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后”大学生财商教育与思政课教学耦合研究

2022-02-16 08:33郭素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财商消费思政

■郭素华

(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 264005)

财商教育嵌入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是财经类高校实现“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的有效做法。财商教育“双指向”(指向大思政教学、指向“00后”大学生)要求实现思政课程与财富管理的高度融合。本文基于对“00后”大学生可支配资金来源与资金消费方式的调研,分析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及财商教育现状,探讨大思政背景下财商教育与思政教学耦合的可能性及运行机理。

一、“0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和财商教育现状

本课题组以《“00后”大学生消费行为与财商管理》为主题进行问卷调研。截至2021年5月,发放问卷5100份,回收4985份,回收率为97.7%,研究对象涵盖大一至大四全时段学生(大四“00后”较少,发放问卷450份,回收398份),涉及法学类(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学科。调研数据只反映财经类高校“00后”大学生一般财商行为模式。

(一)消费行为与财富管理习惯

基于本课题组调研显示,从可支配资金来源看,大学生消费资金以家庭提供为主导。家庭提供的固定生活费用在1000元以下的占10.1%,1000—2000元的占43.2%,2000—2500元的占 25.6%,2500—3500元的占13.1%,3500元以上的占7.2%,每月达5000元以上也有,只是个案。还有“00后”大学生因其自身的成绩优异,可获得各类各层级奖学金,所占人数比例可达5%—10%,金额通常在每年2000元、5000元和万元以上不等。校园自主创业(如校园小商超、自行车租赁、民宿、更有轻型游艇租赁等)也成为少部分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之一。少部分“00后”大学生有兼职取薪情况[1]。从资金支出来看,大部分的“00后”大学生生活费用基本上都花费在购物上,购物消费比重占据80.5%左右,娱乐活动消费占据11%,自我建设费用、自我管理费用还不到8.7%。另外一方面,还有34.6%和40.1%的“00后”大学生存在铺张浪费、过渡浪费的问题。

由上可观,“00后”大学生一般比较倾向于将消费用于娱乐活动等这种短期消费,而非用于自我建设、自我管理等具有长期经济收益的消费,说明“00后”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不太成熟,财商意识虽有,但不足表现明显。“00后”大学生在离开父母之后,进入到校园生活之中,因其追求新鲜,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处于好奇的心态,勇于尝试各种新鲜的事物,很容易沉迷于错综复杂的网络产品之中。此外,部分“00后”大学生身上反映出中国人情社会的面子消费,人民日报海外版的《中国奢侈品消费比美国消费者年轻25岁》的调查显示,奢侈品已经走向校园生活之中,“00后”大学生奢侈品消费也为数不少。

(二)“00后”大学生理财意识与理财行为

相关社会调查显示[2],大概69.4%的“00后”大学生表示每个月都有或多或少的余款,只有16.6%的“00后”大学生参与理财的情况下,分别有29.2%和31.6%的“00后”大学生表示愿意或者非常愿意理财。归根结底,有几种原因,有41.9%的“00后”大学生担心受到亏损;有70.1%的“00后”大学生缺少相应的理财知识;有49.7%的“00后”大学生无暇管理相应的理财产品(如表1所示)。这说明“00后”大学生“有财可理”,也“有心愿理”,但是因为自身的理财能力欠缺,导致大部分的“00后”大学生对理财产品望而却步。根据清华大学发布的《中国青年财商认知与行为调查报告》,现在的“00后”大学生存在理财意识高涨但是财商基本素养降低的问题,大概58.9%的“00后”大学生认为世界上有高利率、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另外也仅仅只有18.1%的“00后”大学生认为自身的经济基础较好。

