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苹果产业灾害分析及防范对策

2022-02-17 04:14路永贵白星星高宏峰
烟台果树 2022年4期
关键词:防雹延安市挂果

薛 玮 路永贵 白星星 高宏峰

(1延安市果业中心,陕西延安 716000;2志丹县果业管理局,陕西志丹 717500)

延安是我国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的优势苹果产业带,截至2021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22.1万hm2,产量400.5万t,产值219.1亿元,是全市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持续效益最好、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农业产业。但近年来延安市灾害频发,防灾减灾工作面临极大挑战,严重影响了苹果产业的健康发展。笔者结合实践经验,梳理分析了延安苹果产业灾害发生现状、特点及防范对策,供生产中借鉴。

1 灾害发生现状

冻害、冰雹、旱灾统称为陕北农业的三大灾害。2000年以来,延安市晚霜冻害发生率达87%,只有2015、2017和2019年3年花期没有发生。尤其是2018、2020和2021年遭遇了3次大的低温花期晚霜冻害,累计受冻面积达12.44万hm2。平均每年雹灾受害面积0.67~1万hm2,2021年9月20日和10月1日苹果成熟期遭遇大范围冰雹袭击,两轮冰雹受灾面积3.53万hm2,占全市挂果面积的20.8%。陕北地区十年九旱,最严重的是2015年和2021年,冬季降雪稀少,春季干旱少雨,进入6月份气温较高,降水整体偏少44%~93%,受旱灾面积16万hm2。

2 灾害防范措施落实情况

2.1 防冻措施应用情况

2016年,延安市成功研发出土坑式熏烟防冻技术,并在全市大范围推广,在2021年花期防冻中,效果特别明显,全市仅有266.7 hm2受到轻微冻害,在遭遇历史罕见低温情况下,当年产量较上年增加8.14%。该技术获陕西省果业中心果业创新奖一等奖,被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作为主推技术在全省推广。

2.2 防雹措施应用情况

截至2022年4月,全市已累计建成防雹网2.15万hm2,占挂果面积的12.7%,其中平顶式1.93万hm2,屋脊式2 177 hm2,半自动233.3 hm2,全自动2.87 hm2。全市13个县(市区)共有高空防雹炮点286个,其中高射炮点143个,火箭炮点137个,高射、火箭综合炮点8个,炮点最多的洛川县达到40多个,最少的吴起县也有5个。

2.3 干旱措施应用情况

根据受旱情况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对有灌溉条件的果园,充分发挥现有灌溉设施和周边水库的作用,加大引水力度,发动果农全力进行抗旱,实现应浇尽浇。大力推广覆盖保墒、坑施肥水等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有效灌溉面积,各类抗旱设施覆盖面积10.9万hm2,占挂果面积的65%,使旱灾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

2.4 政策性苹果保险实施情况

延安市从2007年开始小范围试点,2014年投保面积达到1.06万hm2,2021年达到了4.74万hm2,占全市苹果挂果面积的28%,险种有‘政策保险’‘价格指数’‘期货+保险’3种。

3 存在问题

3.1 对灾害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就花期晚霜冻害而言,近20年来,延安市仅有3年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多数果农心存侥幸,防冻抗冻意识淡薄。不在冰雹线上的果园,果农搭建防雹网的积极性不高,而已经搭建防雹网的部分果农做不到及时展开和收卷,影响了防雹效果。

3.2 防灾减灾办法不多,覆盖面少

延安市应对花期晚霜冻害的主要措施是大面积熏烟和喷施防冻剂,面对超强降温的作用不大。防雹措施主要有高空防雹和防雹网2种方式,高空防雹受空域时间的限制,效果有限;防雹网防雹效果好,但是投资成本高(3 000~9 000元/667m2不等),覆盖面积小。苹果保险种类虽然有所增加,但覆盖面都很小,2021年是承险面积最大的一年,也仅占挂果面积的28%。

3.3 防灾减灾成本高,资金不足

防冻坑、防雹网、肥水坑建设成本高,市县级政府用于苹果产业防灾减灾资金有限,前期灾害预防设施装备方面投入严重不足。部分县(市区)虽对防雹网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给予一定补贴,但由于成本高,果农仍需承担大部分费用,参与积极性不高。

4 建议及对策

针对灾害常态化、加重发生的实际,防灾减灾要坚持“防优于抗、减优于救”的思路,采取综合防范措施。

4.1 科学选择地块和品种

新建果园避开低洼地、风口、水库周边、近河道两边山体、林区等冷空气易停留和聚集、易发生冰雹的地块,易冻区域优先发展嘎拉系、金冠系、袖珍苹果等抗冻性较强、花期晚的品种,花期最好晚于当地终霜期,生育期小于绝对无霜期,抗冻性大于极限低温。

4.2 加强基础装备建设

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建、财政补贴、分步实施”的模式,强力推进防雹网建设,在冰雹高发季节前搭建完成,确保果农减灾保收。强化防雹炮点建设,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在重点区域实现全覆盖,为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提供有力保障。加强防灾减灾(气象)科技创新实时监测预警服务平台和监测点建设,精准应对灾害天气。

4.3 提高协作防御能力

成功防御好自然灾害,气象精准服务是关键。总结历年来成功防御的经验,科学分析研究灾害发生发展规律,制定更加精准的防御措施。加强气象、人影、应急、业务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交流,利用平台联合召开气象灾害分析会、防灾减灾联席会、重要天气临灾商讨会等,加强资源共享与应急联动,共同应对灾害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

4.4 提升科研创新水平

加强与科研院所联合攻关,对乔化和矮化不同栽培模式的抗冻性、抗旱性以及不同品种的抗性进行系统研究,进一步摸清两种栽培方式的差异,筛选适宜延安市发展的优良品种和砧木。鼓励科研单位及个人研发苹果防灾减灾新产品,解决防冻、防雹等费工、费时、难防、成本大等问题。认真总结防灾减灾经验,推广坑式防冻、网式防雹、坑施肥水,以及“坑、桶、器、剂”结合等防灾减灾和灾后补救技术,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

4.5 加大防灾减灾投入

各级政府在列支防灾减灾专项经费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项目,强化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加强防雹网、防冻窖、坑施肥水等这些延安目前行之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的资金补助。加快推进政策性保险、价格指数保险、期货+保险等保险落实,实现重点区域应保尽保,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猜你喜欢
防雹延安市挂果
三亩阳光玫瑰 挂果两年咋能卖到29万?
贵州地区强对流天气防雹雷达回波特征研究
换届后,乡镇班子干事状态观察——以延安市96个乡镇班子为例
延安市文化艺术中心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项目“延安过大年”——第38届春节系列文化活动之“欢天喜地过大年”摄影作品展成功举办
每一朵云都下落不明
南方鲜食葡萄三次挂果技术
一二八团开展“夏送清凉”慰问
乡村教师及学校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取向——基于对延安市“国培计划”实施推进的实证研究
脐橙春梢母枝挂果生态栽培技术
延安市文物古迹保护现状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