提供矫正和帮助服务。

在入学之初,高校可将纪律意识自测调查和新生心理普查同步开展,通过问卷分析和访谈法对学生当下纪律意识的现状进行分析,及时发现有不良倾向和念头的学生并进行一对一的个案辅导。同时,运用“人在情境中”的理论,分析个案的背景环境如家庭、社会背景,将其融入环境进行帮扶,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开展学习目标的树立和规划、学习和工作时间的适度调配等活动,帮助迷茫的学生找准学习目标,了解学校制度,增强思想意识和纪律意识。通过认知和行为介入,促进学生心理的调整,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改变违纪处分学生违纪的思想和动机,学会遵守学校课堂和考试纪律以及相关的宿舍条例,能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并顺利完成学业。

(二)开展小组工作,矫正违纪行为

小组工作是由社会工作者通过有目的的小组活动和组员间的互动,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参与集体活动,从中获得小组经验,处理个人、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问题,行为改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开发个人潜能,从而获得个人成长[7]。小组动力学理论阐明小组内的团体动力能协助组内有着相似问题和需求的成员解决相应的问题。开展小组活动可促进小组成员互动和交流,通过组内成员的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促进组员的发展和成长。例如,通过校纪校规学习教育小组,可以帮助违纪处分大学生对校纪校规、相关制度进行学习和研读,增强他们的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不再出现二次违纪的情况;通过情绪调节小组、压力舒缓小组的成长性小组,帮助参与的组员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潜能,提升自认认识和主动性,通过获得成功体验,增强自我的自信心,更好地应对学业压力。通过情绪调解小组能让组员自身学会自我调节,并增强心理承受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通过严重违纪行为治疗小组,专门针对屡教不改且影响恶劣的违纪处分学生,通过小组活动改变成员的反社会行为或非正常行为,克服个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逐渐步入正轨;通过提升自我的自助或互助小组,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支持和相互影响,改变对自身违纪行为和学校、社会环境的消极态度,解决行为改变和环境适应问题。

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明白自身所经历的困境,他人也曾经或者正在经历,成员间的经验可以相互传递和分享,利用组内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实现思想的成长和行为的转变。

(三)建设学校社会工作队伍,提高介入效果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领域,指社会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的引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以及专业的方法和技巧,为学校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特别对处境不利的学生提供指导,以帮助学生正常学习,增强自我效能感,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专业助人活动[8]。学生产生违纪行为受处分后,因自身或环境因素的缺陷产生的违纪行为若不能及时得到回应和解决,将产生恶性循环的后果,对学生个人成长成才将产生巨大的阻碍,甚至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学校社会工作正是在学校进行相关批评教育和警示等处分的基础上,对学校现有服务体系的补充和完善。不同于传统的思政教育、心理咨询,学校社会工作更注重“人在情境中”理论,从个人、人际和环境三个层次回应和解决学生的需求和问题,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提高服务介入的效果[9]。

(四)链接社会资源,构建遵纪守法的校园环境

社区工作是以社区及其成员整体为对象的社会工作介入手法。社区成员在参与过程中建立对社区的归属感,培养自助、互助和自决的精神,加强其社区参与及影响决策的能力和意识,发挥成员的潜能[4]224。在社区中通过促进学校、家庭和社区的良好互动,形成优质教育合力,需要对社区中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支持和共享。例如,对于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兴趣度不高的学生,可以通过链接高校周边的兄弟院校,组织开展一些“学习分享沙龙”“朋辈群体说学习”等联谊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感受一些兄弟院校优秀学子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从同辈群体收获启发,寻找好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人生方向。对于打架、斗殴产生严重后果受处分的学生,高校社会工作者可以与当地社区工作者共建基地,由公安部门、司法机关开展巡讲,通过开展知识竞赛、真实事件回放等帮助他们剖析校纪校规外的法律,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同时,还可与矫治社会工作者合作,通过邀请正在进行矫正的服务对象现身说法,警示违纪处分大学生坚守道德原则和法律底线。从不同层面倡导违纪处分大学生参与社区公共志愿活动,提升自身价值感和获得感,培养良好品质和健康发展的综合能力。

违纪处分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是关系高校校园环境的和谐、学生的安全、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的重要问题,需要不断提升违纪处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法律意识,多角度对违纪处分大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生活进行帮扶和矫正,降低因受处分给学生、学校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其通过自身调整和努力步入正轨。社会工作独特有效的理念和方法介入到对违纪处分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当中,创新了高校违纪处分大学生教育的理念和形式,是一种可操作性科学的学生教育模式,不仅可以促进违纪处分大学生在思想认知方面得到转变,帮助其树立遵纪守法观念,还能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更好地应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境,培养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和树立学习生活目标,最终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高校的和谐稳定。

猜你喜欢
校规违纪大学生
校有校规
校规之战:“严”与“爱”何以平衡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中体育专业生的违纪心理分析
官员三类形式办喜酒算违纪
加强违纪大学生心理关怀的途径探析
姚刚违纪被查
“雷人校规”“雷人”的原因及思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