表1 大学生们的理财情况

(三)互联网金融与“00后”大学生的财商教育

互联网技术加持校园金融,对于“00后”大学生的财商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根据相关的调查显示,大部分“00后”大学生接触到的财商产品大多都是余额宝、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相关的理财产品,对于一些国债等传统的理财产品接触得比较少。与此同时,“00后”大学生获取财商知识的渠道比较狭窄,其中互联网渠道占比最高,达到70.9%,其次是来源于父母、亲戚、朋友等占据了63.1%左右[3]。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之下,“00后”大学生每天通过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新媒体平台接触到大量信息,这些信息来源比较复杂,内容也是错综复杂,在一定程度上给“00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知识结构带来巨大冲击。这些信息在帮助“00后”大学生快速获取知识,丰富自身的财商教育知识内容的同时,也会夹带一些虚假广告,很容易带偏“00后”大学生。

二、“00后”大学生财商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一)传统财富观的延续与财产管理行为的缺乏

中国传统的习俗文化影响财富运用行为。一直以来,视金钱如粪土是大部分文人志士所推崇的观念,广大人民群众普遍赞同应以仁义为先而不以功利为急的财富价值取向,这是中国传统社会高度认可的价值观念,“克己复、礼为仁”的思想也造就了中国一般民众克制自己追求物质利益的欲望,从而达到仁的道德高度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这种名言重义轻利,实则带有鄙薄财商行为的道义价值取向,长期禁锢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同样也对“00后”大学生的财商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4]。自改革开放以来,“00后”大学生自身的财商意识虽然得到明显的变化,但是其影响也没有完全的消除,大部分的“00后”大学生缺少正确的财商行为。

(二)家庭可支配资金供给与财商关系的处理失衡

“00后”大学生财商行为和家庭状况也有一定的关系,经济条件具有明显的差异,导致贫富差距出现严重的分化,同学关系比较急功近利化、金钱化。城市的“00后”大学生家庭条件比农村学生的家庭条件更优越,生活方式、对于财商行为的态度也出现明显的分化。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00后”大学生的财商行为比较现实,对财商有着更多的关注,更愿意展示自己的财富,并且比较愿意支持公益慈善[5]。部分家庭贫穷的“00后”大学生和富有的“00后”大学生的财商行为比较扭曲,富有的“00后”大学生出手比较阔绰,他们穿梭于高档消费场所,行为比较张狂,会对贫穷的“00后”大学生比较蔑视。部分贫困的“00后”大学生会觉得在经济上低人一等,存在轻微的自卑感,产生一定的仇富心理,这种对立心理导致两个群体的“00后”大学生之间互不联系,一切向钱看,拜金心理严重。

(三)不同层级学校财商教育的供给差异

学校是财商教育的重要场地,从小学—中学—高等院校,“00后”大学生的财商行为也在发生明显变化,所以说,学校教育在财商行为之间承担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我们国家大部分学校比较偏重书本知识,不能顺应时代社会的发展趋势,结合当代“00后”大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正确的财商行为教育,很容易给“00后”大学生的财商行为教育造成不利的影响[6]。另外,导师、辅导员的财富思想对于“00后”大学生财商行为观念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老师的示范作用对于“00后”大学生的财商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总是侃侃而谈如何赚钱,炫耀好房、好车等,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对“00后”大学生财商行为造成不小的影响。

三、“00后”大学生财商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的耦合

“思政课程”转向“课程思政”,财商教育的嵌入是高校思政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之一。思政课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指向高校“4+1”课程设置,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和“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即思政课程。广义指向的是高校全部课程和教师发掘所属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并融入课程教学,即课程思政。财商教育与思政课程的耦合需兼顾“思政课程”内容体系的完整性和“课程思政”的开放性,兼顾课堂理论教学的政治性与实践教学的应用性。

(一)内容耦合:财商教育的合理嵌入

财商教育,一是找准与“4+1”思政课堂教学内容(政治理论)的结合点。如《思想道德与法治》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的结合点是“如何对待金钱”;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的结合点是“义利取舍平衡观”等。二是找准与思政实践教学的结合点。学校将思政实践教学和大学生有限财产管理融合在一起,采用相应的耦合形式来帮助“00后”大学生掌握更多的有限财产管理知识,扩充“00后”大学生自身的有限财产管理知识储备量,促使更多的“00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学习最基本的有限财产管理知识,从而提升“00后”大学生的财商素养[7]。

