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下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变革

2022-02-18 09:58王辉
时代汽车 2022年3期
关键词: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变革

王辉

摘 要: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国家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颁布,传统基于燃油车的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要求。为此,我们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需求进行分析,对车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思考并提出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车辆工程 人才培养 变革

1 引言

为了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减少或放弃现有的以汽油或柴油作为燃料的内燃机车型,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方向。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要求深入实施发展新能源汽车国家战略,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1]。在这种背景下,各大车企转变思路,争相加入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中来,而人才的缺口却在进一步拉大。作为与车企对口的高等教育中非常重要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输出出现了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急需顺应产业发展,进行变革。

2 基于专业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解读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未来15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目标,为行业和市场指明了方向,注入了信心。总体发展思路是:汽车应该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领域有关技术加速融合,使得“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到2035年可以有效促进节能减排水平和社会运行效率的提升。和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息息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主要发展方向表现可以提炼为:

(1)纯电动汽车将是未来的主流销售车辆;(2)自2021年起,公共领域电动化在重点区域的比例不低于80%,城市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到2035年,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3)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支撑技术实现突破,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实现商业化;(4)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对车辆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展引发了车企的变革,广阔的新能源汽車市场带来了大量的新型人才需求。车企对新能源汽车人才的需求变得极为迫切,尤其是在整车开发测试、集成应用制造、轻量化设计、自动驾驶研发、纯电动车电控系统、氢燃料电池核心技术和智能车网联等方面面临的却是人才缺口的持续拉大。那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环境需要车辆工程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

3.1 复合型人才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需要学科交叉、融合开放、协同发展,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传统意义上来讲,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的人才[2]。复合型人才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等多方面,要求车辆工程专业培养的人才综合性比较强,能够很快适应新的领域。

在知识方面,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新能源汽车构造、动力电池技术及应用、汽车理论、汽车设计等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方向基本的理论和知识,还需要掌握电池材料、计算机应用、控制工程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现代设计方法与手段、经营与现代管理等知识。

在能力方面,毕业生要具备较强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手能力,具备国际视野,能够拓展知识面,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软件操作,了解各种汽车的测试标准,熟练掌握测试方法,具备实验研究和产品测试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

在素质方面,毕业生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品质,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意识、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3.2 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创新是一个对已知领域进行破旧立新和对未知领域探索的过程,充满各种阻力和风险,可能遇到重重的困难、挫折甚至失败。需要毕业生精通自己的专业,了解最新的新能源政策和车企未来的发展方向,善于观察,具有坚韧的意志,持续的探索与实践,能够面对各种困难不退却。此外,毕业生在校期间要多参加国家级的比赛、创新性的训练项目、教师横纵向项目,以创新性平台为依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提升自己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下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变革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的职能主要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学校按照各专业方向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教育,毕业后让他们按专业方向“对口就业”就成为高教运作的基本模式。随着国家新能源政策的落地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协同发展的方向将势不可挡,新能源汽车将重塑全球汽车产业新生态,传统的燃油车未来势必会逐步退出市场。原本作为车企招聘最为对口的传统的基于燃油车的车辆工程专业的学生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背景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逐年面临就业面窄、就业难,工作待遇低等问题,人才培养已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其不足之处在于人才培养目标未能与时俱进,新能源师资不足,课程设置停留在服务于传统的汽车产业的范畴以及支撑条件的不足。为此,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变革,主要的措施如下:

4.1 与时俱进,做好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近年来,不少高校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背景调整了人才培养方向,有的新增了诸如“智能车辆工程”、“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智能网联”等专业,有的则开设车辆工程专业新能源方向。不论是开设新专业还是开设新方向,都要与时俱进,做好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通过掌握最新的汽车产业发展背景,开展调研工作,征求行业、企业专家、专业教师、在校生及毕业生的意见,就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毕业生5年之内应达到的毕业要求、核心课程、学分设置等进行论证,制定出符合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4.2 人才外部引进与内部培育并举,提高师资水平

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国家大力支持和发展的行业,在三电、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方面人才极为紧缺。企业尚且如此,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高校同样面临人才外部引进的困难。因此,在新能源师资的引进上,高校首先要跟企业建立起长期合作关系,将在企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人员兼职充实到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来,将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沿发展、企业研发等先进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其次,高校要形成自己的培养机制,实行内部提升计划,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丰富自己的技能,将学习和教学的中心转移到新能源汽车产业上来,提升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把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再次,高校在职教师要与企业形成良好的互动,不仅在人员的共享,项目的研发方面做的比较扎实,更要保证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共赢,实现企业和高校的人才互补。

4.3 立足市场,调整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置

新能源汽车包含的知识面比较广,内容涵盖了计算机应用、电子技术和化工技术等。要想使新能源汽车专业人才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就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对车辆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尽量保证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核心知识的深度。首先,在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上,要强化力学、机械原理、流体、传热学、化学基础、计算机应用以及控制工程基础等内容的比重,为学生今后的创新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在专业必修课课程的设置上,要减少传统燃油车结构与原理方面的比重,增加电池、电机、电控以及汽车电子与电器设备等内容的比重。再次,在专业选修课课程的设置上,要增加新能源汽车前沿知识讲座、自动驾驶理论、现代设计方法和现代企业管理等内容。在实践类课程上,有效的增加国家级大学生比赛、创新训练计划等创新平台下学生的学分认定,增加学生在创新方面的积极性。

4.4 推进政校企合作力度,创造支撑条件

新能源汽车产业背景下,企业对紧缺人才的需求,仅仅依靠高校有新能源汽车产业基础知识的毕业生理论的支撑是远远不夠的,学生必须深入实践,具备能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文凭转化为水平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校企合作,学生到企业的参观实习根本无法满足创新性的要求。一个是校企合作的数量较少,无法满足较大容量的学生的实习,一个是实习时间与投入不足,造成实习效果较差,这就需要政府的介入,起到搭建桥梁的作用,将高校与企业的资源结合起来,实现政府、高校、企业的政校企合作模式,搭建专门的实习基地,保证学生的实习能够真实的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与研发中去,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对接效率,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此外,高校在车辆工程人才培养方面要做的有声有色,提升专业水平,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需要大量的投入,尤其是要得到多方面的资源支持:

一是需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头部企业的入驻和重大项目落地;二是需借助专业机构引导,引进培养专业的科教人才;三是需要产业的支撑,建设创新服务一体化平台。

5 结语

高等学校车辆工程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固步自封,应时刻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深入了解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的人才需求,多方论证,做好人才培养定位,制定合理的课程体系,积极推进政、校、企合作力度,把人才的培养融入到企业的发展中,融入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中,从而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新能源人才,弥补当前社会汽车专业人才的空缺,更好地推动我国新能源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EB/OL].

[2]范云六.人才之我见——浅谈专业型与复合型人才[J].科学与社会,2013,3(3):15-17.

猜你喜欢
车辆工程新能源汽车变革
卷首语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车辆工程专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之实验室开放探讨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本科生导师制在应用型高校车辆工程专业初探
独立院校车辆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