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院校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2022-02-16 08:33陈积敏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公安实训

■尹 柯,陈积敏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目前国内有关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相关课程的研究从2000年左右就陆续开始,相关的课程名称有:安全防范技术、安全防范系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以及安全防范技术与工程等。安全防范技术相关的课程主要在两类学校或学院开设,一类是普通职业技术学院,通常是作为建筑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另一类是公安类院校,部分公安院校已经设立了安全防范工程本科专业,部分院校则是在治安学专业或者信息技术等专业中设立相关的专业核心课程。

从课程改革的过程看,针对安全防范技术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方面:一是针对课程理论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提出提高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训教学内容、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等方式,结合行业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实际动手能力[1-5];二是针对课程实训教学内容的改革研究,根据教学条件和要求研发实训设备[6],结合新技术和公安实践,建立自主学习的教学新模式[7-10];第三个方面主要是针对课程体系改革方面的研究,根据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的特点,以学生就业岗位为导向,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对知识模块加以筛选、整合,构建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的实用性课程体系[11-12]。

二、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实战化教学现状

针对目前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实战化教学的实际情况,不少学者也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关键因素和结论,如课程的内容针对性较弱[13],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比较传统[14],教师的业务实践经验和能力欠缺[15];实训的设备相对公安实战较为落后等[16]。上述分析有的侧重于课程实战化教学的实践方面,有的则注重实战化教学的理论教学方面,但对于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的实战化教学在公安院校中的现状分析较少。因此,基于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总结以及对不同公安院校的调研数据的整理,分析目前公安院校中该类课程实战化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革建议。

1.实战化教学内容脱节

目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发展,公安实战中对这类新技术的应用也随之不断创新。新技术在满足不断变化的实战需求过程中也提高了公安民警的办案效率,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保障。

通过查阅目前公安院校及普通高校使用的近20本教材,不难发现现有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体现当前公安工作中所使用的新技术的应用情况,也无法反映公安实战工作中各类具体的需求和痛点。教材的脱节成为了实战化教学内容滞后于公安实战需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安全防范技术作为一类更新与发展较快的交叉性技术,但当下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公安院校的教学内容落后于公安实战的实战需求,而公安工作中的技术又滞后于社会中科技公司研发的安全防范相关技术。这种问题的存在一方面使公安院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无法快速适应繁重的公安工作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实战化教学在整个安全防范技术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了对实训教学内容的要求。

2.教师业务实践形式化

业务实践一直是公安院校针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而制定的一项有力措施,业务实践的初衷是专职教师通过去公安机关的业务部门实践来提升自身对专业相关公安业务的熟悉程度,借助业务实践的机会了解和掌握当前公安实战工作的新需求和新变化,厘清公安工作中存在的痛点,建立公安院校与公安机关对应部门之间联系和沟通的桥梁。通过对几所公安院校的实际调研,发现每个公安院校在业务实践安排的形式上各不相同,除了有针对性的借调以外,主要分为几类:到公安院校附近的分局和派出所业务实践,到市局和省厅相关部门业务实践,以及去学校对口的科技公司业务实践等。

虽然业务实践的形式和渠道比较多,但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只能接触到一些表面现象,实际过程只有碎片化了解,没有太多机会接触公安实战的具体工作,导致业务实践流于形式。这种情况一方面是由于实践单位对教师本身能力不了解,不确定布置给业务实践教师的工作是否会给实践单位带来额外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也存在部分实践教师自身不愿意过多接触公安业务工作,怕给自己带来太多任务和压力,仅仅将业务实践作为一种考核的形式流程。

这样的业务实践过程每年都在重复,造成的结果往往是业务实践单位应付了事,业务实践教师走走形式。业务实践不仅没有让学校和公安机关之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反而拉开了两者之间的距离。

3.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欠缺

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由于其自身既有文科的知识,又包含理工科的内容,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要求较高。特别是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仅仅作为一门单独的专业课开设时,学生在学习时较容易产生难以理解、枯燥无味的学习情绪。为了掌握治安学院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主动性,特针对近五年每届学生在开设课程的学期期初和期末,设计调查问卷,采集了相关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近五年学生学习主动性统计表

为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两个时间点选取了四个维度进行了数据采集,包括学期期初学生刚开始接触本门课时的态度、学期快结束时学生对本门课程相关知识的态度、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后对理论课内容以及实训课内容的态度。

(1)从表1中横向的角度分析,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兴趣不高,接触本门课程前仅有一小部分学生了解或听说安全防范技术的知识或应用,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系统学习,学生对本门课程学习的主动性依然较低,只有约50%的学生开始提高对安全防范技术的学习兴趣,主动学习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但从理论课和实训课感兴趣的人数可以明显发现,学生还是对自己设计、自己动手的实训课更为感兴趣,实训课的设计和内容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和主动性。

(2)从表1中竖向的角度分析,随着近几年各类新技术在安防领域和公安业务工作中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也开始逐年提高了对安全防范技术的关注和兴趣,如学期初对安防技术感兴趣的人数从2016级的45名学生到2020级的90名学生等。这一现象说明公安工作和社会上的需求和应用也会对学生在学习本门课程的主动性上产生良性的反馈和影响。另外,学校内实训室的不断改进和改造、理论和实训课程内容和模式的改革创新,也促使了学生在学习过本门课程后对安全防范技术感兴趣的人数的提升。