(二)形式耦合:思政实践教学与大学生有限财产管理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全过程嵌入财商教育,满足大学生财商意识培训和财商训练。为有效提升大学生自身的理财意识,树立正确、合理的消费观念,高等院校要从教育内容上做出实质性的改变,转变传统“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结合“00后”大学生的实际消费观念,科学、合理地嵌入财商教育,比如通过社团活动来宣传正确的消费观念。现如今的“00后”大学生习惯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家里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并未体会到挣钱的困难[8]。对此,要利用“00后”大学生这一基本特征,将财商教育合理嵌入“4+1”思政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提高“00后”大学生自身的理财素养。与此同时,开展一些有利的互动活动以及游戏活动,比如财商桌游。利用这些活动让广大“00后”大学生意识到挣钱的困难。另外,高等院校还可以鼓励“00后”大学生积极参加相关的财商知识辩论赛,从而加深“00后”大学生对于理财的认识。

(三)机制耦合:财商教育与课程思政的融合

首先,将经济学、心理学理论知识引用到财商教育之中。在大一时,通过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层层的渗透,将其应用到日常的财商知识教育内容之中,以宿舍为单位,开展节俭、感恩等活动,培养“00后”大学生自身的团队凝聚力、协作能力,重点体现“00后”大学生的高超理财能力。在财商教育之中,为“00后”大学生灌输相应的思政教育知识,在班级营造一种比学习、比人品、比道德、比节俭、比感恩的浓厚之风。对于超出家庭条件许可的高消费倾向要加强引导,尤其是不能对生活条件较差的学生予以冷漠、歧视,引导广大学生家长善于对“00后”大学生的无理取闹和过高消费说“不”。学生家长没有原则地一味地溺爱孩子,很容易助长孩子盲目花钱、过度消费的不良习惯,很容易助长“00后”大学生互相攀比的恶习。因此,为“00后”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培养“00后”大学生艰苦朴素之风。

其次,智商、情商、财商“三商”一起抓。如果“00后”大学生自身智商较低,能够用情商、财商知识来弥补,但是如果财商能力较低,智商和情商就算再高也很难弥补相关的损失。智商是“00后”大学生作为一般生物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反映,情商也是“00后”大学生自身作为社会生物的生存能力的反映。学校可以开设相应的理财教育的网络课程,利用宣传栏、学校社团圈的报刊、微信公众号、相关讲座等等方式,促使更多的专业老师能够科学、合理地引导广大“00后”大学生,让其认识到财商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激发“00后”大学生自身的理财潜能。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规划“00后”大学生的生活消费,在进行超市购物、淘宝购物的时候,要学会砍价,学会货比三家,节制网络购物的消费能力。除此之外,应让更多的“00后”大学生主动参加勤工俭学、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依靠“00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来挣更多的零用钱,学会攒钱,体验父母挣钱的不容易。

最后,培养“00后”大学生养成正确的理财能力,懂得拥有财富,但是不拜金,明白勤俭节约的重要性,在相关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之内,合法赚钱,正确地使用金钱,处理相应的物质欲望,不盲目攀比消费,对不良贷款说“不”。此外,丰富“00后”大学生的财务安全知识,避免“00后”大学生被电信诈骗、网上购物退税诈骗,等等,防止“00后”大学生在日后求职打工的时候误入传销陷阱,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之下,让“00后”大学生学会储蓄,正确的投资。通过财商教育,重点致力于培养“00后”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理财意识,营造良好的理财氛围。

财商教育和大学思政课程的耦合,一方面有助于“思政课程”走向“课程思政”,完善财经类高校思政课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能够促使“00后”大学生科学消费、合理消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管是从自身角度,还是家庭角度、社会角度,财商教育不仅仅是教育能够完成,还需“00后”大学生终身学习,它基本上贯穿于当下“00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消费习惯。

猜你喜欢
财商消费思政
《钱包包的财商养成记》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莆田市妇联助推财商知识进校园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40年消费流变
儿童银行:财商教育的情境式“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