三、安全防范技术应用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探讨

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相关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与实战化教学有一定的关系,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也会给学生在踏入公安工作中带来一定程度的不便。通过实践从以下三个角度提出课程实战化教学模式的改革途径和方法。

1.课程思政融入实训过程

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相关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包括入侵探测、出入口控制、视频监控的基础知识;当前智慧安防中新技术的运用;安防系统构成、典型实例、相关设备使用等内容。为适应公安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实战化要求,培养“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新时代复合型、应用型高素质警务人才,在课程实战教学中,有必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政治方向”,培养学生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围绕课程开展的课程思政教育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德育元素,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警察意识,守正创新,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使其具有良好的科学人文素养、人文精神。

为了提高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的实战化教学效果,可以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训过程中,通过实训环节的课程思政达到如下目标。(1)帮助学生牢固树立警察意识,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明确警察的职业担当,坚定政治立场;(2)增强学生对真理的追求,更新执法理念,培养文明执法、公正理性的职业操守;(3)引领学生成长为具有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的文明警察;(4)培养学生守正创新、实事求是的基础上,自主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5)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使其对犯罪现象有深刻认识,坚持真理,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提高学生作为人民警察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

通过课程思政,从公安实战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安全防范系统的重要性。一是引导学生树立人民警察为人民的职业意识,思考出安全防范技术如何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如何适应新时代城市治安工作的需要。二是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在面对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公安业务时,如何运用出安全防范技术更好地服务公安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三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现有安全防范技术的基础上,掌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和方法,了解现代安全防范技术在公安实战中的发展趋势。

2.公安实战汇入教学内容

公安院校的知识传授是警校生在进入公安工作前最后一次系统的学习机会,学校内的教学应当起到铺垫作用,搭建好警校生迈向公安机关的知识桥梁。因此,教学内容应当尽可能地贴合当前公安实战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但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由于涉及到众多先进技术的应用,其教学内容更应该以公安业务的实战化需求为主导。在公安实战中汇入安全防范技术类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

(1)加强校局合作和/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公安院校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公安院校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教育部等六部门在2018年联合印发了《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而公安院校又因其行业特点,存在着和地方公安机关合作的优势。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在教学的设计和改革时应充分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一方面主动与当地的省厅、市局、分局以及派出所分管技防业务的部门和民警保持联系,发挥公安院校的科研资源,把公安实战中最前沿的应用和需求引入课堂教学和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面公安工作中的具体案例,做到学到了就可能会使用到;另一方面积极与社会中从事安全防范技术研发和应用的科技公司合作,将最新的安防技术融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力争让学生学到的安防知识在走向公安工作岗位时不落后、不落伍。

(2)贯彻“走出去,引进来”策略。一方面鼓励教师不仅要积极参与公安工作方面的业务实践,而且要主动参加与安全防范技术有关的各类专业性、学术性会议,通过这种方式使教师起到学生与公安实战工作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另一方面邀请校外公安领域的专家、实战岗位的民警、科技公司的技术人员走入校园、进入课堂,以讲座或短期培训等方式辅助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教学与实训工作,充实教学中的实战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3.课程拓展纳入教学设计

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相关课程作为一门交叉性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广泛、知识点繁杂,仅仅通过一门课、一个学期的学习往往无法让学生全面有效地掌握相关的知识,适应日益复杂的公安工作。因此,有必要在课程的基础部分对内容进行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以对标“金课”标准中的“挑战度”,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拓展。

(1)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科研项目。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教师从安全防范技术在公安工作中应用的角度与学生商定选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用来解决现代公安工作中的痛点,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查阅资料、分析总结,加深对安全防范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2)校内外的竞赛。如“挑战杯”“互联网+”等各级别的竞赛。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为起点,以各地方竞赛为基石,在平时的比赛过程中积累经验,磨练学生的能力,通过高级别的竞赛提高学生在安全防范技术应用方面的公安技术水平。

(3)选修课。开设针对其他专业的选修课和本专业的限选课。从当前公安工作的实际要求来看,随着科技强警理念的不断深入,安全防范技术的应用不应局限于某个专业、某个岗位,而应该是所有警校生都应了解并掌握的知识。因此,针对其他专业的警校生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普及安全防范技术的基本知识以及在公安实战工作中的简单应用,而本专业的学生可以在掌握安全防范技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专业选修课进一步学习安全防范技术在公安工作中的深入应用。

随着新技术在公安技防工作中的不断应用,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的作用也愈加重要。课程的实战化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警校学生在公安岗位中的能力,因此,实战化教学的课程内容需要大胆改革与创新。当然,实战化教学的改革和创新目标也要紧跟社会的发展和公安业务实战需求的变化。通过将课程思政融入实训过程、公安实战汇入教学内容和课程拓展纳入教学设计等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安全防范技术应用类课程的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改革,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能够熟悉我国安全防范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标准,使他们早日具备安全防范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他们胜任安全防范技术应用一线工作岗位的能力,成为具有安全防范技术领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公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公安实训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我国公安院校水上教学课程的困境与出路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影视艺术在公安院校素质教育中的价值探索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公安报道要有度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